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学报封面设计的美学审视

高校学报封面设计的美学审视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地域文化对高校学报封面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高校学报作为传播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的载体,其封面设计必须遵循规范、美观、简洁、协调的原则。

朝晖

(咸宁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

摘 要:由于高校学报存在“重内容,轻形式;重学术,轻艺术;重模式,轻特色”的弊端,封面设计普遍存在审美偏差。封面设计应遵循规范、美观、简洁、协调的审美原则。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在图案、色彩、刊标、字体、摄影等方面,新颖、独创的艺术构思,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展现学术期刊的艺术个性,传达学术期刊内在的文化意韵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高校学报;封面设计;审美偏差;审美原则;审美表现

中图分类号G232.3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过:“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1]对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来说,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理论指导,不仅可减少盲目性,还能使编辑的审美追求由不自觉走向自觉,从而提高出版物的审美价值。

一、高校学报封面设计的审美偏差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高校学报存在“重内容,轻形式;重学术,轻艺术;重模式,轻特色”的弊端,这种思路也体现在学报的封面装帧上,即只将封面的整体设计定位于庄重简朴、规范合理并力求稳定。但过分庄重则显曲高和寡,简朴有余则显单调呆板。

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审美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办刊经费得不到保障。当前,不少高校学报办刊经费紧张,为了保证刊物的正常出版,不得不降低封面的印制成本,对封面设计重视不够。二是编辑审美观念的模式化。不少编辑把学术的严肃性与装帧美化完全对立起来。其实,学报不仅仅是一本论文集,也是一件艺术品,如果把学报比做展示高校科研教学成果的窗口,学报封面则是该窗口的窗框与窗叶。房屋窗框与窗叶外观的艺术效果直接关系到能否引起观察者进入屋内的兴趣与探究心理[2]。三是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对高校学报封面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中西部高校由于地处内陆,生活节奏较慢,接受新事物较少,表现在封面设计上仍以严肃、单一、庄重为主,甚至多少年来保持同一风格;而沿海地区高校因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思想开放,表现在封面设计上则形式多样。所以,从美学角度审视高校学报封面的设计艺术,使学报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确实值得深思与研究。

二、高校学报封面设计的审美原则

封面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美的创造过程,强调构思与表现的统一,讲求完美与和谐。高校学报作为传播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的载体,其封面设计必须遵循规范、美观、简洁、协调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即封面设计既要反映刊物的基本属性,又要符合国家标准(GB)和国际标准组织(ISO)的条文规范,标明各项标志和著录必要的信息。

(2)美观性原则。精致的封面能增强学报的审美价值。如果把学报封面设计得既符合规范,又新颖、美观,那将使读者在接受科学信息的同时,又能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愉悦。

(3)简洁性原则。封面设计,要求我们在方寸之间施展才华,力求简约。简洁性既体现在学报的内容上,也体现在学报形式的美学追求上。在封面设计中,应突出精华,删去赘余,使之紧凑、精悍、简练、明晰,用最小的篇幅表达出最大的信息量和知识量。

(4)协调性原则。德国著名书装设计艺术家阿卡伯尔说过:“书籍各部分应有统一的美学构思。设计的各要素,如字体、插图、印刷、油墨、封面和护封,必须相互协调。”具体到学报的封面设计,就是字体与版面、色彩与造型等应协调组合、息息相通,每一种要素在美学趣味的趋向性上应达到一致,形成统一的审美效果。

三、高校学报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

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说:“纸张美的本质是什么?是‘亲近’之美,是我们与周边生活朝夕相处的亲近感,是由纸张缀订而成的书籍既有纯艺术的观赏之美,更具在使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的视、触、听、嗅、味五感交融之美。”[3]就学报封面而言,设计者要尽力调动一切设计手段,以微妙的要素所形成的视觉节奏拨动读者的心弦,使读者伴随着书刊时空的展开,享受到回味无穷、咀嚼不尽的书卷之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报界出现了一批用纸讲究、印刷精美、构图完整、漂亮大方的刊物,这些刊物运用独创、新颖的艺术构思,准确地传递信息,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有效地诱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购买动机和保存行为,传达出内在的文化意韵和美学价值。

(1)图案的意韵美。图案,是人类重要的视觉符号语言,是设计创作中敏感的视觉中心。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都是以独特的图案语言准确而又清晰地转述设计主题,其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当前,不少学报封面运用古字画、古文物或民间艺术图片做主图案,通过电脑扫描,将原有图片按设想进行切割、分离、移植、增添或删除不必要的物像及退底,形成真实与虚幻的景象。如朦胧的“雾处理”、柔和扩散的“虚边”、有凹凸感的“浮雕”等,既凝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又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如《大理学院学报》(2005年2期)以千寻塔出土的文物大鹏金翅鸟为封面图案。据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三塔“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镇之”。可以说大鹏金翅鸟是大理文化的诠释,它揭示了佛教文化的白族化和地域化,是大理文化的象征[4]

