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之探索

西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之探索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西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之探索分析研究东部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帮助西部很好地借鉴东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验,指导西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它也是搞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使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提供前提。使各行业对用工人员的服务管理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固定下来。

四、西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之探索

分析研究东部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帮助西部很好地借鉴东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验,指导西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总结近年来从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西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途径主要有:

(一)必须明确“一个概念”,确立工作目标原则

即首先要明确界定“流动人口的完整概念”,并科学划定其外延和内涵,才能更加准确的划定我们服务管理工作的对象,掌握流动人口的实际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服务管理工作的策略和原则。这也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终极目标的要求。它也是搞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归纳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我们认为,流动人口是指那些出于某种动机或目的,在一定时间(一个月以上),出现居住地空间转移(县域以外)行为,但未发生户籍转移或永久定居事件的人群。其内涵主要包括跨县域从事务工、经商、季节性打工、社会服务、上学、参军、访友探亲等一个月以上的人群,其主体应为外出农民工及其家属子女,外出流浪乞讨人员等。重点是刑释解教人员异地择业和有危害社会倾向异地游走等的管控。其外延应包括跨县域旅游及过境人群。

(二)必须树立“两个科学理念”,真正服务流动人口学习、工作、生活

一是服务为先的科学理念。摒弃一切附加在流动人口身上不平等的权利约束。确立流动人口应当也必须主动向主管机关或部门申报家庭情况,流动动机、目的,暂居场所等基本概况的一种义务申报制度。否则,不能享受低保、医保、计生、社保等当地居民基本待遇。保证流动人口在当地能够“雁过留声”、“人过留影”。也使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提供前提。取消流动人口在当地接受教育,享受社会公共福利,自由择业,生活、工作方面不同于当地居民的差别性规定,使之融入当地生产、生活,成为发展当地经济真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二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把关注民生作为所有主管机关和部门服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在惠及民力、维护民权、保障民安方面,让流动人口感受到实际的服务,使其能够充分享受平安和谐社会为流动人口带来的一切丰厚成果。

(三)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环节”,实现科学有序的服务管理

首先,必须分行业建立起完善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申报登记制度。主要由计生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其职责范围内的流动人口生育资料及家庭成员状况等;由教育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情况及家庭状况等;由劳务输出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季节性务工、务农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资料等;由建设、国土(矿管)、中小企业等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所在行业务工人员、用工人员基本情况及信息资料等;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个体工商业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注册企业流动人口、从业人员信息资料等;由旅游宾馆饭店申报登记旅游人口基本资料情况等;由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申报登记辖区流动人口相应资料等。经过各自汇总分析,形成电子档案资料备查。由公安机关定期组织专项甄别和比对,查找可能遗漏和隐藏的逃犯。真正形成全社会完整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其次,必须建立科学的人口信息定期分析比对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以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为主体,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电子分析和比对系统,使各系统部门的人口资料及时有效地回收到公安机关,组织专业的分析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有效打击和查处。第三,必须建立由党委、政府统揽,政法综治部门协调、各主管部门参与、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及时部署安排,定期分析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协商处理日常事务,形成有力的协调机制,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四)必须搭建“四个管理平台”,努力实现社会资源开发与共享

从西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搭建“四大管理平台”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人口计生信息平台,现已自成体系,基层网络比较健全,办事机构完善,人员齐备而具有较高素质,所采集的人口信息已涵盖40%以上的流动人口。欠缺是资料信息采集内容尚不够完备,部分指标与其他平台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平台,现正处在加速建设的过程中,包括劳动部门和民政部门两大系统,迫切需要将统一规范的流动人口采集指标纳入其工作系统体系,使这一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教育平台建设,急需在大教育平台上开辟和建立子系统,专门用于流动人口子女相关资料及学生家庭状况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备存。以上三个平台属半公开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共享并用。四是集采集、录入、分析、比对、查询服务为一体的公安机关警务综合平台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更新关键设施,开发新兴技术,使其更能胜任统计分析和处理其他三大平台人口采集信息的职责,为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四大平台建设均可延伸到乡镇(街道)、学区和派出所、人口计生管理站,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做出规划部署,形成良好共享机制,破解社会管理创新之第一大难题。

(五)必须落实“五个服务管理措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始终坚持分层分级管理原则,细分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行业和系统,明确其职责、任务,自上而下建立完整的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对流动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二是始终坚持以房管人。完善和强化对公私出租房科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对聚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强力推行“旅店式”管理,纳入文明、平安创建,进行考核、评级、挂星,尽可能减轻流动人口的受管理的心理负担。三是始终坚持以业管人。重点强化对建设、国土(矿管)、中小企业、工商系统用工人员的集中教育、集中服务、集中管理,使其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使各行业对用工人员的服务管理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固定下来。四是始终加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站)建设,以计生、民政、公安为主体,壮大办(站)工作机构和队伍。城郊乡镇、城中村等均可实行多部门联合办公的模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特别注重对专(协)管员的配备和工作保障,实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五是加快起草制定流动人口服务法规,统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范畴,规范服务管理模式,明确各社会管理部门的职责,法定流动人口的责、权、利及其保护,缩小东西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差异和差别,使这项社会管理从机制、体制上取得一个重要的创新和突破。

(六)必须实现“六个服务管理目标”,构建和谐平安家园

一是平等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义务。取消暂住证及暂住人口等称谓,使所有公民在中国境内享有均等的居住(留)权。二是普遍建立以服务为主导的社会管理科学体系。从服务入手建立和睦平等的居民人际关系,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文明程度。三是科学整合和运用社会资源,构建利于社会管理、充分反映各界诉求和意见,对重点人口实行科学管制的良好工作机制。使大多数流动人口得到社会公共服务,受到普及教育,享有社会保障。使极少数违法犯罪者无藏身之所,无隐匿之地。四是全面实行居(村)民自主管理,使各级人民团体、自治组织、社团组织、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自主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弥补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五是适应社会结构转型需要,围绕民生和稳定两大重点,立足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模式,普遍建立面向群众(包括流动人口),贴近人民需求,提供良好公共服务,构建完善保障体系,“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作、公共参与”的现代社会管理新格局。六是倡导和发扬平安文明创建成果,保证各界群众享受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包括流动人口对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诚信度,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参与度,为构建和谐平安西部做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