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求职前的心理准备

求职前的心理准备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现实,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这些对即将择业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偏高,时常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态,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也有的学生常常处于上述两种情况的波动之中就业,择业时往往目标与行为不稳定,缺乏理智、冷静的心理准备。因此,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普遍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

拟实现的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缓解自己就业的心理压力

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矛盾;

2.知道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2.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任务情境

王宏给远在家乡的同学的信中写道:十多年的寒窗,终于可以画一个句号,我好兴奋!我觉得自己就像羽翼丰满的小鸟,即将飞向蓝天。我可以在经济上独立了,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人生蓝图了。有时想得更多:立了业,就可以赡养父母,然后成家、房子、车子、孩子……有点迫不及待,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

但是,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大学扩招后的毕业高峰已来到,国企改革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我担心高职高专毕业的学历能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与其他求职者相比有没有竞争的优势?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不理想,专业不对口,地区不合适,酬金太低,工作太劳累怎么办?……

【话题讨论】

1.王宏说了自己的期望和担心,你是否与他有同感,或者与他有哪些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想法。

2.临近毕业,同学们的思想活跃,想象丰富,情感复杂,疑虑重重,忙于各种具体准备,此时的我们,应做怎样的心理准备?

【案例分析】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现实,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这些对即将择业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项目支撑知识

一、大学生择业中的矛盾心理

(一)有远大的理想,但往往不能正视现实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美好的未来。大学生在择业中这种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更为丰富,更为远大。经过充实而丰富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知识的羽翼已渐丰满。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他们豪情满怀,准备搏击一番。然而,由于他们涉世尚浅,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与主观现实条件。如许多大学生都想成为企业家和大经理、大老板、大款,走商业巨子之路。但是在择业中他们并未考察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等是否适合从商;或者未真正考虑所选择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出现了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

(二)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志愿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愿碌碌无为。然而,同时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到边远地区去,不愿深入基层。这些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平坦笔直;想涉足层次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想一举成名,一蹴而就。他们虽然也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但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

(三)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对自我的存在及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在择业中,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已作为一个人才将被社会使用,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他们也要求社会能够承认“自我意识中的我”,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择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最终定型,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我。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偏高,时常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态,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少数学生自我评价过低,时常产生自卑自贱、自怨自艾的心态,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低,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也有的学生常常处于上述两种情况的波动之中就业,择业时往往目标与行为不稳定,缺乏理智、冷静的心理准备。由于自我认识能力发展不足,继而在调动自我功能、实现自我驾驭方面显得不足。

(四)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勇气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公开、平等的竞争环境。大多数学生对此渴望已久,他们已经认识到,在商品意识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经济面向“大市场”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人生不通过竞争,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但是,许多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面前顾虑重重、唯唯诺诺。有的怕竞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怕竞争伤了和气,有的认为不正之风干扰太大,竞争肯定会败北。尤其是一些学生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调整目标、调整自己,而是压力重重,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一)迷惘心理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因而产生种种矛盾的心态:他们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胸怀远大理想,却不愿正视眼前现实;注重专业能力的发展,但又互相攀比、爱慕虚荣;重事业、重才智的发挥,而在实际价值取向上重物质、重利益;对自我抱有充足的信心,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既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又有较强的依赖感。职业目标上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自我认知上自傲与自卑并存,职业选择上独立性和依赖感错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

(二)焦虑心理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国家需要、个人意向、有限的供职岗位、多样的工作环境等多元因素组合的职业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是让每一个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生们最为困惑的难题。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在各种选择和诱惑面前无所适从;或职业期望过高,不切合实际;或希望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或幻想无须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实际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普遍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

(三)依赖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四)自傲心理

自傲心理在大学生身上反映最为突出。一些大学生或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天之骄子”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或自我评估过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有的则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脱离实际,怕吃苦、讲实惠,不愿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如有的青年认为自己具备很多优势,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等等,因而盲目乐观,把择业目标定得很高,满脑瓜子挤满了“淘金”梦,应聘时一心一意向高薪挑战,结果屡屡受挫。此种失败源于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劣势和困难估计不足。

