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激与自我调适

应激与自我调适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激源是个体感知到的并且经过认知评价认为对机体有威胁,并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的事物或环境。在面对应激源时,机体被唤醒,进入警报阶段。垂体分泌肾上腺素,刺激其他腺体分泌激素,通过对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调动机体内在的资源作出反应以消除应激源。但如果应激源长期存在,就会导致个体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不协调,这时个体在一些生理指标上恢复正常,进入抵抗阶段。

五、应激与自我调适

(一)应激概念的发展

应激是一个被心理学借鉴过来的一个工程和物理方面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外力施加于物体而使物体改变形状,同时物体试图恢复原状的现象。16世纪,应激被定义为“困难、阻碍、对抗或是承受”,主要是指对人类不好的、阻碍行为的负面事物。到了18~19世纪,应激不再特指负面的含义,而是指“施加在客体或个体上的压力或紧张”。20世纪初,心理学家坎农(Cannon,1932)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描述,并第一次使用了应激这个概念,自此有关应激的研究才开始蓬勃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讲,应激也叫心理压力、紧张或心理应激,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交互过程,是一个人受到外界某些方面的压力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应激源是个体感知到的并且经过认知评价认为对机体有威胁,并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的事物或环境。对应激源的研究在应激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对应激源的研究也是体现个体差异的重要部分。

Selye在1956年最早提出应激源这一概念,他从行为主义出发,把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外界刺激称为应激源(Stressor)。并提出了应激过程的三阶段,即警报期、抵抗期、衰竭期。在面对应激源时,机体被唤醒,进入警报阶段。垂体分泌肾上腺素,刺激其他腺体分泌激素,通过对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调动机体内在的资源作出反应以消除应激源。一般来说,随着问题的解决应激反应会逐渐消退,恢复正常。但如果应激源长期存在,就会导致个体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不协调,这时个体在一些生理指标上恢复正常,进入抵抗阶段。这一阶段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的低落和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如果应激源继续存在或是强度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个体的资源耗尽,进入耗竭阶段,导致疾病或崩溃。

根据应激源本身的性质,可以分成两种。

事件应激源。它们通常是具体的、与重要的生活变迁有关的、可以观察的事件。通常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开始和终止,并且由一系列相对清楚的发展变化过程所组成。如丧亲事件一般包括安葬、吊唁等具体过程。

长期应激源。它不一定要从一个情境开始,而是慢慢发展成为个体社会环境中或与个体角色有关的连续的问题状态;它通常比事件应激源时间更长,中间会随着各种可能的变化而变化;长期应激源与个体间有交互作用,即人的生活中充满了持续的问题、冲突要去面对。

(二)工作紧张源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工作情境作为一种应激源而造成的紧张称为“工作紧张”(work stress)。这种紧张以一种静默的、看不见的形式进行,但对成千上万的员工危害性较大。

20世纪70年代中期,工作紧张开始引起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的关注和研究。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许多身体疾病是由像紧张这样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紧张对工作的影响是很大的,紧张使员工动机大幅下降,或是身体能力下降而造成生产效率降低,错误和事故发生率升高,并且与旷工、请调、工作拖沓等现象有关。

每个人都曾或多或少体验过紧张。比如:学生在面临一场重要考试的时候;深夜你独自走在路上,突然有声音出现的时候。对大多数员工来说,在工作中面临的紧张在性质上是心理性的,比如,与同事的一场争辩,对职位提升或工资保障的担忧,甚至是每天上下班挤公交车。这些都是低水平的紧张源,但如果紧张源经常在人们的工作场合出现,就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危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疾病。这种疾病又可能成为新的紧张源,身体能量降低,抵抗力降低。如此下去,工作动机和工作业绩毫无疑问会受到重大影响。

长期紧张的心理后果包括沮丧消沉、烦躁易怒、焦虑忧愁、自尊心下降、心理疲劳和一般性神经症等。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些症状,甚至是企业内部的组织变革都会引起员工的紧张症状。

