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凯恩斯思想的死穴

凯恩斯思想的死穴

时间:2022-06-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 凯恩斯思想的死穴美国的自封的凯恩斯主义者吹嘘已经战胜了平衡财政的统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凯恩斯思想所带来的财政赤字其实就是他最为致命的死穴,而如何解决凯恩斯思想所推动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财政赤字,将成为困扰凯恩斯主义乃至困扰全球各国领导人的最大难题。凯恩斯思想恰恰是导致如此众多政府破产的背后黑手。

第十章 凯恩斯思想的死穴

美国的自封的凯恩斯主义者吹嘘已经战胜了平衡财政的统治。后果是为军备上的赤字支出大开了方便之门,它帮助了冷战的继续,推动了世界各地热战的进行。现代,冒牌凯恩斯主义者的时代看来正在全部幻觉破灭之中走向结束。

琼·罗宾逊

第一节 是凯恩斯主义导致的政府破产吗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喜欢和政府做生意,它们觉得和政府做生意踏实、放心,不用担心对方的信用问题,不用担心对手会破产而给自己带来损失。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和政府做交易真的是如此值得信任吗?政府真的永远都不会破产吗?

2009年7月,国内外很多媒体都在报道占全美经济总量达13%的美国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面临破产的危险。加州的审计机关宣布,自2009年7月1日开始的加州2010财年,拥有超过24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没有得到融资,这个状态如果不能得到改善,那么加州政府可能很快就会面临财政资金枯竭的危机,将可能由于政府缺乏足够的清偿能力而被迫宣布破产。以终结者形象闻名于世的加州州长、前好莱坞明星施瓦辛格将有希望成为自己掌权的政府的终结者,而将亲自终结掉自己政府的性命了。

为了节减政府行政开支,施瓦辛格宣布加州进入财政紧急状态,并开始着手大力裁减冗员,降低政府行政人员薪酬待遇,节减不必要的行政经费。他宣布自2009年7月10日起,所有加州政府雇员开始实施每月3天的无薪休假。为了省钱,他甚至把脑筋动到了小朋友身上,他命令把本由加州政府所承担的中小学教材都由原先的纸质书本转为更为节约的电子教材。即使这样,施瓦辛格能否带领加州成功度过破产危机仍是一个未知数。

近年间,仅日本已经有884个地方政府宣布破产,而早在15年前的1994年,美国加州的橘县政府也曾经宣布过破产。更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冰岛政府由于在这一场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其金融业的外债总量已经高达1383亿美元,大致相当于这个国家整整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于2008 年10月宣布国家破产。

从国际上来看,无论是政府破产还是国家破产,都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当然在我国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生过政府破产的先例。但是大家能想明白政府为什么也会破产吗?导致政府破产的元凶又是谁吗?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每个政府都应该采用财政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进行干预。也许政府应该通过具有目的性的公共采购行为去引导某些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社会消费需求的增强;也许政府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公共投资来推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以此来推动社会投资的扩张;也许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收政策,通过大规模的减税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最终提升社会消费的能力。但是读者们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在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所有的政策往往不是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迅速扩张,就是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急剧下降。对于政府来说,财政收入的持续减少,财政支出的持续增加,显然都会给它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如果由此所产生的财政赤字不断积累的话,政府显然会出现巨大的亏空,那么政府破产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凯恩斯思想所带来的财政赤字其实就是他最为致命的死穴,而如何解决凯恩斯思想所推动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财政赤字,将成为困扰凯恩斯主义乃至困扰全球各国领导人的最大难题。

由于在凯恩斯主义下,政府盲目扩张财政支出,最终导致政府破产的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信用卡卡奴或者信用卡诈骗等信用卡犯罪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信用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当然,如果是根据前面所介绍的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信用卡固然是增加了个人每一时期可以用于消费的资金数量,但这些可用资金是通过向银行透支、类似于通过借贷的手段而获得的,它并没有真正增加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而每一个人的消费需求其实是和他的收入水平存在密切联系的,既然他的收入没有真正增加,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他不会过大地扩张自己的消费需求,仍然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与实际需要安排自己的消费行为,信用卡并不会增加这些理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而事实上,信用卡也催生了很多卡奴。他们没有搞清信用卡中可以使用的额度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收入,反而把由于拥有信用卡而获得的透支额度,视为自己实际收入的增加带来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于是他们就开始肆意的扩张自己的消费,尽量的完全透支自己的信用卡额度,消费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收入水平,那么他就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巨大的还卡压力之中。当他们实在还不起信用卡时,甚至会被以信用卡诈骗而诉至法院而被迫破产,甚至锒铛入狱。这样的信用卡透支消费与政府透支未来的财政收入进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实是完全类似的。

