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期间,纺织工业第三大类产品产业用纺织品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保证原材料供应是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除此之外,“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还可能要面临基础性能源如煤、电短缺的考验。“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将受到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制约。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动力

虽然我国纺织工业出口导向性明显,但事实上,我国纺织品服装70%在国内市场销售,国内市场需求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牵引力。随着“十一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镇地区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和发达地区城市的消费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农村纺织品市场的潜力也会进一步释放出来,国内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纺织工业的主要三大类产品中,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两类用于日常消费,与广大群众生活联系密切。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时期是各国纺织纤维消费快速增长的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时期,纺织品消费处于明显的上升期。2000年以来,我国国内纤维消费保持7%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一五”期间,也可能保持5%~7%的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11公斤,2010年国内纤维加工总量有望超过30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能达到15~16公斤。与此同时,国家为了扩大内需,也在不断采取措施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衣着消费占全部最终消费的比重有望超过6%,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

“十一五”期间,国内市场需求不仅会有量的持续增长,也会带来纺织品服装消费结构的升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纺织服装产品从遮体御寒的基本功能进一步延伸到美观、时尚、舒适、保护等功能。对服装的选择会越来越注重新颖性、舒适性,服装的质量、环保、健康和安全等将成为服装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第三大类产品产业用纺织品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建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农业渔业、航天航空及轻工等产业部门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空间广大,将进一步有力拉动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2.资源环境对纺织工业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加大

纺织工业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对纺织工业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大。

纺织工业的原料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天然纤维包括棉、毛、麻、丝等,化学纤维也源于石油等原料。近年来,国内纤维原料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化学纤维已经替代天然纤维成为主要纤维原料,其中主要是合成纤维。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我国棉花、化纤等资源还是相对富足的,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限制了有效的商品流通,直接影响到纺织原料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配置成本,导致国内棉花价格长期高于国际棉价、化纤长期实行垄断协议价格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自然资源优势。纤维资源消耗强度过高,也使得我国纤维资源经常性存在相对短缺。

“十五”期间,棉花供应一直困扰着纺织工业,尤其是2004年,国内棉花市场大起大落,给棉纺企业造成极大影响。化纤行业对原油价格反应非常敏感。原油供应状况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化纤行业的运行。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扬,直接导致我国化纤行业经济效益等指标大幅度下降。

天然纤维是可再生资源,但受到种植、养殖条件的约束,供给量的增长有局限,存在不稳定性。而石油、天然气等化纤原料为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看,必将面临短缺和枯竭。“十一五”期间,保证原材料供应是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现行的原材料供给体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开发高附加值、高档产品,开发新型纤维的替代产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努力达到资源的供需平衡将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不二选择。

除此之外,“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还可能要面临基础性能源如煤、电短缺的考验。纺织工业能源消耗较大,年总能耗为5282万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5.2%,低于化工、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高于其他行业。

电力供需矛盾在我国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贯穿了2004年全年并一直波及到2005年的大范围电荒直接影响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尤其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拉闸限电更是给企业造成困难。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为缓解企业用电缺口,自己投资上发电厂,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存在着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印染企业和化纤企业相对集中的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环境负荷已经不胜其重,难以承担更多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带来的生态问题也开始显现。“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将受到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制约。

此外,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也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3.世界纺织品贸易竞争日益激烈

虽然近年来世界纤维消费总量平稳增长,纺织品贸易持续增长,[7]但全球纺织品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并有扩大之势,而纺织品消费新的快速增长点还没有实质性形成,供过于求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十一五”期间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世界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加快,高技术和信息化对世界纺织生产与流通过程影响越来越大。纺织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如高科技纤维、特种化纤将成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先进的加工工艺技术及设备、高速、高效、优质、节能、环保技术、智能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绿色环保纺织品、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以及信息化技术大幅提高等,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和流通效率,产品也更加丰富多彩。消费更趋成熟,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个性化、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货、零库存已经成为趋势,世界成衣订单交货期已缩短到60天之内。

发达国家依靠高附加值产品占领纺织品服装高端市场,享受超额垄断利润,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一时难以与之抗衡;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土耳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利用各自优势,力图以价廉物美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8]出口许可、出口退税率调低、关税调增、贸易摩擦等种种压力的我国纺织工业,其既往几乎所向披靡的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未来几年,我国纺织工业既要应对欧美的设限围堵,又要应对东南亚以及中南美洲国家纺织产品的追击,国际竞争力面临极大考验。

4.后配额时代,贸易摩擦增多,非关税壁垒加大

2005年1月1日,国际纺织品配额取消标志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一体化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我国纺织品出口恰恰在贸易自由化时代受到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种种限制。2005年,欧美依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条款对我国发起纺织品特保限制;印度、土耳其、秘鲁等对中国纺织品发起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并采取进口限制措施;南非、厄瓜多尔等国纺织业界也向政府施压,要求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企图遏制中国纺织品的“过快增长”。我国与美国、欧盟纺织品贸易摩擦更多由于政治原因,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主要起源于对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和再分配。

“十一五”期间,尽管配额体制已经退出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历史舞台,但出口配额只是2000多种非关税壁垒中的一种,配额取消后,还有许多符合WTO规定的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千方百计设置障碍进行限制的大背景下,我国纺织品出口除了遭遇反倾销调查、反补贴和特保调查等传统的贸易壁垒之外,将更多地遭遇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要求、原产地规则等新型贸易壁垒(见专栏16—1),我国纺织品出口并不会一帆风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