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格改造的多元文化视角

人格改造的多元文化视角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罪犯人格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缺失性失衡”。中国监狱高度重视罪犯的“认罪服法”,认为这是改造的基础。目前,监狱是从刑罚学的视角进行认罪服法教育的,强调罪犯必须认识或承认犯罪事实,服从法律判决。4﹒教育学作为人格改造的一个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视角,它所持的人性论和罪犯观中,最为关注的是人性之善。罪犯作为中国人,其人格世界早已受到传统文化的塑造和影响。
人格改造的多元文化视角_人格改造论(增补本)

第十三章 人格改造的多元文化视角

内容提要:

这一章所要探讨的是:我们可以从哪些文化视角改造罪犯的人格世界。文化人类学认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生物:人创造了文化,同时人又由文化所创造。罪犯人格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缺失性失衡”。因此,人格改造是运用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对罪犯的人格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人格”的过程。

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极其丰富,从理论上说,它们都能够成为改造罪犯人格世界的资源和视角,特别是其中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限于篇幅,我们选择了十种,作为人格改造的十个文化视角。它们是:刑罚学视角、伦理学视角、教育学视角、体育视角、美学视角、语言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宗教视角、传统文化视角和社会学视角。其中,大多数文化视角在中国监狱和外国监狱的罪犯改造中早已形成,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伦理学视角、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等;而有些文化视角虽然已经在改造实践中出现,却并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视角上升到理论;而有的文化视角则是人格改造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发现的,例如语言学视角。

人格改造的十个文化视角,具有不同的专业内容和特征,具有自己独特的罪犯改造主题,同时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改造艺术、改造方法和改造实现路径。本章的内容就是对此进行探讨。在对每一个人格改造的文化视角进行探讨时,我们都阐明三个问题:视角概论、主题解读和路径探索。

值得关注、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刑罚学视角人格改造最为关注的是人性之恶,因此,这一视角所持的人性论和罪犯观具有严厉、刚强、犀利、深刻而现实的特点。这一改造视角的目光直达人性深处的黑暗面,揭示出人格世界“本我”的利己本性和人性之恶。

2﹒人格改造必须以罪犯对刑罚的痛苦体验为心理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痛苦改变人格”。

3﹒伦理学视角人格改造的主题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解读:求善、责任和自律。罪犯是否能够走进求善之门,首先在于他们是否怀有忏悔之心。中国监狱高度重视罪犯的“认罪服法”,认为这是改造的基础。但是,现实情况却并不理想;不少罪犯难以从内心真正“认罪服法”。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造视角的错位。目前,监狱是从刑罚学的视角进行认罪服法教育的,强调罪犯必须认识或承认犯罪事实,服从法律判决。其实,应当把刑罚学视角的“认罪服法”转移和改变为伦理学视角的“忏悔与求善”上来,把罪刑问题转移和改变为善恶问题。

4﹒教育学作为人格改造的一个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视角,它所持的人性论和罪犯观中,最为关注的是人性之善。基本理念是:人是教育的产物。在健康、成功的教育环境中,人的犯罪可能性很小;犯罪是教育失败的产物。可见教育学所持的人性论和罪犯观是乐观、自信和积极的,因为教育学深信人性之善,深信教育在塑造人格上的决定力量。

5﹒文化教育为人格改造创造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罪犯只有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才可能在他们的人格世界形成“土壤和水分”,使人格改造生根。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任何文化视角的人格改造都难以开花结果。

6﹒体育作为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体现的是自由精神。监狱是一个容易使人丧失自由感的地方。体育运动,不仅使罪犯身体保持活力和健康,而且使他们感悟自由,保持自由感。体育视角人格改造的主题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解读:自由、合作和健康。

7﹒美学视角人格改造的改造客体是什么?是罪犯的犯罪心理?还是主观恶性?好像都不是。许多文化视角的人格改造,都有自己的改造客体,如伦理学人格改造以罪犯的主观道德恶性为改造客体,社会学人格改造以罪犯的人格社会化缺陷为改造客体;但美学视角却超越了罪犯与犯罪这些具体问题。然而,当认识到美学与人类精神世界之间的密切关系时,我们不得不认为:美学是人格改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改造视角。

8﹒语言学人格改造的最大特征是它的深刻性。语言,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词。“语言是存在的家”,“哪里有语言,哪里才有世界”,这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名言。当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大师乔姆斯基说:“语言是人脑的‘镜子’”。语言学视角人格改造的深刻性在于语言和思想的内在统一性。人格改造是在罪犯人格世界的“文化建设”,如果“文化”能够在罪犯的人格世界转化为人格要素,如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构成这些人格要素的“材料”是什么?语言。

