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党的“十四大”以来,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到勾划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以及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非公有经济地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配改革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从而为改革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行动指南。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四大”以来,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到勾划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以及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非公有经济地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配改革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从而为改革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行动指南。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改革的新篇章。2003年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缩短了战线,精干了队伍。200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68家,占总数的73.6%,资产占总数的96.4%,利润占总数的85.4%。一批中央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互相参股等方式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革,到2003年10月末,中央企业从业人员为916.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2.6万人;到年底实现销售收入突破4万亿元,实现利润突破3000亿元。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在海外成功上市,电力、民航等垄断局面被逐渐打破,非公有制经济的舞台更加宽阔。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非公有制企业的国民待遇,清理和废止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重组、兼并收购,范围逐渐从中小企业扩展到大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扩展到公益性领域。“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份已扩大到20个,试点地区的农业人口约6.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3/4以上。这一年中央财政为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50亿元,绝大多数地区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开放是经济腾飞的另一只翅膀,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中国政府继续履行承诺,大幅度削减关税,并在保险、旅游服务等领域实行了一定范围的提前开放。恪守诺言,增强了外商对华投资的信心。在全球跨国投资持续大幅下降的情况下,2003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比上年增长20.22%;合同外资金额1150.70亿美元,同比增长39.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在敞开大门的同时,中国的企业积极“走出去”。中国有色矿业建设集团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发项目,已跻身国际知名矿业公司之列。[9] 据2006年04月19日 21:50 CCTV《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世界贸易组织公布自中国入世以来的首份《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报告》,报告高度赞扬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贸易政策审议是WTO对全体成员适用的一个永久性机制,所有WTO成员都要定期进行贸易政策审议,贸易额在全球排名前4位的成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审议,排名5至20位的16个成员,每4年一次,其他成员每6年一次。我国贸易排名目前已升至全球第三,贸易政策审议将每两年进行一次。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到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1)不同社会阶层间个人收入差距迅速扩大。(2)劳工收入(工人、农民、民工收入)增长缓慢。(3)居民消费能力远远低于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产能严重过剩。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三大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程度加深。二是人与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不断增大,劳资关系失衡等方面。三是国与国的矛盾。中国外经贸的非均衡增长引发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总体上来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新阶段,即经济增长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统一。和谐增长是人与自然关系与经济利益关系和谐的有机统一。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包涵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层次是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第三层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过多年的实践,人们对于市场经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优越性形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市场经济如何消灭剥削与消除两极分化方面见解不一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市场经济多,强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多,对于如何防止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极分化,如何消除市场经济负面效果方面没有准备。在实践中,在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方面经验不够,强调市场经济的成分多一点,而强调社会主义的成分少一点,从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偏差。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2006年10月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的一个主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中共“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窗体顶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关资料1-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会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四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六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