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加快推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在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靠低价优势扩大出口规模、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已经难以为继。

四、“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快推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

在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靠低价优势扩大出口规模、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已经难以为继。无论从满足国际需求还是从满足国内需求哪个层面来说,中国纺织业最终也要走资本、技术密集型道路,要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通过财政、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引导,通过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对有助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项目加以鼓励和支持,对落后设备的生产、使用以及属于粗放式增长、增量效益差的项目要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加以严格限制,务必加快淘汰,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新增棉纺生产能力,要加强资源、市场、资金、产品、效益等方面的可行性评估,并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规定执行。

2004年全国纺织行业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信息化带动,到2010年全行业生产总量中在产品质量、创新水平、快速反应能力及劳动生产率方面达到世界同期较先进水平的比重达1/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2004年提高1倍的目标。同时规划了2010年之前要集中力量攻关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新型成套关键设备。政府应尽快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加大对纺织服装工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实行重点突破,加强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

企业更应自觉打造“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快速应变”等综合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其中创新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加强原创技术的创新,包括从纤维材料、加工技术到产品全面创新。以产品为载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同时也要加强营销管理的创新,努力转换企业的人才结构,着力投资与大量培育产品开发与国际市场销售服务人才。要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以及对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和地域差异的了解,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馈速度,为国内外市场提供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品位、高知名度、高附加值的产品。

在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各种方式的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要促进产业链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产学研的整合,通过提高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创新能力,来带动上下游产品档次的提高;要贯彻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战略方针,调整我国纺织工业区域布局结构,形成以纺织深加工、精加工生产为主的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区以及以资源为导向的中西部纺织工业区,形成两大纺织产业区域协作分工、优势互补的区域结构,构筑纺织工业与东部和中西部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

2.鼓励纺织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十一五”期间,我国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总体形势将更加严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实施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以科技为支撑,把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粗放型传统纺织工业生产体系转变为低消耗、高效率、低污染的集约型现代纺织工业生产体系,鼓励纺织企业开展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物料循环,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主动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要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绿色化水平。突破一批新型纺织材料、生态纺织品研制、环保节能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一系列新型绿色化学纤维和面料产品,如Lyocell、PLA纤维、天然彩色棉。纺织加工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污染、少污染材料,如变性淀粉浆料、生物酶。印染整理尽量采取无水或少水加工工艺,如超临界CO2染色、数码印花等。完善环境与生态标志认证制度,逐步扩大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环境保护、生态纺织品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范围和达标比率。

在区域层面,合理利用工业生态系统内纺织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发挥产业集群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以纺织产业为核心的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建立纺织生态工业园。2005年,纺织工业协会在广东佛山西樵指导建设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区,计划形成集棉纺、染整、床上用品和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并包括供水、供汽、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实现统一供水、统一供汽和统一治污的“三统一”模式,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对废弃物进行综合治理。“十一五”期间应加强纺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的力度,争取在现有的纺织工业产业集群地区形成若干成熟有效的行业样本模式,实现区域层次的循环经济。

3.推动棉花市场化和化纤原料协调发展,提高主要资源的保证程度

纺织工业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改革国内棉花流通体制,开放化纤原料投资领域,提高主要资源的保证程度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国内棉花流通市场的改革和治理力度,完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放开国内棉花经营,防止囤积投机垄断棉价,扰乱市场;取消进口棉花配额分配制,积极推进国内外棉花市场接轨;加强对棉农种植的市场引导和销售服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保障我国从植棉到棉织品产业链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加快规范化的棉花现货和期货市场建设,合理规避棉花市场风险,防止棉花价格大起大落。

除了通过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对天然原料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外,还需要开发新型纤维替代天然纤维。如新型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再生蛋白质纤维等。后者又分为牛奶纤维、酪素纤维等动物蛋白质纤维和大豆、玉米、花生等植物蛋白质纤维。

市场竞争不充分是化纤原料供应紧张以及由此引发的化纤原料价格不断上扬的根本原因。国家应开放化纤原料投资领域,支持各类资本采用新增、重组或技术投入的方式全面推进化纤原料建设;解决化纤原料和产品进口关税倒挂问题,稳定国内市场化纤原料价格;逐步建立对石油和其他化纤原料市场的分析和预警,在维护石油安全的前提下推进与化纤工业相关的化纤原料工业的协调有序发展。

4.加强行业自律

我国纺织工业竞争度、开放度较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行业自律也应充分考虑市场的作用。单靠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呼吁很难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体系,需要从制定标准、规范入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建纺织行业自律体系。

“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自律领域应集中在工业技术创新、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产业结构升级、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创品牌、推进产业升级改造等方面。

应逐步建立并强化行业协会在制定标准以及商业标准检测方面的权威性,积极支持建立纺织行业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包括纺织品质量检测、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生态纺织品、企业社会责任[9]等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发展全国性的网络。

