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重大战略任务

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重大战略任务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一元的、唯一的,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以上三个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统一即形成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础的思想体系。从辩证法看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实质或本质之一,这应该表述为马克思主义基

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重大战略任务——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创造性历史过程,它同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完成历史任务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有要解决的特定历史任务。进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中心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系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不同于理论来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是多元的,除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以外,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社会建设学说中有关和谐的丰富思想。我们在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中,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以促进我们对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探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一元的、唯一的,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规定着当代中国要建立的和谐社会的根本性质以及建设的根本方向和道路。这一理论基础,可细分为多个层次,即哲学、制度、实践运行等三个层次。它是唯一性和多层次性的统一。其最深层次是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必须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发多样的状况。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10)其次是制度层面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特别是其中关于基本制度的理论。我们党主张建立的和谐社会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大前提。再次是实践运行层面的理论,即胡锦涛同志概括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六个重要原则,这六个重要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直接的指导思想。以上三个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统一即形成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础的思想体系。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胡锦涛同志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作过扼要的科学论述,我们以为,这些论述集中起来有四个要点: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同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紧密联系的。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是为了人民群众,使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同时又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警惕和防止人民内部矛盾向对抗性矛盾的转化。四是要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以这些基本点为导索,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加以系统的研究,揭示它们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既把握住它们各自在多方面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富有独创性、标志性的重要思想,具有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又把握住它们之间的内在统一和发展的逻辑联系,前者对后继者的启示和传承,后继者在新的实践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对前者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通过这种研究,形成通晓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理论思维,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对那些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理论形态上通过一些最基本的范畴表述出来,以理论原理的形式来鲜明地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严整性、发展性。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就会得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史和科学原理的支撑。

(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1)这一界定科学地表达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我们要形成的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问题

第一,要深刻把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依据。胡锦涛同志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做出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生动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新世纪的丰富和发展,要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一根据做出有科学根据的理论说明。

1.要正确地阐明它赖以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是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运用总是与具体事物、具体历史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要把握它,就需要我们通过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对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有关论述作充分发掘,探明其提出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系统化。从辩证法看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实质或本质之一,这应该表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我们要正确地阐明“六大基本特征”赖以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要在研究中将有关的大量论述系统化,使之上升到原理的高度,并加以理论说明。

2.要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党非常重视总结实践经验,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每一届中央全会都要总结一个时期的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均弥足珍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总结我们党80多年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奋斗历程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十条基本经验,这十条基本经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高屋建瓴的气势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高度浓缩在一些总结性论述中,把坚持邓小平理论和推进理论创新,把总结过去,发扬革命传统和指明未来、弘扬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这些丰富而鲜活的具体实践经验连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之集中表现,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发展形式和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新要求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正是胡锦涛同志概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基本特征”的重要根据。“六大基本特征”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新进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向前推进的鲜明体现。

3.要科学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这就是新的实际。把握这一新的实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规律性要求。除国内形势外,我们还面临着深刻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这是来自外部的挑战和风险。只有全面地把握国内外这些矛盾,花大力气来研究这些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要深入研究“六大基本特征”的内涵。六大基本特征的内涵非常明确。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这主要是社会的政治关系、政治生活的和谐;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主要是社会的经济关系、经济生活的和谐,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广泛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和谐;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这主要是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是社会人际关系和谐、人自身关系和谐和人与社会关系和谐所体现的一种社会生气勃勃的局面;安定有序,就是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障安定团结,这主要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的全面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和谐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全面体现和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

首先,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理想。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古已有之,而且在历史上追求建设美好社会的人们,不仅提出过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而且进行过长期的试验。但是,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全面的社会现实关系,古往今来,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在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抗的社会里,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建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前提。在当代中国,这种根本前提就是要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因为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集中起来说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12),又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这些论断是透彻而明了的。

