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图书贸易的性质

国际图书贸易的性质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际图书贸易的性质、特点与作用国际图书贸易既具有经济贸易的性质,又具有文化交流的特点。国际图书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各国之间的图书贸易活动也受到各国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国内图书贸易在本国境内进行,不需要办理通关手续,国际图书贸易若是实物贸易,则需要经过进口国和出口国的海关。

三、国际图书贸易的性质、特点与作用

国际图书贸易既具有经济贸易的性质,又具有文化交流的特点。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图书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各国之间的图书贸易活动也受到各国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反之,国际图书贸易又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增强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1.国际图书贸易的性质

国际图书贸易既然是图书商品的交换,本质上就是一项经济活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因而遵守一般的经济规律。经济是直接影响国际图书供求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只有当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国际范围内的图书供求关系才有可能产生。同样,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图书供求矛盾不断变化,从而推动国际图书贸易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经济对于图书贸易的内容、规模、方式、体制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影响。

国际图书贸易还具有文化交流的性质。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3)文化属于历史的范畴,每一社会都有和自己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如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伦理道德等,都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又给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以巨大的影响作用。在阶级社会里,观念形态的文化有着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形成传统的民族文化。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社会文化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文化自身的不断扬弃来获得发展的。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关于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文化积累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民族文化积累和外来文化积累。而后者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国际图书贸易,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国际图书贸易又是在“大文化”环境中进行的,语言、宗教、伦理、风俗、教育、学术、道德等文化传统,又制约着国际图书贸易。

2.国际图书贸易的特点(与国内图书贸易比较)

国际图书贸易是位于不同国家的出版社和书商之间的交易活动,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从本质上说,国际图书贸易是国内图书贸易在空间上超越国界的延伸,既要遵循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也需要考虑到贸易对象国家的相关贸易法规和习惯做法。具体说,国际图书贸易与国内图书贸易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国际图书贸易相对国内图书贸易交易的难度要大。

国际图书贸易中双方分属于不同的主权国家,所处的市场环境,交易过程,贸易限制等不同,因此达成交易的难度比国内贸易大,表现在:

(1)国际图书贸易比国内图书贸易进行市场调研的困难多。对于出版社或者书商来说,进口或者出口何种图书,引进或者输入何种图书的版权,这些都得进行市场调查。若是国内图书贸易,则仅仅需要了解国内图书市场情况,出版单位可以通过便利而多样化的渠道进行案头调研和实地调研,较方便地获得所需资料。若是国际图书贸易,则出版社和书商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必须随时掌握世界图书市场动态,了解主要交易市场的行情,显然收集和分析这些资料不如国内图书贸易容易。此外,由于在国际图书贸易中出版社和书商更多地依赖二手资料进行案头调研,调研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会受到影响,而且案头调研的渠道也不如国内贸易多。

(2)国际图书贸易比国内图书贸易进行交易磋商的障碍多。在确定交易对象后,贸易中的双方要经过磋商才能达成一项交易。进行国内图书贸易时,交易双方不存在语言障碍,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差异较小,双方面对共同的国内市场,对图书的供求状况和价格都比较了解,并遵循共同的商业法律,交易磋商的障碍少。进行国际图书贸易时,双方首先必须克服语言障碍,而且由于双方身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商业习惯不同,对国际图书贸易规则的理解也可能不一致,这就需要双方进行沟通,取得一致。此外,在洽商交易的过程中还会涉及不同的经济制度、政策法律、商业惯例、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问题,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

(3)国际图书贸易比国内图书贸易市场培育开发过程周期长。国际图书贸易相对国内图书贸易来说,因为对外国的市场情况、受众阅读习惯、偏好等诸多情况的不确定或者不了解,都需要时间进行调研,而一旦培育起了一小部分的读者,也需要花比相对国内更多的精力去维护和保持住这批读者。

(4)国际图书贸易活动比国内图书贸易活动受到的限制更多。国内图书贸易活动可以在本国市场上自由进行,不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限制,而国际贸易则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各国往往采取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即使在WTO的贸易自由化环境中,显性和隐性的诸多限制,对贸易双方达成交易也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国际图书贸易(主要指其中的图书实物贸易)相对国内图书贸易的程序比较复杂。国际图书贸易交易程序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海关等部门以及中间商和代理商。与国内图书贸易交易程序相比,其复杂性体现在:

