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州市安宁区“百姓安宁”建设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研究

兰州市安宁区“百姓安宁”建设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市安宁区“百姓安宁”建设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研究 李骅一、安宁区“百姓安宁”建设的提出1.安宁区的来历安宁区地处兰州市西北部,在市中心西北黄河北岸,是兰州市下辖的一个区级建制。“百姓安宁”是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有其独特的文化,才是其发展的灵魂。安宁的环境、城建、人文和产业表明安宁最具有潜力,也最有可能建设“百姓安宁”大区。安宁区政府结合安宁实际,提出了和谐发展,
兰州市安宁区“百姓安宁”建设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研究_2009年甘肃省文化发展分析报告

兰州市安宁区“百姓安宁”建设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研究

img4 李骅

一、安宁区“百姓安宁”建设的提出

1.安宁区的来历

安宁区地处兰州市西北部,在市中心西北黄河北岸,是兰州市下辖的一个区级建制。据《安宁区志》记载:“安宁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之一,清代属皋兰县辖地,1953年始建区。区名源于明代军事城堡安宁堡,取安宁无患,不受侵害之意。”(《安宁区志》第3页,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共甘肃省委批准,兰州市调整为8个区,将兰州市第七区人民政府更名为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委员会,以当地地名命名。安宁区之所以沿用原名,也是取安全、安稳、安定、平安、宁静之意,寄予着政府对一方百姓的美好祝愿。安宁区总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约21.89万,辖8个街道46个社区、12个行政村,其中城镇人口17.3万人,农村人口37956人。该区是兰州市唯一的纯经济作物区,是兰州市确定的整区开发试验区,是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是兰州市新型工业区,是西部唯一的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宁区环境幽静,高校林立,人口素质普遍较高,素有兰州市的“文化区”美誉。

2.“百姓安宁”建设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兰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尤其是在安宁区被确定为兰州市整区开发试验区、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兰州市新型工业区以及被确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安宁区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全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安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有效推进的过程中,安宁区也开始喧嚣起来,环境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治安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伴随着市场化逐渐凸显,这些问题,成为安宁区进一步改革发展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如何保持安宁的改革发展势头,保持兰州市的“文化区”美誉,如何做大做强这一美誉,使安宁区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区”、“文化强区”,在甘肃乃至在全国城市文化发展中崛起并占得一席之地,如何让经济开发区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如何使安宁区老百姓真正安居乐业?如何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安宁特色的发展之路?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安宁区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寻找总体思路上的突破,2008年年底,以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为契机,经过专家学者多方调研论证,最后,由甘肃省社科院范鹏教授提出的“百姓安宁”建设的发展定位得到了一致认同,最终得到了安宁区党委政府的采纳。确立了把安宁区今后改革发展的目标集中在“百姓安宁”上,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在“百姓安宁”这一定位上,把“百姓安宁”作为工作方法、工作目标、工作思路,也作为检验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使安宁区的发展始终围绕“百姓安宁”这一主题。

(2)“百姓安宁”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所指的发展不是盲目飞跃,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而是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起大落是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的,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换言之,科学发展,就是不折腾,就是要减缩发展代价,不以发展损民,不以发展扰民。“百姓安宁”建设同样体现了这一发展原则,扰民、损民的发展需要老百姓付出无谓的代价,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就不是“百姓安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安宁区立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提出“百姓安宁”建设目标,打造最适合人居的安宁区,把握现代社会发展脉动,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时代与浓郁地方特色的表述。“百姓安宁”离不开科学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百姓安宁”凸显了人民群众作为发展主体的责任权力与义务,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率先发展与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人对更高层次的“安宁”的追求。可以说,“百姓安宁”就是以人为本,“百姓安宁”就是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安宁”就是社会和谐进步。

(3)“百姓安宁”是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有其独特的文化,才是其发展的灵魂。一直以来,城市文化面临世俗化的危机,一方面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市民在生存体验上游离于城市发展之外。安宁区在建设新城区,发展经济区时非常注意城市文化的提升,根据宜居城市的特点,以资源承载度、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生活方便度、公共安全度为标准,利用文化大区的优势,在城市文化的塑造中,通过节日、建筑、景区等引导区内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形成强有力的文化重心,如“兰州浦东”、“安宁速度”、“科技孵化园区”、“桃乡文化”、“滨河文化”等。

