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特点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特点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热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乃至整个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事实上,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仅只是在少数学科中零星地进行。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就是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的。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仅明确提出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

(一)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特点

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热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乃至整个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总体上看,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第一,多学科攻关。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严整的理论体系,与此相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有着引领方向的主导地位,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都应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都应自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然而,事实上,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仅只是在少数学科中零星地进行。进入新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主要领域外,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者也纷纷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成果,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局面。

在新世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学科研究中,课程教学研究和学科体系研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新世纪初,高校和党校系统在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过程中,编写了一系列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设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并由此带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解读。近年中,有关学者已就如何把握这一学科的内涵、厘清学科关系、形成学科特色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第二,多维度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环节和表现,也是近百年来中西文化大激荡条件下中国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根本基础,它既深刻地改变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也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本身内含着多重维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读。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多重维度只是在新世纪才真正得以显现。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条件与社会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史等纷纷进入学者们的视野,成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论题,就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多维度展开的基本表现。

第三,多层级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包含着不同的维度,而且还具有不同的层面或层次。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区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基本层面。与一切重要的社会文化运动一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它们的产生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及其源流关系就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层面,则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包括与中国的文化实际和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方法及成果。当然,这两个层面的区分是相对的。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成果又会升华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并由此推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就是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可区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面临着如何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具体实际、如何正确地理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方式方法等问题,它们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历程、基本经验、内在规律及其标志性成果等问题一起,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研究对象的宏观层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自觉追求,并由此涌现出了一大批重要代表人物。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这些重要代表人物都曾经由不同的心路历程作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其中也包含着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些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研究对象的微观层次的问题。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上述宏观层次的问题的探讨,而且已然深入到了一些微观层次的问题。

第四,多时向推进。作为一种早已发生、正在进行和必将进一步发展的客观社会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个基本的时间向度,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在这三个时间向度上推进,也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这三个时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内在关联着的,人们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状都是为了瞻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走向。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走向决不是一个早已预成的、只不过有待我们去发现的实然性的事实,而是一个本身尚未确定、有待我们去规范、筹划并给出应然性解答的问题。因此,新世纪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顾、反思和前瞻,始终是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实然性、应然性三者关系的追问中进行的。同时,新世纪多时向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状的反思和对其未来走向的前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仅明确提出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意蕴问题,而且较广泛地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