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就业心理准备与调适

就业心理准备与调适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就业心理准备与调适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对于就业的成功影响较大。相反,缺少就业心理准备,就业就会丧失方向,就可能导致失败。心理学家一般将气质分为4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第二节 就业心理准备与调适

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对于就业的成功影响较大。有了就业的心理准备才能主动去了解社会,才能学会正确对待社会中各种消极现象,才能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才能把自己寒窗苦读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并创造财富。相反,缺少就业心理准备,就业就会丧失方向,就可能导致失败。所以,就业心理准备对毕业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一、就业心理准备

所谓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提高就业心理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正确对待求职中的各种情况。

(一)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它是一种勇于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求职时必须树立自信心,要在正确估量自己的情况下,鼓起勇气去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相信自己具备求得合适职业的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畏畏缩缩,不敢大胆推销自己,甚至在用人者面前面红耳赤、语无伦次,首先就给人留下一种无能而缺乏自信的印象,岂能求得好职位?因此,必须要有“我能行”的信心。当然,自信不是自负自傲,自信要有资本和基础,这个资本和基础就是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作为后盾才会具有真正的自信。所以说,要真正树立自信心也就意味着要切实搞好学业,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客观冷静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己

正确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基础。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的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求职就业前首先应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要对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职业对择业者的要求等。同时还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从而正确定位科学地进行人职匹配,并为选择理想的职业做好知识、能力和心理准备。

1.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前,对自身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准确定位。

“气质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根据自己的气质特点和气质类型来选择职业。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的特点的综合,它本身无所谓好坏,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品德和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将来的贡献,但不同类型的气质不仅影响各自职业活动的性质,而且可能影响各自职业活动的效率。了解自己气质的特点,可以对气质表现加以一定的控制和调节,使气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找到适合自己气质类型的工作。心理学家一般将气质分为4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的人在择业时往往积极主动出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一般来说,他们倾向于选择体育运动员、企业改革者、航海、勘探、探险等职业,甚至选择到偏远山区开创事业或到沿海开放地区闯世界。多血质的人情绪丰富、兴趣广泛、工作能力强、善于交际,在求职市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一般适合于抛头露面和人际交往多的职业,如记者、律师、公关人员、艺术工作者、秘书等。黏液质的人具有容易自制、镇静、有耐心而不急躁的心理特征,在求职中一旦认准自己满意的职业便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他们适合于医务、图书管理、情报翻译、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等职业。抑郁质的人感情细腻、观察敏锐、悟性高,常给人以木讷和大智若愚的感觉,一般适合于诗人、作家、画家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等。在现实生活中,气质类型十分典型的大学生并不多见,多数是近似于某种气质类型,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类型的某些特征,也就是说大学生常常是具有“混合型”和“交叉型”气质特征的人才。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环境中各种事物经常性的比较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统一。”大学毕业生要根据自己性格的倾向性来选择职业。每个人的性格都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便影响和制约着他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性格外倾型的人,对外部事物关心、情感外露、善言谈、好交往、开朗活泼,整个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对各种场面能应付自如,独立性强。因此,一般来说,外倾型性格的人选择从事的职业活动中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性、共鸣性、适应性和敏捷灵活性等性格特征表现的职业较好,如教师、律师、记者等。内倾型性格的人,由于交际面窄、顾虑多、较孤僻或抑郁,所以,选择与人打交道较少,需要高度细心和耐心的职业较为合适,如从事理论研究、进行信息资料翻译等。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兴趣作为一种内在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进行某种活动,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的一种动力。如果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那他行动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能够促使一个人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到达成功的彼岸。大学毕业生应把兴趣作为选择职业的起点之一,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为将来自己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突破、获得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能力是求职就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抽象性、敏锐性、广阔性、批判性、创造性、灵活性等诸方面。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等。

另外,在求职就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特征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体质较差的人难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些工作受性别限制等。这是在求职就业前必须弄清楚的。

2.认识社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在教育领域,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使大学生对各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提高,自主择业意识逐步增强。尽管如此,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还会面临许多新情况,尤其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毕业生的素质现状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如何应对这一矛盾,毕业生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社会的职业评价反映了一般人对职业价值、对职业这一社会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劳动者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以及劳动者个人对职业活动的期望和追求。在现实社会中,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以及同一单位和部门不同人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差异,这些客观的差别造成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差异。因此,社会对不同职业形成不同的认识与评价,并以职业期望、社会职业价值取向的形式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握就业机遇

