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物理学的智能观

生态物理学的智能观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四篇 生态物理学的智能观美国韦斯利教授近20年来研究生态物理学,提出“生态物理学生命”,认为这种生命是物理性质的,不涉及生物化学方面的问题;这就扩大了生命的内涵。他受到薛定锷关于《生命是什么》的启发,根据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理论与许多生态现象,扩大了生命的概念,提出了生态物理学生命,建立了生态系统的宇宙观。智光不是物理学中的粒子激发之光,而是人脑的自性之

第十四篇 生态物理学的智能观

(在中日智能科学讨论会上发言修改稿,1990年11月)

美国韦斯利(J.P.Wesley)教授近20年来研究生态物理学,提出“生态物理学生命”,认为这种生命是物理性质的,不涉及生物化学方面的问题;这就扩大了生命的内涵。与此同时,有远见的科学家也提出多世界理论,探索智能生命。事实上,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大则伸向宇宙,小则缩为粒子,各以能量及信息与所在的生命进行交换,从而使它们进化,产生各种智能与功能,以适应各自的环境,创立了不同的文化。因此,从提供能量与信息所在的背景来看,生态系统可以说是概括了各个世界。

地球文明的特征来看,人类的生命价值主要是智能,特别是潜在有高层次的智能。中国古代哲人非常重视这一问题,故认真实践,进行开发。例如《易经》所载的“同天大智、同地简能”,《中庸》称道的“博厚配地,高明配天”,《道德经》列举的“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唯识论提出的“寂光大智”等等。这些智能实际上是从地球上升到宇宙层次。

中国先哲开显大智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排除物欲,净化身心,从而转识成智。意识系统是漫长进化过程的产物,具有多重结构与各种功能;如果再向整体方面转化,就能呈现统一的大智。这类似于今天物理中正在研究的四种力场的统一。所以有远见的物理学家提出用“拟人的特征”,去探索高层次的智能与地球外的文明。因此,有些宇航科学家及物理学家,正在从意识场入手,探索这方面的问题。

(一)生态物理学

近几年来,很多科学家开展了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与信息交换的研究,提出了生态学中的一些特殊问题。例如美国密苏里大学的J.P.Wesley教授,在美国宇航局等科研单位的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建立了生态物理学(ecophysics)的体系。他受到薛定锷关于《生命是什么》的启发,根据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理论与许多生态现象,扩大了生命的概念,提出了生态物理学生命,建立了生态系统的宇宙观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组织阶层的功能单位,它可以向两端延伸:向小的方向有分子系统、原子系统、粒子系统等,向大的方向有地球系统、太阳系统、银河系统、宇宙系统等。与这些系统有关的各种生命,都有它们各自的功能。人体属于碳基生命(carbon-base life)的范围。与碳基生命有关的活体(living things)也有生命意义,例如人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一半来自父代,另一半来自母代;它们携带信息传给未来一代,确定了下一代的性质。看来携带遗传密码的遗传物质是碳基生命的基础。遗传物质当初如何形成,为什么有遗传密码控制;这就追溯到生命的起源问题。探索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有助于对人体潜能机理的了解。其次如蛋白质的光活性(optical-activity)也有生命的意义,在碳基生命中已经发现:蛋白质具有特殊的螺旋对称性(helical symmetry),研究高级生命涉及到对于光活性蛋白质的研究。又如人脑的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象征着生命,在人体内部传递信号的载体是神经脉冲(nerve impulse);当脑细胞接收与发送信号时,它们以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进行传播。当不传播信号时,它们仍具有静息电位。这种静息电位是与生俱来的,有一定的数值,是一种初始能量;没有这种潜在的初始能量,脑的功能是怎样发生,就很难设想了。此外电子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发现细胞核中的细胞器(organelles)的分子是有序排列的结晶组织。这就指出:人体内部的原子是低熵态的,是高度有序的;人的思维意识活动也是有序的,因此,人脑智能的机理基本上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特别是从生态物理学的角度探索。

根据上面的分析与科学发展的趋势,韦斯利提出了生态物理学生命(Ecophysical Life)的设想。他认为未来的机器人(robots)或宇宙人(spaceman),像人一样有思维活动;除非把它切成碎片,与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此生态物理学生命着重它的动力学行为(dynamical behavior)与认知能力(competence of cognition),不像人体那样有复杂的内脏结构、心理活动与表情;他们可以是非蛋白质生命。他又设想:生态物理学类型的生命不一定是我们地球人将来造出的宇宙人;在宇宙进化的过程中,也许就存在有这种类型的生命。例如冰冻变形虫(frozen amoeba),在冰冻期间它是死的;由于它有生命的潜能,保存了生命的信息,到解冻时它又活了。又如孢子(spores)也属于这种类型的生命。因此很多海洋生态学家与宇宙生态学家,开始从海洋与太空探索这种类型的生命。