(五)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也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表现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有的大学生因为学历、成绩、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而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有的大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对自己的评价总是过于保守,面对激烈的竞争,总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如别人,因而丧失竞争的勇气,习惯于临阵退缩,放弃了许多很好的机会。或者一到笔试或口试的现场,就心理发怵,先打败了自己,表现出神情紧张、心神不安、面红耳赤、举止拘谨、谈吐失常。而一旦失败,就更强化了自己的错误认识,这种心理障碍是成功的最大敌人。由于他人不客观评价的无形压力,以及对自己缺乏信心,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

(六)挫折心理

生活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而当代大学生由于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未曾经历过波折,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对待挫折的准备。在就业工作中,他们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够顺利就业,害怕失败。一旦受到挫折,往往产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或不思进取、消极等待,或怨天尤人、顾影自怜。

(七)攀比心理

在就业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而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表现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超过别人十全十美的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迟迟不愿签约。

(八)从众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容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从众心理较为严重。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就是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盲目滑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追求功利,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没有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国家需要去考虑,求安稳,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

(九)急功近利的心理

择业时过分看重经济、地位等,追逐功利,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所学的专业。这种心理虽然能够使个体得到一些眼前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是不明智的。因为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会渴望和追求心理需要的满足,当意识到事业才是人生永恒的支柱时,烦恼便会产生了。因为贪图优裕和享乐而放弃事业,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

(十)患得患失的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当断不断、患得患失,只会错过机遇,自然与成功也将失之交臂。很多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没有专一的定向,不现实地期盼“鱼和熊掌兼得”,或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因而在择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而由于性格的软弱和犹疑,不能果断地选择,结果错失良机,令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十一)固执狭隘的心理

在职业选择时缺乏变通,不顾社会的需要,不顾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内在联系,只看到专业的独特性,人为地“画地为牢”,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一位总经理说:“现代竞争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不是他学了多少知识、专业是否对口,更重要的是他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业务知识我们可以培训……”

(十二)怀才不遇的心理

由于自视过高,而在现实的择业过程中却处处碰壁,于是产生怀才不遇之感,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抱怨世上无伯乐。整天怨天尤人,只会使身心愈加疲惫。如果永远怀才不遇,只能空怀“壮志”,后悔不已。因此,走出此误区的方法只能是学会正视自己。

三、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

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说,了解毕业就业政策,澄清模糊认识,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毕业生在求职前必须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了解正在实施中的改革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上要了解自己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和改革趋势,以及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和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同时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了解的目的不是研究、评判,而是为了接纳、适应。因社会变动迅速,经过数年专业学习的学生毕业时,人才需求的数量和模式与当年入学时所做的预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同学经过几年的学习,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和情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专业由热变冷了,由“短线”变成了“长线”;一些专业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造中,却仍然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需要。种种现象使同学们在毕业求职择业时感到灰心、无奈和迷茫。为了能够有所作为,走出无奈,毕业生只有走出象牙塔,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求职地位,不要把学校、社会、家庭、亲友所给予的尊重、爱护、关心当成社会给予的最终认可,而要勇敢地投入社会,了解社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因为求职择业不是凭理想按图索骥,而是社会选择,优胜劣汰。

(一)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这就是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都应该明了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目标的适当,决定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成功择业的钥匙。例如:张莉是一个出色的音乐教师。上大学时,作为出色的演员、业余教练而出名,参加过各种专业和业余比赛以及音乐会。虽然她并没有雄心勃勃地在事业上向上爬,但由于她热爱音乐教师职业,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省内任何一个学校里找到工作。

2.避免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洪流中,期望水平会受到其他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一名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是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是在同学中盲目攀比,好像不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单位就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到头来,只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避免理想主义。近几年,毕业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由于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就业困难。尤其是有些条件好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脚踩几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致后来就业困难,悔之不及。

4.克服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如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某女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时,她被推荐到重庆市内一中学讲课,由于备课充分,现场发挥又好,一篇高中课文《蒲公英》讲得绘声绘色,学生耳目一新,中学领导拍案叫绝。课后,校长当即拍板接收她到校任教。

(二)正确认识社会,寻找最佳位置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每个毕业生,如果正确地选择了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毕业生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争取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那么,如何迈好这第一步呢?首先需要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弄清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如何?就总体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专业,情况就不尽相同了。由于我国人口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而就业机会往往不能同步扩大,就业难仍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加之国企改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下岗人员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更趋紧张,而高校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因此,面对以上情况,毕业生不要把就业期望值定得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同样要不断调整自我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而求得理想的工作。