在凯恩斯主义思想诞生之前,现代政府的管理也是和传统状态下的个人消费相似的,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者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等途径获得财政收入。即使在斯密所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之下,政府哪怕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那也是需要一定的运营费用的啊,那么这些政府开支就构成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政府的财政支出必然是小于等于财政收入的,也就是说政府往往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或者是寻求一定的财政盈余。

凯恩斯主义诞生之后,政府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充当市场经济的守夜人,通过制定法律规范的方式来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营,政府还必须承担起巨大的利用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弥补市场需求不足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不再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财政收入来确定所能够支出的财政资金,而是完全根据现实中对财政支出的需求来确定财政支出的规模。如果在某一段时期之内,政府的财政支出超过了政府实际的财政收入,我们就说这时候出现了财政赤字。如果这些财政赤字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政府就会面临破产的困境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正是凯恩斯主义授予了政府扩张财政支出的职责,才使得更多的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赤字之中,最终陷入破产的困境。凯恩斯思想恰恰是导致如此众多政府破产的背后黑手。

然而同样是采纳了凯恩斯的政策思想,为何有些政府运营的极为健康,而有些政府则面临破产的危机呢?同样的政策选择却带来了不同的命运。

第二节 应该如何弥补财政赤字

正是在凯恩斯思想的推动下,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利用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采购、加强公共投资、推动税制改革、提供政府补贴等措施来扩大社会需求,然而这些政策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耗尽了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如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话,我们就说这个政府陷入了财政赤字之中。但是对于现代政府来说,财政赤字并不可怕,如果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财政赤字,其实还是能够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的。可是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话,就有可能面临日益严重的政府破产的危机。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弥补财政赤字已经成为决定很多政府命运的关键。正是因为受凯恩斯思想的影响,现代政府承担了过大的职能,干的多,当然就要花的多了,可是如果政府每年赚的钱都没有花的钱多,这两者之间的缺口到底应该如何弥补呢?

其实政府就好像我们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一样,我也可能会在某一段时间需要花很大一笔钱,比如说买房子、买车或者说治疗一场大病,如果我自身收入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消费的话,那么我也可能像那些面临财政赤字的政府一样负债累累。我必须得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债务问题,这和政府处理自己的财政赤字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是个人通过透支信用卡而透支个人消费的话,那么应该如何偿还这些透支的款项呢?大家肯定可以想到,要不必须动用自己前期的储蓄来偿还自己的透支消费,要不就只能提前透支自己未来的收入,利用自己以后的收入来偿还这笔款项。如果透支的款项并不大的话,也许可以在还款截止`日期前用下个月的工资收入来偿还这笔透支款;可是如果这笔透支款数额过大的话,也许就得通过向其他朋友或者金融机构借款来偿还这笔钱了。

与个人处理信用卡债务相似,在凯恩斯主义主导西方世界的时期内,政府的财政支出一直维持在超越自己的实际财政收入的水平上,政府的财政赤字在不断积累。如果在前面讲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政府还能够积累一定的财政盈余的话,当财政赤字出现后,政府就必须不断地动用以前的财政盈余来弥补自己当期所亏空的财政赤字。当政府把此前所积累的所有财政盈余都耗费殆尽之后,就只能提前透支未来的财政收入了。

大家想一下,如果你现在希望提前进行一些大额消费,比如说,买车、买房,你自身的收入与积蓄如果并不能支撑如此大额度的消费活动的话,你会怎么办?大家肯定很容易想到,在现代社会这个问题太容易解决了,我们只要去找些朋友借些钱,或者更为简单的就直接去银行申请一些贷款,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其实和我们个人消费一样,政府如果面临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持它的财政支出的时候,它也可以借钱,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用于自身的公共消费与公共投资活动。而政府所借的这些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债。