这些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名词,都是得益于城市文化发展中的“百姓安宁”理论,即城市发展为百姓,城市发展为百姓安宁,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发展城市,最终建立一个老百姓安宁的城市,使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身心安康,这实际上是一个高标准要求。从这一点上说,突破区域阈限的“百姓安宁”是探索城市化发展建设的新思路,这种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乡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体现出的是公平与公正,体现的是对公民权益的维护与保障,体现的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点对解决目前许多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二、“百姓安宁”建设的发展思路

1.“百姓安宁”建设的可能性

就兰州市“五区三县”改革开放30年发展现状来看,安宁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也最快,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名列前茅,是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起到带头作用。安宁的环境、城建、人文和产业表明安宁最具有潜力,也最有可能建设“百姓安宁”大区。

(1)有具有活力的领导班子

安宁区政府是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队伍,能够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是一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队伍。

安宁区政府结合安宁实际,提出了和谐发展,百姓安宁的发展目标,突出了活力新区、实力新区、魅力新区的特色。尤其在当前受各方面制约因素较大的环境下,在目标定位和发展上,敢于提出跨越发展,安宁发展,表明安宁区领导班子有胆有识,是一支敢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清正廉洁眼光远大而又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

(2)社会群体中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阶层

安宁区内科教事业发达,有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17所大中专院校,占安宁人口的大多数。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个群体既是文化的记录者、传播者,又是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同时他们又是社会群体中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阶层。“百姓安宁”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安宁”的支撑,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群体起带头作用,从各方面看都有助于“百姓安宁”目标的实施。

2.安宁区“百姓安宁”建设的现状

安宁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打好一张牌,构建两个平台,走出一条整区开发、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的发展思路,围绕“五个新区”建设目标,使安宁区的工作出现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全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强区”战略得到深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创新招商方式,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城乡建设取得突破;认真解决民生问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依法行政切实加强。2009年,区政府将为民兴办十件实事,包括道路规划、生态园建设、廉租房建设、危房建设、影视文化中心建设、文体中心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所建设,尤其是兰州市首个农民整迁工程将开建,标志着安宁区城乡一体化工程正式启动,届时,安宁区3600户农民将喜迁沙井驿新农村安居小区。同时,新城区最大的十里店城中村改造项目也蓄势待发。如今的安宁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政治、经济、文化上呈现出一个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

3.“百姓安宁”建设的思路

从理论上讲,“百姓安宁”不是“寡安”而是“众安”,不是“小安”而是“大安”,不是“暂安”而是“久安”,不是“虚安”而是“实安”。既是社会的根本安宁又是人生的根本安宁。

从意识形态文化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在于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味,加强对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为此,应从安宁区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发展之道,培养安宁精神,塑造安宁形象,优化安宁发展的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安宁文化,为安宁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为百姓营造一片安宁的乐土。

从安宁实际发展来看,“百姓安宁”其实也是立足甘肃,立足兰州,立足安宁实际,走的是“甘肃的发展最终要举文化旗、走文化路、吃文化饭”这条道路,安宁的发展也要走文化发展这条路,走文化兴区、百姓安乐、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文化发展道路,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道路。百姓安宁的可持续性,主要就体现在通过文化兴区,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将“百姓安宁”梯级推向更高的高度。在此意义上,“百姓安宁”的建设,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区域化体现,这种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无尽的创造。因此,这种“百姓安宁”的发展目标,只有通过生态安宁、文化安宁、平安安宁、活力安宁、品质安宁才能得以塑型。

4.“百姓安宁”建设的发展前景及思路

按照十七大精神,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百姓安宁”建设必须遵从以上几方面,结合安宁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入手:

(1)生态安宁建设

生态安宁建设是“百姓安宁”建设的必然要求,安宁区依山傍水,美丽的黄河风情、沿途的湿地成为安宁区和新城区生态建设的“宝藏”,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是生态建设大区,业已建成都市春天生态园、梨韵生态园、梨景生态度假村等生态园区,以安宁堡千亩桃园为核心,规划建设占地5200亩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以银滩湿地公园和湿地公园二期为载体,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黄河湿地生态文化公园正在紧锣密布之中。

从“百姓安宁”建设的内涵来看,生态安宁不能仅仅是指自然环境的生态建设,其必然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也即是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文明的建设。这就需要在进行“生态优先”建设的同时,加强人文环境的指导性地位,促使生态建设的成果有品味有内涵,从而加强“生态安宁”的综合竞争实力。

“生态文明的安宁”超越“农业文明的安宁”与“工业文明的安宁”。那种以掠夺自然生态换取的“安宁”是短暂的,而那种“关起门来搞生态”以牺牲发展所取得的“安宁”是低水平的。因此,“百姓安宁”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这就要求在维护、完善、提升安宁区自然环境资源总体水平的同时,强化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互动,努力形成安宁区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双螺旋上升发展态势。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百姓安宁”建设是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益尝试。

