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战后,受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国际分工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征。二战后,虽然垂直型和水平型国际分工依然存在,但居主导地位的是混合型国际分工。全球性经济组织包括联合国系统的经济组织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间组成的经济组织。

第三节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一、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与发展的动因

国际经济合作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国际经济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特殊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国际经济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商品贸易,即各国生产并出口自己拥有相对优势的商品,进口本国处于相对劣势的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经济联系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国际经济联系,以生产要素国际间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领域。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技术,以光导纤维为主的通信技术,也出现了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宇宙空间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一系列新科学新技术。

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运用,造就出大量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产品,使技术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技术商品化程度备受人们关注。在生产投入中,物化资本不断技术化,高技术与高性能机器设备使投资效率大为提高,固定资产折旧不断加速,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大提高,人力资本投入比例不断增加,劳动力教育培训费用提高。

科学技术革命首先使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传统产业部门比重下降,一些落后的生产部门遭到淘汰并向国外转移,新兴产业部门不断涌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摩尔定理为企业追逐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转移与重新优化配置准备了微观主体——跨国公司。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国际经济合作在二战后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

(二)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二战后,受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国际分工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明显下降,科学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提高。

(2)国际分工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与经济转型国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都纳入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之中。

(3)国际分工从二战前部门间分工为主转向部门内分工、产品内分工为主。现代化产业与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不仅要求国内多部门多企业实行专业化协作,也要求按规模经济的目标,在公司内部与外部按产品、按规格型号、按零部件、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国际分工。

(4)混合型国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类型。二战前,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型分工。二战后,虽然垂直型和水平型国际分工依然存在,但居主导地位的是混合型国际分工。

(5)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并出现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

(三)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经济依存度的加深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间经济生活国际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其表现形式如下。

1.生产国际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基础。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扩大了工业生产规模并提高了生产能力。为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要求,各国在生产领域的合作大大加强,共同致力于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使生产社会化发展成为生产国际化。跨国公司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生产条件,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合作,通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移动与组合,联合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跨国公司的这种生产与经营活动促使国际间经济交往的重点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

2.资本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加速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强,又有力地推动国际性生产的发展。生产国际化是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基础,资本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的直接动力。二战后,资本国际化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移动和使用,即资本输出或向外扩张的势头不断加强;二是来源的多元化;三是发达国家相互输出资本;四是部分发展中国家根据自己的特点也积极开展对外投资。

3.市场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中心迅速发展,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外汇、黄金、货币、资本交易为主体的巨大国际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为资本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4.经济调节国际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提高,也增加了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为了共同利益,它们采取联合干预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在区域经济范围内对贸易、金融、技术转让、劳务合作等经济活动进行调节。

(四)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支配力量。跨国公司年产值占发达国家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控制着全球50%的国际贸易,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70%的国际技术转让。跨国公司与其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与非关联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与经济技术活动遍布全球各个角落。跨国公司以全球化为特征的经营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国之间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合作,加快了国际化进程的步伐。

(五)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际经济组织包括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全球性经济组织。区域性经济组织指地理区域比较接近的国家间建立的经济贸易组织或缔结的条约与同盟。二战后建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有三种类型:(1)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2)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安第斯条约组织、非洲经济共同体等。(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性经济组织在进行区内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性经济组织包括联合国系统的经济组织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间组成的经济组织。联合国系统的经济组织分为三个层次:(1)联合国机构中的经济组织,如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及其下属的区域委员会。(2)联合国附属机构中的经济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粮食理事会。(3)联合国专门机构中的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系统的经济组织成为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主体,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间的经济组织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七十七国集团等,它们在促进南南合作和推动南北经济合作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当今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特点

(一)合作形式多样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地区)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种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不断被创造出来。它们是加工装配业务、补偿贸易、国际租赁、国际咨询业务、合作开发资源、合资与合作经营、设立科学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等。

(二)国际经济合作集团化

(三)合作、斗争与竞争辩证统一

国际经济舞台上,经济主体间呈现出既合作又斗争,斗争中求合作,合作与竞争相生相伴的格局。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经济主体间的经济技术协作,为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因价值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不可避免。国家体制与性质上,不仅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宏观层次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水平型差异与垂直型差异之间及其内部会受利益的驱使而争夺稀缺的经济资源,抢占世界市场,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面,经济主体间的竞争与矛盾并非一成不变,特别是当经济主体为主权国家时,价值目标的差异性会因问题的多样性而发生变化,即国家间在此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但在彼问题上却有共同利益。通过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解决存在的利益冲突,同时在协调各利益主体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矛盾,这是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

