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翻译的准备与过程

英语翻译的准备与过程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翻译为目的的理解采用的是双语思维方式,既用原语进行思维,又用译入语进行思维。原语与译入语在译者的大脑里交替出现,正确的理解也逐步向忠实的表达推进。(二)表达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第二步,是实现由原语至译语信息转换的关键。表达好坏取决于对原语的理解程度和译者实际运用和驾驭译语的能力。译者没有弄清汉语的“髭”相当于英语的moustache,且为书面用语,而“要饭的”“衣衫褴褛”等词并非属于同一语域。
英语翻译的准备与过程_英语翻译与文化交融

翻译是运用两种语言的复杂过程,它包括正确理解原文和准确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由于翻译工作的复杂性,适当的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准备,可以使翻译得以顺利进展。

一、翻译的准备

翻译应该进行必要的准备,以利于翻译能一路顺风,善始善终。

正式动手翻译之前可以做的工作很多,主要精力应放在査询相关资料以便能对原作及其作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为了保证质量和节省时间还应熟悉整个翻译过程可能使用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一)了解作者

对于作者,需要弄清楚他的简略生平、生活时代、政治态度、社会背景、创作意图、个人风格等。比如若要翻译一名作家的一篇小说,为了获得有关作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可以阅读作者自己的传记、回忆录,或者别人写的评传,或者研读文学史、百科全书、知识词典等。还可阅读用汉语解说的相同辞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增补本),上海辞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外国名作家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外国人名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外国历史名人》。

(二)了解相关背景

知识与超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是指与作品的创作、传播及与作品内容有关的知识;超语言知识按语言学的定义指交际行为的环境、文章描述的环塊及交际的参加者等。两个概念的外延合起来大约涵盖了前辈翻译家说的“杂学”。

二、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心理过程,其工作重点是如何准确地理解原文思想,同时又恰当地表达原文意义。换言之,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理解原文,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它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即理解、表达和校改。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往返反复的统一流程,彼此既不能分开隔断,又不能均衡齐观。

为了讲解方便,我们把翻译过程中的理解、表达、校改三个环节分别进行简略论述。

(一)理解

1.翻译中理解的特点

首先,翻译中的理解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即以忠实表达原作的意义并尽可能再现原作的形式之美为目的,因此,它要求对作品的理解比一般的阅读中的理解更透彻、更细致。翻译的理解系统从宏观上看,要包括原作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从微观上看,则要细致到词语的色彩、语音、甚至词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翻译为目的的理解比以其他为目的的理解所面临的困难都要多。以消遣为目的的理解显然无须去分析作品的风格,更无须每个词都认识。即使以研究为目的的理解也无须面面俱到,而只是对所关注的内容(如美学价值、史学价值、科学价值、实用价值等)的理解精度要求髙一些。

第二,以翻译为目的的理解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一般的理解。一般的理解,其思维方式大都是单语思维,读汉语作品用汉语进行思维,读英语作品就用英语进行思维。以翻译为目的的理解采用的是双语思维方式,既用原语进行思维,又用译入语进行思维。原语与译入语在译者的大脑里交替出现,正确的理解也逐步向忠实的表达推进。

第三,以翻译为目的的理解——表达过程的思维方向遵从的是逆向——顺向模式。一般的抽象思维的方向是从概念系统到语言系统,而阅读理解中的思维则是从语言系统到概念系统,是逆向的。一般的阅读理解捕捉到语言的概念系统后任务便完成了,而翻译则要从这个概念系统出发,建构出另一种语言系统。

2.顺向思维过程。

(1)理解中应注意的方面

理解是翻译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表达的前提。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就无法谈及表达问题。理解首先要从原文的语言现象入手,其次还要涉及文化背景、逻辑关系和具体语境以及专业知识等。

①理解语言现象:语言现象的理解主要涉及词汇意义、句法结构、修辞手法和习惯用法等。

②弄淸文化背景:英美的文化背景和我们不同,由此产生了与其民族文化有关的习愼表达法。翻译时必须弄清历史文化背景,包括有关的典故等。

③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

④透过字面的意思,理解原文内在的深层含义:翻译时需弄清具体含义,切忌望文生义。特别是对文学作品,还要抓住其艺术特色,并深入领会其寓意。

⑤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认真阅读上下文,了解语言环境,也就是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理解得深刻透彻,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才能确定词语的特定含义。透过表层理解深层意义,同样是靠上下文语言环境。

从语言学的观点看,孤立的一个单词、短语、句子,就很难看出它是什么意思,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一定的上下文才能确定它的意义,才能得以正确的理解。

(二)表达

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第二步,是实现由原语至译语信息转换的关键。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目的和结果。表达好坏取决于对原语的理解程度和译者实际运用和驾驭译语的能力。

理解准确则为表达奠定了基础,为确保译文的科学性创造了条件。但理解准确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这是因为翻译还有其艺术性。而翻译的艺术性则依赖于译者的译语水平、翻译方法和技能技巧。就译语而言,首先要做到遣词准确无误,其次还要考虑语体、修辞等因素,切忌率尔操觚、随便乱译。例如a little、yellow、ned、lame、unshaven beggar语义比较清楚,有人将其译为“一个要饭的,身材短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瘸腿,满脸短髭”。这就在表达中出现了各种语体混杂和遣词失当的错误。译者没有弄清汉语的“髭”相当于英语的moustache,且为书面用语,而“要饭的”“衣衫褴褛”等词并非属于同一语域。另外,表达还受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作者的创作手法、写作风格以及原语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