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实现我国海洋城市旅游的整体开发,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旅游格局,应形成四级旅游规划体系:全国层面的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三大区域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省级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实现我国海洋城市旅游的整体开发,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旅游格局,应形成四级旅游规划体系:全国层面的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三大区域(黄渤海、东海、南海)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省级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全国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本着提高全国海洋城市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的目的,在全国层面上形成提升沿海城市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打造部分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战略目标。

2)改革创新目标。从国家层面上,中国海洋城市作为全国经济基础最为牢固、旅游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带,应充分利用其旅游产业已有的基础,在我国海洋城市中建设多个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形成旅游业改革创新网络,使我国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在结构、体制、产品、模式等方面得以有突破性的发展。

3)生态保护目标。由于区位地理优势,海洋城市的自然资源较内陆城市相比更为丰富,尤其以海洋资源为主。作为全国独具海洋资源的城市,中国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以国际相关标准为依据,以做到在整体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和使用中以生态保护为第一位,打造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海洋旅游”。

4)经济目标。较为传统的观光游市场发展已趋于停滞,通过发展海洋旅游来挖掘旅游业潜力将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关注点,要把提高海洋旅游收入对东部地区旅游业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作为全国海洋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目标。

5)社会目标。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沿海地区就业增加、民生改善、城乡居民素质提高,从而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一批国际现代化都市的建设。

6)品牌目标。倾力打造具有中国底蕴和风情的海洋城市特色,使中国海岸带能与“地中海地区”“加勒比海地区”等达到一样的高度,树立享誉世界的知名海洋旅游品牌。

(2)发展战略

根据国内外海洋城市旅游发展形势,把握中国海洋城市旅游发展方向和目标,实施“国际化”“品牌化”“一体化”“精品化”战略。

1)国际化战略。 由于国内旅游业起步较晚,因此应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和旅游目的地管理经验,实现发展理念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品牌形象国际化、市场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使我国海洋城市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旅游城市

2)品牌化战略。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建设并维护良好的中国海岸带旅游品牌形象,实现由海洋旅游资源大区向海洋旅游品牌大区的历史性跨越

3)一体化战略。要想做到中国海洋城市旅游产业整体化的发展与前进,必须贯彻“全域旅游”理念,实现发展政策一体化、海上交通网络一体化、人才保障一体化、资源保护一体化等全域一体化机制,才能把中国海洋城市旅游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4)精品化战略。海洋城市整体水平的提高固然是总体战略目标,但精品化的旅游目的地将会作为海洋城市整体的特色展品为国际旅游市场所重视,从而增加中国海洋城市旅游形象的辨识度。全球知名海洋旅游城市众多,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缺少垄断性海洋旅游资源,在客源竞争中必须依靠拥有高标准服务、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新颖创意的旅游精品。

2.旅游形象ī

国家层面的海洋城市旅游形象规划要注意国内旅游消费者和国外旅游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推广重点,针对国内旅游消费者,应将海洋城市旅游形象集中于特色资源上,即“海洋+区域”;而针对国外旅游消费者,海洋城市一般是其入境选择的首要目的地之一,因此在海洋城市旅游形象上除了贴上海洋的标签外,更具吸引力的是“客源国文化同中国文化的缓冲带”。

3.旅游市场营销ī

在产品开放上,中国海洋城市旅游产品仍要以现有旅游产品为主,在此基础上强化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挖掘现有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配套国际交通运输服务,以创造一个更为丰富与全面的海洋城市旅游产品体系。

在市场开发上,以国际市场为主,国内市场为辅。其中,国际市场中以日韩及东南亚市场为主,欧美及大洋洲为辅;国内市场中以内陆地区的游客为主,沿海城市居民为辅。

在宣传手段上,以不同客源市场制定相应的促销策略为前提,采取媒体宣传和同相关产业合作的方式,例如,将宣传片投放至国外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中,同国外信用卡公司联合推出指定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打折活动等。