(三)转变求职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应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敢地面对社会的选择。

1.要改变国家统包的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分配都是国家统包统分。这一制度在历史上对安排大学生就业和稳定社会秩序虽然起过良好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包下来”而且是“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主要是由于否认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择业的自主权,不允许专门人才的合理流动,从而既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又不利于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学生就业的方向、规模、结构和流动必要受到劳动力市场供和求两方面的影响,政府不再像在传统体制中那样采取行政命令统包统配,而是要让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即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和供给双方按自愿的原则自主选择,通过合理的用人制度来调节大学生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间的配置。当然,大学生就业由计划走向市场,有一个渐进性、阶段性的演变过程。就业制度的变化需要大学生主动适应,放开眼界,转变观念。大学生要善于推销自己,勇于参与社会就业的竞争;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全面发展,力争在社会上凭实力谋取一席之地;要丢掉依赖思想,不等不靠,树立自主择业和多渠道就业的观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

2.要改变一次就业的观念。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事,不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不可能完全做到。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和提高,人才资源总是在不断地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的快速更替,用人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建立,必将使失业和就业成为今后大学毕业生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因此,每个大学生在一生中,都要有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大学生不要因为第一次择业不够理想就丧失信心。要抱定豁达乐观的择业态度,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西方不亮东方亮”,逐步树立多次择业的观念。通过反复比较,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要改变一步到位的观念。大学毕业生择业一般很难一下子就能找到合适的理想工作,大学生朋友在就业问题上要树立逐步到位的观念,勤奋务实,努力上进,专心致志,勇于创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事业挫折,在曲折的工作经历和多次的工作更替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四)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促进人格完善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中一次重大选择、一次转折,因此,给大学生带来很大思想、心理压力,背上沉重精神负担,成为困扰莘莘学子的一大难题,也使部分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工作学习。

在求职时,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是正常的,这是由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心理平衡的结果。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当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碍。当然对于这些不良心理障碍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

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应该说这些人格缺陷是产生这种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些问题还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带来困扰。因此,有关问题其实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同时也不必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恼,因为很少有人是绝对的人格健全的,关键是要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拓展阅读

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方法

一、自我反省法

就是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不要冲动,冷静地、理智地进行反省思考。一方面客观地分析就业环境,把面临的情况搞清楚;另一方面思考自我,找到自我的准确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冲动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使我们在忙乱中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松弛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心理冲突、入眠困难、血压升高、头痛等症状,而且见效快。如果毕业生遇到心理压力时,可以借助有关人员的指导做一些放松练习。安排好一日生活。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沮丧和焦虑是一种病,一种人人都有可能患染的疾病,而不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这种状态还可能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引起或加剧,如感冒、疼痛、缺氧,或者是因为服用某类药物而导致的副作用等。

三、自我转化法

有些时候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技能,参加有兴趣的活动,进行郊游及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保护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都市人群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实现人与人的沟通。这是患发疾症的关键。因此,在因为毕业、就业而苦恼时,最好的办法便是找人聊天,及时疏导、排遣郁闷。作为应届毕业生,有一个其他求职者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在你身边有一群和你同样经历、同样目的的同学,有你的知心好友……他们足以和你一道结成一个求职小组:一个好的听众,在你压抑或沮丧,需要找人倾吐时出现;一个紧随身后的智者,在你将要退却时出现鼓励你“实现它”;一个啦啦队长,在你小获胜利时赢来一片喝彩!面对困境,不妨这样看待:生命就像一幅织锦,每一个疏漏都是有目的的,每一根线都是重要的。生命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当一个念头在脑海里影响睡眠的时候,不妨试试把纠缠你的思绪写下来,写出你现在所理解的那些事情的含义。不要因为这些事发生在你身上就感到自卑,一次招聘的失败,只能说明这个单位不适合你的发展,丝毫也不表明你自身的能力有过大的缺陷。如果感觉不到希望的存在,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感觉总是有可能不符合现实的。你可能正置身于雾中,被挡住了视线——而雾总会有散的一天。

四、心理测验法

这是通过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节自己,避开心理弱点,发挥优势。例如,毕业生可以进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能力测验,根据测验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或调整自己的情绪,使之达到良好的状态。

