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和发展完善的若干思考

上海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和发展完善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集体所有制经济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不仅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历史性贡献,而且仍然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来看,很有必要对上海集体经济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完善提出以下若干思考。15年来,集体经济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连年下滑,年均递减1%。

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集体所有制经济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不仅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历史性贡献,而且仍然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党的十四大以来,一直在强调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指出: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从当前来看,很有必要对上海集体经济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完善提出以下若干思考。

一、关于上海集体经济发展历史特征的思考

从上海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传统老集体企业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成立的生产合作社,社员们带着简单的劳动工具入股组成,其中还有部分人入社未进社,50年代中期相继成立了以行业划分的“合作社联合社”。这是上海集体经济的起步时期,以后又先后形成了以下三个高峰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次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前后;第二次是在1958年提出解放妇女劳动力以后;第三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得到释放和解决返城知青就业安置问题以后。

上海城市集体经济经过上述三次不同目标、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高峰期,至1982年底,全市基本上形成了六类不同发展起源的城市集体经济,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构建了全市集体经济的四大体系。第一类是区、县、局的“老集体”企业;第二类是市区街道集体企事业;第三类是郊县镇办企业;第四类是1979年后各局兴办的集体企事业;第五类是1979年后区、县、局兴办的“新集体”企业;第六类是劳动服务公司、家庭手工业、临时性劳动等。还有两大总部在全国的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和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以及上海市城镇工业联社和上海市专业合作联社,在上海形成了四个集体经济体系,起到了上海集体经济“集团军”的作用。

上海的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全市上下联动形成了多类不同发展起源的城市集体经济,形成了国家与地方的集体经济体系,集体资产覆盖面广、集体企业数量众多,使得集体资产在1992年曾经达到了公有制资产的“半壁江山”,为上海的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一是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二是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三是推动了城乡市场繁荣。

从上海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我们可以揭示并归纳出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两大显著的历史特征:

(1)上海集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经济三次发展高峰时期都印证了这一点,同时,也说明了上海集体经济发展具有跳跃式和爆炸式的特征,从而给集体资产的形成带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2)上海集体经济发展都是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经济条件的必然产物,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催生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集体经济的推动力量具有峰谷型和断续性的特征,从而使集体资产具有明显的总量规模大而单体规模小、分布面广泛而集中度不足的特点。

由于本市集体资产形成和集体经济发展的两大独特的历史特征,使得对集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计划模式,对集体资产的运营形成了“二国有”的管理模式,最终使得集体企业产生了先天不足。当今,这种历史形成的格局也给集体企业深化改革、集体资产管理改革以及集体经济发展创新带来了复杂性、特殊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关于上海集体经济发展现实态势的思考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上海集体经济经过一放(放小)、二改(改制)、三混(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基本思路,企业改制面有所扩大,资产集中度有所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有所增强,初步显现了集体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是,当前上海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态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矛盾和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公有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且也使得整个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逐渐降低。1995年,国有经济占59.7%,集体经济占23.2%,非公经济占17.1%;到2004年,国有经济占50.5%、集体经济占10.6%、非公经济占38.9%。15年来,集体经济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连年下滑,年均递减1%。

(2)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探索,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一方面,在“二国有”的思维定式以及“集退民进”和“集体经济消亡论”的影响下,一部分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在抓大放小中被随意拆散,最终消失;另一方面,因集体经济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状态,导向不够,支持不足,于是便任其自行其是、小打小闹,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3)集体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产权主体不明确,使得集体企业各项改革举措难以入手。由于历史形成的因素,本市集体企业普遍存在着原始投入不清、产权主体不清、企业发展中资产关系不清等现象,再加上产权代表者缺位,严重阻碍了资产流动,制约了集体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产权运作和系统间的联合、兼并、重组。

(4)政策法规不到位,影响改革发展的推进。当前,从总体上来看,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和集体企业改制改造的政策法规却远没有到位,目前仅有上海市国资委200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集体企业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面对当前集体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有不少政策空白,还不能覆盖面上的改革需要,也不能适应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取向。