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年龄较大的读者应该还会有印象,在那个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刚刚推行,由于刚刚度过了“十年浩劫”,我国政府的国库资金并不充足,与此同时,因为经济改革刚刚起步,我国经济尚不发达,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所能够筹措到的财政收入也并不丰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仅仅希望通过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支撑政府的财政支出的话,那么由于财政收入能力的低下,必然会导致我国关于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方面的公共投资不足,社会投资环境无法快速改善。另一方面,刚经过“文革”的民众自身消费能力也不足,我国刚刚恢复国民经济增加的生产,也会由于社会需求的不足而受到打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就只能选择通过大量发行国库券的方式筹措资金,以用于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各种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活动。在那一时期,由于发行国库券筹措投资资本,任务重,意义大,时间紧,而民众由于自身的收入水平不高,且不明白购买国库券的重要意义,因此社会对于购买国库券的积极性并不高涨。在很多地区,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中,实际上是通过强行摊派的方式向社会发放国库券的。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一些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假如你一个月工资200元,那么可能到发工资时你所能拿到的只有150元现金,外加一张50元的国库券。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同时我国政府又在几个主要的城市中试行了国库券的流通,民众认购国库券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这种强行摊派国库券的做法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出于应对次贷危机的需要,2008年底我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到4万亿的救市方案,这显然也给我国的政府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我们看到此后很快在各地都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所主持发行的国债,其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下一阶段的救市支出筹措资本。对于一些参与认购此次国债的人来说,政府用来救市的这4万亿投资中,就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你的腰包,你其实在以购买国债的方式,有力地支援了政府利用财政扶持中国稳定增长的政策选择,从这方面来说,你是用自身的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政府的救市工作。

不仅仅是我国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为政府的公共政策筹措资本,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通过大量发行国债来弥补自身的财政收入不足,以应对更为沉重的政府财政支出的需要。

我们买商品房贷款时,需要用房子作担保来获得贷款;如果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话,也通常需要以一些固定资产甚至一些无形资产充当贷款的抵押物。我们购买国债时,政府似乎并没有给我们什么抵押物,是不是就意味着国债是没有保障的啊?

大家要明白,国债其实是政府所举的债,我们之所以愿意购买它,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个政府不会不还我们的钱,意味着在购买国债的行为背后的是我们对于政府的信赖,换而言之,国债的担保物其实是无形的政府的信用。如果说哪一个政府发行了国债,然后又说我还不起债,或者我不愿意还而耍赖的话,大家以后还会相信这个政府吗?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从英国的殖民地通过华盛顿将军领导的艰苦的独立战争才赢得的独立。由于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参加战争的美国军民的军费开支甚至是生活开支都无力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向西欧国家借了大笔资本用于他所指挥的独立战争。这些借钱给美国大陆军的人,其实很多就是以前侵略美国的那些英国或者法国的大商人,因为美国大陆军向他们承诺支付高额的利息,他们才会愿意借钱给美国人打自己国家的部队。

当美国赢得独立之后,美国国内民生凋零,人民生活困苦,政府财政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美国国民就在呼吁,不要归还那些借钱给我们的侵略者的钱了,这些钱不都是他们以前从我们美国人民身上掠夺来的吗,这些钱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的才对,我们用自己的钱凭什么还要支付高昂的利息啊?可以说在美国独立后,几乎所有的政治团体、所有的媒体都在呼吁,政府不要还钱了,还钱等于是让这些以前侵略我们的欧洲人来继续掠夺我们,这样做对美国人不公平。

在这个时候,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连续向国会提交了两份关于重建美国信用的报告。他对大家说,如果我们现在不偿还这些国债的话,那么就等于我们这个新成立的联邦政府的公共信用就失去了,如果我们的政府连基本的信用都没有了,还有谁会信赖它呢,我们政府还能凭什么建立起政府的权威呢?

汉密尔顿大声疾呼,信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要想保证新兴的美国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能够赢得国内外民众的尊敬与支持,新兴的联邦政府要想树立自己的权威,带领美国人民扭转经济的颓势,重建美国经济,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保证美国联邦政府的信用。因此,他强烈主张由新成立的联邦政府接过以前独立战争期间筹款所发行的一切内外债务,并承诺按这些国债原有的票面价值偿还本息。

尽管受到当时很多政治家以及媒体的攻击,但是在当时的国务卿也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杰斐逊的支持下,汉密尔顿的提议得到了通过,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如此强盛的美国。我们都知道,现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很多外国政府与民众都持有美国国债,试想如果当时美国政府真的选择了不偿还国债,那么还会有人敢借钱给美国政府吗?

在现代社会中,信用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国债则背负着一个国家的信用状况,如果你购买了一个国家的国债,那么就等于这个国家拿自己的信用作担保向你借钱,如此巨大的抵押物还不能让你放心吗?

