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两种主要类型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当代两种主要类型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代两种主要类型的国家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关系也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上。货币金融领域历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角逐的重要场所。这种体系的缺陷引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在汇率变动上。

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代两种主要类型的国家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关系也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上。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全面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综合国力大为增强,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日本和西欧逐渐崛起,逐渐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美、日、欧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矛盾和斗争。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按照资本和实力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

(二)美、日、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美、日、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方面。

1.贸易领域的矛盾

发生在贸易领域的矛盾:一是美、日、欧各国的贸易发展不平衡,有的国家贸易顺差,有的国家贸易逆差,经常为此发生贸易摩擦美;二是美、日、欧各国在主要商品的出口贸易上经常发生冲突,如纺织品、钢铁、农产品等等的出口大战,屡见不鲜;三是美、日、欧各国市场开放程度不同,有的市场开放度高,有的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为此形成激烈的斗争。

2.投资领域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方向,由原来的主要投向不发达国家转为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从而使投资领域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多。投资领域的冲突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卫本国的利益不受损害;二是主动向对方进攻;三是争夺“第三者”。以美国为例,它一方面通过对外国资本的监督限制来“自守”,另一方面又不断采取措施主动“进攻”,为绕过西欧的关税壁垒掀起了“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浪潮,以投资代替出口,占领西欧市场,又以西欧为基地向其他地区渗透。而西欧国家也不甘落后,从两个方面同美国在投资领域展开了攻防战。一方面对外国资本的活动采取限制措施,如规定外国企业投资要经过所在国的政府批准等,另一方面采取优惠措施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主动出击,不断扩大对美国的投资。

3.金融领域的矛盾

货币金融领域历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角逐的重要场所。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地位趋于衰落,美元逐渐取代英镑的地位。1944年,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壮大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个体系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美元就凌驾于别国货币之上,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6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各国对美元危机给它们造成的危害产生强烈不满,不再容忍美元的霸权地位,纷纷要求改革货币体系,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70年代初开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制度终告崩溃。1974年9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结构的“牙买加协议”。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黄金非货币化,美元与黄金脱钩,浮动汇率合法化,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货币化。这种体系的缺陷引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在汇率变动上。各国为了改善自己贸易的相对地位而调整汇率,也必然会影响或侵犯他国的经济福利乃至政治稳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出台和日元国际化的冲击。欧元的诞生不仅大大推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且对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日元国际化是日本面向国际货币体系激烈动荡的反映。虽然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停滞,但其实力尚存,日元走势虽有起伏,但总体上是坚挺的,日本的外汇储备充裕,居世界第二。所以维持以美元为主导的美元、欧元、日元之间的平衡格局,建立稳定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所企求的,但出于各自的利益,与贸易相联系的汇率制度引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争斗会持续不断。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协调彼此的关系,试图化解矛盾,但由于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国际经济环境方面的变化,以及各国都竭力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因而在经济关系上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和难以解决的。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一方面,发达国家需要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有1/3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并有2/3的进出口贸易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依仗其雄厚经济实力和对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组织的控制,从发展中国家掠走大量财富和利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这种不对等的经济关系,引发出诸多矛盾和冲突。一是在很多国际经济组织中,其控制权大都操纵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这必然加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二是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更多的剥削和掠夺,从而使本来已经差距很大的“南贫北富”进一步加大。这也是加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的重要根源。三是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新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体系,往往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成单一发展的状态,使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发达国家,遭受发达国家的盘剥。这也必然导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深化。

(二)新殖民主义是造成二者经济关系不平等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殖民地附属国摆脱了原来的殖民统治,走向民族民主解放的道路。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不愿意放弃对原来的殖民地附属国的控制和剥削;另一方面又迫于形势而不得不抛弃旧殖民主义的那一套统治方式,变换新的控制和掠夺手法,即推行新殖民主义。

旧殖民主义是通过赤裸裸的军事侵略,扶植自己的傀儡,直接控制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暴力统治,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攫取高额的利润服务。新殖民主义则采用比较隐蔽的、间接的办法,主要是以经济渗透的办法来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垄断资本的各种经济利益继续得到保证。

新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控制和剥削的手法很多,主要是打着“援助”的旗号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受援国的政治经济;还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商品销售市场;此外,还通过对国际市场和市场价格的垄断和控制,进行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换;利用自己在先进科学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在技术转让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敲诈勒索等。

在这种新殖民主义政策下,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至今仍然受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盘剥,造成了今日的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新殖民主义不过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手法,其实质同旧殖民主义是一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

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由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些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合作,即称为“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开展的相互之间的合作。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确定了“南南合作”“磋商”的原则,促进了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间实施资金和技术合作,因此被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南南合作”的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们通过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南南合作”规定了合作的领域、内容、方式与指导原则。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团结自救、合作自强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1982年,首届“南南合作”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1983年和1989年先后在北京和吉隆坡召开“南南合作”会议,这三次会议是“南南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南南合作”的实质,是面对不平等的南北经济关系,实行联合自强,共同发展。

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理应给全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但现实的国际经济生活却是另外一幅图景:贫国与富国的差距愈来愈大。这种矛盾与冲突的根源不是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本身,而在于当今国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由发达国家主导和确定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不公正不合理的旧国际秩序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制;以不平等交换为内容的国际贸易体制;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制。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旧国际经济秩序中,由发达国家所主导制定的种种“游戏规则”,主要体现发达国家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则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从经济国际化、全球化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不仅没有从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反而债台高筑,遭受剥削。要使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真正给人类带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必须彻底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相对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而言的,它应是全世界所有主权国家参与建立的平等、公正、相互依存的经济秩序。

在发展中国家推动下,1974年5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庄严宣布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上,而不问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和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所要建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以主权平等、公平互利和相互依存为主要内容的。

(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途径

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在经济上要高度重视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发挥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规则的作用,加强危机预防和应对能力。由于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规则是发达国家建立和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有必要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同时,需要加强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监管。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充实南北合作的实质内容。南北合作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合作。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责任;国际社会应该关注他们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各国的全面合作,共同发展。

第三,加强南南合作。“南南合作”的实质,是面对不平等的南北经济关系,实行联合自强,共同发展。

第四,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协商,不应将本国意志强加于人。要保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社会环境,一切国际争端都应本着相互谅解、相互谦让的精神面貌平等协商、和平解决不应诉诸武力。

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