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即立足国内,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情况下,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针对这一问题,国内有关学者提出了一些测量对外开放度的方法。这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提高国际竞争力: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

周茂荣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本文在探讨我国对外开放是否存在过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详细的理论阐述。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统筹 国内发展 对外开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其中之一就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所谓“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即立足国内,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情况下,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的对外开放不存在过度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然而,对外开放度的扩大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国内企业正面对外资企业的激烈的竞争,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在这种背景下,有很多人提出了这么一个疑问,即“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否已经过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我国当前的对外开放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我国的对外开放现状

对外开放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综合性指针,是一国经济冲破完全封闭的状态,与世界进行经济交往的程度。当前,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表明各国都在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求生存、求发展。那么,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度究竟如何呢?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有关学者提出了一些测量对外开放度的方法。例如:李狲(1998)认为要衡量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必须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个方面着手。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计算经济开放度的公式:

O=W1×O1+W2×O2+W3×O3  (1)

其中,O表示我国的经济开放度,O1表示国际贸易方面的对外开放度,O2表示国际金融方面的对外开放度,O3表示国际投资方面的对外开放度,W1、W2和W3表示权数,且分别等于40%、30%和30%。而兰宜生(2002)则将对外开放度定义为贸易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之和;其中,贸易依存度为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百分比,外资依存度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百分比。随后,胡智、刘志雄(2005)以李狲提出的测算公式为鉴,结合实际情况,选取贸易开放度、实际关税率、金融开放度、投资开放度和生产开放度等5个具有代表性的指针,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算。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度在不断提高;然而,从经济开放度的国际比较来看,尽管我国经济开放度在不断提高,但经济开放水平较低;我国经济开放度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低于中等收入国家[1]的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除美国和日本以外的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我国的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讲,对外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够通过贸易更好地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的知识存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要高于发达国家(郭妍,张立光,2004);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发达国家牢牢掌握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决定权,因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以这次在香港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为例,虽然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会议的最后一天达成协议,同意在2013年底以前全面取消农产品补贴,但实际上这一时间表反映的是欧盟的意志,[2]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话语权极为有限。因而,扩大对外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究竟如何,还不能妄加定论。

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学者已经开展了一些初步的定量、实证研究。例如:杨全发(1998)、张敏等(2000)、胡均民(2002)、张亚斌等(2002)、赖明勇等(2002)、沈坤荣等(2003),均采用线性回归对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等贸易开放度指针和人均产出增长、资本增长、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等指针的影响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刘小鹏(2001)、石传玉等(2003)、许启发和蒋翠侠等(2002)运用协整理论或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而王英、刘思峰(2003)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度的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虽然不同学者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资料不同而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但有一种相同的观点,即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之间呈现出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增加,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扩大;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扩大并没有妨碍经济的增长,因而不存在所谓的开放过度问题。

二、我国的国内发展尚不充分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立足点为国内发展;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必须始终把国内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然而,相比于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国内发展似乎显得有些滞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应由全体人民共同分享”的口号,从而将加快国内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列入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具体而言,我国国内发展不充分的表现主要有:

第一,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最终的社会福利水平,而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现象。据有关统计,2002年我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不仅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印度、菲律宾、泰国等发展中国家10.2个百分点,甚至有专家预测我国的消费比重在最近一两年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到55%。作为中低收入国家,我国的消费比重如此之低是不合理的,这一过低的比重意味着我国大多数人民的生活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出口增加,特别是廉价出口的增加。出口增加带来的贸易收支顺差不仅造成国际经贸摩擦有增无减,而且导致国民福利的恶化。以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不平衡为例,中美之间的收支不平衡事实上已经形成“中国人造商品,美国人发货币”、“中国人生产,美国人享受”的尴尬局面。稍稍梳理一下美国贸易逆差的演进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近十年的时间内,美国的贸易逆差从1996年的1 202亿美元急剧增加到近7 000亿美元(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是由生产性投资需求引致的;相反,其巨额的逆差主要是由美国家庭和政府消费支出的迅猛增长所导致的。换言之,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主要是为美国家庭和政府消费的增加来融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国内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在逐年下滑,国内有效消费需求处于严重不足的状况。

第二,国内投资严重不足。国内储蓄与投资关系严重失衡,经济增长不仅未能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净利用,反而是国内资源持续、大规模地被外部净利用。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历史的逻辑来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利用外部资源,典型的表征应该是投资高于储蓄、进口大于出口(“两缺口”模型中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由此,一国对于外部资源的净利用一般可以通过其贸易逆差来予以反映。但是,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基本保持了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因此,尽管我国当前是世界第一大直接投资引资国,但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输出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从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演变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从2002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项也出现顺差,从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三顺差”现象。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奇特现象与国内“储蓄-投资”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下述简单的平衡关系中找到解释:

经常项目盈余=政府预算盈余+(企业储蓄-企业投资)+(民间储蓄-民间投资)(2)

