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康德美学的影响

康德美学的影响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康德不仅开创了德国古典美学,而且对他以前的德国美学作了总结。康德美学的第三个基础是把美归结为主观性。康德美学思想的独创性和深刻性及他研究美学的方法对德国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方面他受到康德的明显影响。他的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影响了许多现代西方美学家。克罗齐认为康德美学是许多西方美学流派、包括他本人的美学理论的出发点。19世纪中期产生的新康德主义美学更直接受到康德的影响。

第六节 康德美学的影响

康德不仅开创了德国古典美学,而且对他以前的德国美学作了总结。他的美学思想是在以往的美学传统中形成的。我们在第二节中提到,尼维尔曾详细分析过康德美学思想的渊源。从18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了人的三种心理能力的划分;第二阶段把对美的知觉归结为感情,而不是理智;第三阶段则把美的本质说成是快感。这三个阶段都在康德美学中得到反映。

把人的心理能力分为知、情、意三种,这是康德美学的第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他从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特滕斯那里借用的。在这个问题上康德不仅吸收了特滕斯的观点,还吸收了其他人的观点。莱布尼茨和鲍姆加登曾把心理能力划分为高级能力和低级能力。1750年后不久“趣味”(der Geschmack)就被置入高级心理能力的范围。1767年里德尔(Riedel)划分出三种独立的心理能力:一般感觉、良知和趣味,它们分别归属真、善、美。和康德的心理划分最接近的是德国启蒙运动者门德尔松。他把审美快感归为感觉,并把这种快感与意志和理性区分开来,使它成为一种特殊的、独立的能力。

康德美学的第二个基础是把美归为情感领域。在这方面康德不仅依据了德国美学传统,而且依据了其他国家的美学思想。卢梭对康德产生过巨大影响,情感在卢梭的美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门德尔松把对美的知觉和情感直接联系起来,排斥理性和意志的任何介入。温克尔曼也指出,美只可能为情感所知觉。

康德美学的第三个基础是把美归结为主观性。这种基础也来自德国美学传统。祖策尔把美和认识相区分,他认为观照对象时可以产生审美快感,尽管对象的概念和目的是未知的。门德尔松区分了“物质”认识和“形式”认识。物质认识是概念活动的结果,它可以是真或伪。形式认识只与感情相联系,它产生快感或不快感。美和丑的本质以形式认识为基础。门德尔松所使用的术语甚至和康德相接近。

不过,康德不是简单地重复或综合前人的观点。他精确地阐发了前人美学中隐含的内容,给美学带来了辩证思想。他指出了审美中的一系列二律背反,并力图在统一中理解它们。他的美学总的倾向是克服笛卡儿、莱布尼茨和伍尔夫学派给美学带来的理性主义。莱布尼茨把美等同于完善,认为它们之间的惟一区别是认识方式的区别。这是认识论的理性主义。德国启蒙运动者对此又补充了伦理的理性主义,把艺术仅仅看作为道德的手段。康德美学区分了艺术知觉和科学认识,区分了美和善,揭示了审美对象的特征,开辟了西方美学发展的新方向。

一 对德国美学的影响

康德美学思想的独创性和深刻性及他研究美学的方法对德国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席勒认为现代社会妨碍了人的和谐发展。而人的和谐活动是最符合人的本性的活动,在劳动活动和科学活动都具有片面性的社会条件下,人的和谐活动只可能在游戏(自由活动)中进行。席勒从人的和谐活动的需要出发来确定美的观念,把艺术看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的重要手段,把审美活动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他受到康德的明显影响。康德把自由活动看作为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精髓,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和游戏是相通的。席勒和康德一样,较早地论证了审美和伦理的相互关系问题。康德指出了这两者的区别,席勒依据康德的观点,进而主张在同一个对象身上道德和美的完全对立是可能的。

谢林的哲学体系与康德相同,以美学为终结。谢林把艺术看作为世界精神发展的顶峰。在他那里,艺术在客观和主观、自由和必然、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起着整合的功能。他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的论述也和康德相接近。他追随康德,极力使艺术隔绝于实践、政治和道德。

黑格尔的美学也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自己就说:“对于我们来说,美和艺术的概念是由哲学系统供给我们的一个假定。”[47]他在《美学》中用专门篇幅研究了康德美学,他把康德美学看作为真正理解艺术美的出发点。不过,只有克服康德哲学的缺点,这种理解才能为自己开辟道路,并达到对艺术中必然和自由、特殊和一般、感性和理性的真正统一的认识。黑格尔保留了康德美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在研究艺术的本质、功能和历史时以辩证方法丰富了西方美学思想。康德关于艺术创作的许多原理为黑格尔所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和康德都主张幻想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黑格尔也论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和谐发展的敌对性。

