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凯恩斯理论的运用

凯恩斯理论的运用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凯恩斯理论的运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其间少有大的波动和停滞,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消灭私有制,取消市场经济的制度。笔者认为,凯恩斯的理论,既重视微观活力,又强调宏观调控,较好地将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正是这一理论的运用,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为稳定的发展,显示出较强的活力。

三、凯恩斯理论的运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其间少有大的波动和停滞,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为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实体,实让世人惊叹!中国经济发展的诀窍在哪里?怎样总结中国的经验?这是摆在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任务。从总结出来的经验中,我们就可以看清方向,知道以后的路该怎样走。

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教授樊纲发表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我看来,中国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凯恩斯世界’,在微观层面上发展私有经济,放开价格竞争,而在宏观层面上采取反周期的政策介入。”笔者认为,樊纲教授的这一观点,是对中国多年快速发展经验的精确总结,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又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与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少的矛盾。这二对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多次爆发,最后演变成政治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消灭私有制,取消市场经济的制度。实践证明,这样的经济制度是不成功的。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由市场机制自发配置资源,国家不干预经济活动,引发了经济危机,这表明单纯依靠市场自由调节并不能保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9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必须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的理论,震动了整个西方经济学界,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理论的国家干预政策迎合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从此以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变成有宏观调节的市场经济。笔者认为,凯恩斯的理论,既重视微观活力,又强调宏观调控,较好地将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正是这一理论的运用,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为稳定的发展,显示出较强的活力。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垄断资本居主导地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它要千方百计地抵制、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使宏观调控未能显示应有的成果,使资本主义难以根除经济危机。

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微观上,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私有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实行竞争的市场经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经济基础呈现出持久的活力。另一方面,在宏观上,它又实现了比资本主义经济力度更大的宏观调控,由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服从政府调控,因而宏观调控的效果比起资本主义,更为显著。我国能在经济繁荣时期未雨绸缪,采取反周期的政策介入,将经济泡沫扼杀在早期阶段。中国在解决经济危机的隐患方面要比西方国家好得多。

比起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实行了非公有经济、市场经济,调动了微观的活力;比起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有更强有力更健全的宏观调控,避免了大的经济波动及危机的爆发,因而30多年能持续快速发展,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从这里,也告诉我们,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很好的制度,是不应轻易改变的。对于这样一种可以给中国带来繁荣,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的经济,为什么非要改变它不可呢?!难道非要让传统的意识形态把我们的手脚捆住,让中国返回到贫困落后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