三、关于上海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意义的思考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的兴衰成败,所有制问题不是决定因素,而是要看一种所有制形态下的经济组织,是否具备足以生存发展的各种基本要素。集体经济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存在,即使在当今,它仍然是一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就当前来看,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政治角度来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国家战略。我国的公有制形式目前有两种,即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我国《宪法》规定,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集体经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更是为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实质上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多层次、所有制结构多样化的集中体现。

(2)从经济结构来看,在上海“国有、集体、外资、私营”四大经济形态中,2004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是:国有50.5%、集体10.6%、私营(个体)13.54%、外资及其他约25%(无公开统计数),这四个指标中,除了要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和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之外,关键要调控的是集体经济形态,它将直接关系到基本经济制度中上海四种经济形态的合理结构以及相应的社会结构。

(3)从发展空间来看,上海是经济高地,“高中有低”也有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和集体资产的增值潜力。从当前来看,上海确实也存在着薄弱的地域空间和经济空间,如中心城区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城镇的城镇社区,都是薄弱地带,实际上都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集体经济也可以出一臂之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从社会需求来看,集体经济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品生产和传统服务业,同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对整个城市产业的发展能够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事实证明,集体经济贴近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因而城市经济包括郊区城镇经济中服务经济特别适合于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此外,当前上海的就业压力很大,创业带动就业的任务也很重,集体经济发展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带动就业的作用,也可以用比较低的创业和立业成本安置城乡就业人口。

四、关于上海集体经济未来发展基础的思考

根据对上海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特征和现实态势的分析,结合对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意义的充分认识,从宏观环境与微观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审视,上海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与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宏观上来看,当前尚不具备集体经济再一次大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也就是说,当前难以形成以往三次集体经济发展高潮期那样新的历史发展高潮期。其主要因素在于:上海集体经济发展的外部推动力量比较薄弱,集体经济的整个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2)从微观上来看,当前上海集体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也不尽完善,由于历史原因,集体企业的资产形成状况十分复杂,普遍存在着原始投入不清、产权主体不清、企业发展中资产关系不清的现象,再加上政策法规导向不够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不够,导致集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机制的缺失。

(3)从现实上来看,当前上海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与发展完善的重点还是在于对未来的路径选择。从当前的现实来看,这条现实的路径,必然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法规、配套政策、明晰主体、转化机制等一揽子方案,从而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与发展完善的突破口。

五、关于上海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主线的思考

从上海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资产布局的现实基础出发,结合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资产经营的矛盾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当前尚不具备集体经济再一次大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资产运行的内外部环境也不尽完善,但是,当前还是应该紧紧抓住以下四条主线,在集体资产体制机制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谋求稳定发展。

(1)第一条主线是明晰改革思路。集体经济、集体资产、集体企业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要本着“改革促进发展,发展支撑改革”的基本判断,把握“有进有退、分类指导、化解瓶颈、有效监管”的基本思路。摆脱集体资产“二国有”的思维模式和架构模式,使之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一个独立的经济形态,公有制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第二条主线是明晰产权主体。一方面,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充分认识集体企业、集体资产、集体经济之间的三者关系。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集体形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实际上集体企业减少了,并不意味着集体资产的完全丧失;而集体资产的客观存在,集体经济也就不可能消亡。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与创新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积极探索产权主体的法人人格化与自然人人格化的有效途径,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集体经济未来发展的突破口。

(3)第三条主线是完善改革环境。上海集体经济的深化改革和集体资产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整体改革与发展环境的支撑。为此,出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集体经济发展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上海集体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够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同时,还要在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予以继续改善。

(4)第四条主线是深化企业改革。从总体把握的角度来看,在联社这个层面上,要结合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通过新法规、新政策的探索和推行,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无法人地位的问题。在企业这个层面上,要在明晰集体产权主体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发展,探索集体资产良性与有效运行的激动机制,从而为传统的集体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发展空间。

(原文刊于《上海企业》,2006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