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因工程在食品的应用有哪些

基因工程在食品的应用有哪些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广泛开展,并已取得显著效益。动物克隆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为改良农业动物、培育新的动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基因工程药物的实现对医药工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使这类药物得以大量生产和使用。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人体内原有的物质,所以一般副作用较小。充分认识生物技术对满足当今社会对食品需求的潜力,无论对发达或不发达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技术的应用_现代生物学导论

第六节 生物技术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绿色革命”,采用高产粮食作物品种、使用化肥、推广栽培技术与施肥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世界粮食产量翻了一番,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农业资源相对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必然提到日程上来,其关键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创新,开发全新的作物品种(或品系)。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作物已取得重大进展,一场新的绿色革命近在眼前。这场新的绿色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生物技术、农业、食品和医药行业融合到一起,利用生物技术创新,开发出合理的作物品系,实现农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如转基因作物具有明显的抗逆性、抗病虫、耐旱、耐盐碱等优点,产量明显提高。科学家们还在开发可以生产出能够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基因技术也使开发农作物新品种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的植物品种;基因工程技术使研究人员可以将任何一种基因注入到一种植物中,从而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则缩短一半。尽管还有不少人,特别是欧洲国家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心存疑虑,但是专家们指出,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增加的压力不断加大,其次是人口的老龄化对医疗系统的要求不断增强,开发可以增强人体健康的食品十分必要。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也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生物技术的一个共同目标。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广泛开展,并已取得显著效益。

动物克隆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为改良农业动物、培育新的动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畜禽疫苗、生物兽药的研究与使用,将构筑动物疫病防治新体系,提高人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御和控制能力;牛、猪、鱼等动物生长激素及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此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开发与生产,农业废弃物的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生物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20世纪20年代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以后,人们已经找到了6000多种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虽然被广泛应用的只有约100种,但已经使绝大多数的细菌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以及随后大量基因的被克隆至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贵重药物已经有20多种,而且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药物投放市场。

有些药物如人生长激素、胰岛素,过去主要是靠从生物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尿液中提取,因受到原料的限制,无法推广使用。基因工程药物的实现对医药工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使这类药物得以大量生产和使用。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例如,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是一种人脑激素,能够抑制生长激素的不适宜分泌,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最初生产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方法是从羊脑中提取,50万个羊脑才能提取到5mg这种激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如今利用含有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基因的工程菌进行发酵生产,7.5L培养液就能得到5mg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价格也只有原来的几百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欧美诸国,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已接近百种,大约还有超过300种药物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处于研究和开发中的品种将近2000个。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两年基因药物上市的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迹象。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人体内原有的物质,所以一般副作用较小。自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胰岛素”在美国上市以来,其他基因工程药物,如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干扰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重组白细胞介素(rI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组织型纤维蛋白质酶原激活剂(t-PA)等,先后被美国食品和药品行政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如今在美国将一个基因工程药品推上市场,只要1亿美元(仅为化学合成药的一半)。现在美国已批准了62个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产品上市,基因工程药物的美好前景,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三、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生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之一。在工业化国家,食品消费至少占家庭预算的20%~30%。充分认识生物技术对满足当今社会对食品需求的潜力,无论对发达或不发达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食品生物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广,如提高食品质量、营养、安全性和食品保藏效果等。它有赖于现代生物知识和技术与食品加工和检测保藏生物工程原理的有机结合。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生产包括啤酒、果酒、食醋等在内的传统发酵产品,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产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品质及色、香、味等,如用发酵方法制得的L-苹果酸是国际食品界公认的安全型酸味剂,广泛用于果酱、果汁、饮料、罐头、糖果、人造奶油等的生产中;利用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石化产品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单细胞蛋白。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短缺已成为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发酵工程的发展将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在改善食品原料加工特性和改良食品品质方面,基因工程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和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定向重组遗传物质,以改良食品的品质和性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贮藏加工性状。乳牛是产奶的母牛,为了提高其产奶量,又不影响奶的质量,将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牛生长激素注射到母牛上,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的目的。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则采用基因重组的猪生长激素,注射于猪上,便可使猪瘦肉型化,有利于改善肉食品质。基因工程生产的动物生长激素在加速动物的生长、改善饲养动物的效率及改变畜产动物及鱼类的营养品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植物食品品质的改良上,基因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主要集中于改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油脂等食品原料的产量和质量方面。