苏联天体物理学家阿姆巴楚米扬等人已经著文,谈到《人和宇宙:地球外文明的问题》。他们认为我们应该用《拟人的特征》,探索地球外文明与我们文明的类似性。在讨论智力的起源时,我们应该设想到地球外的文明。当考虑地球文明的未来状况时,我们应想到地球外是否有更高的文明。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看,宇宙中可能存在有各种形式的生命,蛋白质生命不是唯一的形式。各种宇宙文明反映出来的世界都有自己的模式,我们地球的世界图象不一定与他们符合。“宇宙文明”可以看作是地球文明的外延。地球文明作为时间的函数,现在正迅速地呈指数而增加。这种增加在地球上不能无限地继续下去,因此必须探测外层空间(outer space)及其资源的利用。在研究外星文明问题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我们与他们交换信息的工具。

Wesley指出:通过射电天文的研究,白矮星(white dwarts)、中子星(neutron stars)与类星体(quasars)可能有生态物理学类型的生命。因为这些星体的表面是低熵的,并且具有能量流,这就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二)寂光世界

什么是“寂光世界”,从见性的角度来看,寂就是此心寂寥纯净,光就是智光精明。这方面的理论根据,勉强说来,则为物理学的真空非空;其实际体验也可以说是道德经中的“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智光不是物理学中的粒子激发之光,而是人脑的自性之光;只能为行者自己所感受,不能为仪器所检测。

这里的自性实际上是自己认识到生命来源于真空,所体现的觉悟之性。通常又以智为悟,以理为法。然而智力只限于有情,不属于无情,因此,悟性只通有情,不通无情;但法性既通有情,又通无情。所以《华严经》说:“若人欲识真空理,内心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同一体,处处皆为真法界。”这就明确指出:真心、真如、自性、悟性与一切无情,都来自于统一的真空之中;今天的科学也正从真空理论研究人脑智能与物质结构。

人类生命的特征是有大智可以认识寂光世界;而无情因无智故不能理解寂光。日月虽明,但不属寂光,因为不是由真空自显。此外,虽然孔子曾说大智与日月合其明,那纯系比喻说法,并非大智寂光等于日月辉光。智人修寂光,在因地则净其心,到果地则智光自现。智的意义就是照,按理体与事用分为两种:实智照理,就是正念真如,不生分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权智照事,则为广作善行,利人利物,因机宣教,通权达变。因而这也就有利于扩大寂光世界。

为了平息妄心,能见本性,古德教人以捷径,就是经常研习光明定。其所以称为捷径,原因有二:

第一,如果长期真能坚持光明定,结果只有一心而无二念。此一心就是自性,无二念就是除自性之外,不再起他念。这就逐渐开发自性智光,返照妄心,不起尘劳。《楞严经》所谓“初伏客尘烦恼,终必性月恒明”。自性恒明就是寂光世界的体现。

第二,自心是寂光世界,扩大到整个宇宙真法界也会遇有寂光世界;因为宇宙之大,开显自性寂光者,非我一人。整体与局部是联通的,整体中包含局部,局部中也有整体自性。例如月映千江,千江一月。到此自性即是全体一心,一心包容万德。所以用功日久,也可能与宇宙真法界感应道交,豁然开朗。所谓“狮子出窟,百兽潜踪;杲日照霜,千林失白”。

总之,见性就是自心从“有生”,悟“无生”,由“此岸”到“彼岸”。事实证明:彼岸非从外达,就是自心寂光世界。很多古德,净心为善,始则气清神畅,内境宽舒;终至内外通明,呈现智光。这就涉及到今天科学正在向往的真正的“宇宙生态”与终极实体。真正的生态只能是自性真空的寂光世界;凡是生灭无常的生态都不是终极生态,故终极生态涉及到以大智正智体现的自性。

(三)多世界理论

上面讨论了寂光智能世界,物理学家埃弗雷特提出了多世界理论;认为整个大宇宙包括很多小宇宙,每个小宇宙有各自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由有关的智能生命认识出来的。为此,英国科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世界一”是包括生命机体在内的物理世界;“世界二”是精神世界或心理世界,包括人类的思维活动过程,感觉、认知、经验等等;“世界三”是指人类心灵直接领悟的理性世界,例如科学上的各种猜想与假设,数学中的公理与定理,以及对宗教世界的各种体验。

波普尔的思想主要是“世界三”。他认为“世界三”是没有实物体现的抽象客体,不随人的思想而转移,不是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具体的,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程序。“世界三”不是从数学上推证出来的,也不是物理试验的结果。例如自然数列是一个无穷数字的集合,其中又包括无穷的素数。这是一个抽象的客观存在,不是思维加工的结果。又如希腊几何学关于方圆与三角形的关系,也不是人脑加工的产品。

