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竞技体育理论阐述

竞技体育理论阐述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想文化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是在政府的支持、培养和直接管理下发展起来的。但离开幕式只有2天时国际奥委会仍然拒绝新中国参加奥运会。随着第1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便形成了“为国争光”的意识核心。

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想文化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是在政府的支持、培养和直接管理下发展起来的。我国政府对待竞技体育的根本态度以及发展竞技体育的方法论等意识领域内涵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想文化构成,这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观动因,也可称作我国政府和社会的竞技体育意识。其具体内容包括了我国坚持和发展竞技体育文化的基本观念、根本态度、核心价值导向和重要思维方式。

二、新中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思想文化变迁及其特征

(一)竞技体育思想形成初期:意识单纯化(1949~1978年)

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在国际上还深受西方国家的排斥和抵制。为了在国际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拓与国际间交流和合作的环境,十分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展示新中国,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这个新兴的国家,记住她的名字、特征和形象。而竞技体育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这就是赛场上的奏国歌升国旗。因此,利用竞技体育的这一特殊文化活动形式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形象,为国家的政治目的服务,这正是当时我国参与国际竞技体育大赛的重要政治诉求,充分体现了当时我国竞技体育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意义。195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了奥运会。但离开幕式只有2天时国际奥委会仍然拒绝新中国参加奥运会。后来国际奥委会在赫尔辛基开会,以33票对20票通过了邀请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决定。当邀请电到达北京的时候,赫尔辛基奥运会已经开幕。此时,周恩来总理就对中国代表团出征赫尔辛基的意义作出了批示:“一定要去,告诉大家,把五星红旗插到奥运赛场就是胜利”。1952年7月29日,“迟到”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赫尔辛基奥运村举行了升旗仪式,期间还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在赫尔辛基掀起了一阵“中国热”,许多国家的运动员都为能够得到一枚毛主席像章而感到荣幸。1952年6月20~24日,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分别为成立大会作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的重要题词;大会通过的章程中明确写道:“本会宗旨是在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共同纲领第48条:‘提倡国民体育’的规定与人民政府有关发展体育的政策,协助政府组织、领导并推进国民体育运动,为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及为国防与生产服务。”题词内容和大会章程充分体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思想。1959年,容国团为我国获得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激励和鼓舞了运动健儿为国争光,还激励着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奋发向上。随着第1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便形成了“为国争光”的意识核心。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僵持,揭开了两国改善关系的序幕,最终促使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建交。在“乒乓外交”之后,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乒乓外交”的成功,体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功能的拓展,在原来单一的“为国争光”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为政治外交服务的功能和任务。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思想早期形成阶段,保家卫国、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在国际舞台上为政治外交做贡献等,组成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意识体系。而总体来看,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服务政治为根本目的,体现出当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思想结构简单、性质单纯的基本特征。

(二)竞技体育思想文化的发展时期:价值多元化(1979~2008年)

1978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完善。在思想文化领域,价值观念体系的重整,使得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成为了时代典型,也相继出现了信息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代价观念等等,这些也为指引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思想一方面继续了为政治服务的理念,强调要通过奥运会、世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的渠道,以金、银和铜牌的数量及奖牌数名次排位的形式来实现“为国争光”;另一方面则开始了多元发展,注入了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思想。从延续性上看,展现国家形象,为政治目的服务,我国竞技体育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随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体育口号便响彻了一个时代;1984年在美国举办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进一步扩大了北京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展示了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使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发展;2001年北京成功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欢庆,这也极大的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热情,也再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和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新辉煌之后,以竞技体育为桥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文明成果成为了强烈的愿望,这些都是我国竞技体育思想文化当中关于国家政治诉求的集中体现。从变革发展上看,1978年以后,我国的竞技体育单一的为政治服务的发展思想已经逐渐改变。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到“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普及”;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运动高峰”到“建设体育强国”;从“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从“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群众体育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到“奥运战略”和“体育社会化”,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竞技体育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及其思维方式的多维性和多层次性。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的社会转型时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社会价值体系逐渐形成,人们开始了注重个体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开始了关注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此时,呼吁竞技由“工具论”向“玩具论”转变,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思辨与更新在体育学术界的参与下呈现出了复杂化、多元化的态势。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人们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增强,但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社会多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逐渐增强,在竞技体育思想上则集中表现在:是“锦标主义”还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更高、更快、更强”还是“重在参与”,是“找回自我,渴望成才”还是“注重实用、偏求功利”等,这也最终造就了我国竞技体育思想文化多元意识体系的形成。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建立,我国竞技体育思想的发展也逐步面向了多元化、全面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当中,从管理机制、训练模式与方法等客观条件的发展上,甚至在其人文价值取向上,也逐步体现了讲究科学效益和人性化的思想要求。价值目标趋于多元化和思想文化结构朝着层次化方向发展是这一时期我国竞技体育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竞技体育思想的全面发展与深化改革时期:科学发展(2008年后)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们早已经认识到不能停留在“锦标主义”里只注重金牌,注重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结构的调整,关注竞技运动及其人才的健康发展,让竞技体育文化走向社会为群众的健康文化生活及其质量的提高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思想理念,正在不断的充实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想体系。近年来,践行“体育强国”战略,注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结构和质量,关注竞技体育对社会带来的文化价值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内在需要。现实中,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也都在发生着变革,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运作真正实现了突破,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网球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都以适合自己的模式进行着运作发展,最近李娜获得法网大满贯的冠军,社会上热议网球的单飞模式,就是网球项目在管理体制上创新的结果。目标紧盯国际化和现代化,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维方式日渐科学合理。新时期,为了引导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的更有生气更加强大我国的竞技体育思想文化体系依然在不断的推成出新。与时俱进,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化、科学化、体系化则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竞技体育思想文化的创新思考

当下,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践行“体育强国”战略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思想指导,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创新研究。首先,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快训练创新步伐,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由物质要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技术创新要素为主的集约型模式转变,是未来中国体育在发展上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支持而不是限制、规范而不是放任、创新而不是保守应该是今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思想文化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其二,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实,竞技体育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塑造个体精神品质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功能和目的不应是政治的和经济的。胡小明教授曾讲到,“新世纪的体育将发生两个重要转变: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需要转向个体幸福生活的需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对我国竞技体育运作模式的改革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由于现代社会追求经济生活是人的发展方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以体育为职业,推行职业化,将人、职业和事业三者有机结合,也就是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体育职业者的健康发展及其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第三,科学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的是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如今,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职业化和市场化运作规模越来越大,竞技体育的发展不论从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态的角度来讲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其中也参杂着多方群体的利益。维护公平并为社会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必须坚持的,具体实施过程还需要从人才合理流动以及规范运作上下功夫。其中,坚持法律规范的底线意义重大,足球反腐风暴就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发展上了生动的一课。其实,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和核心价值,而根据竞技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对它的根本需要来发展竞技体育才是一个遵从客观的态度。竞技体育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究竟该起到什么样的文化作用?还能起什么作用?怎么办?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竞技体育文化才符合新时期的需要?这些依然是值得深刻反思和继续研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