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集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2.3 集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专利药到期迎来仿制药的黄金期台州医化企业以仿制药为主,原创药物比较少。目前印度企业正成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程当中最强劲的竞争者。与印度企业相比中国医药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生产工艺和研发上。在原料药领域,获得美国FDA 、 DMF文件的企业近600家,是中国企业的两倍。

9.2.3 集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专利药到期迎来仿制药的黄金期

台州医化企业以仿制药为主,原创药物比较少。未来几年,全球将迎来仿制药的黄金期。 2010年,全球将有323种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新药失去专利保护,部分更是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药品,这是有史以来世界药品专利失效最多的一个时期,将极大地刺激非专利药市场的发展。目前,台州的诸多企业已经着手进行研发和产品改造,以期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新医改方案实施带来市场扩容

新医改政策将给医疗市场带来巨大扩容。据权威机构测算,新医改落实到位后政府增加的投入可拉动国内普药市场增加1600亿至1700亿元的产值,而且这种政策性市场扩增具有可持续性。新医改有望释放原来被压抑的医疗保险需求,带来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

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使医药产品链发生巨变,医药产品将向产品链的两端发展。同时,新医改使得国内药企通过兼并重组使做大做强成为可能。中小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能被压缩,一些产品不具特色单纯依靠低价营销策略生存的中小企业面临危机;而一些产品独特、走差异化营销路线的企业将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并逐步壮大,医药产业的产业、产品结构将更趋合理。

(3)全球医药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际医药产业链重构正在加速推进,发达国家药品生产制造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趋势明显。出于对资源和环境的考虑,欧美等发达国家严格控制原料药本地生产的品种和规模,加上高额的利润和发达的制剂技术,欧美成为两个最大的药品制剂输出地,这都加大了对原料药的市场需求。

我国是全球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每年都向其他国家输出大量原料药产品。良好的产业基础、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丰富的资源,使得我国具有承接国外医药产业转移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一批龙头企业具备相当的研发、制造能力,具备提供优质优价的医药产品尤其是原料药产品的能力,与国外医药企业的合作已经为我国承接国外医化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外包市场的发展,发达国家将逐步外包其竞争劣势的环节,通过专利的保护和对销售市场的控制来获取巨大的利润,而这也将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他的环节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4)政府推动兼并重组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前因为药品降价和商业贿赂,国家加大了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诸多中小药厂因为渠道薄弱、产品结构单一,销量持续下滑;同时由于小企业环保安全设施不健全,将成为未来关停的重点。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使中小医化企业更加现实地面对自己的困境,诸多细分行业的优势企业或综合性企业迎来了兼并重组的好机会。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增强研发能力、完善产品链、获取优势品种和品牌。另外当前药品价格的下降,也使得企业家注意到企业自身能力的薄弱,通过兼并重组充实自身实力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汪小倩, 2010)

2.挑战

(1)金融危机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医药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不少企业订单减少,出口下滑。金融危机导致了印度卢比大幅度贬值,印度是我国医药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人民币升值相对较快,使得我国很多原料药出口价格大大抬高,产品出口压力加剧。同时,受国际市场影响, 2009年5月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0% ,比上年全年增幅下降了65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受阻, 2009年1至5月化学原料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仅为6.6% ,在产值增速大幅回落的同时,效益增幅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以医药化工为主要产值的椒江海门街道2009年1 — 5月经济同比下降19.8% ,其中的医药化工下降33% 。

(2)国际医药产业竞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医药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走国际化道路,并要同时占领国内、国际这两个大市场。目前印度企业正成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程当中最强劲的竞争者。与印度企业相比中国医药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生产工艺和研发上。尤其是对于原料药的研发,中国研发人员往往用时短、见效快。但是就国际化程度而言,印度企业比中国企业占据了更多优势,有人员认为至少比中国领先10年。[1]印度制药业崛起和医药企业在其国内相对宽松的法制环境下抢占了国际市场先机,迅速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如对于药物的合成专利,印度国内保护严重,并对于企业的挑战专利非常支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印度制药企业已经在仿制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市场开拓方面远远超过中国药企。印度药企现在采用专利挑战策略,即通过分析研究跨国企业的药品专利,找出漏洞诉讼其专利无效或通过避开专利保护范围来合成药物的方式。全球制药老大辉瑞的拳头产品——全球首个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的药品“立普妥” ,遭遇了印度仿制药企业“南新(Ranbaxy)”的专利挑战。敢于向辉瑞宣战,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南新自有它的底气——它已经具备先进的仿制、创新和进一步研发的能力。而无论是勇气还是技术,都是我国制药企业所欠缺的。

印度医药产品的出口比重已经增加到35% ,出口增长速度是其行业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发展起了多个国际品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制药企业特别是大型制药企业,将目标瞄准全世界最大的医药产品市场——美国,并在认证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原料药领域,获得美国FDA 、 DMF文件的企业近600家,是中国企业的两倍。在制剂领域,目前印度获得美国FDA 、 GMP认证的制剂生产企业达70多家,是美国本土以外获得FDA制剂认证最多的国家。此外,印度获得欧盟COS证书的企业有近600家,是中国企业的6倍之多。

印度制药企业通过产品出口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快速进入了欧美等高端市场。进入21世纪后,除直接设立海外分公司外,印度制药企业纷纷通过并购发达国家大型跨国企业下面的中小企业或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制药企业以及新建工厂等,不断拓展其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覆盖面涉及欧美、俄罗斯、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近年来,印度制药企业的海外并购行动加剧,并从国际并购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通过国际并购,印度企业获得了新的产品,达到了国际GMP生产要求,自身实力得到增强,并拥有了对大宗产品的控制权。同时,印度制药企业还从海外并购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如南新、 DR瑞迪、 Lupin 、Cipla 、Matrix等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制剂销售额超过了印度本土市场的2~3倍,高端市场制剂出口比重占到这些公司整个销售额的20%~30% 。印度的南新、瑞迪、Wockhardt等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与中国的扬子江药业、华药和石药等企业相当,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却远好于中国同等规模的大型企业。像南新公司每年约一半的销售额来源于出口;瑞迪公司一开始就将国际市场作为其主要目标市场。通过印度一些知名制药公司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印度企业基本上都是遵循了这样一条成长的“线路图” ,即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专利仿制药(不规范市场)—通用名药物(规范市场)—创新药物。目前许多印度制药公司开始将关注点集中在提高自身的新药研发能力上,在仿制的同时进行一定创新,重视申请工艺技术专利,大力出口增值创新型仿制药。例如,Lupin公司开发出不侵犯日本武田公司已有专利技术的头孢噻肟,南新公司将其开发的环丙沙星一日一次缓释制剂授权给德国拜耳公司经营等。印度企业咄咄逼人之势,无疑对中国药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2]

显然,印度已经成为重要的中间体的采购国。国内很多企业给印度企业提供中间体,虽然满足了一时的生存需求,但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