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阳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城阳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阳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年,城阳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青岛国际航空城的总目标,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建立并实施物价上涨与城乡低保居民生活补贴发放联动机制。

城阳区201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11年,城阳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青岛国际航空城的总目标,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完成812.7亿元,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493.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304.7亿元,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5.6亿元,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亿元,增长18.1%。财税总收入87.5亿元,增长25.7%;地方财政收入30.9亿元,增长48.6%。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3031元,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00元,增长14.3%。

(二)转方式调结构迈出新步伐

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开展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大项目集中签约和推进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活动,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初的2∶61.9∶36.1调整为1.8∶60.7∶37.5。

1.制造业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50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65家,17家企业进入青岛市百强行列。战略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恒顺电气在深交所挂牌交易。7个工业特色产业园引进符合产业定位内资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34.3亿元;外资项目7个,注册资本6800万美元。电子信息产业园被认定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城阳区被评为中国产业百强县(市、区)。

2.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37.5%。加快培育文化创意、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休闲旅游、商贸流通、金融等六大主导产业,新引进国际总部中心、蓝岛科技产业园等服务业大项目42个,方特梦幻王国、红星美凯龙等一批服务业大项目投入运营。鑫江希尔顿逸林、景园假日创建为五星级酒店,成功举办青岛国际饰品节等20个节会,全年接待游客达到445.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2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6亿元和452亿元。8个服务业集聚区新引进项目44个,其中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个、2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21个。航空物流集聚区成为首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被评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3.现代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青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开园,新建特色农业基地8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累计分别达到31个、136家。全面开展“密植混交、乡土多彩、生态自然、碳汇平衡”式绿化,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6.5%。深入实施“双强”和“一村一策”富民强村工程,完成社区增收项目172个。

4.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完成技改投入45亿元。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专家工作站3个。新增市级以上名牌13个、驰著名商标15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累计达到39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5%,提高1个百分点。

(三)对外开放成效明显

到账外资完成5亿美元,增长39.8%;实际利用内资126.5亿元,增长19%。新批准外资项目151个,合同利用外资5.5亿美元,其中投资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9个,合同利用外资3.35亿美元。新引进内资项目475个,计划总投资359.7亿元,增长16%,其中投资过亿元内资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228亿元,增长12.3%。外贸进出口额突破百亿美元,完成100.2亿美元,增长11.4%;其中出口65.1亿美元,增长12.8%。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达到30.3亿美元和10.9亿美元,分别增长14.2%和6.7%。

(四)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

建成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72%。建成启用全市首家专业性的城市规划展览馆,编制了白沙湾片区规划、棘洪滩动车小镇规划、桃源河湿地休闲产业带规划等5个区域规划。全区污水管线累计达到600公里,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86%,供热面积累计达到710万平方米,累计发展天然气用户14万户,建设弱电共用管网累计190公里。实施“森林城区”和“花海城阳”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平方米。全区累计完成61个社区拆迁改造,建设安置楼63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9万户,腾出土地8600亩。积极推进城区周边、与市区结合部、高新区周边、白沙河流域周边、东部山区、动车小镇、红岛等七大区域的“组团式、连片式”综合开发,促进全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开工建设全国用地规模最大的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项目,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4589套、限价商品房6537套。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81%。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月均领取标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筹资标准分别达到300元和340元。在全省率先实施重大疾病救助,重大疾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建立并实施物价上涨与城乡低保居民生活补贴发放联动机制。百姓乐园正式开园,市民运动公园建成开放,“15分钟便民服务圈”基本形成。新建、改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1所,新增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1所,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建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完成196处社区(村)集体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城阳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青岛国际航空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显著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支撑,抢抓机遇、科学实干,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城区。

主要预期指标为: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实际利用内资139亿元,到账外资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6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提高制造业水平。推动高速列车、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密机械等优势主导产业集聚壮大,扶持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航空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60亿元以上,十大产业完成产值1000亿元以上。

2.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壮大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商贸流通、金融六大产业,加快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服务业品牌建设,年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7%,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3.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精品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加快发展,建成花木大世界四季采摘园和苗木花卉培育基地,加快建设玉皇花港二期、西山经济林示范基地和青岛可蓝农林科技示范园,积极发展工厂化参虾立体生态养殖。创建6家以上农业科研院所试验示范基地。

4.突出发展蓝色经济。加快半岛蓝色经济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重点引进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组织实施易邦生物研发中心等蓝色经济重点项目30个以上。

(二)着力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出台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意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年内完成技改投入45亿元以上,实施市技术创新项目12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以上。加大企业上市培育扶持力度,年内申报材料4家,上市发行1家以上。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广清洁能源,落实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措施,年内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管理准入和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25天以上。强化污水排放治理,加强环胶州湾区域直排海企业的污染整治。

(三)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

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实施集群式、链条式、组团式招商,着力引进关联度大、聚集度高、带动力强的高端产业项目。完善项目准入评价机制,更加注重项目的税收贡献和资源消耗程度。继续开展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推进竣工投产活动,形成促进项目引进、建设、投产全面提速的长效机制。年内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5个以上,投资过亿元内资项目22个以上。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快青岛出口加工区转型发展步伐,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认真落实企业直通车、外商见面会、领导干部联系企业等制度,强化政银企三方合作,及时高效地帮助内外资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出口企业扶持服务力度,强化大企业品牌拉动,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年内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拓展对外服务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

(四)着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城阳区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完成红岛片区控规编制和审批,提升滨海休憩区、崂山西麓、大沽河口岸等区域规划。按照“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措施有力”的原则,梯次推进机场以西片区社区旧村改造,新启动前桃林、寺后、纸房等8个社区旧村改造,开工建设安置房114万平方米。实施正阳路转盘周边、汽车北站周边、白沙河沿线区域等16处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拆迁改造,加快企业退城进园,为落户高端产业项目提供土地资源保障。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建设集档案馆、博物馆、体育馆和音乐厅于一体的区文体艺术中心,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高标准实施白沙河和大沽河综合治理开发,增强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深入实施“森林城阳”建设,年内造林绿化378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7%。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实施全区23处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年内创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7处以上,争创市级示范幼儿园3处以上,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处。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行社区(村)集体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部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健全困难群体就业补贴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达到85%。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立新一轮养老保险领取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年内建设限价商品房2080套、公租房1900套。开工建设农民经济适用房7.4万平方米,解决840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继续实施“一村一策”富民强村和“双强”工程,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年内完成社区增收项目160个,社区集体经济增长7%以上。加强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开展“讲社会公德、与文明同行”等宣传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文化超市”惠民力度,提升市民节、民间艺术节、新市民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峄阳文化园建成开园。举办“群星耀城阳”群众艺术创作大赛,繁荣文化艺术创作。

(城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