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山州“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文山州“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州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2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完善乡镇服务网点,服务农村经济,为实现“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提供金融支持。文山农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六个农场已于10月12日正式移交到县属地管理,农垦两个工商企业于11月3日正式移交文山州政府管理。

文山州“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十一五”以来,文山州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工作,总的来说,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全州的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机制保障,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平稳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十一五”改革推进情况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责任,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将618个行政执法主体在《文山日报》上公告,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落实四项制度,颁布了《文山州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 ;州属部门制定问责实施细则和三项制度管理办法,在各单位网站、州政府政务网和《文山日报》上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事项,挂牌上岗。

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全州在网上公开信息2 415条,开展重大决策听证20项、重要事项公示433项、重点工作通报617项、政务信息在线解答4 552条,监察机关对181件工作进行了在线督办;“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共接到查询电话6 019个,转接成功4 839个,转接成功率为93.5%,用户满意率为97.91%。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强化责任、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改革任务:突出重点工作,抓住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州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2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其中调整组建11个,保留设置23个;清理撤并了13个机构,其中正处级3个、副处级3个、正科级7个。

按照“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合理设置,科学管理,兼顾现状,注重发展”的岗位设置原则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方案的核准、人员聘用及聘后认定工作,实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绩效工资相衔接。

(二)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稳步推进以明晰产权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主体改革工作任务,配套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涉及林改乡镇数102个、村委会数924个、村民小组数14 896个,涉及林改户数642 299户、人数2 976 511人。目前,已完成林改村组数14 821个,占任务数的99.7%;确权户数599 644户,占任务数的91.3%;确权面积2 289.1万亩,占任务数的97.4%;发放林权证529 416本,发证率为97.4%;拿到林权证户数525 281户,占确权户数的87.6%;集体林均山到户率为85.5% (其中:集体公益林均山到户率90%,集体商品林均山到户率82.6%)。

积极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土地承包及经营权证档案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五年来共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64.63万份,补签承包合同书4.61万份。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的基地化、规模化、商品化、组织化生产经营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51个(其中协会121个、合作社230个)。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农户间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方式;建立健全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加强合同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县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农村民主氛围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目前全州15 074个村小组基本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代管资金7 569.07万元;加大对农村集体资产和村干部的经济监管和离任审计工作力度,保护群众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完成文山民丰村镇银行,文山州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工作。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完善乡镇服务网点,服务农村经济,为实现“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提供金融支持。

(三)以调结构增活力为重点,稳步推进国企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打破股权比例限制,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实现股权多元化。采取“一企一策”改制政策,完成云南汽车车轮厂、文山锑品冶炼厂、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努力推进文山州交通集团公司、文山州食品总公司、文山州农机公司、文山州冶金工贸中心等企业改制工作。

供销社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完成改制94户,进入改制程序8户,企业改制面达88.99%。文山农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六个农场已于10月12日正式移交到县属地管理,农垦两个工商企业于11月3日正式移交文山州政府管理。

全州11个国有林场完成森林资源及森林经营区划、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和产业发展和债务等情况调查摸底,为启动国有林场、林权改革试点打好基础。

(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建立和完善“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合理配置州级国有资产,做大做强文山州城乡开发投资公司,壮大政府投融资平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整合州水投公司等专业投融资公司,将州水投公司国有股权划拨到州城乡开发投资公司,使其成为城投公司全资子公司。将州政府所持有的斗南锰业股份公司810万元股权划转州城乡公司经营管理;对部分具备划转条件的州属企业国有资产划拨到州城乡开发公司;将州级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和闲置资产,划拨给州城乡开发投资公司,增加公司资产规模。截至2010年6月,州城乡开发投资公司资产规模已达到35.55亿元,注册资本从原来的1.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0亿元,净资产由原来的1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4.32亿元,公司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

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州实体经济的影响,州本级、文山和砚山县共筹集5 000万元资金,注入州城乡开发投资公司及州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帮助11户重点企业置换到期贷款1.08亿元。2010年州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余额6.2亿元。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矿电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实现优势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马关都龙矿区、麻栗坡钨矿、砚山铅锌矿为主,重点推进锌、锡、钨等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有效解决了采矿权设置分散、盲目无序开采、生产技术水平低、布局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大等诸多问题,资源利用率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为培育、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谋划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麻栗坡引进紫金公司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现双赢;马关都龙矿区以华联锌铟公司为主进行开发,在对锌、锡矿进行开发的同时,对稀有金属铟进行开发,建成年产60吨铟,引进云冶集团来文山开发铝业,延长产业链,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打下基础。

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建立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成立领导和管理机构,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加强工作力度,促进资源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调整了上网电价和文山县城供排水价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的作用。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推进节能减排制度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完成云南壮山公司、华联锌铟公司、木利锑业公司、特安呐公司、斗南锰矿等单位循环经济试点,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逐步向资源节约性社会迈进。

(五)以保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各项改革

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责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扩大“两免一补”覆盖范围,2010年省州财政安排学校公用经费19 373.21万元,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1 766.91万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17 896万元,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得到落实。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宜并则并,需增则增,先建后撤”的原则,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撤并校点867个,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新职业学校与企业和行业深度合作办学的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在培养方式、管理制度及学校评价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个人收入分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了文山州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最低工资标准。州级及文山县的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480元/月调整为610元/月,其他七县由原来420元/月调整为520元/月;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2%,企业货币平均工资增长上限为18%,企业货币工资增长下限为零增长或负增长

逐步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麻栗坡、马关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努力扩大保障民生。2010年,完成年满16周岁以上参保登记215 383人,收取保险费1 343.50万元;年满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审核通过30 516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 872万元。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全州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人数为31.078 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17.140 1万人,城镇居民13.938 5万人;全州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成人已达人均240元,学生儿童达到120元。2010年全州新型农村合作参合人数达2 967 376人,参合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元。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核心,扎实推进全州文化体制改革。文山报社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模式,成立文山电视台映象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州级广播电视媒体广告整合前期工作,实现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分开的目标。成立了文山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

二、“十二五”改革思路

(一)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农垦和国有农(林)场改革。推进水利管理体制、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农村用水价格的改革。

(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强化服务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问责,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扩权强镇”和“扩权强园区”改革,进一步创新行政审批运行方式。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强政府部门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大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

(四)深化社会事业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正确引导社会参与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以转企改制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事业改革,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改革,以普者黑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按照市场化运作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要求,推动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价格的形成、监测、调控机制,有效保障市场稳定和供应。

(五)深化投融资改革

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步伐,规范和完善现有投融资机构的运作机制,大力扶持发展小额贷款机构、担保机构、典当机构、信托投资机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鼓励发展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改进金融服务,完善县乡缺失网点,努力满足快速发展的金融需求。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投融资环境。

(六)全面落实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