一些旧的传统就业观念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但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择业态度和行为,大学生也不例外,归纳起来有一次就业定终身、择业一步到位、追求高薪高职高待遇、追求舒适、安全、稳定等方面。这些观念是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发展要求,不利于大学生择业。要减少和消除择业的挫折感,一定要改变不合理、不现实的认识,树立更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新观念,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情感,采取更富于建设性的行为,实现成功择业。

1.树立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观念

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是,自主择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必须符合社会的现实需要,不能单凭毕业生的自我设计,否则就难以成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上需要大量各种各样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各个领域数以千万计的职业活动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招聘的工作岗位都是当前社会各领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每个大学生要就业,就必须把自己放在某一招聘单位的某一工作岗位上,拿自己这块“料”去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去为用人单位创造新的价值。择业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要选择能推动本单位发展的劳动者,毕业生要选择能施展个人才干并获得经济收入的场所,双方各有所需。但是,由于国内劳动力供大于求,占据择业主动权的不是毕业生,而是用人单位。毕业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必须符合社会需要,而不能单纯强调个人理想。

2.树立适合发挥个人专长的就业观念

富兰克林说:“有事可做的人就等于有了自己的产业,而只有从事天性擅长的职业,才会给他带来利益和荣誉。站着的农夫要比跪着的贵族高大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人擅长这一行,有的人擅长那一行,但是如果你整天游来荡去,不去做一件实际的事情,你擅长的就是无所事事。因此,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是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并明智地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当他回首往事,因为从事了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贡献于人类的职业而感到满足;因为与世人共处的融洽而感到欣慰;因为与家人一起的和睦而感到舒适,那么他的人生就是幸福人生。对大学生而言,首先要根据本人所学专业,尽可能寻找本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招聘岗位,做到专业对口或接近对口,这样有利于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技能,既胜任工作又心情愉快、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其次考虑自己哪些能力是强项,可以依据能力来选择适宜的职业岗位。如果爱钻研技术、设计能力强,可以到设计院或科研单位谋职;如果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或到一些单位的管理部门谋职;如果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好,可以谋求一些业务行政工作等,这样既满足了工作岗位的需要,又能发挥自己专业以外的潜能,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多作贡献。再者,适当考虑本人性格特点,发挥性格的有利因素。

3.树立合理定位、实事求是的求职观念

择业前的定位是指毕业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特征、自己择业的方向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等因素,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合理定位就是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找到走向社会、深入社会的出发点,充分了解社会需要,深层次地完整了解自己的思想品质、价值目标、适应能力、知识结构和个性特征,深刻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找到自我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对工作岗位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提出的要求,把自身所具备的就业素质与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进而选择符合自己理想的、能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工作岗位。如果不实事求是,不顾自身素质和条件,又不考虑社会的需要,就会人为地增加择业难度和择业成本。

4.树立动态、弹性的就业观念

我们生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有的人因为能力、机遇或利用社会关系找到适合自身智力发展的称心工作。但在现实社会中,有更多的人却无法选择自己的职业,而是被动地接受职业的选择,改变自己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否则大学生便会陷入怀才不遇的苦恼中而不能自拔。所谓动态、弹性指的是大学生求职择业态度的变通性。明智的职业选择应当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补充、随时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它应当是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兼顾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个有机的体系。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自我期待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冲突不一定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成为障碍,有的人在冲突发生时,能立即作出调整,使自己达到均衡。如果求职者缺少变通性,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则会抑制自己,从而造成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提高大学生择业的弹性,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并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去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大学毕业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位置,提高成功率。

5.树立不怕艰苦、勇于创业的观念

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总有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就需要走上自愿组织就业与自主创业的道路。可以加入个体工商户和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的行列,利用所学专业技术开创一番事业;可以独立或与他人联合起来从事建筑业、修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等行业;可以在本地创业,也可以到他乡创业。自主创业与选择现有的企事业单位就业不同,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这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培养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精神,树立不怕艰苦、勇于创业的观念,与其“等”、“靠”、“要”,不如起而行。只要放下思想包袱,发挥自身优势,艰苦奋斗,就一定能走上成功之路。

6.树立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就业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竞争是必然的,逃避竞争、脱离竞争是不现实的。不管你是否愿意去竞争,竞争都会伴你同行。竞争虽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但确实是优胜劣汰。它关系到你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你事业的兴衰和成败。市场不同情弱者,竞争不相信眼泪,这是真理。生长在这个竞争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应当勇于竞争、敢于挑战,要在竞争中增加才干、锻炼自己、提高素质,不断增强竞争力,从而学会竞争,把握竞争主动权,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否则你将会在竞争中被时代所淘汰。同时,要想在求职与就业中取得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应试状态。在求职与就业中,应注意确立恰当的期望值。期望值是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的比值,期望值过高会使心理压力加大,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焦虑,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期望值还包含亲友对就业者的期望值)。择业面试时的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某大学生在参加记者应聘面试时,情绪过于紧张,竟然连举世皆惊的海湾战争的概况都说不清楚,以致效果不佳,失去了一次良机。因此,面试时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