4.旅游总体布局

由于中国海洋各城市地理位置的不同,根据城市所毗邻的海的不同,将中国海洋城市分别划为黄渤海、东海、南海三大海洋城市区域。

5.、旅游协作

同国外区域旅游协作的主要领域集中于旅游产品的互补和国际旅游交通网络的构建上。在交通方面,国际交通网络则是国际发生旅游活动的基础条件之一。在旅游产品方面,同日、韩等国家在旅游文化相近的情况下,由于其人口多、土地面积小使得其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数量较小,无法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因此作为相邻国家的中国成为资源互补的主力军;在同欧洲、美洲海洋旅游资源重复的情况下,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与大国,其旅游文化的吸引成就了同欧美地区之间的旅游产品互补。

此外,“一带一路”平台的构建,中国将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沿线的65个国家也将为我国海洋旅游的区域协作带来新的机遇。

(二)区域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为了提高全国海洋城市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在区域层面上需形成提升沿海城市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打造国内知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战略指标。

2)改革创新目标。根据各区域实际的社会发展状况、旅游环境状况、海洋环境状况,增强区域内部优势互补,争做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

3)生态保护目标。区域海洋城市以城市相毗邻的海域为区域分界线,因此各区域海洋城市旅游产业生态保护目标,除了保护区域内部旅游环境外,还要强化各区域所毗邻的海域(黄渤海、东海、南海)的整体海洋环境,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4)经济目标:通过区域内部协作,由海洋旅游经济发达区带动贫弱区,促使区域经济分布更合理、就业增加、民生改善、城乡居民素质提高,从而促进各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一批国内或国际发达海洋城市的假设。

5)社会发展目标。通过旅游产业发展,由沿海经济发达区带动沿海经济贫弱区,促使区域经济分布更合理、就业增加、民生改善、城乡居民素质提高,从而促进各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一批国内或国际发达海洋城市的建设。

6)品牌建设目标。倾力打造具有各区域统一的文化特征的海洋城市特色,使各区域海岸带能够满足国内旅游消费者对海洋旅游城市的旅游需求,树立享誉中国的知名海洋旅游品牌。

(2)发展战略

根据国内海洋城市旅游发展整体形势,把握国内海洋城市旅游发展方向和目标,实施“品牌化”“一体化”“精品化”战略。

1)品牌化战略。建设并维护良好的区域海洋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不仅能够促进各区域范围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亦能带动三大区域所辐射的内陆地区的旅游经济以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2)一体化战略。国内旅游业起步较晚,各城市之间由于经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要想做到区域海洋城市旅游产业整体化的发展与前进,必须实现区域一体化,其中包括发展政策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化、人才保障一体化、资源保护一体化等多个一体化机制。

3)精品化战略。精品化即为创造各区域的“闪光点”,包括精品化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城市。精品化的区域海洋城市旅游产品将成为其特色展品为国内旅游市场所重视,从而增加区域海洋城市旅游形象辨识度。

2.旅游形象ī

黄渤海、东海、南海区域旅游应根据自身现有资源,分别面向国际市场及国内长线旅游市场建设具有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的海域城市群品牌,打造丰富、生态、文明的海洋旅游城市群形象。

3.旅游市场营销ī

在产品开发上,各海域城市旅游产品仍要以现有旅游产品为主,在此基础上强化海洋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融合各海洋城市旅游产品文化价值,形成各海域独有的旅游价值,同时配套更为成熟的区域内部交通运输服务,将三大区域海洋城市群组建为一个高效密集的旅游网络。

在市场开发上,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区域联合使得旅游线路往往被拉长,因此国内目标市场以长线旅游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中则以距离各海域相近的国家为主。

销售渠道上,各区域海洋城市群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大数据时代下随着国内居民智能手机使用量的巨大提升,旅游消费者利用国内携程、途牛等旅游OTA平台进行旅游消费的份额也逐渐增大,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也占有更大优势,因此通过同旅游线上销售平台合作,设计并推广区域海洋城市旅游产品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旅游总体布局

