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就业的心理准备

就业的心理准备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一些大学生对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对求职所遇到的挫折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一旦求职失败,会因为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而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更谈不上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争取下一次成功的机会了。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由之路。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一些大学生对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对求职所遇到的挫折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一旦求职失败,会因为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而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更谈不上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争取下一次成功的机会了。甚至还有的学生在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后出现求职恐惧症,即使机会来临时也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不能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被淘汰。因此,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与心理素质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机制,由以往由政府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过渡到全面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制度。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由之路。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不能勇敢地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更不能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目前存在着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毕业生也找不到满意的岗位的“错位”现象,这与大学生个人较高的就业期望存在着一定关系。因此,在校大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放弃过去那种“一次到位”的择业观,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在近期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要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二、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职业自信心

从“接到面试通知你的心情怎样”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害怕与陌生人接触,自己既高兴又忧虑;还有的学生非常紧张,他们表示面试带来的恐慌几乎大于高兴,20%的毕业生将面试视为“重负”。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工作经验不足,承受的外在压力增多、增强,择业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也比以前加大,这些使得大学生难免出现忧虑、怯场、抑郁或自卑的心理。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不自信还体现在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比如不清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不清楚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也未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的职业技能,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就可能出现自卑、失望、悲观、不满情绪。在短时间内要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正视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缺点并不一定不能实现顺利就业,有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自信。职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当大学生以一个求职者的身份面对新环境、新角色,并且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较少时,不免会增加心理压力,缺乏自信。因此,我们要保持积极心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认识新环境、新角色。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也会因为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从自卑走向自信,需要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消除对失败的恐惧,摒弃消极悲观的态度,并从现在开始培养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6个步骤培养自信心:第一步,鼓励自己;第二步,赞美自己,从潜意识做起;第三步,用言行激发自信;第四步,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省;第五步,制定具体目标,由自省达到自信;第六步,发挥优势,放飞自我。

三、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正确看待求职失败

面对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大学生求职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毕业生在就业季也会抱怨比如非重点院校、冷门专业,又比如女大学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视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还是非常有用的。

求职失败所带来的严重的精神负担,有时会令人产生心理障碍。例如,有的学生在就业受挫后,不能正确调整心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有的甚至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严重的还出现了自闭倾向。求职需要耐心与毅力,尤其是那些在学历、专业、经验方面没有优势的应聘者。挫折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心态急躁不仅影响自己对工作的选择,也会影响面试的发挥。因此一旦碰到不顺利的情况,应聘者首先要自己妥善“刹车”,重新调整好心态继续上路。为此,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在就业指导工作与服务中,加强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观念,学会自我调整与自我接纳,不要害怕失败,要在失败中进行总结和提高。如果我们查阅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历程,会发现他们都是从挫折中走过来的,只是挫折的大小不同。调查表明,学历越高的人挫折感越强,进入职场时间越短的人挫折感越高,这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不再是“招聘最优秀的人”,而是“把合适的人用在适合的岗位上”。如果真的求职失败了,首先不要怀疑自己,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应把就业看作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求职不以成败论英雄,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也许是你不够好,也许是你不适合,或许是因为你应聘的职业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匹配,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没有必要把这样的失败一定归咎于自己能力不够好。求职失败后关键看你采取了什么样的改变,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我们对这句话要进行这样的修正,“失败后进行总结,失败才有可能成为成功之母”,所以在失败后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求职中获得成功。

四、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如今,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它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

深化改革的今天,对大学生强化竞争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观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要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大学生要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要在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与他人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

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成功,还必须善于竞争。竞争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既要尊重竞争对手,学会欣赏他人,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注意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表述清晰,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争取在竞争中获胜。

五、摆脱依赖心理,树立积极主动的心态

在人才招聘会上,经常见到父母和孩子齐上阵的现象,而且对此进行的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学生都希望有人做伴一起去。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基本的自立能力的锻炼,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当他们不得不面对就业时,常常不知所措,只能一味地依靠学校、依靠老师,或者听从家长的安排。

当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求职者应树立积极主动的心态,采取毛遂自荐、主动出击的方式,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求职过程中,懂得主动为自己寻找机会,主动登门拜访或采取刊登招聘求职广告等形式来推销自己。面试后等待期间可以适时适当地用邮件、信件和电话方式,有礼貌地简单询问进展情况。另外,不要将主动做得太过火,要适可而止,否则不利于应聘成功。在职场中,工作、收入、升迁、赏识等都是争取来的,如果不主动争取,就没有人会主动给予。如果有,那就是施舍。即使自己创业当老板,也要与竞争对手抢客户。积极主动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得领导的赞赏,很多时候得到机会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主动争取。

