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北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市北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市北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年,市北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基础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各项主要经济社会计划指标,“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市北区201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11年,市北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基础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各项主要经济社会计划指标,“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17.70亿元,增长1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41亿元,增长22.2%;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0.75亿元(含卷烟厂存量),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6.74亿元,增长17.6%;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9.5亿美元,增长47%,其中,出口总额完成12.6亿美元,增长26.6%。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比例为17.31∶82.69,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高新技术、滨海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海洋产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增长15%;旅游业实现总收入53.5亿元,增长15%;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26.1亿元,增长17%。蓝色经济区建设全面实施,高起点编制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邮轮母港概念性规划初步形成,积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5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创建深入推进,2家清洁生产企业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圆满完成青岛市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产业集聚发展提速

按照“一轴辐射、两极集聚、四区带动、多点支撑”经济发展布局,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项目、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管理和服务,全力推进总投资650亿元的98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有18个过亿元项目主体封顶,总投资102亿元;15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90亿元。

1.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攻坚破难取得新突破,凯景商业综合体等6个项目开工,中海紫御观邸等6个项目主体封顶,阳光新业广场、新兴体育馆建成开业,目前商务区共有18栋国际甲级商务写字楼正在建设中,商务之都的雏形初步显现。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控规编制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居民拆迁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招商选资工作同时展开。小港湾蓝色经济产业基地晓港名城一期工程实现封顶并已对外销售,闲置10余年双塔楼建设全面启动;浮山商贸区浮山生态社区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合肥路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双峰商业综合体项目已全面完成拆迁工作,规划方案正在审批中。

2.特色园区集聚集群发展。科技街在做强电子信息产品交易的同时,加大对“新三板”试点企业进行培育扶持,两家软件研发企业的产品荣获“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0亿元。特色街区加强商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商业活动,不断优化经营业态,增强集聚效应。地景大道隆重开业,布艺街改造顺利完工,特色街区规模不断扩大。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全面完成榉林园商务中心环境整治工作,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担保信息基地引进融资担保等企业40余家,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约70亿元。中联2.5产业园入驻企业90家,预计全年园区总营业收入达15亿元。

(三)招商引资全面拓展,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按照“优择名企、优选外资”原则全面拓展招商引资。2011年实际利用内资44.5亿元,增长35%,实际到账外资1.4亿美元。

一是“走出去”拓展。市北区先后组织赴港、赴京、赴西安等地展开定向招商推介和经贸洽谈会,赴港定向招商取得圆满成功,签约外资项目5.7亿美元、内资项目12亿元人民币。参加了青岛赴京工业转型升级定向招商会等活动,促成了比如世界、中卫莱康等项目落户市北。

二是“引进来”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吸引优质企业来市北区发展,组织了重点项目签约会,卓越世纪中心、辽阳西路商务中心等15个项目签约或达成意向,项目总投资额达160亿元;积极开展2011青岛之夏购物节中华“老字号”产品展活动。

三是利用内外资方式取得突破。全力引进山东海运、家乐福山东总部、屈臣氏华北总部等一些总部企业入驻市北。全市首家外资融资租赁项目——国恒融资租赁公司,全市首家外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项目——富瑞玛电子商务总部公司,全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利群集团小额贷款公司先后落户市北区。企业上市取得重大突破,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0.36亿元人民币。

(四)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城区功能不断提升

坚持“政府主导、依法拆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旧城改造工作。克服土地资源缺乏、项目资金平衡难问题,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176套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筹任务并按期开工建设。海泊河遗留片、海泊河33号地块等6个项目已进行拆迁收尾,共计完成4000余户居民动迁。东安路、南京路、大港纬四路、大洋涂料厂4个项目已启动征收前期工作。快速路三期、新疆路高架桥等3个拆迁项目回迁居民2800余户。

以创建文明城市和开展“大干2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城区功能明显提升。全年翻修翻建39条市政道路,改造14处垃圾转运站和10处公厕,改造5处港湾式公交车站,增设2200个停车泊位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16个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抓的37个民生工程成效明显,社区环境不断改善。进一步增设亮化设施,为400余处老楼院和背街小巷安装照明灯方便居民夜间出行,在18个重点路段及主要节点增设绿化精品景观建设,栽植景观树2700余棵,新建改建绿地面积5.9万平方米。整治重点楼院600个,累计拆除违法户外广告2万平方米、违法建筑2.1万平方米。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1.就业和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全面启动充分就业区创建工作,实现就业安置4.6万余人,完成计划目标的124%;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结业961人,完成计划目标的128%;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全区零就业家庭实现消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进一步完善低保审批“即时批”制度,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420元,累计投入7553万元,帮扶救助困难群体近1万户次。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养老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新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15处,总数达到105处,新增养老床位52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