他认为牛顿的引力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也都是抽象的客观理性存在,是他们的心灵直接认知的结果,不涉及逻辑推理的过程。支配我们宇宙的一些物理常数,以及很多基本定律,都是客观意义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通过直觉而发现的。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认为:基本自然现象,只由少数几个永恒不变的数字所控制。看来“世界三”的内容涉及到反映客观规律本有的终极实体。

波普尔认为这三个世界不是截然分割的,“世界三”通过“世界二”对“世界一”有反馈作用。并认为我们的心灵是对“世界三”的认识者,但是“世界三”反过来又启发我们的心灵。看来波普尔的“世界三”是一个纯理性的终极实体,需要人的灵感或直觉去认识。

从生态物理学来看,宇宙中可能存在有不同类型的“世界三”;也可能有各自的终极实体,为有关的直觉所认知。这就涉及到前面阿姆巴楚米扬的设想,以及埃弗雷特的多世界理论与维纳的安全小岛。这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管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包括仁德在内的整体性智能是最重要的。

(四)问题讨论

前面我们提出了寂光世界的智能问题;《华严经》的真空理论认为:这种智能是内心真如又连通外部的“真法界”。这也就涉及到今天物理学的宇宙自然真空态;因此,脑内外的真空态是连通的。无始以来,人脑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不断滋生各种功能。从现象来看,这些功能涉及到脑细胞“静息电位”上所叠加的“动作电位”波;从本质来看,可能是脑细胞内固有真空态受激发所产生的精细能量叠加波,这也许就是科学上正在探索的意识波。意识波是意识信息的载体,含有各种意念、思想活动内容,是八识之波的总称。无始以来,意识波在形成的过程中,全部信息可能都要活化固有的真空态,于是这个真空态就具有映照事物的功能;然而与此同时,它却又为不同世代的意识波所覆盖。

以上是关于人脑大智的一种推理性的探索,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中的生命、“世界三”的生命。

生态物理学生命,指的是非蛋白质机体的生命,有些科学家正在进行探索;这种生命以及与之有关的文明,也许是地球文明的延伸。这种智能生命是物理性能的,而不是化学性质的。如果联系到生物化学,那就不能离开有机结构、代谢作用等等。既然是物理性能的,那就只有电磁波、光波、真空波,以及其他尚未发现的各种波。不管那种类型的波,真空波是最关键的;这就趋向人类的自性问题了,所以寂光并非不能认识。

宇宙学的生命观与“世界三”的生命观,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智能与理性。前者强调,宇宙中必有智能生命去识破宇宙;后者认为,理性规律永远是客观存在,不易为一般智能生命所认识,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为超常智能所悟出。其次,理为所观的道理,智为能观的智慧;换句话说,就是依理生智,依智显理。

当然,科学上的理性及智能,与寂光世界的理体(实相)及智慧,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二者也不能截然分开;因为都是从人这个生命及其环境出发的,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寂光理论着重从根本上来解决人类的终极问题,途径是念念不离自心而去见性。能见自性意味着达到寂光境界,这也可以说是超科学意义下的终极生态或永恒生态。生态物理学开始探索非蛋白质的智能生命,途径是研究脑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此系内的意识波的形成问题。如果从科学上认识了意识波产生的机理,对于认识人的自性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就是这个意识波覆盖了人的自性。

关于人的自性问题,从寂光来说,并不要求科学去研究;然而科学要发展,要转向研究人类自身的问题,特别是人的起源、人的智能等等。目前国际上有些基金会,就号召科学家研究这些问题。时代不同了,寂光哲理也应为科学界所研习,所以才把这两方面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讨论,这似乎也是时代的需要。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生命观正在发展,其方向是:

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世界三的智能生命观)……→寂光智能生命观。

人这个蛋白质生命的主要关键是脑波的静息电位,与此对应的是脑细胞系统内的真空态;其中潜在有第八识的染分与净分。从寂光来说,染分是三界之内各种生命的种子。上述非蛋白质的高级生命,是科学的设想;将来能否用科学方法在其他星系中找到这种生命,那是另一个问题。尽管如此,21世纪的科学思想有一部分,可能要向这方面发展。从第八识来说,非蛋白质的生命,可能有很多类型。

第八识的净分被染分控制,不显自性,所以中国先哲教人歇尽染分,呈现光明,进入寂光世界。所谓寂光就是尘劳永寂,光照大千;到此境界,自性与寂光一体。今天的“生态物理学”与“世界三”虽然不涉及寂光理论,但其思想的背后也潜在着对永恒实体的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