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丽浙江”图景中生态价值观的嬗变及其思考

“美丽浙江”图景中生态价值观的嬗变及其思考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丽浙江”则是“美丽中国”的具体化、地域化。因此,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内涵,归根到底就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反映和体现。浙江生态价值观已经从思想上升为价值观,浙江生态价值观正式初步确立。
“美丽浙江”图景中生态价值观的嬗变及其思考_都市文化与美丽中国: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美丽浙江”图景中生态价值观的嬗变及其思考[1]

胡 峻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在“两富”浙江建设的新征程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排头兵,“美丽浙江”建设对于建设“美丽中国”而言,是浙江对全国人民的一种时代责任,也是对浙江子孙后代的一种历史使命。因此,“美丽浙江”的图景值得我们重视。

生态及其价值观是21世纪国际、国内和省内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国际、国内及各地政府着力管理和服务的难点,也是各国民众关注和敏感的热点。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和资源的生态心理、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越来越发展。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的同一时期,浙江也适时把“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总结概括为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当下有必要、也有责任把浙江的政府、团体和人,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对浙江省的生态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且分析出三十多年来的生态价值观嬗变的深层次原因。

在“美丽浙江”图景中,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生态价值观“动态”嬗变过程及其“静态”深层次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浙江生态价值观的一些思考和启示,更有利于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浙江”建设,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作出浙江应有的贡献。

一、“美丽浙江”与生态价值观

1.“美丽浙江”的基本释义

第一,“美丽浙江”的提出。“美丽中国”是我们国家和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后,明确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发展理念之一。“美丽浙江”则是“美丽中国”的具体化、地域化。

第二,“美丽浙江”的一般图景。按照习近平同志在新世纪初总结提出了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绿水青山”就是“美丽浙江”图景的最朴素的本质概括。

2.关于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内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内涵,归根到底就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反映和体现。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对这一内涵的生动概括。

第二,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地位。浙江生态价值观在浙江的价值观中有其特定地位,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浙江精神价值观的形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价值观和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最新要求。

第三,浙江生态价值观的主体。首先,政府作为主体其作用是引领性和全局性的,如2010年浙江省委专门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被这一主体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次,各半官方和民间等组织团体也是重要主体之一,他们起到了上传下达的润滑作用;最后,作为生态价值观的决定性主体,是浙江大地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二、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嬗变及其原因——以改革开放以来为例

生态价值观有其特定内涵、地位和主体,有必要从浙江的生态价值观“动态”的嬗变过程按照改革开放后的时间顺序进行概括总结,并在“历时性”总结基础上,“共时性”地尝试分析出整个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蕴涵“静态”的深层次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生态价值观嬗变的具体过程

以对浙江生态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两次事件为分界点,可以把改革开放后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嬗变过程主要分为四个过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到南方谈话(1979—1992)。浙江的生态价值观在该阶段主要是萌芽阶段,生态价值观基本还是停留在初步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南方谈话到新千年(1992—2000)。浙江的生态价值观在该阶段主要是生态意识心理的形成,形成了生态价值观的初级形式——“碧水蓝天”的生态心理。

第三阶段:新世纪到省十二次党代会(2000—2007)。浙江的生态价值观在该阶段主要是把从把生态保护作为一种意识心理上升为一种思想,形成了生态价值观的中级形式——“绿色浙江”和“生态省”的生态思想。

第四阶段:省十二次党代会至今(2007—)。浙江的生态价值观在该阶段主要是在“美丽浙江”新图景下,习近平同志于2002年对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所阐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正式成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共同成为“两富”浙江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浙江生态价值观已经从思想上升为价值观,浙江生态价值观正式初步确立。形成了生态价值观的高级形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理念。

2.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生态价值观嬗变的深层原因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观念上的反映。[1]第259页因此,分析浙江生态价值观的这一嬗变过程的深层原因,主要还是从浙江所处外部和自身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存在中探究。

第一,经济社会转型与浙江生态价值观嬗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科学的发展首要表现即高速”,[2]浙江的高速发展进程创造了“浙江奇迹”、“浙江模式”等传奇,浙江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92美元[2]上升到2011年的9 083美元。[3]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存在基础上,浙江的生态价值观作为浙江的精神层面的社会意识组成部分之一,也同样间接受到了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快速转型发展的深度影响。因此,浙江的经济社会转型是浙江生态价值观嬗变的社会存在层面的根本原因。

第二,经济全球化与浙江生态价值观嬗变。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科学技术无国界化席卷各国,在此时代大背景下,生态文明及建立在其之上的生态价值观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生态方面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了,生态价值观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浙江是最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省份,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最为深刻。因此,浙江的生态价值观及其不断往前推进的嬗变过程,从外因来说,必然也要有其整个世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时代大背景的间接原因。