9﹒在诸多文化视角的人格改造中,心理学视角是“显学”。心理学所持的人性论和罪犯观认为,人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且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具有精神性。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可能健康,也可能患病;心理学意义上的人,同样可能健康,也可能患病。犯罪之发生,既同人的生理因素相关,更同人的心理因素相关。改造罪犯,如同治疗疾病,如果诊断正确,就能够治愈。可见,心理学视角所持的,是宽容而乐观的人性论和罪犯观。

10﹒解读心理学视角人格改造主题的,是三个关键词:康复、平衡和适应。从最为深刻的层面看,罪犯的心理失衡是因为“文化缺失性失衡”而引起的。所以,要构建罪犯人格世界的心理平衡机制,最为根本的途径是通过“文化建设”改变“文化缺失性失衡”。

11﹒从宗教视角改造罪犯,是世界许多国家监狱普遍实行的基本改造方法,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是否能从宗教的视角改造罪犯,应当根据这样三条标准:第一,是否有利于把罪犯由社会的破坏力量转化为建设力量,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否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犯罪,使社会安定和谐,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感;第三,是否有利于罪犯人格的健康发展。

12﹒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改造罪犯,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优势在哪里?中国人的国民性,即群体人格特征,是由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所塑造的。罪犯作为中国人,其人格世界早已受到传统文化的塑造和影响。因此,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认同感、亲近感和回归感。传统文化视角人格改造的目的,是引导罪犯踏上“回家的路”。

13﹒社会学视角人格改造的主题是罪犯人格的再社会化,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解读:融入、内化和成熟。因为,任何犯罪,都是罪犯与社会的剥离;任何犯罪,都显示了罪犯人格的社会化缺陷;任何犯罪,都表明人格发展的滞后和不成熟。罪犯人格的再社会化,基本途径是社会化教育、社会化训练和社会生活技能指导。

由于罪犯的人格缺陷是因为“文化缺失性失衡”所造成的,因此人格改造就是在罪犯人格世界的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使其人格世界的生物性和文化性达到和谐与统一,形成平衡的二元结构。这一过程,是我反复强调的“知识转化为人格”的过程。知识及其蕴含的人类精神,并不仅仅是人格改造的资源和方法,从根本意义上说,它应当走进罪犯的人格世界并得到内化,固定下来,与各个子系统的人格要素融为一体,从而更新了原来的人格世界。例如,哲学知识与罪犯的世界观融为一体,并更新了它;伦理学知识与罪犯的良心融为一体,并更新了它;美学知识与罪犯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并更新了它;社会学知识同罪犯的性格融为一体,并更新了它,等等。因此,我强调从本体论的视角认识知识及其蕴含的人类精神。如果人格改造是成功的,那么,对于罪犯来说,知识即人格,知识即意识,知识即观念,知识即态度,知识即信念,知识即兴趣,知识即规范,知识即行为。正如马斯洛所说:“我确信知识和行动经常是同义的。”这就是前面所阐明的“知识本体论”。(参见第十一章)

广义地看,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文化,都可能成为人格改造的基础和资源,特别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每一门科学,每一种文化,都可能成为人格改造的视角。因为罪犯的人格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人格缺陷是非常复杂的,人格缺陷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人格改造必须具备多元的文化视角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改造罪犯的人格缺陷。因为每一门科学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或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改造中也必然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当然,由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所以,各种文化视角因为具有共同的中心和目的,必然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交错、互相渗透的。例如法学与伦理学之间、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伦理学与宗教之间、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等等,都是如此。即使如此,每一门科学或每一种文化都可能为人格改造提供独特的改造视角、改造内容、改造方法、改造路径和改造艺术。人格改造的视角应当不断开拓和丰富,多多益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人格改造的艺术也是如此。我们所能看到的人类精神世界的视野越广阔、越深刻,人格改造的艺术就越精湛、越成熟。视角即主题,视角即方法,视角即路径,视界即艺术。我相信,每一个新的视角的形成都将使人格改造达到新的深度。

下面,选择人格改造主要的文化视角作一阐释,它们是:刑罚学视角、伦理学视角、教育学视角、体育视角、美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宗教视角、语言学视角、传统文化视角和社会学视角。阐释的目的在于:我们可能在不同的文化视角中获得改造的理念、改造的方法、改造的路径和改造的艺术。每一个视角的解读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视角概论