发酵食品的品质、风味及产率是影响发酵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又都取决于所使用的微生物菌株品种。传统的微生物育种方法难以有效地达到定向改造微生物性状的目的,而利用DNA重组技术、反义RNA技术及基因缺失等基因工程技术来构造所需要的基因工程菌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方便、快捷的途径。这些技术在酱油、面包、啤酒、奶酪的生产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又一个主要应用就是酶的应用。酶是大部分食品和饮料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加工业中应用的酶大部分来自特定的微生物。这些酶中的60%属于蛋白水解酶类,10%属于糖水解酶类,3%属于脂肪水解酶类,其余部分为较特殊的酶类。由于酶能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起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而且酶促反应快,有高度的专一性、安全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得到食品工业的重视,不断拓宽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例如蛋白酶类已在阿斯巴甜蛋白糖的生产中发挥了作用;胆固醇降解酶使用于分解食品中的胆固醇;葡萄糖异构酶大量使用在高果糖浆的生产中。酶可以促进甚至取代机械加工,在工业生产上淀粉转变的化学作用已基本由酶代替。

利用酶制剂生产食品是在酶反应器中进行的。酶反应器是指供酶制剂催化化学反应的容器。食品加工业方面,酿酒和饮料加工利用果胶酶来澄清果酒和果汁,效果十分明显;葡萄糖氧化酶可以除去密封饮料和罐头中的氧气,从而有效地防止饮料和食品氧化变质;用木瓜蛋白酶制成的嫩肉粉,可以使肉丝、肉片等烹调后吃起来嫩滑可口;支链淀粉酶是分解多糖类支链淀粉的酶,能把胚芽转变为色泽较好的麦芽糖糖浆,虽然麦芽糖的甜味没有葡萄糖浓,但很适口,且容易发酵、黏度大、溶解度大,用其制作糖果可以防止遇热变色,用于冰淇淋可以防止产生砂糖结晶等优点。

四、生物技术在能源工业中的应用

能源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地球演化及万物进化的动力,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及生存息息相关。如何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始终贯穿于社会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能源紧张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大难题。石油危机之后,人们更加认识到地球上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将枯竭。据有关专家预测,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可使用有效年限分别为100~120年、30~50年和18~30年。显然,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及困境可能不是战争及食品,而是能源。因为目前整个人类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几乎都是依赖于这些很有限的化石能源。

利用微生物工程能开发再生性能源和新能源。人类对太阳的利用是微乎其微的,地球上贮存太阳能的只有绿色植物和光合微生物,但它们贮存的能量也只有太阳到地球上的能量的0.05%,如果能将这些能量充分利用起来,能源紧张问题就能得到缓解。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技术,可以将绿色植物秸秆、木屑,工农业生产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废弃物转化为酒精和沼气等燃料。从目前人类正在开发的许多产能的技术和效益来看,乙醇很可能是未来的石油替代物。乙醇作为燃料的益处有:(1)产能效率高;(2)在燃烧期间不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其污染程度低于其他常用燃料所造成的污染;(3)可通过微生物大量发酵生产,其成本相对低些。因而这项技术很容易被人们所采纳和推广。

采油工业中,利用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构建能产生大量CO2甲烷等气体的基因工程菌株或选育能提高产气量的高活性菌株,把这些菌体连同它们所需的培养基一起注入到油层中,让这些工程菌能在油层中不仅产生气体增加井压,而且还能分泌高聚物、糖酯等表面活性剂,降低油层表面张力,使原油从岩石中、沙土中松开,黏度减低,从而提高采油量。此外,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物作为稠化水驱油,进一步降低石油与水之间的黏度差,减轻由注入的水不均匀推进所产生的死油块现象,让注入水在渗透率不一致的油层中均匀推进,增加水驱的扫油面积,从而提高油田的采油率还能延长油井的寿命。现在,各国均在大规模现场试验,已取得满意效果。