作为二级旅游海洋城市体系,黄渤海地区应以大连、威海、青岛为区域中心旅游城市,东海地区以舟山、台州、厦门、∩为区域中心旅游城市,南海地区以海口、三亚、深圳为区域中心旅游城市,其他城市为重要节点旅游城市,支撑各区域海洋城市群旅游综合服务体系,辐射带动周边内陆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5.、 旅游协作

黄渤海、东海、南海三大海洋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连续性也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大区域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帮助,尤其是以各区域分界线处的海洋城市合作为区域间旅游协作的突出点,以建立成熟的网状结构合作模式。

(三)省级海洋城市旅游产业规划

1.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省级海洋城市旅游发展战略需要服务于国家旅游总体战略目标,因此省级海洋城市应以提升各省沿海城市旅游产业整体水平为主,强化省内海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重点打造国内知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战略指标。

2)改革创新目标。根据各省级海洋城市群实际的社会发展状况、旅游环境状况、海洋环境状况,有选择有目标地建设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点。

3)生态保护目标。在保护省级海洋城市群内部旅游环境质量的基础上,重点保护海洋环境,采取加强省内海洋监测站、环境监测站数量等措施,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4)经济目标。大力发展省级海洋城市群旅游产业,根据各省级海洋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形成提升旅游产业总收入、增高海洋旅游产业收入增长率的经济目标。

5)社会发展目标。通过旅游产业发展,由沿海经济发达区带动沿海经济贫弱区,促使各省级海洋城市就业机会增加、民生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素质提高,形成各省全民认同的“海洋城市战线”,从而促进社会共同进步。

6)品牌建设目标。挖掘各省海洋文化内涵,使各省海洋城市群能够满足旅游辐射地区消费者对海洋旅游城市的旅游需求,形成享誉省内外知名海洋旅游品牌。

(2)发展战略

根据国内、省内海洋城市的旅游发展整体形势,把握省内海洋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实施“品牌化”“一体化”“精品化”战略。

1)品牌化战略。省级海洋城市受数量局限,需要利用城市群和相似的文化背景优势,建设具有各省特色的海洋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从而放大品牌影响力,带动周边省市旅游经济以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2)一体化战略。每个省份的海洋城市数量有限,能够达到国际化海洋旅游城市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想要提高各省级海洋城市群的旅游竞争力,需要以政策、交通、人才、资源、信息等多种一体化方式,实行一体化战略。

3)精品化战略。以知名海洋旅游城市塑造省级海洋旅游城市群的吸引力和竞争点,促进旅游融资,打造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海洋旅游城市品牌名片

2.旅游形象ī

各省级海洋城市群分别面向省外市场及省内旅游市场创造具有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的海域城市群品牌,打造丰富、生态、文明的海洋旅游城市群形象。

3.旅游市场营销ī

在产品开发上,各省级海洋城市群的旅游产品要以满足游客旅游需求为重点,尤其要大力发展海上旅游产品,配套相应基础设施,融合各海洋城市旅游产品文化价值,形成各省独有的旅游内涵的多种滨海旅游产品组合。

在市场开发上,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 由于各省的行政区域具有局限性,因此省级海洋城市旅游市场以省内游客为主,省外游客为辅。国际旅游市场的客源情况往往根据各省份交通网络的设置情况而定。各省应根据省内海洋城市的具体情况对旅游目标市场进行一定的策略调整。

在销售渠道上,省级海洋城市群旅游产品仍需要借助于旅行社等传统旅游产品销售平台,旅游OTA平台是热点,亦是重点。

4.旅游总体布局

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拥有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8个沿海省份及直辖市。各省将选取1~2个海洋城市作为中心旅游城市,其他城市为重要节点旅游城市,形成核状辐射结构,以中心城市带动重要节点城市旅游发展,形成各省海洋城市群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5.、 旅游协作

沿海各省呈带状分布,因此各省级海洋城市群之间的旅游协作主要体现在沿海各省市同其相邻省市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旅游行业组织的协作以及旅游企业(尤其是旅游集团公司、连锁企业)三个层次的区域协作上,从而降低海洋旅游市场壁垒,扬长避短,共同发展。