7.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

基层地域偏僻、自然条件差、文化生活水平不够丰富,甚至工资待遇低,这是事实。但那里人才匮乏,把分来的大学毕业生视为掌上明珠也是事实。而一些大城市、名牌企业、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部门,名牌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才济济。作为当代大学毕业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到基层去,到中、小企业中去,到人才匮乏的地方去,你才会受到尊重和重用,获得发挥你聪明才智的机会和条件,找到发展的舞台和空间,使你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使你的人生大放光彩。

8.树立笑对挫折的就业观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每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会一帆风顺。例如寄去自荐书、求职信得不到回音;面试、录用常常成为奢望和泡影等。屡屡受挫是就业中的常事,切不可因此伤心气馁。如果求职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不被理睬、不被聘用的思想准备,把受挫视为预料之中的事,事情一旦发生,就不会感到突然、意外,甚至过于伤心、痛苦,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问题。而是会采取正确的态度,分析受挫的原因,恰当地应对,积极地调整情绪,振奋精神,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就业心理的调适

就业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诸多外因的影响,而且受自身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因此,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如前面所谈到的焦虑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自负心理、功利心理等一些心理现象。对于出现的就业心理误区,应当及时予以调整,以利于求职就业的顺利进行。

(一)不良就业心理的调适

毕业生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办法,及时调整就业心理。这里着重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正确评价自我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比较法。把自己放入人群中,从比较中认识自己,这种比较虽然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常用的方法。在比较中,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才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2)评价法。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有较大的相似性,则表明自我评价较成熟。反之,则表明自我评价有偏差。因为别人评价比自我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当然,对待别人的评价要有认识上的完整性,不要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也不要只听取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评价,而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公正评价。

(3)实践法。毕业生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人格、能力上的特点,在“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总结”中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对自己某些才能、特点没有把握,不妨寻找机会实践一番,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客观明断。

2.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体验与积极的行为变化总是有一致的关系,毕业生在择业时期要尽可能多地形成这种关系。毕业生要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能及时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促使有害情绪无害化。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我激励法。自我激励法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自觉克服各种不良情绪。大学毕业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要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以认可、肯定的态度,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如求职失败时,可运用理性情绪法宽慰自己,借“失败是成功之母”、“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理由减轻或消除所受挫伤;也可通过列举别人失败或不如自己等事实,说明自己虽败犹荣,从而增强受挫能力,保持内心的安宁,不要被灰心、失望、悲观的情绪控制。

(2)言语暗示法。通过自言自语,甚至在无人处大声疾呼来暗示自己或通过书面语言暗示,将提示语写在墙上、记在日记本上,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比如运用一些简短而积极的暗示语言调节情绪。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上帝为我关上了这扇门,自然会为我打开另一扇窗”等;较自卑、胆怯的学生应当写上“不要紧张,相信自己,你是好样的”;爱自夸的同学可写上“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都是纯朴和谦逊的”。经验表明,只要是在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自我暗示,往往都对情绪的好转有显著的作用。

(3)注意力迁移法。即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方面去。如在消极、苦闷时,可通过听音乐、散步、聊天排遣不良情绪,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当人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务中时,烦恼是奈何不了自己的。

(4)行为补偿法。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挫折或因个人的某种缺陷而失败时,应该及时改变方向,以其他可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

(5)宣泄法。当不良的情绪郁积在胸的时候,可以通过向家人、朋友倾诉等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要能释放这种有害的情绪,不必过于压抑感情的流露,关键在于将有害情绪及时排遣。

(6)幽默调节法。从心理学角度看,幽默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常常是人们处于困难境地时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能借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以不能同时既快乐又生气为理由,对生气的人可实行幽默疗法,大声欢笑时,愠怒心情也就烟消云散了。因此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幽默实在是一种丰富的养料,是精神卫生的润滑剂。如果你善用幽默,适当地自我解嘲,就会及时化解不良情绪,保持身心的愉快。