叔本华的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和现代西方美学的过渡。他是最早把社会关系生物化和心理学化的学者之一。在他看来,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某种世界意志的表现。这种世界意志是无意识的,盲目的。人的意志以自发的、不取决于意识的欲望表现出来。在康德的影响下,他主张审美关系只有在摆脱了个人欲望、意志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他认为艺术家比其他人更具有审美知觉的能力,并由此把艺术创作和科学认识相对立。在这一点上他也和康德相类似。在自己的先驱者中,叔本华对康德的评价最高。

二 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影响

康德对现代西方美学的许多流派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是,康德在一般哲学问题的水准上论证审美活动的特征,也就是在哲学体系中、在同科学认识、道德、感性和效用的关系中研究美学问题。他的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影响了许多现代西方美学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关于美感不涉利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论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艺术特征的确定。

克罗齐认为康德美学是许多西方美学流派、包括他本人的美学理论的出发点。他追随康德,反对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主张艺术既无关于效用和道德,又无关于科学。

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主义流派深受康德的影响。有的研究者指出,源自康德的形式主义美学家有赫尔伯特,赫尔伯特的学生齐美尔曼,齐美尔曼的学生、德国音乐学家汉斯立克,以及新康德主义美学家柯亨、赫利斯蒂安森、柯恩的形式主义理论。

柏格森把艺术创作同逻辑认识、艺术同实践活动尖锐地对立起来,在这方面他无疑受到康德的影响。他和叔本华一样,在把科学和艺术相比较时,贬低科学的作用。他认为艺术创作过程基本上是无意识的,他类似康德,把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说成是体现艺术语言无法充分表达的内容,而内容本身是艺术家直觉活动的产物。

19世纪中期产生的新康德主义美学更直接受到康德的影响。例如,卡西尔从康德哲学出发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他把艺术看作为符号形式,发展了艺术的符号概念。西方许多哲学家把康德看作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者。例如,施拉德(G.Schrader)阐述了康德对存在主义、特别是对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萨特的重要影响。存在主义美学家直接援引康德的思想。萨特在论证艺术形象的概念时,依据了康德的审美知觉不涉利害的观点。

尽管康德美学和弗洛伊德美学有很大差异,然而仍然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康德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可以在弗洛伊德美学中找到。康德和弗洛伊德都把审美活动看作为摆脱劳动和科学活动的自由活动,看作为游戏活动或幻想活动。弗洛伊德美学的另一个重要代表融恩受到康德的影响,把神话和艺术中形象的内容同艺术家的生理结构联系起来。任何形象、包括艺术形象与其说描绘客体,不如说反映主体的状态。人的内部世界比外部世界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意识的内容。

研究康德美学的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这些论著不仅考察了康德的美学思想,而且力图阐明康德对现代西方美学影响的性质和规模。不过,充分地说明这种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注释】

[1]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海安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02页。

[2]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14页。

[3]同上书,第202—203页。

[4]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32页

[5]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39页。译文略有改动。

[6]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41页。译文略有改动。

[7]同上书,第43页。

[8]同上书,第47页。译文略有改动。

[9]同上书,第48页。

[10]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49页。

[11]同上书,第48页。

[12]同上书,第53页。

[13]同上书,第55页。

[14]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56页。

[15]同上书,第57页。

[16]同上书,第64页。

[17]同上。

[18]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67页。

[19]同上书,第68页。

[20]同上书,第70页。

[21]同上书,第74页。

[22]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71页。

[23]同上书,第74页。

[24]同上书,第75—76页。

[25]同上书,第76页。

[26]同上书,第78页。

[27]同上书,第79页。

[28]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86页。

[29]同上书,第84页。

[30]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89页。

[31]同上。

[32]同上书,第95—96页。

[33]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101页。

[34]同上书,第105页。

[35]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127页。

[36]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148页。

[37]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149页。

[38]同上书,第150页。

[39]同上书,第152页。

[40]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154页。

[41]同上书,第155页。

[42]同上书,第156页。

[43]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158页。

[44]同上书,第160页。译文略有改动。

[45]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务馆1985年版,第173页。采用朱光潜译文,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01页。

[46]同上书,第167页。译文略有改动。

[47]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