这部分探讨的内容是:

(一)探讨这一视角对于人格改造的价值和意义,即为什么要在科学知识和文化中选择这一视角。

(二)探讨这一视角的改造在监狱罪犯改造实践中被运用的现实和可能被运用的前景。

(三)探讨这一视角改造的适应症。所谓“适应症”,是医学名词,是指药物对哪些特定的病症有效。借用这个医学名词,是指这一视角的人格改造对罪犯的哪些人格缺陷比较有效。如上所述,在人格世界中人格缺陷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所以,改造的有效性有时是直接显示的,有时是间接显示的。这里的“适应症”是指能对它直接发生作用的改造客体,因为间接的有效性显示是一个比较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在探讨这一视角的人格改造适应症时,我们还同时探讨这一视角的改造对哪些类型或者哪些年龄的罪犯可能更为有效。这也是探讨“适应症”时所要关注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罪犯的人格缺陷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罪犯,犯罪的原因和犯罪的历史也是各各不同的,所显示的人格缺陷也是各具特点的;况且,所谓“一种类型的罪犯”,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罪犯分类的标准是多元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之下,“一种类型的罪犯”的构成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所谓的这一视角的改造对哪些类型的罪犯可能更为有效,只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预测和判断。

(四)探讨这一视角的改造与哪些基本人类价值的确立密切相关;这些基本人类价值是被选择作为世界观改造中构成人生信念的核心价值观。各种文化视角的人格改造具有共同的改造功能,同时具有不同的改造特点和效果。我们本来应当全面而系统地探讨各种文化视角的人格改造对罪犯人格世界各子系统人格缺陷的改造效果如何的问题。这就需要很大的篇幅,同时可能与前面的内容重复,因此省略了。我们仅仅探讨各种文化视角的人格改造对基本人类价值确立的作用,即对罪犯世界观改造中人生信念确立的作用。为什么呢?首先,在整个人格改造中,动力系统的改造是主体;在动力系统的改造中,世界观(包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是核心;而世界观改造的根本目的是确立罪犯的人生信念。所以,改造罪犯的人生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格改造的“金字塔”中,居于顶端,是人格改造最为关注的;其次,世界观改造是对罪犯认知缺陷轴线的改造。根据我们前面对罪犯人格世界人格缺陷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各种人格缺陷影响最大的、最重要的有三条人格缺陷轴线;在三条人格缺陷轴线中,认知缺陷轴线占主导地位。所以,改造认知缺陷轴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最为深刻的改造价值和意义;其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缺陷是罪犯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其中以人生观缺陷最为深刻。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罪犯:是来自社会上层的白领罪犯,还是来自社会底层的黑领罪犯;是来自富裕阶层的罪犯,还是来自贫穷阶层的罪犯;是年老的罪犯,还是年轻的罪犯;是初犯,还是累犯;几乎都存在人生观的缺陷。当然,人生观的内容是丰富的,不同的罪犯所持的人生观也并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是错误的、偏差的、空虚的甚至是荒谬的人生观。例如,腐败官员“权力高于一切”的人生观虽然不同于不法商人“金钱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但本质却并无区别。由于这三点原因,我们着重探讨这一视角对于确立基本人类价值,即确立罪犯人生观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部分,主题解读

每个文化视角的人格改造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主题。这里所说的主题,并不是指这个视角所属学科或文化的主题,而是指这个视角运用于监狱的人格改造时,应当形成怎样的主题,即罪犯改造的主题。这个主题固然源于这个视角所属的学科或文化,具有特定的专业或文化的内容与特点,却并不能代表着一学科或文化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我们根据罪犯人格改造的需要,从各个学科或文化中选择了最具专业特色或文化特色的内容,形成了改造的主题。主题体现了这一文化视角人格改造的基本目的。主题解读是为了阐明这一主题中包含了哪些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路径探索

每一种视角的人格改造都有自己独特的改造路径,包括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视角即路径,视角即方法,视角即艺术。因为视角所展现的是一种科学专业知识或文化的独特视野,而独特的改造路径就出现在这独特的视野之中。但人格改造毕竟具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主题,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路径,因此仍然需要在这一科学专业或文化的视角中进行探索,即围绕着这一文化视角的人格改造主题,探讨可能通过与运用那些主要的方法和艺术,抵达改造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