在组织行为中,紧张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具体总结出如下六种紧张源。

任务紧张。如任务难度、任务意志不明确,任务负荷过重或过轻等。

角色紧张。如角色冲突、角色意义不明确、角色负荷过重或过轻等。

行为环境紧张。如拥挤、人员配备不足等。

物理环境紧张。如过冷或过热等。

人际关系紧张。如意见不一致,性格不合,孤立等。

个体紧张。如焦虑、多疑、A型人格等。

影响工作紧张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第一,工作满意度。对工作有较高满意度的员工,其工作紧张感比工作满意度低者轻。第二,自主权。相对来说,中层管理人员有较少的自主权,而受到更多的紧张危害。第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来自家庭和工作量方面。来自家庭的支持,可以用提供另一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以外的成就感来降低工作不满的影响,可以抵消工作中的负感受,并能提供自尊、认可和价值感。一个身心都孤独的人,比一个有很强社会联系的人有更大的紧张易感性。第四,身体状况。个体在好的身体状况下受到紧张的影响少于他在身体欠佳的时候。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缓解紧张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锻炼去改进身体的状况。第五,工作能力。工作效能感高的员工其工作紧张感也较低。第六,人格类型。A型人格的人有非常高的好胜心,匆忙、急躁,有较高的时间紧迫感和责任感。这类人总处于紧张状态下,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忽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B型人格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一般较温和,不愿与人争夺,比较安于现状。有研究表明B型人格的人在70岁前,一般不患心脏病,而A型人格的人在中年就有心脏病高发率。

(三)工作紧张的控制方法

对付工作紧张的方法包括预防紧张和降低或排除紧张两个方面。一些方法由组织提供,还有一些针对员工的个人方法。

从组织角度来控制紧张的方法。

情绪气氛的控制。变化是组织生活的紧张源之一,所以组织必须提供有效的支持,使员工适应变化。如组织可以给员工提供一种轻松、关怀的气氛,允许他们参与有变革的决策。这种参与可以帮助职工接受工作变化,并适应变化。这也有助于消除一种突然的、没有预料的变化所引起的紧张。

提供社会支持。组织可通过促进工作群体的内聚力来提高社会支持,对工作的社会支持可以使紧张有害的心理影响减到最小。

重新确定员工角色。为降低角色不明确引起的紧张,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告诉部下他们的职责范围是什么,他们应该做什么,并保证在一项工作中没有任何要求是与其他要求相冲突的。

限制工作超负荷和低负荷。选拔、训练、公平提升和工作合理分配都会降低紧张的作用。管理人员必须将工作要求和职工能力相匹配,以减少工作超负荷和低负荷。

对已感到紧张的员工提供帮助。定期提供一些咨询或减压方法,并提供一些培训会给员工减少紧张提供一些帮助。

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避免一些困难和挫折,因此必须培养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个人角度控制紧张的方法。

了解并接受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兴趣、人格及社会地位等,这样无论是对求学、谋职还是择友等方面,不但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选定后会增加成功的机会。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要坦然承认并欣然接受。不欺骗,更不拒绝或憎恨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创造理想自我。

认识并面对现实。个人应以现实为基础,其理想才有可能实现。个人首先必须对现实环境中的一切获得充分认识,而后才能在环境中应对自如。

自觉调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情绪是体验又是反应。人必须学会随时调整自己的心境和激情,保持热情,以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工作与休闲并重。情绪长期紧张而得不到休闲放松是构成心理失常的原因之一。但工作忙碌本身与心理失常未必有直接关系。相反,工作特别是从事职业性工作对心理健康的维护有极大益处。在心理治疗中有所谓的工作治疗法和职业治疗法。此类疗法是试图通过工作或职业活动,使心理失常者能获得成就上的满足,发觉自己的价值而达到正常适应的目的。因此,把握好工作与休闲的度是减轻紧张的关键。

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并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最好方法。与家人、亲友的相处,能使人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可以倾诉内心的压抑与苦闷;参加职业性或学术性的活动,可以获得职业上的知识、方法、技术、观念的进步,并可以在其中得到学习及发展的机会。

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力和耐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因而有助于降低紧张的影响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