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与现实维度入手,分析战略构想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进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讲话对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推进这一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由此,“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正式提出。当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姜美琳

【摘 要】 “中国梦”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从经济和军事角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与现实维度入手,分析战略构想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进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讲话对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推进这一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理论成果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与现实维度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正式提出。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其丰富的历史依据。早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即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汉代的发展历程来看,“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流动的贸易通道,最初可能是由纯粹的商业利益驱动的。然而,如果我们将丝绸之路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来对待,其形成和发展与汉代的外交政策政治诉求有更直接的关系。古代中央政府用丝绸和珍宝将匈奴纳入了汉代的朝贡体系,进而稳定边疆,宣扬了国威。毋庸置疑,“丝绸之路”带给古代中国的既有经济利益也有政治利益。古代中国人利用“丝绸之路”以及随之而来的朝贡体系将中国的地理范围不断向西扩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源起与两宋时期军力孱弱,难以突破西北游牧民族的屏障,加之经济重心南移密切相关。但随后中亚各国很快陷入了战乱,阻碍了这条贸易通道的顺利运转。到15世纪,西方进入了扩张时代,新航路不断开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另一条贸易主线。

当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建设一定程度上会提升陕甘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疆边境口岸贸易,提升沿路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深刻地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改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对我们社会制度的敌意。美国重返亚太并对中国进行遏制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存在必然联系;同时,南海问题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已经不再是境内问题,而是与周边地区局势密切相关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从内陆沿线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圈,保障国家安全。

二、“一带一路”与亚欧一体化的关系

“一带一路”与亚欧一体化的关系具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经贸层面,另一个是战略层面,这两个层面之间相互贯通,互为补充。“亚欧一体化”实际的意义是让亚欧处于共生系统之中,而这种系统表现为从原来一种有序结构过渡到一种新的有序结构。[1]“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设想就是“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和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2]。也就是构建以陆路运输为主导的亚欧贸易体系。中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新丝路”铁路于2014年12月开始运行,另有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与德国相连。2014年12月17日,北起匈牙利布达佩斯,南至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中欧陆海快线通车。

显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那就是实现亚欧大陆一体化首先要实现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是要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亚太自贸区、欧亚大陆经济圈、非洲联盟和中东经济圈的联动和互动,最后实现经济一体化。

但是,“一带一路”建设并不像我们看到提升沿线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那样的如此简单。2010年中俄签署了人民币结算协议,2014年3月中德签署了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商贸协议,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将可以通过贸易逆差和汇率补贴成为国际货币。美元是国际货币其地位不言而喻,美元的波动会引起全球的货币体系的震荡。那么试想人民币一旦在亚欧地区成为国际货币,中国亚欧地区的经济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必会随之上升很大的台阶。但就“海上丝绸之路”来讲,中国推行的难度会较大。因为海上丝绸之路与美国主导的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冲突,中国要想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势必会受到美国等国家的阻挠,前路仍旧漫长曲折。

美国“重返亚太”,加大了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和经济压力。随着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美国在原有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已受到威胁。随着世界经济重心逐步转向中国及周边,中国日益成为美国压制与防范的主要对象,在军队部署、军事技术、能源等方面向中国周边倾斜,美国在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将大量的军事力量重新调回西太平洋。在积极加强与韩日等国家原有军事同盟关系的同时,还极力拉拢菲律宾、越南等国围堵中国,不断制造领海冲突。逐渐对中国形成了一种C形包围圈的合力,而丝绸之路的修建可以说是在C形包围圈形成前寻找一个出口,打破美国的战略包围。这对保障中国未来的战略安全,做好战略储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讲话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现实的基本认识是:国际政治的现实是竞争性的,即国家之间关系总是有矛盾的。马克思强调现实矛盾源于社会生产过程中各阶级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国际关系中的矛盾也是来源于国际生产过程中的分配问题。国际关系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国际矛盾主要是处于国际生产过程中不同地位的国家为了利益分配而产生的矛盾。马克思的世界体系论和依附论的冲突分析主要体现在中心与外围的划分上,并且强调国家的利益来自于它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正是这种认知导致了外围与核心的利益矛盾与冲突。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一定程度上将马克思关于国际政治现实认识中的矛盾观与具体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实际关系相结合,通过推动沿线国家建设,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提升亚欧整体的经济地位,以达到缓解外围与核心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目标。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生产过程中内在的矛盾带来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引发的国际阶级矛盾与国家冲突是国际关系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一切历史冲突根源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3]因此,从生产方式中寻找国际关系冲突性与矛盾性的根源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精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一带一路”的建设对构筑区域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对形成共生系统下的内部交往模式有巨大影响。而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主要形式就是构建共同的经济利益(生产力)与交通运输(内部交往)共同体。经济上“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以及东亚共同体、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设。还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双边合作机制,如中韩自由贸易区、中澳自由贸易区等。交通运输上可以在亚欧共同体下通过铁路建设缩短运输时间进而加强与德国、波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国际交往。

最重要的是战略定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趋势,揭露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宿命。马克思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价值不和谐等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不相容,一者必然被另一者取代的历史趋势。现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形成了海上的C形军事包围圈,挑唆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就中国南海、东海问题产生冲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其本质是意在与美国寻求陆上及海上战略空间的权力分享甚至势力划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直接目的就在于将东盟海洋空间划归自己的太平洋水域势力范围。中国在东亚地区之外打造以自身为中心的经济圈,是为了化解美国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为手段对中国的挤压,进而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进行的遏制和围堵形成有效的反制。

四、结 语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正将“一带一路”倡议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实施。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停滞多年的亚欧一体化进程有望加快发展速度,中欧自贸区的设想也将提上议事日程,欧亚之间有望形成一个从太平洋经印度洋到波罗的海,覆盖亚欧的巨大市场。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可以让中国与相关国家一起,坚定互联互通这个远大理想,面对种种困难,折冲樽俎,协商互赢,共同为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和平稳定而努力。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实现亚欧一体化,最终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姜美琳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浙江杭州310028

参考文献

[1]蔡鹏鸿.启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海和平之海[J].当代世界,2015(2).

[2]冯宗宪.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4).

[3]陈伟光.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联动[J].国际经贸探索,2015(2).

[4]唐国强.亚太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与建议[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5]杨鸿玺.美国中亚战略20年螺旋演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注释】

[1]周为群.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探新[J].郑州大学学报,1994(3).

[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13(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