3.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选择工作单位,而单位也要对众多的求职者进行筛选。求职者被单位冷落或淘汰的情况是常见的,由此给求职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是难免的,应该冷静地接受,而不能把现实的矛盾转化为心理冲突。要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如属于主观因素,就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失误;如属于自身客观(如体力、智力、能力、性格等短期不易改变的)或自然、社会因素中自己无能为力的因素,也不要过于自责、自卑或固执,要坦然面对、灵活处理,如能有扬长避短的方法,可以开动脑筋、积极行动。毕业生在追求其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挫折,引起或大或小的心理冲突,其实这也并非是坏事。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正确地对待挫折,可化弊为利,始终保持稳定平衡的心理状态。

4.主动找师长求教

一个人的视野、思维、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对自我的审视也带有主观色彩,一旦出现心理失调的情况,单靠个人的力量和智慧不一定能全部解决,这时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主动找师长求教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遇到挫折和问题时,青年学生往往在同龄人中寻找帮助,虽然能从那里获得同情和理解,但由于同龄人都缺乏深刻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工作经历,主观认识多于实际感受,不能针对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改正措施,很难较快从中找出原因。所以,主动找师长谈心是弥补这些不足的有效方法。首先,师长对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如果学生主动求教于老师,他们会尽心尽力地提供帮助。其次,师长对社会生活、社会现状有较深的体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可行。第三,师长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对各种工作的要求、特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方面对求职者的情况比较熟悉,能让求职者扬长避短,选择更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因此,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要多倾听师长的意见,仔细分析、选择,从而弥补自身工作经验缺乏、社会生活阅历浅的不足,实事求是地选择自己适合的工作并积极地努力争取。

5.从友情和亲情中寻求力量

亲情是人生感情体验的第一个环境,人从一生下来就需要亲情,特别是来自父母亲的关爱和鼓励。对孩子来说,亲情是一份强大的精神力量。父母的挚爱和庇护往往会使孩子产生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在世界上奋斗的勇气。亲情又是一份抚平创伤的灵丹妙药,在遭受挫折或失败时,有亲人的理解和安慰才有继续拼搏的力量。

应该看到,希望子女有朝一日找一个理想的工作是众多父母的共同愿望,然而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或要求在孩子身上却变成了严重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在孩子就业时尤其强大,为缓解这部分压力,学生在就业前应当主动与父母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使父母对自己的学识与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抱超越自己条件的希望。把了解到的就业信息和父母一起分析,在择业标准上力争与父母达成基本一致,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即使遭受挫折,也要如实相告,求得父母的谅解和帮助。来自亲情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对生活目标的不懈追求是毕业生就业时应付紧张和压力的有效心理准备。

学生群体生活的经验及青年人对友情的特别信赖使学生强烈地追求友情。友情给予学生之间的尊重、平等和信任,是他们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在友情中,学生自己能得到在亲情中缺少的感情共鸣。在就业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复杂的人生体验,有许多不适应和不安全感,这时如果及时向同学、朋友倾诉,在双方的交流中得到心理平衡和心灵慰藉,避免内心孤独感、失落感的产生,这是友情在就业时发挥的主要作用。

亲情和友情是大学生就业时期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环境,从亲情和友情中寻求力量,把内心的压抑、不满和隐痛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宣泄出来,不断获得鼓励、信任和希望,是大学生就业时心理调适的重要途径。

6.心理咨询

对于出现的问题,如果自身无法调适,应该去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项给来访者以心理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工作。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这些学生缓解心理紧张,扫除心理障碍,恢复其心理平衡。心理咨询医生经过严格、科学的心理咨询业务训练,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看待问题更科学、更客观,调整咨询者心理状态更快捷、更有效。就业时期的毕业生朋友如果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自我调整,不妨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二)女大学生就业心态及其调整

女大学生求职就业比男大学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近些年来,社会舆论多次抨击重男轻女的错误倾向,但成效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就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们要成功就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与竞争。同时,也要正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1.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

女毕业生由于受生理特点和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因人而异,概括起来,女毕业生就业时容易遇到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娇心理。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有些女学生娇气十足,工作拈轻怕重。而用人单位喜欢性格开朗、忠实肯干、勇挑重担的人。因此,这部分女学生要多进行性格锻炼,多参加社会实践,克服娇气,树立良好的女性形象。