2009年,安宁区将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工程。按照“显山、露水、透绿、通畅、靓丽”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山水资源、生态资源一体化开发的新路子,实施北山万亩生态景观工程,对仁寿山、大青山和九州台实施补植造林1000亩,开发提升6000亩仁寿山生态文化风景区,规划建设九州文化园;提升改造银滩湿地公园;继续实施城区立体绿化、景观绿化工程;打造提升北滨河路、安宁东西路两条绿色长廊,加快建设宜居山水安宁,绿色安宁。今后的触角还应该伸向黄河沿线,规划建设科普文化园、历史文化园、人工沙滩水车群等一批标志性景观,以植物景观、雕塑小品、园林建筑等多种形式,实现绿、水、城的共生共融,以生态旅游促发展。还要注意加强污水处理收集。同时,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所挖掘不竭的资源就是文化资源这样的软资源,要搞好百姓安宁就必须做到文化先行,在努力提升区域品味的同时,整合区内各种文化资源,努力做到文化资源的“生态化发展模式”,即文化资源的系统化,有序化,非封闭圈的发展模式。

(2)文化安宁建设

安宁区是文化大区,高校科研文化、公益文化、社区文化、文化遗产、滨河文化、桃园文化、文化小区、文化产业区初成规模,这为创造文化安宁奠定了基础,但文化安宁不仅是文化大区,而且是文化强区,是文化创造和文化形态的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辩证地看,文化安宁发挥竞争力的基础平台离不开生态安宁的建设,也就是说,文化安宁与生态安宁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性互动过程,文化软实力产生和发展的平台正是借助于能够催生这种实力的土壤,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必然为生态安宁的建设注入更为强大的发展动力。

文化安宁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百姓安宁”,文化是百姓的文化,也就是说,也只有百姓安宁才可能有文化安宁,才可能有百姓知识素养的提高,任何脱离了人民群众这片沃土的所谓“文化”都是苍白的和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文化安宁就需要而言必然是百姓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深挖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展示具有凸显时代特色,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发展面貌。最能够体现这种文化面貌的就是具有极强现实性的百姓文化,它常常以百姓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反映的是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最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文化安宁的建设就是“百姓安宁”建设在文化软实力层面上的最好释义。

另一方面,安宁就是安静,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天性,文化固然要大繁荣,文化固然要大发展,但文化发展史表明,文化发展是和风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暴风骤雨不应是文化的常态,吵吵闹闹,咋咋呼呼注定生成不了文化,文化建设不是“文化生态”的破坏者。

因此,安宁区的文化建设要立足现有资源,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生态休闲文化,探索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积极利用高校文化,以文化的力量塑造人,只有进一步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构建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才能塑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大区和强区形象。

(3)平安安宁建设

平安安宁建设是“百姓安宁”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平安,即平和、平稳,安顺、安康,“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平安,历来是中国老百姓最基本最执着的追求。“平安安宁”追求的是安宁区的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平安安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深入实施“平安甘肃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预示着安宁经济和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平安安宁建设也是“百姓安宁”建设在制度方面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安宁和文化安宁的重要保障,体现的是法制安宁。而生态安宁和文化安宁则是对平安安宁的促进。平安安宁是广大群众最基本的诉求,是安宁区人民生活与发展的基本保证,实质是指百姓安宁,其本身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平安的目的是发展,实现平安的手段是管理,确保平安的土壤是百姓。

平安有赖于管理,管理以安宁为最终的目的,安居才能乐业,才能创造成绩。安宁区重抓两方面安全,一是社会治安,一是生产安全。社会治安方面,构筑大治安防范体系,深化警务改革,建立了多警联动、快速反应、专群结合三大机制,构筑了打防控一体化治安管理体系,形成了打击、防范、控制犯罪的三道防线和分局、派出所、社区、辖区单位四级巡逻防控体系,编织了保安服务网、情报信息网、群防群治网、电子报警网和基层组织网;生产安全方面,摸清区内生产厂家安全形势,狠抓平安建设的责任机制。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后,安宁区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机制,努力推行数字化管理模式,公安、交通、环卫、环保、民政等部门应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网格化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人民生命财产和健康,关注民生,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扶贫帮困,大力创造就业渠道,使老百姓真正感到生活和生存的安全、平安、无忧。平安是福,只有生活在安宁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感受到幸福。才能使安宁区真正成为安宁人民心灵栖息的归宿,心志回归的庭院。