五、生物技术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

传统的化工生产需要耐热、耐压和耐腐蚀的材料,而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可制造其他方法难以生产或价值高的稀有产品,而且有可能变革化学工业的面貌,创建省能源、少污染的新工艺。自然环境下普通塑料制品降解需要200~300年,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科学家们经过选育和基因重组构建了“工程菌”,已获得积累聚酯塑料占菌体重量70~80%的菌株。目前已建厂并有商品问市的主要生物塑料是聚羟基丁酸酯(简称PHB)和合成生物降解塑料(商品名BioD)。对人畜无害的PHB塑料制品埋在土中6周即可完全降解,BioD可以裂解成碎片碎屑,最终分解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完全降解只需2~3年。随着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化学塑料完全可以用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微生物发酵生物的化工原料除乙醇、丙酮、丁醇等传统产品外,利用某些微生物合成乙烯,以乙烯或丙烯为原料,通过固相酶的技术,把乙烯氧化成环氧乙烷,丙烯氧化成环氧丙烷,再由它们制造的确良、双氧树脂、合成洗涤剂等。用这种方法生产的投资是化学合成法的一半,具有巨大的市场吸引力。

六、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随着对遗传疾病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人们设想如果能够使变异基因或异常表达的基因变为正常基因或正常表达基因,那么就可从根本上治愈遗传疾病,这就是基因治疗的基本思想。当细菌转化的分子机理阐明以后,研究人员一直想用同样的方法对人类遗传疾病进行治疗,即把正常的基因转入患者的体细胞内,达到治疗的目的。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的基因分离技术的发展,人的体细胞基因治疗逐渐变得现实起来。人们正式提出了基因治疗的概念。随后的十几年,由于相应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探索,基因治疗的概念不断充实、成熟。如今基因治疗的概念为: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外源DNA或RNA片断,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有6500多种,其中由单基因缺陷引起的就有约3000种。因此,遗传病是基因治疗的主要对象。基因治疗最常采用的方法是体外疗法,也称间接体内基因转移方法,即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离体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基因治疗采用的第二种方法是比较成熟的体细胞基因疗法,又称原位疗法。这种方法是将带有正常基因的载体直接导入需要正常基因的组织中。第三种基因治疗方法是体内疗法。医生只需要简单地把基因载体注入血液中,基因载体就会自己在体内寻找自己的靶细胞,而不会理睬其他的细胞,从而将正常基因转换进入带有缺陷基因的细胞中。第一例基因治疗是美国在1990年进行的,当时两个小女孩由于体内腺苷脱氨酶缺乏而患了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症,接受了基因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基因治疗已经从实验研究过渡到临床实验。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是用基因枪技术用于基因治疗,其方法是用改进的基因枪技术将特定的DNA导入小鼠的肌肉、肝脏、脾、肠道和皮肤获得成功的表达。这一技术的成功预示着人们未来可能利用基因枪传送药物到人体内的特定部位,以取代传统的接种疫苗,并用基因枪技术来治疗遗传病。目前,正在研究的胎儿基因疗法如果实验疗效得到进一步确证的话,就有可能将胎儿基因疗法扩大到其他遗传病,以防止出生患遗传病症的新生儿,从根本上提高后代的健康水平。

七、生物技术在环境上的应用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始终都相信由大气、土壤和水体组成的自然系统足以吸收人类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各种废物。这种想法在工业还不发达、人口不太密集的时代还有些道理,但在工业高度发达、人口密度日益增高的今天,就明显落后了。进入21世纪,人类继续面对两个很严峻的挑战:一是如何处理、分解不断产生的大量垃圾;二是如何除去过去几十年里积存在大气、土壤、水体中的有毒物质。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包括现代生物技术在内的各种方法来清除积累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石油副产品污染物及其他有毒物质。

生物净化是指利用生物来除去环境中的生物垃圾和有毒物质的过程。生物垃圾包括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生物垃圾是制造许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的原材料。特别是在今天人口膨胀、食品及能源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对资源的充分再利用就更显得意义重大。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

由于战争、海难以及其他事故,每年都有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的石油泄漏到海洋中。泄漏的原油漂浮在海面上可达数月甚至数年,这给泄漏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泄漏原油的处理也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海洋浮油的清理是利用微生物降解非生物物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原油中所含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基本上不含氮,由于缺少氮源,使得大部分微生物在原油中难以生存和繁殖。为此科学家们设计生产了多种含氮源的营养物,这些营养物投放到被原油污染的海面后,一方面可以提高氮源有助于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原油与海水的接触面积,因为在油水相交的界面上原油的降解速度最快。目前已有多家公司生产出了这类用于清除原油污染的台养物。而现代生物技术则为解决这一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

八、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影响

1974年7月《Science》上发表了震惊世界的“伯格信件”,这是一封关于生物危害的关键性建议的信件。从此,生物安全成为各国政府、科技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目前,人们对生物安全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转基因植物及食品的安全。事实上,生物安全是上个世纪才兴起的一门科学,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生物安全并不仅仅包含这些内容。即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生产,从技术研发到经济活动,从个人安全到国家安全,都涉及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安全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且随自然界的演进、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生物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防范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涵盖了狭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并且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人类的健康安全;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三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广义生物安全涉及预防医学、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农药、林业及化学、法律、公共政策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目前,人们对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和销售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环境是否会造成长期影响?是否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危险?