2.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改革,成立市北区教育发展中心,初步实现“小机关、大学校”新局面。按时高质量完成12所学校的抗震加固工程,新开办3所公办或公办性质幼儿园。拓展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成立台六教育集团海逸分校以及全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大教育均衡布局调整力度,撤销东仲小学和市北区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年减轻群众就医费用900多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全市率先完成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实现了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垂直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孕产妇死亡率零、婴儿死亡率4.17‰,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推进文化市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及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社区文化直通车等服务品牌深得人心,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颂歌献给党》合唱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社会管理切实加强。加大物价监管力度,开展市场价格信息监测,做好价格数据监测和价格动态分析,维护物价稳定。狠抓隐患治理,提高监管效能,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不断深化。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全面提升计生优质服务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8‰以内。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社区规模由113个社区调整为80个。完成6处1000平方米和2处2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社区管理创新,提出“服务、管理、民主、和谐”社区建设新理念,全面推行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档案、民族宗教、侨务、双拥、人防、妇女儿童、残联、红十字等事业也取得新进步。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增长减速。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市北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大幅减少,同时受国家投资统计方法变更等因素影响,区统计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二是产业优化升级任务仍然艰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业等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主要靠大企业拉动,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旧城改造任务较重、推进较难,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平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因素依然存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加强改善社会民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建设国际化高品质特色城区。

2012年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计划安排如下: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

——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

——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16%;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实际到账外资完成1.4亿美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

三、实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主要措施

2012年市北区准确把握形势,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为确保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好经济运行调度,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从各方面分析影响指标变化的因素,扎实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指标争先进位。着力加强对制约全区经济增长和效益提高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研力度,积极帮助企业研究发展趋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银企对接,全力帮助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制定出台相应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宽松活跃的创业环境和务实开明的政策环境。

(二)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带动作用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着眼全局,统筹发展,切实加强定向招商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企业总部等高端项目和带动作用强、税收贡献大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性、区域性重大项目投资。突出抓好签约项目的前期促进,提高在建项目的投资到位率,确保重点项目全面扎实推进,进一步提高重点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一是开工建设一批。确保双峰商业综合体、青岛中央广场等1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二是竣工投产一批。确保欧亚商务中心、专科医疗中心等1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项目实现竣工。三是签约储备一批。确保1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三)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优势产业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内再提高2个百分点。以推进蓝色经济、总部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促进产业融合和集聚发展。全面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着力发展港航物流、滨海文化旅游、海洋新兴产业等海洋产业。加快推进邮轮母港规划建设,全力做好山东海运大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发展演艺娱乐、数字出版、节庆会展、创意设计等特色文化产业,依托我区重点项目载体引进一批高端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四)着力抓好财政增收节支,强化财政保障能力

开展“大干300天、财源建设优化提升”联合行动,固强重点税源,增加潜力税源,街道开展四项税收整治活动,各非税收入部门补充可用财源,齐心协力、联合行动,进一步壮大财源实力。加强对新增重点税源的服务和管理,及时解决重点税源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新增重点税源尽快产生财政贡献。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战略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实现。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创新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促进绩效管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提高资金资产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益。

(五)着力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推进城区功能提升

实施“精品建管”战略,加大旧城改造和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区的总体功能。加快旧城改造步伐,重点实施大港纬四路、东安路、汽车零部件厂等项目动迁改造;加快茌平路、延安三路等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回迁居民2870户。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翻修翻建13条市政道路,增配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不断改善城区交通状况。进一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道路全机械化保洁,加快垃圾转运站、公厕等环卫设施改造进度。深化“绿色市北”建设,实施榉林山景观整治,新建改建公共绿地3万平方米。认真抓好“大干300天”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突出抓好建筑立面、视觉污染、居民楼院及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做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全年新增就业3.38万人。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市北民生指数评估与保障机制,优化低保审批“即时批”工作流程,稳步提高保障救助水平。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居家养老政府送时服务对象200人,改建5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8%,新开办3处公办或公办性质幼儿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按时保质完成2012年学校抗震加固工程,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以内涵促进学校发展,以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突出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诊断、评价改革和教研方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青岛市专科医疗中心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骨伤医院、区医院迁址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抓好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成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不断提高“图书馆、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打造免费开放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主题广场打造、文化楼院打造等重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优做强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扩大公益文化的覆盖面。

提升社区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条件,新建6处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管理新体制,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拓展智能社区服务平台功能。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与服务,继续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扎实做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的生产、流动、消费等环节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市北区发展和改革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