第三,党、国家地方及其政府的政策调整与浙江生态价值观嬗变。政治活动是一种工具性活动,政党、国家、政府物化着人的政治经验与智慧。[3]第101页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嬗变过程一目了然地揭示了,在上世纪后期浙江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浙江省委、省政府以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为单一核心,环境保护虽也在浙江被强调为基本国策,但主要还是以末端治理污染等环境资源管控为主的政策;但是2002年后,环境优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战略陆续提出,这就是促成了“美丽浙江”的“绿水青山”成为浙江人的自觉的共同生态价值观。因此,浙江省党、政府的政策调整发展是浙江生态价值观嬗变的引领层面的直接原因。

三、“美丽浙江”图景中生态价值观的思考

在当前“美丽浙江”图景中,如何解决生态价值观应具备的内涵、应起到的作用及两方面的内在关系等理论问题。因此,从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嬗变的“动”和“静”的发展完善角度研究,在选题上对浙江地方核心价值观建设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直接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能被直接运用到浙江省的日常宣传教育工作中。

1.“美丽浙江”图景对生态价值观基础的重申

“美丽浙江”的图景是“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新增的一“位”,这就客观上要求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基础必须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统筹兼顾的共同发展,即“五位一体”。进一步说,生态价值观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生态两方面基础必须统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浙江精神”、“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是浙江生态价值观的总纲,浙江的生态价值观属于浙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范畴;另一方面,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是建立在浙江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存在之上,因此,其本身就是两方面基础统一体。当下,浙江儿女应该抓住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定向“生态经济”转型升级;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等体现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这一生态价值观基础之理念的贯彻落实。

2.“美丽浙江”图景对生态价值观主体的要求

“美丽浙江”的图景对浙江生态价值观的主体提出了更全面、更协调的要求,即在践行生态价值观中,应当做到“上下互动和平行联动”。生态价值观的主体有人民群众、团体和政府。马克思在表述生产主体时,曾强调“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4]第95页因此,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建设中,应重视进程中的生态价值观三大主体的上下互相动态呼应和平行互相静态同步。如,作为政府主体的浙江省委,在2010年专门就生态文化问题进行讨论和部署后,以夯实生态建设的文化根基为主题,论述了生态文化融入到现代社会道德文化体系问题,对生态浙江建设的文化基础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这就是对近年来浙江各地群众陆续主动对环境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的重视回应式互动,同理,在这次会议后,各种团体也会认真努力贯彻加强生态文化融入浙江社会道德文化体系建设中。这就是浙江生态价值观三大主体在“美丽浙江”的梦想实现过程中的上下互动和平行联动。

3.“美丽浙江”图景对生态价值观内容的配套

“美丽浙江”图景这一社会存在就客观上决定了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浙江生态价值观的社会意识。这一生态价值观的内容就是“科学”、“系统”、“和谐”。邓小平在历次南方视察中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缺少环境资源与经济生产的协调,否则,就是畸形的发展……”[2]系统是浙江生态价值观必须具备的。遵循生态发展规律,运筹生态发展战略,实现生态健康发展,这就是科学与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所在。如,当下浙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绿色企业,每年有一定规模的绿色产品,科学、系统、和谐的培植绿色企业、推广绿色产品,就是浙江生态价值观对“美丽浙江”图景的配套内容之一。

结 语

浙江生态价值观嬗变的过程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科学、能动反映和同构过程,客观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是浙江儿女培育和践行“浙江精神”和“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具体化。其三个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归根到底是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原因与结果哲学范畴原理的体现。

在当下“美丽浙江”的建设之图景中,从过去35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嬗变的“动态”过程和“静态”原因出发,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之重申、主体之要求、内容之配套应科学化、具体化和专业化,把“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美丽浙江”图景中的生态价值观之作用融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把“浙江精神”和“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中蕴含的生态价值观,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人民出版社,1991.

[2]胡峻.邓小平历次南方视察关于科学发展的思想及启示——纪念南方谈话20周年[J].科学社会主义,2012(6).

[3]万斌.万斌文集(第四卷)[C].杭州出版社,200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Z].人民出版社,1995.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

[6]赵洪祝.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创业创新 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政策瞭望,2012(6).

[7]胡坚.夯实生态建设的文化根基[J].今日浙江,2010(13).

[8][日]岩佐茂著,韩立新、张桂权、刘荣华等译.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9]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董平选注、祁茗田评析.浙江精神之哲学本源[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注释】

[1]本文系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Y201329075)“‘美丽浙江’图景中的生态价值观嬗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2]参见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该数据是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折算为美元,按当年价格计算。

[3]参见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该数据是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折算为美元,按当年价格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