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航运业的发展特征与管理

宁波航运业的发展特征与管理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航运业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船舶大型化、企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万吨级船舶已成为宁波市水运业的主力军淘汰老旧小型船舶,新建或购置大型船舶成为众多水运企业发展的选择。目前宁波市水运企业在沿海南北煤炭运输航线投入的散货船已达10万吨级,进江二程矿石中转运输的散货船已达5万吨级,成品油运输的船舶已达万吨级。

宁波航运业通过近几年的市场调节机制和行业政策引导,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力结构调整,水运发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体现出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特征,企业经营也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也大为提高。宁波航运业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民营水运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宁波市水运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厚。从2003年开始,水运市场行情看好,民营资本看好水运业,纷纷投资造船投入水运市场。从最初的小型船舶小打小闹,到“分股集资、千人扛起万吨轮”的发展模式,到现在利用资本运作、融资借贷、金融租赁等方式新建或购置大型船舶,加快船舶运力更新调整。民营企业总体上获得了极大规模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已能投入7万吨、10万吨的散货船、万吨级以上的油船从事国内运输,大大加快了宁波航运业规模化发展的步伐。

宁波现有民营水运企业136家,拥有运力约379万载重吨,占全市总运力的80%左右。民营企业中的龙盛航运有限公司、天盛航运有限公司自有运力已突破30万吨,已经出现了一批拥有较大的自有运力、经营机制灵活、发展前景看好的民营水运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宁波海运股份为龙头、民营水运企业为骨干的宁波航运船队,为宁波航运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船舶大型化、企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万吨级船舶已成为宁波市水运业的主力军

淘汰老旧小型船舶,新建或购置大型船舶成为众多水运企业发展的选择。船舶大型化、规模化是水运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结果,也符合水运业科学发展的趋势。由于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在一定的营运条件下,舶舶载重吨位越大,越有利于降低船舶单位运输成本,尤其是对于距离长、港口装卸效率高的沿海航线,大吨位船舶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目前宁波市水运企业在沿海南北煤炭运输航线投入的散货船已达10万吨级,进江二程矿石中转运输的散货船已达5万吨级,成品油运输的船舶已达万吨级。大吨位船舶的投入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扩大市场货源份额而言,优势明显。

2010年度,宁波市累计新增船舶107艘,105.55万载重吨;淘汰船舶99艘,30.39万载重吨,净增运力75.2万载重吨。淘汰船舶大部分是老、旧、小型船舶,同时万吨级船舶和特种运输船舶却在不断增加。2010年年末,宁波市拥有万吨级船舶以上147艘、363.69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79.4%。船舶平均吨位从2003年年末的3319吨增长到现在的7069吨,沿海水运企业平均船舶规模从2003年年末的1.98万吨,到现在达到3.72万吨。水运企业运力集中度也在提升,全市运力规模前10名的企业拥有运力超过全市总运力的一半,占52.5%。

(3)水运企业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特色运输进一步发展

宁波市水运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的煤炭、矿石、成品油等大宗散货运输船队,对地方原材料、能源等战略基础性物资的运输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宁波水运业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拓展中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的特色和突破,极大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表现在:

一是以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海运)为龙头,以宁波丰华、北仑龙盛、镇海天盛、象山永正海运等一批民营企业为骨干的电煤运输企业,发挥优势,努力开拓新货主,实施大客户战略,通过与国内几大能源集团,沿海、沿江电厂签订长期运输协议,扩大了在电煤运输市场中的份额。2010年,宁波市完成煤炭运输量达6347.6万吨,占全市水运量的51.8%。

二是沿海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得到拓展。以宁波联合集装箱运输公司为代表的集装箱运输航运企业,依托宁波—舟山港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沟通南北沿海、长江的集装箱内支线、内贸线运输。2010年,全市新增集装箱及多用途船舶运力2863TEU,增幅16.8%,沿海内支线集装箱运输量增幅达到170%。同时形成覆盖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的集装箱班轮内支线网络,对宁波港内支线服务网络的完善,对宁波港货源腹地的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小型船舶经营体现出灵活性和特色化。宁海县水运企业船舶数量多、但吨位相对偏小。该县水运企业经营灵活,揽货渠道有特色,积极寻找小型船舶的市场需求空间,抱团经营,开展自己的特色化运输服务。比如,该县企业抓住水运市场中玻璃运输批量小、批次多、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获得成功。该县专门从事张家港地区水上玻璃、木材运输的船舶,占据了该地75%的玻璃运输市场份额,80%的木材运输市场份额,同时该县企业也通过积极揽货,掌握了宁波市大部分的白板纸运输业务。