(2)自卑心理。由于生理因素、社会偏见、工作性质等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太欢迎女毕业生。于是,一些女毕业生便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认为女生就业就不如男生,因而一遇挫折就悲观失望,容易丧失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勇气。诚然,女生与男生相比,在体力方面有一定差距,但是,女生有自己的优势。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言辞,具有交往协调能力的优势,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女毕业生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只要能扬长避短,同样会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清高心理。有些女毕业生因为自己有某些长处(如学习成绩好、能歌善舞、长相端正漂亮等)就自恃清高。她们这也瞧不起,那也看不惯,在就业时往往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进行挑剔,从而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不愿意接受她们,其结果是白雪公主变成了丑小鸭。要克服清高心理,在就业时不要埋怨机遇与你无缘,只要善于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会随时叩开机遇的大门,使就业获得成功。

(4)优柔寡断心理。有些女毕业生在众多的用人单位面前,思来想去、犹豫不决,多一种选择就多一份忧愁,长时间拿不定主意。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每个人都只能根据个人的情况果断地确定选择目标。

(5)依赖心理。有些女大学生把寻找理想工作单位的希望寄托于学校、父母和亲友身上。还有的认为,有一个理想的男友就算有了保护者,何需自己去苦苦竞争呢?依赖实际上是缺乏自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常可看到一些因依赖而导致自己陷入被动的例子。如单凭父母的门路硬找到好工作,由于不能胜任工作,常引起单位的不满,自己也苦恼。也有过分依赖爱人收入轻易辞职回家的女性,因各种情况发生变化而导致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陷入被动地位。所以,当代女大学生要牢固树立自立、自主意识,在竞争中勇敢就业,在职业生活中独立自主地求发展。

2.女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适

上述就业心理障碍虽然发生在少数女毕业生身上,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女毕业生就业要把握好机遇,就必须及时调整好就业心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职业。针对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勤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求职择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要在竞争面前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素质。生为女人,不仅是一个性别,更是一种角色。作为女性,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应该懂得珍惜爱护自己,不断自强不息,发展进步。而作为女性当中素质较高的群体———女大学生,要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对自己要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把握,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全面发展自身优势,突出个人的能力专长,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建立充分的自信。自卑是从心理上对自己的否定。依赖心理是缺乏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的表现。女毕业生应该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在竞争的起跑线上和其他人一样去拼搏。女毕业生应充分认识到在择业中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应聘前要有所准备,要放下思想包袱,克服自卑、依赖心理,强化自立、自主意识,树立依靠自身力量战胜困难的信心。要牢记: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缺乏自信你将一事无成。

(3)注意礼仪举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毕业生一般都会注意自己的礼仪和举止,而女生在应聘时的外在表现更为重要。故意撒娇、扭捏作态或者过于泼辣、随便、无所顾忌都不可取。而过于羞羞答答、畏畏缩缩也会给人以缺乏为人处世能力的印象。在与用人单位代表接触交谈时,只有保持女性应有的热情、大方、端庄,表现出能够胜任工作的自信心和干练作风,才能使对方认同你的能力并乐意接受你。

(4)面对现实,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意向。每个人的学历、专业、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各有其特点。因此每个毕业生都应面对现实,从社会需要的实际与本人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职业岗位。一些女生怕艰苦,怕到基层,贪图工作的舒适、轻松,一心追求大城市、大机关,人为地缩小了自己的求职面。因此,女大学生求职择业前应对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和优缺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评价,对于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等问题不妨先自我衡量。同时,还应该注意了解整个社会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广泛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对哪些单位需要自己,哪些单位不需要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培养自己积极主动的职业意向,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全力以赴使就业成功

经过激烈的竞争和角逐后,毕业生终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职业,但并不意味着择业的结束。就业成功意味着毕业生需要完成角色的转变,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毕业生在上岗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要有从小事做起的心理准备

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巅峰的。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有这种心理准备是极为重要的,这样可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

2.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

当代大学毕业生往往把社会上的一切想得十分美好,把岗位理想化,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准备不足,同时自恃是人才,不屑于做第一线的工作,工作起来放不下架子。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要有从基层干起、吃苦耐劳的准备,不要挑剔工作,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一旦工作不顺利也不能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或动不动就心生去意、辞职不干,给工作单位造成损失,也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二)增强自身的职业适应性

首先是职业角色认识转换,大学毕业生必须尽快适应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心理转换,克服几种不良情绪(如怀旧情绪、畏缩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浮躁心理等),缩短就业适应期(前三个月),这其中包含理解、适应单位的文化,承担适当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其次是掌握建立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人际关系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单位里,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毕业生要以诚待人、取信于人,以心换心、取心于人,以勤待业、取绩于人,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是立足岗位,锻炼多种能力,尤其是要具备“目标”、“胸怀”、“勇气”、“坚持”这四大心理要素,规划好你的职业生涯。

在社会的舞台上,愿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能认真走好就业的每一步,争取就业成功,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