(2)色彩的装饰美。封面色彩的美学意韵,主要通过色彩的合理配置来表现,注重“以色传神,以色夺人,以色抒情,以色写意”。如红色象征着革命、喜庆、幸福、吉利,注目性强,用它能衬托出学术刊物的严肃、庄重,例如《嘉庆学院学报》(2004年)。黄色则给人以灿烂、柔和、神秘、威严的感觉,象征着光明、希望、权威,例如《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蓝色使人联想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海洋,象征着宇宙的广阔、无穷、遥远、高深,用在刊物上可使其具有沉静、理智、大方、神秘莫测之感。例如《渤海大学学报(自科版)》(2004年)。绿色被誉为生命之色,象征着和平、青春、理想、宁静,用它能使刊物充满活力,给人以舒畅感,例如《济南大学学报》(2004年)。白色象征着纯洁、文明和神圣,具有轻快、朴素、一尘不染的性格,用它作为背景组织画面,能使读者在变幻的信息中找到宁静的着落点,彰显刊物的不凡品质,例如《南京师大学报(自科版)》(2004年)。黑色具有庄重、肃穆、超脱、渊博的意义,能表现刊物的典雅与高贵,例如《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灰色稳定而雅致,表现出谦恭、平和、中庸、温顺的性格,例如《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这些封面以大面积色彩展示自己,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3)刊标的抽象美。刊标是用来代表、象征和标志期刊的徽记。作为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精美的刊标设计,不仅能增加读者对专业期刊的理解,还有利于刊物品牌地位的形成与提升。部分高校学报的刊标设计着意强化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生动地表达了刊物的精髓和特色。例如《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的刊标就颇具特色。据考证,该刊标源于“行水”改“衡水”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衡水叫“行水”,并且很穷,后来有一个县官发现这里有一个大水塘,里面能生产很大的鱼,因此就组织人们在这里养鱼,使这里变得非常富裕,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行水”的中间加了一个“大”和一个“鱼”构成“衡”的变形,鱼象征智慧与富足。设计者巧妙地将衡水师专学报汉语拼音字头浓缩在椭圆型的图形之中,既象征该学报的地方特色,又能很好地传达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4)字体的音乐美。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书法、字体往往蕴含着上乘的武功,令人心驰神往。而在高校学报的封面里,不同的字体、字号经过电脑的编排与加工,同样能形成跌宕起伏、有规则的视觉节奏,构成一种生命的律动。人们常常把书法誉为“纸上的舞蹈”,书法字体的线条像音乐、舞蹈一样,跳跃、飞奔或者收缩、聚拢,能表现出迅速和缓慢,能激起人们许多类比联想和情绪记忆。正楷,刚劲庄重;隶书,典雅古朴;篆书,弯曲如画;行书,流畅洒脱;草书,龙飞凤舞。恰当地选择字体,不仅能烘托、渲染高校学报的主旨,而且能使之产生和谐、统一的格调,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例如《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封面就表现了一种音乐的流动,彰显了期刊的特色。

(5)摄影的风格美。摄影艺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彩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之美。摄影作品赋予我们的形式感,是十分丰富的:有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等[5]

纵观我国高校学报封面摄影,咫尺画面,却包孕着无限广阔的意韵。摄影画面通过艺术的创造、技术的处理,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素材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演绎、朦胧化以及时空上的多重排列组合后,使作品的画面强烈地渗透着深层次的表意和表情的功能。高校学报封面摄影艺术的取材有人物肖像、风景和建筑等。在人物肖像上应注重性格和内心刻画,尤其应注重神态的捕捉。例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该期刊封面全用学者特写为主刊图,刻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神态和风采。而风景和建筑摄影也是最为常见的内容。例如《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3期)封面,运用简洁的构图表现单纯的美感,在平常的视野中去洞幽烛微,开辟出另一片摄影情调和山水天地[6]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7.

[2]龚维忠.视觉沉闷的突围——高校学报装帧的变革与突破[J].中国编辑,2003(6).

[3]中国大陆书籍设计大师作品选[EB/OL].http://www.cnmedia.com/me-dia-news-1/2005-318-8-8.shtm.

[4]该刊编辑部.封面图案“大鹏金翅鸟”之一[J].大理学院学报,2005(2).

[5]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M].武昌: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576~579.

[6]余朝晖,佘斯勇.解读高校学报“封面装帧文化”[J].出版发行研究,2005(12).

(原载《科技与出版》2006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