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山市“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保山市“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保山市“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十一五”时期是保山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试点县腾冲县林改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考核为一等奖。付费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全面推行。

保山市“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十一五”时期是保山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省推进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消除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到2010年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6亿元,年均增长13%,超过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3倍,年均增长28.5%,超过规划目标10.5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35.3亿元,年均增长2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4亿元,年均增长26.9%,分别超过规划目标13.5个和17.9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6.4∶24.2∶39.4调整为31.5∶30.4∶38.1;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8.5%,比“十五”末提高了5.8个百分点。

一、“十一五”改革进展情况

(一)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机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积极开展。全面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取得成效。“村财乡管”和“农民一折通”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国有农场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试点县腾冲县林改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考核为一等奖。搭建了林业融资信用、林业产权交易、森林资源评估“三个”平台,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贯彻落实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积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进展。乡镇机构取得成效,全市现有乡镇数比改革前减少13个,合并乡镇行政事业单位565个,村委会4个,村民小组130个,精简乡镇干部2 052人。加快行政许可清理,明确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依法行政自觉性进一步增强。落实执法责任,制定了对县(区)人民政府和对市政府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绩效考核标准。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

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37户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完成改制35户,占改革面的95%,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80%的考核目标。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废止、修改对非公有制经济有限制歧视性条款的文件43项,降低非公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坚持整治“四乱”行为,实施对非公有制企业挂牌保护制度。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非公企业的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以校长选配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等为主的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覆盖率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全面实施,施甸县、昌宁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五保人员困难人群救助体系全面落实。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农合成果进一步巩固。2010年末,全市农民参合率达96%。付费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切实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顺利。

(五)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和改制不断深化,保山市艺术团转企改制启动实施。推进广电系统政企、政事分开,将保山市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市人民广播电台、市广播电视转播台合并重组完成。完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内部活力得到增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深度结合、互动发展,文化产业在创新中稳步发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腾冲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总体规划已得到省政府批复。推进旅游支撑项目建设,以项目集聚旅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定了《腾冲县中缅边境旅游管理办法(试行) 》,旅游市场监管不断强化,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

(六)投融资、财税、价格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制定出台了《保山市市级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试行) 》,市级预算内投资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支改革继续深化。省直管县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得到推行。法人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加大水、电、天然气、城市供水、城市垃圾等价格改革力度。污水处理、农业生产用水、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等收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七)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南亚国际大通道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对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突破,猴桥与甘拜地口岸实现对等通关,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对缅农业、旅游、水电资源、矿产等开发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保山市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建立了招商引资责任目标责任制。双友、云南煤化工、云天化、云冶、昆钢、世纪金源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入驻保山,五年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4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7倍,有力地促进了保山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主要经验

“十一五”以来,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们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未来的改革开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条。

(一)改革开放是加快保山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农村经营体制、国企体制、财税体制等的一系列成功改革,破除了限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市上下创造活力充分涌现。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工作中的一大重点,扎实推动“走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战略的实施,在扩大开放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改革的重要保障

成立了市县(区)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深化改革的年度意见,明确改革工作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使各项改革任务得到分解落实。同时,千方百计筹措改革资金,确保各项改革工作推进实施。

(三)创新工作方式是推进改革的关键

建立完善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改革责任,合力推进改革。建立联络员制度,定期了解改革情况,交流改革信息,协调解决部门推进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改革的推进和落实提高了保障。

(四)以人为本是推进改革的保证

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和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坚持把每项改革决策与广泛征询群众意见结合起来,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反映各族群众的要求,确保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五)求实创新是推进改革的关键

坚持把中央、省推进改革的总体部署与我市实际相结合,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探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现实和可能确定改革重点,围绕当地重点难点问题,选准最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改革任务,创新方式,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过去的五年,我市各项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全市改革工作仍然存在着改革促发展意识不强、合力推进改革机制不健全、改革办法不多、改革机构和队伍薄弱、改革成本筹措困难、某些领域改革缺乏配套政策等问题和矛盾。

四、“十二五”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在行政管理、财政体制、投融资、资源要素价格、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保山提供强大活力和制度保障。

(二)主要任务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职能责任,降低行政成本。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2.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协调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管理,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预算管理体制,强化对财政支出效果的管理和预算支出的约束。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农业、义务教育、生态建设、弱势群体、科技卫生等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合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完善项目备案、审批、核准,并联并行审批制度,规范和优化投资项目报批程序,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主体活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加强银政企合作,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争取每县区组建1~2家村镇银行。大力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民营担保公司,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完善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综合利用银企合作、企业上市、发行债券、股权基金、盘活存量、引进增量等方式,大力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4.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征收、拆迁安置补偿、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流转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入权。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农垦系统改革,全面推进国有林场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完善供销社管理体制。

5.积极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矿产、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加快水资源价格改革步伐,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推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合理制定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深化环境收费改革,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建立完善环境权益补偿机制。加强矿产、土地开发利用等价格收费管理,探索基准地价制定与管理办法,做好涉及房地产开发与交易等环节收费管理。

6.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贯彻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机制、管理体制。深化素质教育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的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职业学校与个人合作办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深化以校长选聘制、教职工竞聘制和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医药卫生大发展,医疗服务水平新提高的要求,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继续扩大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覆盖面,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民营医院的鼓励与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动纪念馆、文化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

7.深化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积极推进集体企业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股份制、合作制等混合经济和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着力抓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初次分配,改善再分配制度,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倾斜。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旅游管理、产品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推进边境经济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外来投资促进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