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建立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对重点、敏感产品的出口数量、价格及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等重要数据的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以便让数量庞大的纺织品出口企业提前应对。引导企业有序出口,克服个体出口的短视性与盲目性。

积极倡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推广企业社会责任认证,自觉遵守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缩小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5.鼓励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分散经营风险

近年来,我国开始成为全球贸易争端的最大受害国。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我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如果不经过谈判,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要到15年之后才取消,242条款的有效期到2008年,除此之外,还有上文提到的各种非关税壁垒以及汇率风险。

为了冲破欧美设限及新配额体制的束缚,国家应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原产地原则,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境外投资的方式,到中南美洲、中东、东欧及俄罗斯、非洲、南亚建立纺织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原产地的“非中国”,以化解矛盾、规避风险。2004年4月16日、2004年5月19日,商务部先后颁布了《在拉美地区开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指导目录》、《在亚洲地区开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指导目录》。规定凡符合导向目录,并经核准持有对外投资批准证书的企业,优先享受国家在资金、外汇、税收、海关、出入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走出去”战略应同产业升级和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若仅仅换个地方继续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后很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遭到同样的封杀,并导致东道国种种歧视性干扰政策的排斥。

专栏16—1

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非关税壁垒

一、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指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方政府经反倾销调查后,初步认定存在倾销并且认定倾销给其国内行业造成了损害,而对外国进口产品采取的临时限制进口的措施。这一措施的主要形式有:反倾销税、现金保证金、保函或其他形式的担保、预扣反倾销税等形式。

二、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标准,以及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标准的认证、审批和实验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如2005年欧盟公布的《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办法(REACH法规)》。

三、绿色贸易壁垒

包括产品标准和技术法规;符合标准及技术法规的评定程序;生产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验室认可;认证机构的认可,如欧盟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等。对产品的环保要求从产品本身转向产品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纺织品不符合“绿色”要求的覆盖面大约在15%左右。

四、“社会责任”要求

SA8000国际标准(社会责任体系认证)也给我国纺织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加我国产品成本,在市场价值没有得到提高的情况下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丧失价格竞争优势。

五、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行政决定。原产地是指作为商品而加入国际贸易流通的货物的来源地,即货物的产生地、生产地、制造或进行了最后实质性加工的加工地。由于各国在关税及

续专栏16—1

其他贸易措施方面仍存在着差别待遇,货物原产地是决定是否享受一定关税待遇的重要依据。美国、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以及韩国等设置的原产地规则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现行产业政策分析与建议》(纺织行业)及网上相关资料整理。

专栏16—2

CSC9000T启动意义深远

2005年5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成立,标志着酝酿了10个月的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正式启动。

CSC9000T和国外社会责任标准相比,它更符合中国国情,让中国纺织企业能够参照执行;同时它又有借鉴国际惯例,吸收国际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特点。目前,国外各种社会责任标准和认证机构令很多企业无所适从。CSC9000T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也为企业节约了认证开支,保守了商业秘密。当然这些利益只是表面的,更深层次的是使企业提高了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人力资源是考核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CSC9000T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它要求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激励员工主人翁精神,使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而且是生活价值、人生价值的体现。通过在骨干企业中的执行,来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CSC9000T是中国第一个行业自律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立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国际惯例本土化,并在纺织服装企业中率先推行,将为众多制造业确立样板,其意义深远。

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1月27日《中国纺织报》记者陈洪澜同名文章改编。

【注释】

[1]世界化纤工业同期年均增长速度为4%~5%。

[2]仅中国纺织协会确定的特色产业集群试点就有37个县(市、区)、52个城镇。

[3]1997年,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下调至9%,1998年1月1日提高到11%,1999年1月1日再提高到13%。

[4]所涉及服装出口金额占所有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的83.5%。

[5]最近几次的工商部门对家用纺织品质量抽检中,江苏省质监部门针对床上用品的检查结果表明,床单、床罩、被套、被子、枕套、枕头、靠垫等床上用品的合格率仅为38.89%;上海市工商部门对31种床上用品质量的监测,合格率仅为25.8%;西安市质监部门对床上用品的质量检查,合格率为73.3%。几次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印染不过关,pH值过低,纺织品色牢度不合格,致癌物含量超标等。

[6]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重点工业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政策研究》(纺织行业),2005年10月。

[7]WTO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从1980~2003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增长了313%,年均增长率6.4%。

[8]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国内外市场上喧嚣了近三年之久的“人民币升值论”变成了现实,2%的汇率调整幅度给本身利润率就不高的外贸服装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造成一定亏损。

[9]2005年5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成立,标志着酝酿了10个月的我国首个行业自律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正式启动。详见专栏1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