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展望与对策建议

年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展望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2012年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展望与对策建议(一)2012年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展望1.有利因素一是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运行。世界经济回落对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影响不容小视。泛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成本、融资和市场压力。

三、2012年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展望与对策建议

(一)2012年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展望

1.有利因素

一是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我国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确定了2012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提出了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目标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仍有望达到8.2%,增速虽可能回调,但不会深度回落。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投资合理稳定增长,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发展。货币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向重点领域倾斜。财政政策将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二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产业基础较好。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五个地区工业中三类产业的分布看,工业发展层次(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梯次:按照工业的行业结构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7]泛长三角成员地区间工业结构客观存在的等级差异,既为加强产业转移提供了内在的基础,也为发展工业分工与合作给出了现实的依据(樊福卓,2011)。

2.不利因素

一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端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由单一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正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成为决定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欧元区各国正希望通过多方面合作和共同努力来摆脱困境,但步履蹒跚,进展缓慢。世界经济在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下,市场信心动摇,金融市场持续大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全球制造业活动收缩,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变得更加黯淡。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重启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新增长动力尚未发生,新增长点还没出现,实体经济难以发生新的突破。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世界经济难言复苏,下行压力犹存。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24日将2012年的增长预测从之前的4.0%下调至3.3%,并称欧元区今年将萎缩0.5%。世界经济回落对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影响不容小视。

二是我国经济由快速发展转入自然回落期。2011年,我国GDP增速由2010年的10.3%降为9.2%,降低了1.1个百分点。2012年,国内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仍存在,房地产市场、投融资等领域潜在风险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就业压力较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问题,2012年预计全国经济增速会小幅回落,国民经济继续处于软着陆之中,但仍处在合理范围内。泛长三角地区2011年GDP增速为10.6%,比2010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分成员地区看,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和安徽2011年GDP增速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2.9、2.1、1.7、1.5和0.1个百分点。2012年,影响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类风险因素仍较多,影响物价波动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从全国和泛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稳中求进,产业进入了大规模调整阶段,经济发展也由以往对速度的追求转为对质量和效益的追求。

三是企业成本费用高企,经营压力加大。泛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成本、融资和市场压力。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承压下,企业资金供需矛盾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十分突出,银行压缩贷款和抽贷、惜贷现象增多,项目施工进度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工业品“进出倒挂”挤压利润空间。在上海,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延续了2010年上涨态势,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上涨7.5%,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仅上涨2.9%,两项价格之间差距4.6个百分点。在江苏,2011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9%,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2%,两者相差2.3个百分点。在浙江,2011年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8.3%,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0%,两者相差3.3个百分点。在安徽,2011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8%,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3%,两者相差2.5个百分点。

总体预计,2012年,在复杂的国内外大环境下,泛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增速比2011年有所回落,且不同成员地区差异较大,安徽、江西增速较快,而上海、浙江及江苏增速较慢。因此,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必须以工业投资、自主创新、区域合作等为抓手,夯实工业增长基础,培育工业增长动力,克服影响工业回落的问题与困难,把握工业发展的机遇,实现工业平稳较快增长。

(二)2012年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对策建议

1.确保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保持工业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积极加强产业链招商,通过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龙头项目的引进,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的跟进,发挥龙头项目的带动力、辐射作用和聚集效应。切实做好招商项目推进工作,围绕产业发展导向、资源条件、发展需要,发动各方力量谋划项目、包装项目、更新项目、落实项目。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不断提出具有吸引力的、符合产业发展、省(市)经济特点的招商项目。落实项目责任制,着力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征地难、拆迁难、安置难等问题。

多渠道筹集工业项目建设资金。一是加强银行和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促进银企合作,帮助企业应对银根从紧的金融环境和减轻对工业项目建设的影响。二是努力提高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扩大社会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优化投资的主体结构。三是组织企业发行企业集合债券方式筹集项目资金。

2.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协作,是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除了少数龙头型企业和部分科技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自我创新能力外,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整体而言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水平较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推动建立政府以优惠产业政策引导、专项资金扶持,相关企业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和产业化保障,科研院所进行技术难点攻关的新型“产学研”联合创新纽带机制,通过购买专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兴建技术开发机构、创办科技型实体等多种途径,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重点是构建国家级、省(市)级和企业级三个级次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好的企业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优化自主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高素质人才是影响自主创新的根本因素。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在人才引进、使用、流动等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保护好、发挥好科技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创新引才方式,着力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以开放的引才机制提高引进效率。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和课题攻关,聘请行业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并通过“送出去”的办法,定向培养行业内相关领域的创新人才。

3.积极发展泛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

积极推进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探索推进产业对接的途径、创造合作推进机制和合作平台,有序推进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长三角城市的对接,梳理和把握长三角转出城市具有转移意向的产业项目,与转入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相结合,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类型和重点领域,做到有的放矢。例如,上海对外产业转移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规模扩张型产业转移,主要出现在规模经济性强、产业关联度较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中,如装备制造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汽车产业、化工产业和钢铁工业;二是功能整合型产业转移,主要出现在上海具有技术、管理和品牌等发展优势,同时具有产品链分工特征的产业中,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食品、纺织等轻工产业;三是战略扩张型产业转移,主要指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业转移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把产业转移作为上海新的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是一种增量型产业转移,主要涉及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李伟,2011)。

积极推进跨区域共建产业园。跨区域合建产业园对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功能分工布局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推进泛长三角产业的总体分工态势,明确各地的功能定位,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发展模式(宗传宏,2011)。探索和推进园区共建的股份合作模式、援建模式、托管模式、产业招商模式以及“异地生产、统一经营”模式,共建产业园,是有效推进区域内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积极推进共建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建立符合产业园区建设实际的考评体系和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跨地区的税收分成和经济指标统计办法,对企业跨行政区域的横向经济联合、投资或产业转移等经济活动,不同城市可以按一定比例共同分享产值和利益收入。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补偿对长三角环境保护作出贡献而牺牲发展利益的城市。

(执笔:樊福卓)

参考文献

[1]樊福卓:《泛长三角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升级》,《长三角观察》2011年第9期。

[2]江西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2011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江西跨越式发展》,江西省统计局(httP://www.jxstj.gov.cn/)2012年3月26日。

[3]江西省统计局科技环保统计处:《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擎作用日益显现》,江西省统计局(httP://www.jxstj.gov.cn/)2012年3月7日。

[4]李伟:《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载于王振主编:《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张亮:《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引领作用日益显现——2011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分析》,安徽统计信息网2012年3月12日。

[6]宗传宏:《泛长三角空间布局的新趋向》,《长三角观察》2011第9期。

[7]朱冬青:《2011年我省工业实现新跨越》,安徽统计信息网2012年3月7日。

【注释】

[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综合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总量指标。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是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7项指标组成的体系,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等方面的情况。

[2]浙江省统计局:《2011年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民生进一步改善》,浙江统计信息网2012年1月16日。

[3]2011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料,参考了张亮(2012年)的分析。

[4]2011年安徽工业各大类行业全面增长的资料,参考了朱冬青(2012年)的分析。

[5]2011年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料,参考了江西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2012年)的分析。

[6]2011年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料,参考了江西省统计局科技环保统计处(2012年)的分析。

[7]第一类产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9个行业;第二类产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10个行业;第三类产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个行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