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洋城市旅游人才水平优化路径分析

海洋城市旅游人才水平优化路径分析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培养优秀的旅游创新人才,积极构筑旅游人才高地,建设专项人才储备库,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机制,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过硬的旅游职业队伍。

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培养优秀的旅游创新人才,积极构筑旅游人才高地,建设专项人才储备库,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机制,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过硬的旅游职业队伍。根据人才的来源,优化海洋城市旅游人才水平需要遵循市场导向性原则,海洋城市旅游人才水平的优化可以从在校旅游人才培养、在职旅游人才培训以及专业人才引进三方面入手。

(一)在校旅游人才培养

在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旅游开发、管理、服务等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旅游院校资源,培养足够数量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劳动者。

1.明确培养目的

根据我国教育体制的规定,旅游院校分为中等旅游职业院校、高等旅游职业院校以及本科旅游院校。由于各级别院校的生源以及招生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其培养目的也有一定的层级差异。

中等旅游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在旅游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旅游院校则是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教育水准上,使求学者获得旅游行业中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更高水平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旅游专业本科教育则提供学生以高级基础教育,除了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所具备共同的职业技能外,在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旅游专业研究生则作为高级旅游人才来培养,属于旅游专业学术型人才,用于探索旅游产业前沿方向和指导旅游产业运作的理论研究。

2.丰富教学内容

(1)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力度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它涉及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对待工作,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的表现。旅游职业道德同时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是一个旅游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开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其对旅游行业的忠诚度,为整个旅游产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保障。

(2)合理布局涉海旅游专业或课程

中国海洋城市的各旅游院校应根据现代海洋旅游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分布、岗位需要,科学合理定位,集成优质资源,构建涉海旅游专业课程群,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5]在现有旅游专业基础上,发展相应的涉海专业,将单一的旅游专业延伸为涉海专业群,从而多层次、全方面地培养海洋旅游专业人才,建立一支适应海洋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多元化实践平台

除了本土化企业外,学校教育与国际化海洋旅游企业培养紧密结合,增加企业实习总课时,给予学生更为充实的实践平台与环境。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培养上,形成“高门槛、高标准、高薪酬”的师资建设体系,“高门槛”筛选教师资格,“高标准”要求入职后的教师培训与监督,“高薪酬”鼓励高职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

(1)“高门槛”进入

在筛选教师资格方面,通过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人才选拔以及信誉评估等工作形成高要求的入职门槛,为师资队伍建设把好“第一关”。

(2)“高标准”要求

在教师入职后,要“高标准”要求教师的培训与监督力度。在教师培训上,做好旅游职业技能培训与科研能力培训两方面;在教师教学监督上,可以通过权威教育认证机构等第三方评估以及学生评估的方式对教师教育理念、知识、方法等方面全面完成教师的认定工作。

(3)“高薪酬”激励

目前,教师教学任务繁忙、科研压力重,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但薪酬激励是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基本的手段,“高薪酬”的激励体系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对教师个人价值的肯定,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为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在职旅游人才培训

旅游人才培养是旅游院校的责任,旅游从业人员由于流动性强,需要继续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支持与补充,因此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通过旅游教育培训。在职旅游人才培训的模式常见于继续教育和企业培训。继续教育由各旅游人才已获得的学历水平决定,企业培训则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外派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四种类型。

1.重视精神文明培训

培训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加强旅游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避免人才流失,它是工作动力的来源。因此,培训内容除职业技能培训、理论知识补充外,更要注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态度、技能作风和纪律培训。

2.完善在职旅游人才培训机制

完善在职与脱产相结合,实行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尤其是在在职继续教育上给予更多相关政策,鼓励员工在本职工作中继续深造。此外,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提供在职政府公务员、旅游企业人员国际化培训计划。

3.壮大在职旅游人才培训师资力量

旅游教育培训网络实行长、中、短期相结合,整合高校、研究机构在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多种类型的旅游人才培育基地。

4.适当安排职业竞技比赛

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职业竞技类比赛,用以鼓励和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三)国际旅游专业人才引进

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成为决定各国走向世界命运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高端人才紧缺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的人才流失国之一,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面临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型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等核心战略目标,旅游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达到空前迫切的阶段。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是在较短时间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瓶颈、提升科研水平的一条捷径。[26]因此,出台与改革相关计划、政策、制度,推动人才回流,展开国际人才竞争,是优化海洋城市旅游人才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1.完善国际旅游人才薪酬激励体系

薪酬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科学的薪酬激励体系既能够激发国际旅游人才的工作热情,也是对国际旅游人才工作价值的肯定、未来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和人才个人发展前景,从而激励其来到国内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

2.完善国际旅游人才引进体制

人才引进制度是出于对国际旅游人才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保障目的而制定的,是在中国最为权威的保障体系,建立国际旅游人才引进制度需要政府大力的政策支持。

(1)适当放宽对留学人才、海外人才进入体制内的限制

目前我国国际人才的引进只局限于在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中工作,若想提高国际高级旅游人才的引进质量则意味着国际旅游人才在国内的工作选择不能只局限于参与旅游市场运作和培养旅游人才,在旅游政策的制定等行政工作中也应有国际旅游人才的加入,由其带来新的思路与经验。

(2)建立人才移民制度,改革国籍、绿卡、签证制度

国际人才的引进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移民制度的建立意味着给予移民人才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成为中国籍公民后,使国际人才形成归属感。“双国籍”制度、绿卡制度将给予国际人才公民权利更大的灵活性,作为一种潜在福利待遇,会增加国际人才在国内工作的意愿。签证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增加签证种类和签证有效期时长上,可以为国际旅游人才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减少生活与工作负担。

(3)设立国家移民及留学人员事务局

国家移民或留学人员事务局的设立将是国际人才引进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国家对国际人才引进的重视和国际人才引进规模化的重要体现。

3.建立国际旅游人才数据库

国际旅游人才数据库的建立将方便我国海洋城市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挑选、引进符合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旅游人才,提高引进质量与效率。

(1)建立海外高端旅游人才数据库,完善国际人才服务平台

通过组建海外高端旅游人才库,可以方便各海洋城市寻找和吸引“高精尖缺”的旅游专业人才,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精准扫描定位相应旅游行业人才的情况,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2)建立全球性的中国留学旅游人才及华裔旅游人才联络站

旅游产品是具有文化性质的经济产品,旅游产业的文化属性以及旅游管理的对象突显出中国文化内涵的旅游人才的重要性。国际人才的引进本质上是知识的引进、观念的引进,因此建立全球性的中国留学人才或华裔人才联络站,可以将既了解中国文化又接受国外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人才联合起来,结合移民、薪酬等多项机制引进中国留学人才及华裔人才。

4.建立国际化的旅游智库和旅游人才研究中心

旅游智库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作为旅游产业的新型智慧生产机构,它将相关旅游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其智慧和才能,为旅游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它是一个产业思想创新的源泉。因此,旅游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旅游智库。[27]

旅游人才研究机构是拥有一批旅游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凭借其雄厚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基础成立的人才发展研究基地。常见的合作对象包括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同时与旅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咨询与服务关系,有针对性地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供给状况进行研究,为人才引进提供更优、更合理的选择。

5.与国际旅游人才猎头机构合作

除了组建人才数据库、智库、人才研究中心等机构外,国际旅游人才猎头机构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人才评价、调查、协助沟通的顾问咨询服务,从而在达到人才引进的目的基础之上,减少国际人才引进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