要如何获得积极主动的心态?首先,对任何事都要抱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积极的态度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常常抱有消极态度的人,不会取得可持续的、真正的成功。其次,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不盲从,不要习惯性地同意或追随别人,应当学会对人对事有主见;要积极去尝试,在挫折中吸取教训,许多机遇就藏在一个又一个挫折之中,要学着把挫折转换为动力。最后,对大学生来说,要积极地计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地争取和创造机遇。你的毕业将成为你学业的结束和事业的起点,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如果你毕业后想到某个公司工作,就找找该公司招聘的职位和条件,再和你的简历对比,看自己还欠缺什么……只要自己每天都在进步,都会比前一天离成功更近一些。

六、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

在人才市场了解到,如今有不少大学生对“蓝领”工作不屑一顾,刚毕业就想进入用人单位的管理层、研究层、甚至决策层工作,有的学生好不容易拿到录用通知书后,因要下基层实习一年而放弃了,更有的学生在基层没干多久就“临阵脱逃”了。有家大型企业招聘了4名大学毕业生当技术员,结果有3人因吃不了苦,没干几个月就以种种理由打起了“退堂鼓”,弄得公司领导措手不及。公司负责人生气地说:“今后招聘时一定要注重挑选肯吃苦、有敬业精神的人了!”通过调查还了解到,不少毕业生之所以怕当“蓝领”,是因为对第一份工作有着“非大型国企不去、非发达地区不留”的“良好愿望”。他们认为基层的基础条件差,去了怕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展现。其实,基层并非真的像那些大学生想象的那么可怕。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公司负责人表示,其实他们并没有想让大学生们当一辈子“蓝领”,只不过要求他们下基层锻炼一段时间,多积累一些实际工作经验而已。虽然基层相对苦一点,但基层才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艰苦的岗位往往是人才紧缺的地方,那里更容易脱颖而出,相对的发展空间也更大。由于怕下基层就放弃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错失成长发展的良机,这太可惜了。因此,毕业生应抛弃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不实心态,破除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着眼现实,在求职前,一定要研究市场需求量,了解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应考虑从就业门槛低、不需要工作经验、易进入的岗位寻求就业。大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就业应首先从基层做起,充分利用基层岗位,在基层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锻炼后,才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可能,然后进一步扩大自身就业范围,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七、团队合作的心理准备

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力奋斗的过程。团队成员不是为了个人的业绩而努力,他们在工作中的每一次付出都是从整个团队的集体利益和共同目标出发的。因此,团队合作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分享信息和资源、积极合作、取长补短,形成最大的合力。美国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对1901~1972年的286位诺贝尔获得者的统计发现,与别人合作进行研究的有185人。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合作的比例是41%,在第二个25年,合作的比例上升为65%,第三个25年,合作的比例上升为79%。这些数字说明,合作也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我们的日常工作更加离不开合作。

在团队合作中,个人英雄主义对团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摒弃个人英雄主义,才能培育出整体表现出色的团队,这已经成为管理界的共识。优秀但不懂得团队精神的人,在团队中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只能是第一个被放弃的人。

八、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方法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即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沮丧、幻想、自卑、怯懦、自负、冷漠、盲目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适时的排解和释放,它会在体内堆积,甚至会变成熊熊火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待心理问题也必须有积极的态度,一方面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另一方面要学会自我调适和排解。

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自我转化法。这种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保护自己。

●自我适度宣泄法。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宣泄。切忌把不良情绪埋藏于心底,否则时间越长,受到的伤害也越大。较妥善的办法是向朋友、老师、家长倾诉,甚至可以大哭一场。

●自我慰藉法。也就是自我安慰,找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松驰练习法。也叫放松练习,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身体上放松的方法。当择业中遇到类似焦虑、恐惧、紧张、入睡困难、血压增高、头痛等心理反应时,可在有关专业人员指导下尝试这种练习。

●理性情绪法。这种方法认为人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人的不良情绪源于人的非理性信念。大学生运用理性情绪法时,应该首先分析自己有哪些消极情绪,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相应的非理性观念,并对其进行挑战、质疑和辩论,同时对比两种观念状态下个人的内心感受,鼓励自己向理性观念方面转化,从而有助于排除不良情绪。

此外,自我调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自我重塑法、环境调节法、自我暗示法等。

总之,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挑战,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避免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错失机会。同时,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另外,要客观认识自己,正确处理择业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心理素质,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心理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