当你借钱给一个收入颇丰的白领的时候,如果他能够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你是不用担心他不还你钱的。但是如果你是借钱给一个失业的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的话,那么你不知道他能够利用什么手段获得收入来偿还向你借的钱,因此,一般人通常是不大愿意借钱给这些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的。与之相似,国债固然是由政府通过自己的信用作担保来发行的,但它的归还必须是依赖于政府以后的财政收入,只有政府在未来能够得到充足的财政收入,才可能还得上向你借的钱。如果发行国债的这个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能力不强,或者说由于发行的国债数额过多,远远超过了这个政府未来可能得到的财政收入,那么这个政府就会存在破产的风险。这也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冰岛政府破产以及加州政府面临破产危机的原因之所在。

从这个方面来说,正是由于凯恩斯主义所宣扬的财政扩张政策的建议,导致一些政府的财政支出远远超出其自身的财政收入水平,如果未来的财政收入不足以能够偿还所发行的国债的话,这样的政府就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从这方面来说,凯恩斯主义正是导致众多政府破产的元凶。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危机源于何处

凯恩斯思想的提出,是第一次有人系统地从理论上诠释了为什么需要执行扩张财政的政策,以及扩张财政应该如何执行,这就不得不说是凯恩斯的重大贡献了。从凯恩斯主义提出以来,通过政府的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来刺激经济的做法,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常规武器。可是,凯恩斯只要求各个国家政府都应该扩张财政支出,去执行公共采购、公共投资,或者减少人民的税收负担以刺激社会的需求,但是他并没有告诉大家,执行这些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钱到底应该从哪里来,因此这就给那些信奉凯恩斯主义的政府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自从上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凯恩斯主义就在西方社会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以后,可以说在所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凯恩斯主义政策都得到了广泛的执行。也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执行,欧美国家都从战争的打击之中很快恢复了过来,并从4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经历了一场长达2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随着这些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执行,这些西方政府也从早期的预算平衡转向持续的预算赤字,财政赤字持续扩张。这些国家将在此前的一两个世纪中积累的政府财政盈余都消耗殆尽。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时,随着主要西方国家政府都出现了巨额的财政赤字,新的危机产生了。

上世纪70年代,当所有国家都处于严重的财政赤字之中时,两次石油危机爆发了,石油危机使得所有密集使用石油推动经济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戛然而止。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运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张本国的内部需求,以此来刺激经济的发展。然而长期的财政赤字使得各国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再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更令这些西方国家政府感觉雪上加霜的是,多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推行,在推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很多国家都有意或者无意地加大了货币的供给量。在经济高涨的时候,这些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以满足市场对于持续扩张的社会产出的消费过程中的货币需求,不会对社会造成过大的冲击。然而当经济开始从高速增长转向衰退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造成了普遍的通货膨胀。这就产生了令很多西方国家政府感到束手无策的新问题——滞胀,也就是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按当初凯恩斯的设想,当经济处于低迷之际,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政府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以此来刺激经济。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与发展,市场需求扩张又会带来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当经济处于过热之时,政府则应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压缩政府的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通过它来压缩市场的需求水平,缓和经济的过快增长,把经济增长速度逐步降下来;随着经济的退烧,市场需求下降,又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下降。在凯恩斯看来,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经济增长越快,社会需求就会越旺盛,价格水平就会越高,甚至会出现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减速,市场需求就会迅速压缩,物价水平也会随之下调,甚至出现通货紧缩。

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果要刺激经济,就会同时刺激物价水平的上升,甚至是以牺牲一定的物价稳定的政府目标来换取经济的更快增长。如果在通货膨胀过高时,就应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给经济降温,通货膨胀率的下跌,也会同时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或者说是通过牺牲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来换取物价稳定。

然而滞胀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棘手的新问题。如果政府选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那么的确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然而通货膨胀率也会随之上升,社会经济这个时候就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此时通货膨胀率如果再持续上升的话,物价水平再继续快速提升,那么社会的经济秩序就会随之陷入混乱。如果政府把关注的目标放到通货膨胀上,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话,那么通货膨胀率固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而经济也会随之下滑,可是社会经济本来就处于停滞之中,经济再进一步下滑的话,那么失业率持续上升,社会生产急剧下降,对于社会的破坏也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思想已经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这些新问题了,凯恩斯主义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凯恩斯主义遭受的第二个挑战,也是来源于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的选择。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如果一个政府要一直采取凯恩斯所倡导的财政政策的话,那么为了弥补其自身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必然得大量的发行国债以筹措公共投资资金。可是如果国债发行的规模过大,甚至超过了这个政府未来财政收入的能力的话,那么这个政府就会面临无法归还国债的困难,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政府的信用水平、政府形象、政府权威等,甚至会造成政府破产的产生。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南美洲国家就曾经出现过一阵政府债务危机与信用危机的风暴。拉丁美洲国家早在2个世纪前就已经陆续赢得了民族独立,在早期的经济发展中,它们主要依赖于大量的出口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农作物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而美国恰恰是它们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作为美国的后院,美国也乐于把拉丁美洲各国培养成自己的原料基地和产品市场,因此从上世纪初开始,美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向拉美国家进行投资,并向拉美政府提供大量的借款。