(四)海洋城市旅游产业规划

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四级海洋城市发展规划中最为详细具体的一项规划,其战略制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所有规划的实施效果,因此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也尤为重要。

1.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以建设全国著名的海洋旅游城市为总体目标,把海洋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旅游支柱产业,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搞好海洋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把海洋城市建设成为具有丰富的海洋旅游内涵、满足旅游者海洋旅游需求、保护海洋环境的全国著名海洋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海洋旅游目的地。

2)社会发展目标。发挥旅游产业的重要社会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本地居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与本地居民的好客度。

3)经济目标。提高旅游业对海洋城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把海洋旅游业作为旅游支柱产业来培育,围绕海洋旅游业来构建海洋城市的旅游产业体系和旅游产业结构。

4)环境目标。本着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旅游发展的生态学奥义,尤其注重改善海洋城市海域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

5)改革创新目标。各海洋城市根据自身实际的社会发展状况、旅游环境状况、海洋环境状况,增强区域内部优势互补,争做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点。(2)发展战略

1)创新引领战略。通过定位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等,全面构建更具有活力与潜力的海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各海洋城市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2)项目带动战略。项目的引进与开发将带动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全方位带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3)精品发展战略。加快重点旅游项目精品化历程,以大项目建设塑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领品牌建设,带动项目建设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与全域化并进的旅游发展模式。

4)智慧化战略。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组织、政府方面和旅游企业方面促进双方形成智慧旅游利益共同体,同旅游OTA平台进行智慧旅游战略合作,打造智慧旅游城市势在必行

2.旅游形象ī

各海洋城市应根据自身实力确定不同的目标市场,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单体旅游品牌。首先应建立开放、文明、生态为基本的旅游形象,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发展方向与目标增添各海洋城市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与民宿风情,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形象。

3.旅游市场营销ī

在产品设计上,根据城市经济基础、自身旅游资源丰度和生态环境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同时提高本地交通、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质量,构成完整并成熟的旅游产品体系。

在市场开发上,由于小长假(3天)制度的时间限制导致海洋城市客源市场主要以省内游客为主,省外长线旅游消费者和国外旅游消费者为辅。在东部旅游经济发展缓慢的大形势下,如何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成为市场开发的关键点。

在宣传方式上,随着人们互联网习惯的改变,各海洋城市宣传方式应随着消费者浏览习惯改变而升级或创新宣传模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旅游门户网站而是选择渗透力更强的社交软件公众平台或者同综艺节目团队合作,通过提供户外拍摄场地达到更为直观、更为细致的宣传效果。

4.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在旅游空间布局发展中,各海洋城市应做到:提升主城,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社区建设,充实城市绿化环境,打造“亦旅亦居”的主城旅游空间;强化沿海,调整海岸线功能以及海岸景观设施,根据市场需求,兼顾大众性观光与个性化度假活动并增加相应的旅游设施,丰富沿海旅游产业业态;拓展海上,积极开发海洋旅游资源,打造海上运动、海上观光、海岛体验等新热点,组织近海岛屿的旅游航线与远海旅游航线,提升海洋旅游活力;辐射山乡,利用沿海重点旅游城市远郊和偏远渔村的海洋环境优势,开发生态观光及休闲渔业作为乡村旅游推动力,实现海洋城市旅游品种多元化、差异化,以旅游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旅游功能分区上,各海洋城市应根据自身实际旅游资源、旅游经济等现实基础,形成具备观滨海旅游发展带、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休闲度假旅游区、海洋旅游区多元功能区的海洋旅游综合体。

5.、 旅游协作

各海洋城市作为整体的旅游产品,可以选择同周边地区采取“点—轴结构”合作模式,即以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海洋城市旅游产品为主轴,以沿线海洋城市为据点的延伸状空间结构。通过主体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带动周边重点地区的开发,随着周边地区旅游实力的增强,再向次一级的周边区域扩展,逐渐带动周线附近的所有区域,提高整体的旅游竞争力。[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