(1)国际图书贸易中若进行图书实物贸易要办理进出口通关手续。国内图书贸易在本国境内进行,不需要办理通关手续,国际图书贸易若是实物贸易,则需要经过进口国和出口国的海关。图书出口时,需要在出口国家口岸履行报关手续,应当符合出口国的海关规定,同时出口图书的种类、品质和商标还必须符合进口国家的相关规定。国际图书贸易的履约难度增加,要求交易者了解本国和对方国家的海关制度法规及通关手续。

(2)国际货物运输的托运手续比较复杂。国内图书运输在本国境内完成,而国际图书运输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更长,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国际图书运输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海洋运输;此外,还要考虑在不同贸易条件下运输合同的条款、运费、承运人与托运人的责任、装卸,以及卖方如何在保证己方利益的前提下将提单交与卖方。

(3)国际图书贸易货款支付方式复杂且需要考虑汇率问题。国内图书贸易的货款结算使用本国货币支付,通过本国两家银行的转账支付即可完成。在国际图书贸易中,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会受到各国外汇管理制度、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变动的影响。就参与者和支付方式而言,国际图书贸易结算涉及进口国银行、出口国银行甚至第三国银行,可采取汇付、托收、信用证等支付方式,出版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支付方式。

(4)国际图书贸易中商检和仲裁问题需视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国内图书贸易中如果涉及图书商检和贸易仲裁问题,一般贸易双方遵循国内同样的商检标准和仲裁规则。国际图书贸易过程中,进口国和出口国可能有不同的商检标准和仲裁程序规则,交易双方在合同中必须明确以何地的检验证书为准,选择何地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等问题。

三是国际图书贸易相对国内图书贸易涉及的风险更多更高。国际图书贸易比国内图书贸易活动受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有:

(1)国际图书贸易中的信用风险。国际图书贸易的交易双方处于不同国家,相距遥远,不易了解对方的经营和资信情况,而国际图书贸易的从业机构和人员情况复杂,因此更容易出现商业欺诈行为。另外,国际图书贸易签约履约的周期较长,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对双方而言都存在信用风险。

(2)国际图书贸易中的商业风险。与国内图书贸易相比,国际图书贸易履约过程复杂,手续繁多,涵盖货、证、船、款四个领域的同时操作,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则交货时进口商可能因为交货期晚、单证不符等原因拒收货物,给出口商造成商业风险。另外,图书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也会造成乙方的商业损失。

(3)国际图书贸易中的汇兑风险。国内贸易基本不涉及汇率问题,而国际图书贸易一般以外币计价。当前各国主要采取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很大时,计价货币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交易者的利益。国际图书贸易从签约到结算时间间隔长,汇率的变化会形成汇兑风险。

(4)国际图书贸易中的运输风险。国际图书贸易图书运输的距离一般长于国内,有时需要经过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运输途中可能遭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外来风险,货物图书受损的概率高于国内图书贸易。一般来说,国际图书贸易中需要投保货物运输险来规避损失。

(5)国际图书贸易中的其他风险。国际图书贸易较国内图书贸易更易受到各国政策、经济形势等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贸易摩擦等因素都增加了国际图书贸易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业务难度。

3.国际图书贸易的作用

对外图书贸易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际社会对图书的需求推动和制约着国际图书贸易的发展。反之,国际图书贸易又以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为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服务,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国际图书贸易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层面,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影响很大,已经成为各国间不可或缺的贸易内容。国际图书贸易不仅对发达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与影响也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研究、重视国际图书贸易,繁荣新闻出版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图书贸易之中去,使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国际图书贸易的作用从微观的角度来讲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际图书贸易中对于版权贸易为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开辟了正规渠道。现实生活中的人天然需要交流,如果没有正规的渠道,那么人们只好求助于非正规的渠道,这样就不可避免损害著作权人的权利,进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有了正规的渠道,著作权人的智力成果就会得到有效的保护,有助于“给天才的创造力之火添加利益的柴薪”。其次,有助于使用者准确高效地寻找和使用自己需要的作品。面对“海量”的作品,在没有准确信息支持的情况下,任何出版机构都会感到无从下手;而在版权贸易的框架中使用者就可以非常容易找到所需的作品并进行迅速广泛的传播。