(四)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法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英国为了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积极倡导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运而生。在汇率制度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各国的汇率制度不能随意调整。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汇率政策进行全面评估与汇率监督。汇率监督采取多边监督和个别监督两种形式。多边监督主要分析各工业化国家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的相互作用,并估价这些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其目的是试图在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促进工业化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并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协调。个别监督主要检查会员国的汇率政策,要求各会员国将汇率调整的安排通知给该组织,以利于会员国之间的协调。

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致力于制定并实施全球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其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贯穿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各个协定和协议中,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这七个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每年定期召开财政部长会议,以加强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七国认识到,它们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不仅关系到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它们各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为其中一国任何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它们商定,每年就它们共同关心的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协商。

三、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国家间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与协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参与合作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和经济依赖程度加深。国际经济合作打破了以往以商品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交往格局,不仅为国际经济联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式,还使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具有新的特征。国际经济合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经济合作改善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

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之一就是国家间在政策方面进行协调,开展区域合作、跨区域合作。目前,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协调政策、缓解摩擦和解决共同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条件。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和十五国集团不断协调自己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及国际市场上的目标差异,有效提高了发展中国家集体与发达国家的对话地位,为自己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欧盟、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加勒比共同体等区域性经济组织,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铅土协会、铜矿出口国政府联合委员会等跨区域经济组织在协调区域与跨区域经济活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本保证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范围内维护和完善秩序的重要机制。总之,在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的协调下,世界经济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1.国际经济合作促使生产要素在国家间进行有效流动

国际经济合作为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提供机制保障,为资源稀缺的国家获得生产要素与资源富裕的国家释放转移生产要素提供了流动平台。特别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过程面临高投入、多学科、跨领域的形势,从而要求许多国家结成共同研究和联合开发产品的战略联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各国在生产工艺、要素禀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个国家不可能拥有生产该产品的一切资源与要素优势,因此需要进行生产要素的结构性国际转移。

2.国际经济合作促使生产要素在国家间实现优化配置

首先它使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生产力。生产要素是物质生产过程必备的各种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但是,生产要素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能力,要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必须在生产中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需要两种生产要素,而一个国家只有其中的一种。在此,国际经济合作成为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其次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合理组合,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假设,甲国一种生产要素丰裕,供给较多,价格低廉。乙国此类生产要素稀缺,供给较少,价格昂贵。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后,由于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流动,乙国可以从甲国获得该种生产要素,并与本国的优势生产要素相结合,使产品的生产成本比使用本国同类生产要素低廉,实现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地优化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3.国际经济合作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根据要素收益规律,当密集地使用某一要素生产产品时,该要素的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如果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之间转移,要素禀赋优势最终将被递减的边际收益所抵消,比较优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相反,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一种生产要素从丰裕的国家流向稀缺的国家,与当地另一种丰裕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既提高要素的边际收益,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三)国际经济合作可以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和范围,影响国际贸易的流向

生产要素在国际流动给国际贸易带来以下积极影响:

(1)资本和技术在国家间移动,增加了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资本货物的国际贸易量。

(2)如果把输入的生产要素投入出口产品生产企业或出口产业部门,无疑会推动该国出口贸易的扩大。

(3)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开展能促进相关设备、材料等商品的进出口。

(4)世界服务贸易往往会随着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数量的增加而扩大。

(5)以直接投资形式出现的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突破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实现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使国际贸易流向发生变化。

(四)国际经济合作可以改变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一些国家将国内的部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其他国家转移,把国内相对落后的出口产业转移到发展程度相对低的国家(或地区)。出口产业的国际转移导致输入方与输出方的出口产业结构、出口企业组织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都发生相应变化,改变它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本章小结

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国际经济合作是在国际贸易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活动,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因为国际经济合作范围日益广泛,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国家间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与协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参与合作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和经济依赖程度加深。国际经济合作打破了以往以商品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交往格局,不仅为国际经济联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式,还使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具有新的特征。

关键词

国际经济合作 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 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 微观国际经济合作

本章练习题

1.什么是国际经济合作?怎么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

2.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类型与方式?请举例说明。

3.试述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动因与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4.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作用?

5.试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