一方面,单纯从恒等式本身来看,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政府预算基本上都是赤字,企业一直是银行的借款人和资本市场的筹款人。因此,在经常项目出现盈余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恒等式的成立,民间储蓄必然要大于民间投资。导致民间投资不足固然与东方民族的谨慎性格有关,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我国缺乏必要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致使高额民间储蓄无法转化为私人自主性投资;另一方面,对比中美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以及结合前述有关中国经济增长不仅未能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净利用,反而是国内资源持续、大规模地被外部净利用的事实,我们可以推演出如下结论:在中美两国现有的经贸结构中,根本不存在美国对中国的真实的资本输出,对华投资的资金来源实质上源于中国的民间储蓄,美国只不过是通过其国际收支媒介转换了低收益的中国居民存款和高收益的外国直接投资。

第三,国内企业发展不充分。最近一份有关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差距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核心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和缺乏知名品牌仍然是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整体技术实力还是相对比较落后。以DVD制造业为例,虽然我国的DVD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由于其中的核心技术来自于日本,因而每年仍然要向日本企业支付一定的技术使用费。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利润率,同时也影响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此外,管理水平落后也是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管理水平落后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对企业形象、企业治理结构等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当然,国内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的,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总共才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相对于国外企业数百年的积累,难免有不如之处。尽管如此,国内企业仍需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提高其管理水平,以提高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

国内企业发展不充分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是其缺乏知名的品牌。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艰难磨炼,国内企业创立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它们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好的信誉度及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同国外著名品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人们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奔驰、海飞丝、日立诺基亚、皮尔·卡丹等品牌耳熟能详。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都拥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一个品牌就是一个形象、一种象征。然而,国内企业品牌战略起步较晚,市场经验不足,与世界名牌的差距十分明显,从而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提高国际竞争力——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

在我国对外开放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国内发展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如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立足点为国内发展;核心内容为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关键则在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所谓国际竞争力,是指在良好的国际市场条件下,能够不断扩大国民实际收入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它以经济内在持续增长为条件,以满足本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最终目标。国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根据这一定义,世界经济论坛(WEF)对世界各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排名;排名结果显示:我国在117个经济实体中竞争力排名第49位,比2004年下滑了3位,这已经是2002年以来的连续第三次下滑。[3]这一资料表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渐下降,并影响了我国国内的和谐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

第一,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目前,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对外贸易的结构性问题和层次性问题。其中,对外贸易的结构性问题表现为进出口地区结构过于集中和单一,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层次性问题则主要表现为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过大,出口商品层次较低,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前向性效应和后向性效应不高,进而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推动力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层次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外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说明我国所生产的产品的竞争优势是相对的,即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具有竞争力,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不具有竞争力。如果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这种比较优势的范围也会相应扩大,从而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结构性问题。对外贸易存在层次性问题说明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一些层次和附加值都比较低的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这些产品上的价格优势将会逐渐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取代,只有通过增强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层次,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二,提高国际竞争力是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开放度和投资开放度的关键。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开放较早,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成为除美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引资国,且外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我国的金融开放度和短期投资开放度,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然而,金融和短期投资的开放关系到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如果在条件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开放金融业和短期投资,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这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金融开放领域一直十分谨慎的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经济金融安全主要体现为金融体系的安全,而金融体系的主体又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二是各金融机构。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作为金融市场的管理者,面临的安全问题一般较少,因此金融体系的安全主要体现为金融机构的安全。我国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还是投资公司,几乎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竞争力相对较弱,还无法直接面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强力竞争。从这个层面来看,提高国际竞争力是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开放度和投资开放度的关键所在。

第三,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增加我国的国内有效需求。我国国内发展不充分的一大表现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又体现为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固然与东方民族的节俭性格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公众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确定,在这种条件下,一些不必要的消费必然被削减,并沉淀为储蓄。投资不足表面上是由于投资产品有限,而实际上可能是由于国内企业盈利能力有限,从而制约了公众投资需求的增加。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公众对国民经济未来的预期必然得以逆转,其消费能力将会得以释放,国内消费需求也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将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刺激公众的投资需求。

第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国内企业发展不充分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和缺乏知名品牌,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一般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产出增长快、技术进步快、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高、规模收益递增等,这些特征又决定了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巨大的超额利润,并创造具有非凡影响的知名品牌。可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国内企业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启发,蒋翠侠.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预测,2002(2).

[2]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3(2).

[3]刘小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l(5).

[4]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03(5).

[5]姚丽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统计研究,2001(9).

[6]赖明勇,阳小晓.出口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6).

[7]郭妍,张立光.我国经济开放度的度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4(4).

[8]胡智,刘志雄.中国经济开放度的度量与国际比较.世界经济研究,2005(7).

[9]李狲.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经济研究,1998(1).

[10]兰宜生.对外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2(2).

【注释】

[1]在世界银行的统计分类中,我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中低收入国。

[2]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希望的最后期限为2010年,但遭到了欧盟的强烈反对。

[3]2002年,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全球第33位,为历史最高水平;此后,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一直下滑,根据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2005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已下滑到全球第49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