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准备分析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准备分析

时间:2022-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家指出,只有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激烈的竞争,才会最终脱颖而出。据介绍,职业心理辅导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职业心理定位。(三)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定位小王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4年,自觉学有所成,然而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作为心理品质“高危人群”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分析第二种诱因,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有个

(一)用人单位的用人心理

1.求“专”心理

专业对口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首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工科、经济、法律等专业性很强的单位。所以,毕业生求职首先应找专业对口的单位,这样可大大提高命中率。

在专业对口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会对求职者提出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个要求一方面依赖于高职学生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依赖于高职生对自己的包装和展示。毕业生求职时要突出对专业的精深度——要专要精。对于这样的人才,用人单位会毫不犹豫考虑接受的。

2.求“全”心理

毕业生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是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标准。目前,社会上风行的“考证热”,实际上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证多不压人,大学生一方面应多考些计算机等级证,大学外语四、六级证书等。另一方面应考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资格证,如中文专业的可考文秘资格证,法律专业的可考律师资格证等。而在求职时,毕业生应突出这些证书的地位和作用,以体现自己知识面宽广、自学能力强、有经验积累等多项优势,以满足用人单位求全的心理。

3.求“通”心理

求“通”心理是近几年,尤其是我国加人WTO以后,众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强烈要求。某一专业相当精通,又能在相关领域大显身手的人才,当然受欢迎。在某一领域内,对其国外情况也很精通的人才,尤其受欢迎,如IT专业知识精深,外语又是六级以上水平;熟知本国法律,对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又能精通等复合型通才,可以说是目前职介市场上最抢手的人才。

对此,高职大学生一方面应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求职时应着力突出“通”的优势,有证书、有能力的学生千万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应“一个都不能少”地抖出来。

4.求“变”、求“异”心理

求“变”是指用人单位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才所作出的要求,要求求职者心理素质好、应变能力强,对于不断变化的情况,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变。如全球著名公司普华永道,每次招聘面试时,都有一个保留项目,让求职者根据所抽到的题目,如美国总统选举、网络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变通能力,画一幅画,用以测试求职者的应变能力。求“异”是指一些单位尤其是公司,喜欢选择一些突发奇想、富有创造力的求职者,以能在险象环生的商场中出奇制胜。有一名毕业生在一家大公司的面试时遇到“1+1=?”的问题,这名平时喜欢创新的大学生,思考一番,突发奇想,脱口而出:“1+1你想它等于几,加以努力,就等于几。”结果这名求职者,在数千名高手如林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对于用人单位的求“变”、求“异”心理,广大毕业生应认真对待,首先应分析用人单位的类型和风格、用人原则等,以找到用人单位的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找到理想的工作。千万不要盲目地求“变”、求“异”,从而弄巧成拙。

5.求“优”、求“诚”心理

如果求职者又红又专,既是专业能手,又是学干、党员,且为人诚恳,对人对事能坦诚相待,就会为众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所看重。仍是“1+1”的问题,但这回是公务员面试,结果一位同学因看过上述“1+1”的成功例子,也来个突发奇想,结果被毫不留情地被淘汰了。因为“1+1=2”是不争的事实,而标新立异的答案,表明你不诚实,公务员的首要素质是诚实,所以淘汰也是理所当然的。为此,一方面,高职大学生应展现自己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对面试中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问题,应诚实告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或乱说一气,这很可能造成用人单位对你的不信任,给你扣上一顶不诚实的“帽子”,那样你就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准备

时下,新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人冲刺阶段,许多尚未敲定工作单位的大学生正抓紧时间做最后一搏:精心制作个人简历、频频参加招聘活动,多方寻找就业门路……但不少人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准备——心理充电。专家指出,只有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激烈的竞争,才会最终脱颖而出。

“心理充电”有什么途径呢?据介绍,职业心理辅导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职业心理定位。目前,不少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设计了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表,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定位的服务。通过这类测试,学生可以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学习中拾遗补阙,以便今后找工作时能沉稳应对。

不少专家指出,“心理充电”还应包括对求职心态的调整和择业技巧的教授等。这就要求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手,开设就业辅导课程,请企业相关人士开设讲座,为学生释疑解惑等。同时,“心理充电”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如文科生和理科生、热门和冷门专业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就业方向、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有较大差别,应该有的放矢。

(三)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定位

小王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4年,自觉学有所成,然而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他看中的单位,别人却看不中他;单位看中他的,他却看不中单位。直到目前,他还未与一家单位签约。目前,他正处在一种焦虑、犹疑、自卑、不满、无法决断的状态,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小王这种情况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当中很普遍。

就业是很多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更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大学生作为一群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文化群体,其理想与追求自然有明确的目的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因而也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作为心理品质“高危人群”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

从小王同学反映的心理问题来看,其在于理想与现实、愿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小王同学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伴有焦虑、不满、自卑、自我否定等特征。如不及时调适引导,极有可能诱发诸如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从找工作受挫来看,也许有导致两种因素:第一种,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应试技巧不当。因此,高职大学生应多在实践中锻炼、多收集就业信息。第二种,对工作的心理定位过高。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同学自觉学有所成,踌躇满志,想找一个好工作大干一番。可找到的工作与自身期望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就业受挫,产生心理问题。分析第二种诱因,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有个动态的心理定位,不断进行自我调适,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可以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1.要正确全面地评价自我

高职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等应有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劣势,发扬优势,找到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

2.要积极调适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

有些大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总有一种自负感。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在就业上,则是职业取向过高、不切实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眼光过高,常常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从而造成就业受挫、心理失衡。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不断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要求相适应。

3.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品质,如加强自控力、保持心理平静等,使自身在内心与外在因素冲突下,达到一种动态均衡,及时消除一些因就业受挫而引发的心理失衡等问题。

4.选择职业应有前瞻思想

有些职业目前来看较好,但从长远来看,有可能是夕阳职业。而有些职业目前看来一般,从长远来看却相当有发展潜力。所以,大学生找工作应有前瞻心理,对职业及单位的发展前景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只盯着目前单位的规模、效益。

5.要有一种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心理准备

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顶峰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有这种心理准备是极为必要的,这样可以克服大学生好高骛远的通病,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