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三个代表”中思考“变”与“不变”

从“三个代表”中思考“变”与“不变”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三个代表”中思考“变”与“不变”理解“三个代表”思想,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就是“变”与“不变”的矛盾。只有坚持“三个代表”不变,才能使我们党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就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从“三个代表”中思考“变”与“不变”_在风中行走

从“三个代表”中思考“变”与“不变”

理解“三个代表”思想,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就是“变”与“不变”的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可以这样思考:讲的都是变的内容,如“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党自身的重大变化”。讲的“不变”的内容,如“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不变,才能使我们党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也只有使我们党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才能使我们党做到“三个代表”始终不变。江泽民同志讲的“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就是讲理论、制度和科技要不断地“变”,“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讲的是党的基本性质“不变”。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保持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辩证统一,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自我创新。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新民主主义时期,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世纪,党又提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党还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关注时代的变化以保持党的先进性。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去。要求我们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变化,在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顺应时代进步潮流,立足现实国情,以宽广的眼界,敏锐的目光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要在干中思“变”,在学中思“变”,不断根据新的变化,在理论上创新。学习江泽民同志“5 · 31”重要讲话精神,把重大理论问题、实际问题说清楚。对新出现的,如党的先进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如扩大和培育内需问题,“三农”问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国企改革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等等,做新的理解和分析。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基本性质“不变”,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不变”的。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这是“变”的。

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登上中国社会政治舞台并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正是因为适应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就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