从宏观角度看,国际图书贸易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相互了解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如今,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各社会集团之间的距离大大地缩小,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各国人民间相互了解的方式很多,有直接了解的,如人员互访、旅游、留学、参加国际会议等;有间接了解的,如广播、影视、文化演出、各类展览、书刊传播等。其中,国际图书贸易是增强这种了解的有效方式之一。

图书特别是优秀的图书,是历史和现实的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例如托尔斯泰的作品是19世纪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美国作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及其根源。

通过图书贸易以增强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并不是抽象的,超现实的。相反,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进行的对外图书贸易,都是有其具体的目的和特定的内容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懂得“图书比宣传大军更有威力”(奥斯特洛夫斯基《读书箴言》),因而都十分重视对外图书贸易的对外宣传工作。国际关系中所签订的文化交流协定,如中俄、中日、中韩文化年项目中都把图书展览、贸易活动作为重头戏。

(2)促进科技文化交流,加速科技整体进步。

对外图书贸易作为科学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对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说过,科学研究的进步“部分地以前人的劳动成果为条件,部分地以他人的劳动成果为条件”。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在其选题初定之前,在其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认真分析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新的研究领域,对国外的文献资料尤有迫切需要。

情报学家曾对科学交流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他们认为科学交流包括非正式交流和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主要是通过科学工作者的口头、书信、会议等形式进行,而正式交流则是借助于科学文献进行的。

科学文献交流系统包括编辑出版和印刷过程、科学出版物的发行、图书馆书目工作和档案事务以及科学情报活动(前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伊洛夫)。图书发行是科学文献交流的重要环节,它完成了出版物从生产到利用的传递过程,以此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国际性决定了科学文献交流的国际性。作为国际科学文献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重要环节,图书的国际贸易对于促进各国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非常重视外国书的进口工作,尽可能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进入80年代,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为了加快“四化”建设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口图书用汇从1976年的650万美元增长到1985年的6 000万美元,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样,中国图书向日本、欧美、拉美、亚洲等国家的出口,对世界的科学文化交流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科学虽然无国界,但科学家创造的劳动成果首先是用来为本国、本民族利益服务的。特别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图书贸易中,对尖端科技文献采取保密政策,以保持他们在某些科学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因此,图书贸易对科学文化的促进往往受到人为的限制。

(3)促进本国和国际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一些国家的出版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减缓,物价普遍上涨,国内图书市场销售不景气,库存积压,退货率上升,尤其是网络对传统出版的巨大冲击,使得一些出版发行机构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书业界积极开展对外图书贸易,以缓解困境,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其一,为图书产品开辟市场,寻找销路。根据国外图书市场的需求,刺激出版企业精选主题,扩大品种,继续提高书刊出版质量。其二,通过图书出口贸易,赚取利润,更新先进设备,扩大再生产。其三,通过国家合作出版,加强出版界的国家联系,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提高出版印刷质量,避开海关限制,以利于占领海外市场。在开展国际合作出版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对外图书贸易大大丰富了各国图书市场的品种,满足了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使各国图书发行事业更加活跃。特别是有些国家的出版事业落后,出书数量少,品种单一,进口图书对于缓和市场供求矛盾起了重要作用。例如,加拿大每年出版图书9 000余种。图书市场销售额的75%靠进口图书。如果没有对外图书贸易,图书市场的萧条情况是可想而知的。其他如拉美、印度、新加坡等国情况也大抵如此,国内图书市场的销售有赖于进口图书。

而从中国单方面来看的话,通过国际图书贸易中的合作出版等诸多方式,我们可以学习出版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出版理念、出版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培养出版管理、营销、策划人才的一整套模式。要知道,出版人才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4)出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如今,国际图书贸易已成为出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据了解,国外中小出版商每年生产5种以上的图书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就可以盈利。而大型出版商(出版集团)的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是通过国际实物贸易和版权贸易实现的。2001年德国贝塔斯曼的总收入中,德国本土占30%,其他欧洲国家占42%,美国占22%,其他国家和地区占6%。

虽然图书进出口金额与其他商品进出口金额相比还很小,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收入中已经开始占有一定的比例,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图书出口和版权输出在创汇方面虽然很少,但在逐年增加,而且有很大的潜力。努力开拓中国图书的国外市场,增进与世界各国书业界的往来,始终是我国图书出口的重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