四是两岸直航运输业务获得突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帮助协调下,宁波银星海运有限公司作为宁波本地航运企业,实现了两岸直航运输业务的突破,开通了台湾和大陆港口间的沥青运输业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

五是本地航运企业进军国际海运的脚步加快。为应对金融危机以来国内航运市场不景气的冲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航运市场资源,平衡风险,宁波市几家颇具实力的水运企业主动出击,拓展国际运输业务。至2010年,宁波市已有宁波远洋、宁波商轮、宁波银星海运、宁波天盛海运、宁波丰华船务等6家本地水运企业获得国际海运经营资质,已经或者将开展国际航运市场业务,实现了民营航运企业经营上的新突破。

(4)水运业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就业致富、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

宁波市象山县的宁波站村、宁海的薛岙村依托沿海区位优势,在港航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纷纷投资从事水运业,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失地农民、停渔渔民的转岗就业问题,也实现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如宁海薛岙村,该村现拥有船舶80余艘,年海运收入超过亿元,占村级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有400余户1400人的宁波站村,拥有运力33万载重吨,船舶资产达到了13.4亿元,该村80%的农户在水运企业中拥有股份,青壮年几乎都参与水运企业的管理或船舶驾驶。村级经济的壮大带动了该村基础设施、环境、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3月,宁波站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称号,也被誉为“浙江海运第一村”。

第一,根据宁波航运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报告,2010年宁波市港航主管部门严把水运经营资质市场准入关,严格按照规定条件、程序办理各类行政许可业务。并根据新实施的《浙江省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工作规定》,重新梳理水路行政许可项目,部分项目许可流程实施“县直报省”,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方便了服务对象。全年共办理水路运输行政许可业务413件,其中水路运输企业类62件,水路运输服务企业类27件,船舶营运证申领218件,营运证注销60件,新增运力申请46件。

第二,做好航运市场监管工作,规范航运市场经营秩序,加强企业经营资质日常监管和指导。组织全市123家航运企业参加年度核查,航运企业参加核查率达100%,企业船舶年审率达100%。核查合格的企业119家,限期整改企业2家,2家资质不合格的航运企业被注销;开展航运业预警检查,全年共检查企业136家次,对5家企业发出预警警告,解除预警警告企业5家。对2家因经营资质管理不符合规范的水运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展开水路运政大检查,共检查水运企业43家,发出预警警告或责令整改的企业2家,检查营运船舶120艘次,查处违章船舶6艘,补缴货港费2万余元;开展针对国内船舶管理业的专项整治活动,对船舶管理业进行严格审慎的准入审批,并制定了船舶管理企业经营资质动态监管和报备制度,规范了对船舶管理市场的管理。

第三,开展航运业统计、分析、调研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宁波水运经济运行报告和分析制度,通过定期采集骨干水运企业反馈信息,综合国家宏观经济和水运市场信息,编制发布季度和年度水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供航运企业决策参考;开展了“宁波航运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对航运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和评估,为改善航运企业融资环境,探索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参考;针对舟山连岛大桥通行后对宁波市水路客运格局产生的冲击进行调研和影响分析,并对宁波市水路客运业今后的调整思路进行跟踪调研。

第四,规范船舶交易管理,促成宁波船舶交易市场的运作,完成宁波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的备案登记,并作为第一批七家全国船舶交易服务机构之一取得交通运输部的登记公告;开展航运业的诚信管理,审核推荐企业参与省交通运输厅“水路运输诚信企业”评比申报,2010年4家企业获得浙江省交通厅“水路运输诚信企业”的荣誉;圆满完成春运及节假日水路旅客运输的协调组织保障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