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哲学观

生态哲学观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哲学是以生态及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哲学反思,认为世界各种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可见生态哲学是既有分析性又有规范性的哲学分支。生态哲学重视研究一切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关系,离开对事物关系的分析,我们不能全面认识事物。1.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世界观。3.生态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生态哲学的出现和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七、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提出了区别于传统哲学的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学方法论和生态价值论。它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一种“哲学转向”,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哲学诠释,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哲学基础。

生态哲学不是以物质或自然界为本体,也不是以人为本体,而是以“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本体,是一个有机自然整体。生态哲学是以生态及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哲学反思,认为世界各种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这里的“生态”,包括人类生存与发展须臾不能离开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存环境;这里的“生态系统”,包括“人—自然”系统和“人—社会”系统,是两系统的关联巨系统。

生态哲学考察和研究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领域,是整个生态领域的哲学理论,给人们提供生态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生态哲学与哲学的区别不在于对问题是一般还是具体的研究上,而在于这种一般说明的研究对象、领域的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上。换言之,哲学是以整个物质世界为对象,而生态哲学则是以整个世界的一部分——生态领域为对象。生态哲学与生态学的区别,不在于研究领域不同,因为它们都是对生态领域的说明,而在于对生态领域研究、说明的层次不同。换言之,前者以生态领域的普遍规律和一般应用为研究对象,是对生态领域的最一般说明和最高抽象概括,后者则以生态的具体规律及具体应用为对象,是对生态领域的比较具体的说明和实证的考察。可见生态哲学是既有分析性又有规范性的哲学分支。

生态哲学重视研究一切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关系,离开对事物关系的分析,我们不能全面认识事物。在笛卡尔哲学中,整体的动力学来自于部分的性质,部分决定整体,部分是首要的;生态哲学认为,部分的性质由整体的动力学决定,整体是首要的,部分是次要的。部分依赖于整体,它只是在整体中才获得存在,离开整体就失去其意义。事物作为整体,它是自然创造性的综合过程,作为创造成果的整体,又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和进化的。

生态观是关于世界存在的看法,其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卡普拉说:“这种新的世界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生态观,它远远超出了对环境保护的直接关心。为了强调这种更深层的生态意义,哲学家们和科学家们已开始注意‘浅层环境主义’和‘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区别。浅层环境主义是为了‘人’的利益,关心更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然环境;而深层生态运动却已看到,生态平衡要求我们对人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的认识,来一个深刻的变化。简言之,它将要求一种新的哲学和宗教基础。”

这种世界观表明,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是一个活的系统,有生命,有思维,有精神。地球作为活的系统,有一定的生态结构,可以分为自然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或者为自然运动、社会活动、精神活动等等。但是,它们都是复合生态系统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是动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

2.生态哲学强调整体与部分、首要和次要。生态世界观中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第一个是“把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颠倒过来,在笛卡尔世界观中,整体的动力学来自于部分的性质”。现在恰恰相反,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的动力学性质决定的。整体的动力学是首要的,部分是次要的。生态世界观认为,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区分只有相对意义,它们的相互作用更基本,而且是整体决定部分,而不是部分决定整体,即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的动力学性质决定的,它依赖于整体。部分只是在整体中才获得它的意义,离开整体就会失去其存在。因而,首先是整体,它的动力学决定部分,部分作为整体的内容,它表现整体。它们两者是互补的,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整体性是考虑了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是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的体现,生态哲学是整体论世界观。

3.生态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生态哲学认为主客二体的统一是最根本的,两者统一是事物自身固有的性质。而且主体并不是唯一的,虽然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我们认为主体是唯一的,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这里有主—客关系和主—客统一。但是,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主体不是唯一的,事物本身是它的主体,在生态系统中,不仅人是主体,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也是生态主体,如在生态伦理学中,也涉及到动物解放与动物权利、生物中心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生态神学、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自然界的价值与权利等内容。这里也有主—客关系和主—客统一。在价值论的意义上,不仅人是价值主体,而且生命和自然界也是价值主体。人具有内在价值,因而具有生存权利,人是生存权利的主体。因而,生命和自然界也具有内在价值,也具有生存权利,生命和自然界也是生存权利的主体。生态世界观认为:人、生命和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是主—客统一的一个方面,它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

从全球范围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在实现这一主题的过程当中,生态哲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对于人类角色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模式的变革,科技绿化的进程以及未来文明的走向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因为,生态环境问题决不是单纯孤立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好,它不仅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有可能转化为棘手的社会问题乃至尖锐的政治冲突。“文明如果是自发的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马克思语)。图2.1就是保存完好的重庆南岸慈云寺,反映了生态哲学思想中的人与物的共生性。

img4

图2.1 保存完好的重庆慈云寺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我国当今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遇到了如何避免重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时期“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如何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生态哲学的出现和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生态哲学是在诸多生态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出来,再把这一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形成它的概念、范畴、规律、原理及其体系,这样形成的科学的生态哲学理论反过来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等一系列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随着人类实践的拓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强化,生态哲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会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