从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西红柿投放美国市场以来,至今才短短18年,动物来源的、植物来源的和微生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已发展得非常迅速。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市场。

尽管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在食品的生产或制造有诸多好处,但在评估食品的安全性时,仍必须分析由基因改造所产生的预期及非预期效果。由于转基因食品不同于相同生物来源的传统食品,遗传性状的改变,将可能影响细胞内的蛋白质组成,进而造成成分浓度变化或新的代谢物生成,其结果可能导致有毒物质产生或引起人的过敏症状,甚至有人怀疑基因会在人体内发生转移,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具体到转基因食物对人类健康可能的潜在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如致癌)的物质,某些毒素还可能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第二,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使人体产生致敏反应的物质;第三,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其营养价值可能与非转基因食品具有显著不同,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

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某些不利影响。如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人体的抗病能力;已发现一种基因工程大豆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采用某种基因工程细菌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色氨酸曾导致37人死亡和1500多人残废等。更令人担心的问题是,转基因食品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或许需要20年、50年甚至是100年后才能被发现。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是否会产生某种带有特殊致病基因的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如果这些微生物从实验室逸出并且扩散,将会造成非常可怕的疾病流行。

3.分子克隆技术有利于治疗人类某些疾病,但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可能还将对人类自身的进化产生影响。

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有突破性意义。克隆技术是令人担忧的,它将从根本上破坏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绵羊“多莉”——这个来自一只成年绵羊的精确的遗传复制品的诞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项技术原则上应当对一切哺乳动物都适用,其中包括人类,也就是说,连人的克隆都变得可能。这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克隆人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社会伦理问题。技术上的可能并不等于价值上的正当。在作克隆技术研究时,如果只着眼于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忽视或不考虑其价值正当性的话,那么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弊将大于利,甚至是一场灾难。

从道德价值的角度看待克隆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社会伦理角度,克隆人是对人类发展的一种过强的干预,可能影响人种的自然构成和自然发展。二是从家庭伦理角度,会加剧家庭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三是从性伦理学角度,完全改变了人类自然的、基于性爱的生育方式,使人口的产生与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四是从生命伦理学角度,破坏了人拥有独特基因的权利,有可能导致人种的退化,还会使正常的生与死的观念发生动摇。

除了上述的道德层面以外,克隆技术还有可能带来其他负面后果,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层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二是文化层面,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祟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三是哲学层面,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4.生物技术的发展势必会推动生物武器的研制与发展,整个人类的和平将可能会受到破坏。

生物武器过去叫做细菌武器,是指装有能够使人、畜和农作物致病或死亡的致病微生物,或某些毒素的杀伤破坏性武器。这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较强的武器,在过去的战争曾使用过。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可用作生物武器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其杀伤力也随之增大。如发酵工程的发展,不仅有大容量的发酵罐,而且可以连续培养,有自动化调控能力,可进行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生产。基因工程的发展,可以实现基因转移和重新组合,培育出毒性强、耐力大、有抗药性、难以治疗的致病微生物。“热毒素”就是一种奇特剧毒物质,只要20克就足以使全球50多亿人口死于一旦,有人称其为“世界末日武器”。

因此,20世纪整个国际社会为禁止生物武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大大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仍在继续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以美国“炭疽事件”为标志的生物恐怖对国际安全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生物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以人类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去迎接挑战,向生物技术世纪迈步前进。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技术发展的正面作用一定是远远大于负面作用的,我们要不断加深对生物技术的认识,把握好其发展方向,使具有巨大潜力的生物技术在今后更好地造福人类。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 基因 基因克隆载体 细胞工程 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组织培养 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生物安全

2.基因工程的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3.目的基因获得的方法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目前常用的载体有哪些?

5.简述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转入受体细胞,筛选重组子的过程。

6.简述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7.原生质体融合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8.酶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9.举例说明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能源及医学上的应用。

10.目前人们对生物技术安全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11.试述我们应该如何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造福人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