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恩格斯关于消费的理论阐述

恩格斯关于消费的理论阐述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在其著作中用专门的篇幅系统论述消费问题,但关于消费的思想仍可散见于其不同的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既反对奢侈消费,又反对超过资源禀赋承载能力的过度生产。马克思早就看到,消费和谐对于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即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在其著作中用专门的篇幅系统论述消费问题,但关于消费的思想仍可散见于其不同的著作中。这些思想包括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和谐、自由时间与休闲等。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提出了原创性的消费理论,并深入阐述了为什么“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的道理。

(一)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1]。正是广大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才推动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消费无疑是生产不断发展从而经济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二)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消费是在把产品消灭的时候才使产品最后完成”[2]

(三)消费不断地创造出生产新产品的需要。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消费者“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人们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3]。例如,当人们在消费中对某些产品感到不满意时,就希望有新的性能更好、功能更多、外观更美、价格更廉的产品出现;当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感到应当有某种产品才能满足其需要而眼下还没有时,就强烈地要求有这种产品,而且想象它的形状、功能、作用和价格等;当人们消费本国或本地不能生产的某些好产品时,就必定要求本国或本地企业尽快地生产出类似的甚至更好的产品……形形色色的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向生产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需要,规定和引导着生产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四)消费拓宽市场并进而扩大生产的规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生人口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总是不断增加,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总是不断提升,而且日复一日地产生着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因而必然要求流通扩大、市场扩大。马克思在“交换和流通”这一标题下指出:“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4]。商品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生产作用于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促进经济不断地发展。

(五)消费通过分配也反作用于生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不能直接消费社会产品,必须通过分配取得收入之后才能进入消费,因而,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问题之一,分配制度是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积聚,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5]

“消费生产着生产”、“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对于我们今天认识消费与投资的关系,仍然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投资的目的是增加生产、满足消费,投资无疑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与消费相比,投资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而从长远和根本上来看,投资是为消费服务的,投资需求实际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本身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消费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因此,在国民收入中,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消费是整个国民经济循环的枢纽,没有这个枢纽,经济良性循环就不可能形成。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崭新命题,十七大报告在对这一创新理论进行阐述时,首先强调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一要求与此前的“提法”相比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在坚持“扩大国内需求”既定方针中加上了“特别是消费需求”这样的着重语;二是一改原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排列顺序而为消费、投资、出口这样的“三驾马车”,消费排到了第一位,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驾“马车”。这种改动,不是一般的语气强调和简单的用词调整,而是针对着前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靠扩大投资和增加出口的问题,揭示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对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长期的战略指导意义,这里体现了马克思关于消费的思想。

二、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适度消费的论述。

马克思主张适度消费,既反对抑制消费的禁欲主张,也反对奢侈浪费的过度消费。他在论述劳动力节约时精辟地指出,真正的经济节约就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发展消费能力(同时又是发展消费资料)是同步的,这与禁欲完全是两回事。禁欲绝不是发展经济的条件,只有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时间,才能发展经济。

马克思在论及相对剩余价值时明确指出,要求生产出新的消费,要求在流通内部扩大消费范围,就像以前(在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扩大生产范围一样。第一,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量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但马克思也反对超过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过度消费,即反对奢侈浪费。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归结为自然体的那种个人的需要。恩格斯也特别强调消费要与人类本性的自然需求相称、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匹配。在一种与人类本性相称的状态下,社会应当考虑,靠它所支配的资料能够生产些什么,并根据生产力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来确定,应该把生产提高多少或缩减多少,应该允许生产或限制生产多少奢侈品。

马克思和恩格斯既反对奢侈消费,又反对超过资源禀赋承载能力的过度生产。这种适度的消费观不仅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发展,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且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是现代绿色消费观念的理论先导与基础,更是马克思理论之当代意义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曾多次谈到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马克思早就看到,消费和谐对于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即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能使们享受大自然的丰厚赐予,而且还能开拓人的胸怀,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体力,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人类统治自然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的时代,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恩格斯清楚地看到,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方面取得胜利的同时,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曾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储存水分的中心。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对自然界和社会,主要只注意到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然后人们又感到惊奇的是:为达到上述结果而采取的行为所产生的比较远的影响,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形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需要和供给之间的协调,变成二者的绝对对立……”[6]

马克思还指出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是社会动物。”[7]这就是说,人们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必须与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马克思一贯坚持任何人的生产和实践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享受。自然界的人本质只有对社会说来才是存在的。就是说,任何消费者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消费者的各种集体。这种集体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选择、消费方式及消费偏好。所以,消费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的效果,关系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关系到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发展。

三、马克思关于自由时间与休闲的论述

马克思在预测未来社会个人消费时,明确提出了自由时间理论和休闲思想,并对其重要作用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认为,所谓“自由时间”就是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时间。未来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多种消费需求,不仅包括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一般的物质消费的满足主要是由于个人的消费能力决定,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精神消费不仅取决于人的消费能力,而且需要劳动者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马克思指出,“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每个成员创造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为个人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因而也为社会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创造广阔余地)”[9]。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否享有自由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分钟自由时间,他的一生如果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的需要所引起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末,他就连一个载重的牲口还不如。他身体疲惫,精神麻木,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马克思还把自由时间区分为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和从事普通活动的闲暇时间,即:“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它的人变成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10]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人们的自由时间呢?马克思认为,只有当生产力很发达,人类才能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游离出相当数量的剩余时间,构成社会的自由时间。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工作日的缩短,自由时间的增加;另一方面,劳动本身的性质的变化,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首先,自由时间是使个人分享人类文化成果,发展自由个性的保证。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短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恩格斯也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现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分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技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使它进一步发展。人类生产在一定阶段上适合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我们所说的提高生产质量,……这样,生存斗争变成为享受而斗争,不再是单纯为生存资料而斗争,而是为发展资料,为社会的发展资料而斗争,到了这个阶段,从动物界来的范畴就不再适用了。

马克思高度评价增加自由时间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自由时间里,人们通过文明、科学的闲暇消费,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高层次的闲暇消费,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可见,人类只有不断缩减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才能为自身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才能逐步由必然走向自由。在马克思看来,衡量人类进步的根本标准,归根到底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共产主义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自由。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随着资本主义的解体,未来社会的诞生,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到那时,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