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即墨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即墨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即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加快推进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1700套农民经济适用房进展顺利,住房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即墨市201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11年,即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0.1亿元,增长16.8%,完成年度计划的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增长30%,完成年度计划的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19元,增长15%,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94元,增长18%,完成年度计划的105%。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1.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73.4亿元,增长17.7%。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增强,产值过5亿元的60家企业实现总产值6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汽车、造船两大工业功能区承载能力迅速提升,总投资122亿元的35个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加快推进,一汽商用车基地奠基开工,扬帆船舶制造项目投产运营。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东丽医疗科技、宏耐大动力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昌盛日电建成投产,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新的动力。

2.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18%。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西部商贸区和南泉物流区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旅游会展业发展提速,实现旅游收入45.8亿元,国际博览中心成功承办第42届全国制药机械装备博览会。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专业市场交易额突破400亿元,青岛国际钢材城、厦门建发物流等加快推进。金融业集聚效应显现,全市金融机构发展到49家,其中商业银行达到20家。

(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1.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调整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交通等专项规划,实现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攻坚活动,德馨大厦、宝龙城市广场建成使用,金融大厦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15个城中村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展开。高标准实施了蓝鳌路、振华街等主干道综合整治,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到22万吨,城市功能形象明显改善。着力推进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2.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55.1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7.3万吨,林木覆盖率达到33%。实施造林绿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文明乡村四大工程,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33家,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

(三)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1.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全市实际利用内资155亿元,增长19.2%;吸收到账外资3.5亿美元;外贸出口37亿美元,增长27%。重点项目引进全面突破,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家,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2个,过亿元内资项目92个。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海洋地质研究所落户即墨市,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推进顺利,“蓝色硅谷”项目引进建设卓有成效。光伏产业园、捷能汽轮机、香港高迪数码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2.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引进建设了深海基地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新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7%。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保持在较低水平。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深入推进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结构减排,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率先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9处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东部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推进古县衙修复等文化保护工程,新建农村文化大院150个,进一步拓展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计生、外事、双拥等工作再上新水平。

2.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新增城乡就业4.5万人。扎实推进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为符合条件的17.3万群众发放养老金2.9亿元。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稳步提高。新农合住院医疗费最高结报金额提高到10万元。加快推进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1700套农民经济适用房进展顺利,住房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总体上看,2011年全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后续竞争力亟待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还需提速,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环境资源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工作仍需加强等。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

2012年即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思路是:全面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咬定“422”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色精品城市建设两大战略,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区域带动、蓝色经济、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文化兴市、品牌发展、和谐发展八个重点,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把即墨加快建设成为开放型现代化城市。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793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达到43.3亿元。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达到525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28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达到14000元。

——万元GDP能耗下降3.7%;氨氮排放总量下降3.4%。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为全面完成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即墨市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建设汽车产业新城,着力引进整车、专用车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一汽商用车基地、捷能汽轮机项目建设;完善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促进扬帆船舶20.5万吨级货轮建成下水,壮大汽车、造船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港中旅项目全面运营,加快正大商业广场、厦门建发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进度,提升现代服务业集群。促进东丽医疗科技项目达产,加快河海新能源二期等项目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战略,支持雪达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二)突出抓好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特色精品城市建设

升级改造中心城区,加快即发科技大楼、利群商业广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城中村拆迁改造,高标准实施烟青路城区段综合治理,完成黄河三路、泰山三路等道路大修,继续加强城区热源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积极推进鳌山卫、温泉两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面实施大沽河综合治理。继续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做好450个村庄绿化和231项家乡河治理。积极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实施村村通公交车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三)突出抓好“蓝色硅谷”建设,聚力打造鳌山湾新城

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修订完善“蓝色硅谷”和鳌山湾新城总体规划。高标准实施鳌山卫科技创新驱动区和温泉综合服务区各5平方公里启动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器建设,开工建设蓝色硅谷大厦等地标性建筑。全力抓好海洋科研、高新技术等高端项目引进,重点推进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等“国字号”海洋科研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机构,统筹协调蓝色硅谷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蓝色经济发展基金,突破金融总部经济。实施蓝色经济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出台住房购置等优惠政策,加快聚集海洋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四)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引进,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重大项目促结构调整,以高端项目促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定向、定位、定点招商。强化对国内外500强和“国字号”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配套项目招商,强化高端、新兴、低碳环保等项目的引进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功能区的载体功能,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项目,增强各类园区的集约发展水平。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如期开工。积极推动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鼓励本土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五)突出抓好民生改善,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推进古县衙修复等重点工程,完善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庄文化大院。完成143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开展中小学取暖试点,着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扩大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面,继续提高新农合、城镇医保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快劳动力培训转移,建成启用市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安置。深入实施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开工建设3200套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推动计生、食品安全、双拥、应急、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即墨市发展和改革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