在传统的预算平衡的思想之下,拉美国家政府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借钱的需要的。毕竟在这些传统思想中,每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平,同样,每一个政府也必须根据实际的财政收入能力来决定财政支出水平,必须要保证财政支出不能大于财政收入,从而保持财政平衡或者财政盈余。因此在上世纪初期,拉美国家政府向美国的借款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随着凯恩斯主义在拉美国家得到了普遍的接受,自二战结束以后,拉美国家政府开始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执行一些重要的公共投资项目,通过大量的公共消费来刺激本国的经济发展,培育本国的工业基础。这才产生了通过发行国债或者由政府向外国政府、外国金融机构举债,以执行强有力的财政政策的需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上世纪中后期,在拉美国家掌权的主要都是一些掌握武装力量的军人,而不是我们通常看到在一般国家中都是由经济学家或者政治家来掌管国家政权。在这一时期的很多拉美国家,哪怕你只是一个校级军官或者一个普通将领,只要你掌有军权,就可以通过组织自己的手下部队举行暴动,推翻当时的政府,而由自己来抢夺政府的领导权。这些军人领袖可能并不了解经济的一般规律,通常更倾向于只是根据眼前的需要大肆向外国借钱。作为大老粗,他们根本就不考虑自己借了钱其实是必须得归还的,不但要还本金,他们还要支付一定的利息。

当时的这些拉美军政府才不管自己的政府需要不需要还钱,或者能不能有能力还钱呢,他们觉得能借到钱就是自己的本事,有钱不借白不借,反正现在我能借到钱,我就有钱花,以后要我还钱的时候,也许我早就让谁推翻了,不在台上了,那时候即使要还钱也就不是我的责任了,让那些抢了我的政权的人去烦恼吧。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之下,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持续扩大。大到什么程度,可能很多读者都想不到,在一些拉美国家,政府所借的外债不仅仅远远超过本国的GDP规模,有些国家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支出,居然会比它们国家一年的GDP总量还要高。这就很可怕了,哪怕这些国家的人民不吃不喝,把一年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的财富都用来还债,居然还不够还利息的,而且所欠别的国家的债还得不断增加,于是以后每一年的债务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来说,等于是每年都在无偿的给那些借钱给他们政府的发达国家,当然主要是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机构打工。

正是由于这些拉美国家政府为了执行特定的财政政策的需要,才过度的借入了外国的资本,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们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还不起自己所欠下的巨债了。墨西哥、阿根廷等国政府先后宣布无力还债而停止归还借西方的外债。这下可出事了,那些借钱给拉美国家的政府或金融机构忽然发现,原来借钱给这些国家不是想象的那么安全啊,堂堂一国政府,说不还钱就不还钱了,这样的政府哪里还能值得相信啊,这样的政府管理下的国家企业肯定也不值得相信。于是所有在拉美国家有借款或者有投资的外国政府、金融机构甚至一些跨国公司,都开始想方设法把自己投在拉美国家的钱转移回自己的国家,于是造成了巨额的资本从这些本来就身处危机的拉美国家的流出,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国内投资资本和消费资金严重不足,经济面临着更为严峻萎缩的压力。

上世纪80年代,正是由于很多拉美国家先后发生了债务危机,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这一时期被拉美国家称为“失去的十年”。如果要推究其原因,受凯恩斯主义影响导致拉美国家政府过大地扩张了自身的财政支出,从而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不得不通过大量借入外债来弥补这一窟窿。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过度的迷信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作用,拉美国家才遭受如此劫难。

客观地说,凯恩斯思想的确以它的科学性赢得了全球经济学家与政府官员的信赖,他的思想被应用于二战以后几乎所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之中,即使是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凯恩斯思想的伟大。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刚刚过去的次贷危机,在每一次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各国政府纷纷运用凯恩斯思想应对危机,凯恩斯思想已经成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特效药,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

但是再好的特效药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于凯恩斯思想来说,它的副作用就在于,积极的政府财政政策往往会导致政府财政赤字的产生与不断的积累,如果不能科学地处理财政赤字,这些政府就可能陷入生存的危机。一次次政府破产的血的教训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可以过度的迷信凯恩斯思想,在利用凯恩斯思想的积极作用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通过市场化的策略处理政府财政赤字,合理配置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的效率,推动经济走向更为健康的快车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