(4)活力安宁建设

活力安宁建设是“百姓安宁”建设的外在表现,是生态安宁、文化安宁、平安安宁建设相互作用之下的必然体现。活力安宁之“活”来自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区位拉升能量,活力安宁之“力”来自于能够激发这种能量的广大群众,也就是说安宁之活力,最终也只能由广大的群众来体现,这就需要用制度来保证群众的基本权益,激发广大群众的能动性、创造力与积极性。通过硬件与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发展,来确保广大群众具备可以发展出这种能动性的平台,从而使活力安宁的“活力”得到充分地释放,进一步加强建设百姓安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安宁区近期发展规划里,“活力新区”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前区长俞敬东曾表示,最近几年,安宁区还要立足兰州的区位优势和功能定位,引进更多的知名企业集团,以新城区为辐射点,设立企业总部,建设物流项目,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业,增强新城区的活力。借助已经开通的迎宾大道,积极整合黄河沿线的公共资源,与沿街的商务楼、高档会所、餐饮企业对接,把北滨河路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娱乐、消费为一体的特色商业经济带。总体看,是以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盘活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如:“市容百日整治大会战”、“城市精品亮化工程”、“蓝天计划”等,但活力新区的建设需要长远的计划,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避免出现“活力碎片”、“文化碎片”。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宁区应该按照已确立的“打好一张牌,构建两个平台,走一条整区开发、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的发展思路——即打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张“金字招牌”,构建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平台,用开发区的体制和政策优势推进安宁整区开发来激发活力。

(5)品质安宁建设

品质安宁建设就是生态安宁、文化安宁、平安安宁、活力安宁建设的综合体现和汇归,这四点共同构成了“百姓安宁”的价值定位。品质安宁包括生活品质、区域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等,是“百姓安宁”建设的品质要求。品质安宁的组成主要包括可以体现城市生活品质的硬件设施品质,也包括能够反映区位层次的软件文化品质,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软件文化品质的建设还要优于对硬件设施品质的建设,这是由于只有具备了良好文化品质的主体,才具有对硬件设施品质管理使用与发展做出符合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应用。而且软件文化品味的投入更加具备可持续发展与辐射的效应,更加符合百姓安宁的主题。

品质是以魅力得以展现的,魅力是以细节得以体现的。安宁区肩负着新城区建设80%的任务,近几年,安宁区政府科学规划,着力打造“魅力安宁”。大力实施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整饬一批旧的街巷。同时注重建设洋溢着浓浓的现代都市气息的高档生活圈。一些地标型建筑和旅游开发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提升了安宁的区域形象。魅力安宁,还在于绿色和山水,湿地公园、万亩桃园、仁寿山等的“生态化”建设。被喻为兰州的城市肺叶的安宁,今后将实施改造道路扩绿、建设公园还绿等系列绿色生态工程,以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需要进一步做的是加快城市精品工程建设步伐,营造亮点,塑就品牌。还要高起点规划好特色小吃街、洋货街、时尚精品街、特色商业街和精品步行街等精品街区,通过一个个精品工程展示新城区的现代品质。

三、“百姓安宁”建设面临的问题

收入的增加,让百姓腰包鼓起来了,各种保障的逐步建立,让百姓有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感,“百姓安宁”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省情、区情等各方面的原因,“百姓安宁”建设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如:率先发展、跨越发展与自主创新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节地节水,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问题;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改善民生的问题等,还有城市形象的宣传不够,设计和推介不够;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够;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高;公共文化发展不足;现代化程度不高;教育联动作用不充分;社区建设滞后等等问题。正如2009年安宁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部分指标绝对值较低,经济结构、市场化程度和总体实力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项目落地、城中村改造等仍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就医、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解放思想、创业实干的意识还不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和制约着“百姓安宁”建设的发展与实施。所有这些问题,只有围绕“百姓安宁”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实施下去,才能真正发展安宁。

总之,“百姓安宁”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百姓安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实现。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才能创造天下之平安。人民群众是建设“百姓安宁”的主体,人民群众也是建设“平安安宁”的最大受益者。从生活富裕到生活安康,从“经济大区”到“百姓安宁”,这个发展的进程将激励安宁人民万众一心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安宁区政府只有不断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才能创造一个“百姓安宁”的局面。安宁区,因为发展而成为一片热土,也将因为安宁而成为一片乐土。安宁区,正面临着一次新的历史机遇。桃花常开,百姓安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