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节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第一节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特征及误区择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将会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肃的问题,或者感到迷茫困惑,或者焦虑担忧,或者沮丧失落,或者兴奋不安……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顺利就业,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违纪违法。

第一节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特征及误区

择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将会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肃的问题,或者感到迷茫困惑,或者焦虑担忧,或者沮丧失落,或者兴奋不安……,每个人都会经历心理的复杂变化,接受心理素质的考验。因此,作为大学毕业生了解就业心理的有关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求职择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和顺利迈向社会都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特征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毕业选择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与特征的总和。一般来说,大学生都会对自己的将来有一定的期望和目标,这种期望和目标在面临择业时表现得更加明显。

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复杂多样,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盲目从众

在毕业生择业问题上,从众心理主要表现在愿意到城市、事业单位去工作,不太愿意到基层、到乡镇去工作。其实,到城市、事业单位工作并不一定是每个毕业生最佳的选择。毕业生应该努力克服从众心理的影响,从社会需要、自身条件以及以后发展等方面考虑自己的职业。在现实生活中,事业有成者通常具有很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他们独具慧眼,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问题,能捕捉到更多的成才机遇,果断地选择自己的择业道路。

案例:会计学院2009届毕业生小王来自株洲,直到今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刚好浏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在长沙地区,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长沙市,至于到长沙市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二)相互攀比

在择业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过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就业取向上。

案例:小吴在班上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直希望自己将来找到份不错的工作。在校园招聘会上,有单位决定录用他了,他也对这家单位比较满意。但听同学说同班的小王找了一家电信企业,待遇很好,发展机会也很大。他觉得小王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自己,自己肯定能找到比小王更好的单位。所以,他拒绝了那家单位,并在以后找工作的过程中,时刻以小王找到的单位为参照,几家单位下来,都没有让他满意。接近毕业了,小吴着了慌……

(三)求闲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希望找到既轻松、清闲,同时又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过分强调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缺乏同甘共苦的创业精神,对自己能为单位付出多少考虑较少。

(四)功利心理

大学生在择业时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既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强烈渴望,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发,诱发了择业中追求经济收入的求富心理。

案例:面临大学毕业的张文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公务员,但是谈何容易。连考三年,第一年、第二年,明明感到成绩不错,就是没有上线,第三年倒是获得了面试,但是,不过是多当了一回分母而已。最终,公务员的梦还是没有实现。可他还是不甘心,不肯脚踏实地去找工作,他认为打工就是地狱,公务员才是天堂,既然与天堂也只差一步,那就不能心甘情愿进入地狱,就这样,将自己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天堂不知何年有望,啃老倒是已成现实。

(五)依赖心理

国家实施的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政策使得一部分同学很高兴,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择业机会的增多和择业自由度的增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想和目标,自主选择理想的职业。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此感到强烈的不适应,他们不敢也不愿意放弃传统的就业道路,依赖学校的心理仍然很突出,他们甚至“逼”着家长四处为其找工作,而自己在家中坐享其成。

案例:小赵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到大什么事情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现在面临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她却一点都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着急,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原来她的父母正在四处找关系帮她联系工作呢。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就业压力过大,往往产生一些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即心理障碍,它是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心理障碍表现十分复杂,程度也有轻重之分。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于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障碍

1.焦虑与恐惧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第二,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考公务员的选择把持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彷徨心理;第三,缺失择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由择业挫折产生就业恐慌;第四,职业取舍,由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产生伤感,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惧。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择业就业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急躁

急躁是一种不良心境,其主要特征是情绪高涨或低落。大学生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以前,普遍都有急躁心理。他们希望谈判桌前就一锤定音,一部分学生在不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这种急躁的心理,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常常会引起异常的生理反应,出现头痛、头昏、消化紊乱、心慌、睡眠障碍等躯体化障碍,有时还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常见的有损坏东西、报复、迁怒于人、嗜烟、嗜酒等等。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顺利就业,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违纪违法。

案例:信息学院信管专业某女生是200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常常泡在自习室和图书馆,极少参加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主要目的是考公务员,但是由于心态不够成熟,2008年11月报考公务员没有考上,在2009年实习期间,把希望和目标又寄托在2009年11月份的公务员考试上面。于是没有出去找工作,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继续备考。由于是半学习状态,在2009年11月的公务员考试中又失利了。

在2010年5月该生选择了找工作。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同时已经不是应届毕业生,工作就更难找了。她首先到深圳一家流水线工厂工作了两个月,由于工作辛苦,她辞职了后又想报考注册会计师,但是仅仅一个来月,她又放弃了注会的目标,开始找工作,在网上不断地投简历。当有单位打电话过来时,由于投的单位太多,所以还要根据电话号码上网查看是哪家企业应聘的是什么职位,就这样忙乎了一个星期,几乎每天要跑去两个单位参加面试。应聘一个星期后没有回音,她以为没有希望了,又回到了湖南老家。当有就业单位给她打电话要求其上班时,已经无法联系到她了。

3.挫折与失败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有可能陷入苦闷、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之中。大学生往往都有“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时”的自我满足心理,因此择业的期望值也相当高。在就业地域的趋向、就业单位的选择和就业岗位的意向等方面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而这些就业目标的选择,往往都是出于功利心理、求“稳”心理和从众心理等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条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违背了职业生涯规划中关于“人职匹配”的理论基础,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必然是事与愿违,最终不能顺利就业。现代大学毕业生生活经历较简单,未经历过多少波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次次就业失败的心理暗示必然会导致就业挫折心理的产生,进而使大学生择业行为发生偏差。

案例:王君是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她的职业理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为此她报考了上海某大学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可惜因为英语成绩受限未能如愿;之后,王君又报考了山东省的公务员,遗憾的是以一分之差没能进入复试。落选后的王君连续应聘了多个工作岗位,但均未成功——不是自己感到企业不中意,就是用人单位不满意自己。工作至今没着落的她,心里感到难以名状的焦虑,甚至产生了害怕求职、担心再次失败的心理。

(二)自我认知障碍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的表现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

1.自卑心理

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

2.自大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容易自大,认为自己已经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任何工作都会得心应手,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一旦出现求职失败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也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结果同样是不能顺利就业。

(三)人际心理障碍

1.情感淡漠

情感淡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当一些大学生因在择业中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反应。这类人往往难于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是不相适应的。

2.怯懦

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多见于一些女大学生和性格内向或抑郁气质类型的大学生。表现为在面试的时候语无伦次、张口结舌、支支吾吾、答非所问,从而影响了面试的效果,进而影响择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