其次,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关系的概括,不同于历史上出现过的社会部分关系的和谐。在中外历史上,在一定时期,在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内部是可以实现部分社会关系的和谐的。这种和谐是统治阶级内部一种暂时的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关系的出现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使下层广大劳动群众能够得到一定安宁,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是不可能建立起囊括整个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社会的。这是由社会中的对抗性的矛盾决定的。从奴隶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漫长文明时代是以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为本质特征的,正是“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14)。这就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根本无法实现”的原因所在。(15)正是因为这样,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才会爆发奴隶推翻奴隶主阶级的起义、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起义、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在科学地分析这种历史现象,特别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指出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恩格斯把这一思想称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6)恩格斯还针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所宣扬的资本主义制度盛行利益普遍和谐的空话,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评述剩余价值学说的贡献时指出:“这样一来,有产阶级胡说现代社会制度盛行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和谐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真相大白: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17)这都表明,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只有在消除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才能实现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建立和谐社会。

(三)努力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

胡锦涛同志向全党提出了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的任务(18),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课题。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问题的回答。

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19),它是深藏在事物背后并贯穿始终的,它不是僵化凝固的,其完整构成和充分发挥作用同事物本身的发展和完善相伴随,而且它的实现在每一个具体场合都会与个别的多样性联系在一起,不会以纯粹的形式,只会以比一般更丰富的形式出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也是如此。所以研究它的规律不能以已有的认识成果为满足,而应该把已有的成果只当作研究的开端,而让“开端的进程用新的规定性丰富”(20)它。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马克思早年提出的要求,“真理探讨本身应当是合乎真理的,合乎真理的探讨就是扩展了的真理”(21)

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包含活生生的、多方面的(且方面的数目是永远增加着的)途径。这里仅就以下三个方面作些粗浅探讨。

第一,开展调查研究。

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说过:“在探讨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22)调查研究正是这种主体方面借以和客体相联系的方法、工具、手段,或曰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环节,就是从经验开始理解、研究。如果说在一般意义上,“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23)那么,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的对象上,调查研究方法则决定着这方面的探索能否弘扬科学精神,把握住真理。因为坚持调查研究这一科学方法正是坚持科学精神的体现,其精义又在于求索真理,所以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正是这样,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亲自动手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涉及广泛的内容,通过调查,充分地占有历史的现实的具体材料,写出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报告,对于深入地认识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认识和研究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加强理论分析。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真实的、穷尽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24)。恩格斯的论断指明了我们认识事物,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后来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达到理论的认识,这是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理解它,而只有理解到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如果我们在认识事物中,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就事论事,停留于事物的表面,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25)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忽视理论分析,只就事论事,就不能把本质和现象分开,这样就会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淹没在大量非本质的偶然的因素中。从现象上看,这“似乎考虑到了过程的一切方面、发展的一切趋势、一切相互矛盾的影响等等,但实际上并没有对社会发展过程作出任何完整的革命的解释”(26),把握不到任何科学规律。正如列宁所说的:“在社会现象领域……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27)这里所谓从整体上、从联系上去掌握事实,就是要对大量的实际材料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改造制作工作,就是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28),做深刻的理论分析。

当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理论研究,加强理论分析,重点要突出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九大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取得卓有见解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为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其意义是巨大的。

第三,加强和改善党对理论研究的领导。

在当代中国,做好一件工作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理论研究工作也是如此。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工作的领导,要着力抓好几方面事情。

一是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充分认识理论研究是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大事,是关系和谐社会的根本性质和建设的根本道路的基础性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从理论研究同这“四个关系到”密不可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组织理论研究工作。

二是要组织好力量。理论研究的力量既包括理论界也包括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这种力量的凝聚是需要党去组织的。如,是否可以设想,全国以中国社科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为中心,以教育部若干所直属重点综合性高校、各省社科院为基地,联合党政实际工作部门,形成全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系统,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力量进一步联合起来。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理论研究,这对于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性认识定会起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领导干部带头。我们以为,在理论研究方面,领导干部带头,除了个人研究问题以外,主要在于了解情况,把握方向,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凝聚力量,给予充分的物质保证和精神方面的支持。譬如说保证课题经费的投入和到位,保证研究人员得到必要的研究条件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揭示其新的方面、新的关系的无限过程,新世纪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必将把这一过程推进到新的高度。

(梅荣政周燕,原载《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