五、专家咨询法

在进行择业时可以寻求心理专家辅导,提高就业能力。人的心理出现矛盾,特别是出现较大的心理负担之后,内心冲突激烈,自我调节难以奏效时,外来力量的帮助就显得非常重要,毕业生就应当主动及时地寻求外来帮助。如从职业的分工、选择、适应、发展等方面提出问题,使专家了解情况,一一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供参考。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专家帮助消除择业挫折带来的焦虑、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目前许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社会上的心理辅导服务业也增加了。通过他们的帮助可以使毕业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提高择业求职的技能技巧,消除不良心理。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教育服务形式,在高校发展迅速,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它担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解决心理矛盾,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的根本任务。同时对毕业生择业心态的调适,更是起到主导和指引的作用。

心理问题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我们不妨把它比喻为塞满脏东西的排水管。如果情感没有能够释放,它们蓄积起来,这些东西滞留在我们的系统内,就像在一根堵住的管道中一样。沮丧和焦虑就是心理堵塞的结果。当这种堵塞变成我们体内熊熊的火焰时,这把火焚烧的就是它的主人,而不是它的敌人。既然明白这些症状是一种病,那么通过合理地安排日常的生活也能帮助你缓解心理压力:试着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按时睡觉;尽可能出去晒太阳,或者坐在明亮的光线下;坚持有规律的锻炼;每天大量饮水;饮食要均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品;尽可能把糖从饮食中排出去,少吃含糖食物等。

一位大学毕业的哲学博士曾经这样吐露他的求职经历:“我当初毕业时独自一个人来北京找工作。每天拿一张地图,一大早就出门,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招待所。如果某一天没有出去找工作,我会感到极不自然。我开始问自己‘我是在找工作,还是在找我自己?’……找工作的过程让我不断认识了自己,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31岁时,这位博士终于踏上了人生使命之旅。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毕业生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顺利就业。

拓展训练

测试你将来适合选择哪种职业。

下列题目共有两组20题,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是”或“否”的选择。

第一组

(1)就我的性格来说,我喜欢同年龄较小而不是较大的人在一起。

(2)我想我心中的伴侣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活跃的思想。

(3)对于别人求助我的事情,总乐意帮助解决。

(4)我做事情考虑较多的是速度和数量,而不是在精雕细琢上下功夫。

(5)我喜欢新鲜这个概念,例如新环境、新旅游景点、新朋友等。

(6)我讨厌寂寞,希望与大家在一起。

(7)我读书的时候就喜欢语文课。

(8)我喜欢改变某些生活惯例,使自己有一些充裕的时间。

(9)我不喜欢那些零散、琐碎的事情。

(10)假如我进入招聘员的经理室,经理抬头瞅了我一眼,说声请坐,然后就埋头阅读他的文件再不理我,可我一看旁边没有座位,这时我没有站在那里等,而是悄悄搬个椅子坐下来等经理说话。

第二组

(1)我读书的时候很喜欢数学课。

(2)看了一场电影、戏剧之后,喜欢独自思考其内容,而不喜欢与别人一起讨论。

(3)我书写整齐清楚,很少写错别字。

(4)我不喜欢读长篇小说,喜欢读议论文、小品文或散文。

(5)业余时间我爱做智力测验、智力游戏一类题目。

(6)墙上的画挂歪了,我看着不舒服,总想设法将它扶正。

(7)收录机、电视机出了故障时,我喜欢自己动手摆弄、修理。

(8)我做事情时总希望精益求精。

(9)我对一种服装的评价是看它的设计而不大关心是否流行。

(10)我能控制经济开支,很少有“月初送,月底空”的现象。

评分规则:

选择“是”记1分,“否”不记分,各题得分相加,分别计算两组得分。假设第一组得分为A分数,第二组得分为B分数。你的A分数_______。B分数________。

A>B:你的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往。你喜欢把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去实现,或者与大家共同去实现,适宜你的职业是记者、演员、推销员、采购员、服务员、人事干部、宣传机构的工作人员等。

B>A:你具有耐心、谨慎、肯钻研的品质,是个精深的人。适宜选择编辑、律师、医生、技术人员、工程师、会计师、科学工作等职业。

A≈B:你具备AB两类型人的长处,不仅能独立思考,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供你选择的职业包括教师、护士、秘书、美容师、理发师、各类管理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