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略论高校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

略论高校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略论高校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质量是期刊的生命,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为例,通过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必须尊重作者原创,尊重编辑工作特点,尊重读者需求的情况下,阐明提高本刊质量的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略论高校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期刊的质量最根本的是由论文的质量来决定,因此,期刊质量直接与论文质量有关。只有丰富的稿源和严格的审稿定稿制度,才能为期刊刊登高水平的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以下简称本刊)为例,通过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必须尊重作者原创,尊重编辑工作特点,尊重读者需求的情况下,阐明提高本刊质量的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1 本刊稿源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化不强

按照过去几十年的期刊出版资源配置方式,不管学术水平高低,科研力量强弱,高等学校都要办一份学报。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再分一个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近几年随着院校调整,一些地方几所学校合成一所后,学报开始办各种各样的学科版,如一所大学的学报可能会有社科版、自然版、学术版、教育理论版、外文版等几种。虽说近几年来各高校学报的这种现状有所改变,某些学校也开始在专业性方面有所突破,如清华大学主办的《生物芯片研究》已不再是《清华大学学报》的生物技术版,但是对大多数高校的大多数学报而言,依然是大拼盘。由于我校属于专科学校,因此,本刊稿源有限,专业性不强。

1.2 “趋同化”现象严重

由于学报一直是学校的一个部处,编辑部带有很浓厚的行政管理的烙印。多年的管理体制造成编辑人员主动进取精神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编辑“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多数编辑坐等作者上门送稿,很少到相应的作者群中争取稿件。所以学报以往的稿件多为自由投稿,偶有约稿,组稿。约稿所占比例也不高,有时所约稿件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本刊由于是综合性学报,栏目设置趋同,甚至探讨的社会热点问题也趋同,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面面俱到,成了评定职称和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的园地。

1.3 发行量小

高校学报属学术期刊,学术性本身又构成了对它的限制,因为学术期刊一般来说读者群比较小,主要服务于相关的专业领域,它不像大众传媒传播一些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信息。因此,高校学报专业性强,市场需求弹性狭小,在大众浅层快餐式文化消费不断扩张的背景之下,它的读者范围有越来越被挤压之势,开拓空间非常有限,发行量难以有大的进展。目前,学术期刊发行较好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历史研究》,其发行量也还不到8000册,高校学报就更不用说了,发行量在二三千册的已是好的,大多发行在几百册甚至几十册,更有部分学报印刷量才几百册,主要以赠送为主。本刊属于后者,其发行量见表1。

表1 本刊的发行情况统计表

img62

注:①刊印数为500份,校内发行132份,校外289份,其中订户为24份,上级机关11份,本表为校外部分。②除24份户外,其他(含校内发行)都是免费赠阅,占94.3%。③发行地区集中成北京、上海、四川、重庆、江苏,占对外发行的62.98%,内蒙古、新疆、贵州仅1份,海南、香港、台湾、澳门发行为0份。

2 本刊作者群的特点

本刊作者存在的问题:

2.1 一些作者的科学素养不够

本刊作者群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的研究生、相关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及青年教师,他们进行学术科学研究的经历较短,来自工科的实践动手能力有限,研究水平和科学素养不高,往往在他们所撰写的论文中存在科研设计不严谨、数据处理方法不合理,结论分析不准确等问题。有些研究生本来有很好的素材,但因缺乏相应的知识与科学眼光,错失很好的结果,没能发现可推广的新技术。

2.2 作者的写作能力不强

部分作者(尤其是第一次投稿的研究生)由于未接受过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或平时很少写作,他们的来稿尽管内容不错,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写作质量比较差:如内容杂乱,谋篇不合理;或篇幅冗长,重点不突出;或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清晰;或逻辑性不强,推理不充分等。

鉴于本刊稿件大多要求有英文摘要、图表也要用英文表述,好多作者英文写作能力较差,论文中英文的问题较多,如常见的时态、语态错用,英文信息量不够或“丢失”,中文痕迹明显,很难见到“信达雅”的英文文稿。

2.3 作者的写作态度不够认真

部分作者由于要升职、定岗或申请学位的要求急于发表论文,对本刊稿约不清楚,或根本没有了解,草草把论文投来,其论文往往出现结构不完整,缺图少表,或语言不流畅,错别字较多,或参考文献项目不齐,或在正文中漏引等问题。部分作者依据不足,过分夸大自己的研究结果,或臆造结果。

3 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编辑是出版过程的主体,对于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1]。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审稿是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最关键的一环。审稿的核心是审稿人。期刊编辑部审稿均实行的是三审制,即基于编辑的初审、编委和专家(同行评议专家)的复审、主编的终审(由于有的主编工作繁忙编辑室主任代替其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这其中的编辑是稿件质量至关重要的把关人之一,即初审的质量是否客观、科学、有效,同行评议专家选择是否对口,审稿意见的汇总、修改后稿件的审读再修、再审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均直接影响稿件的取舍与后续稿件的进程,所以责任编辑的工作对期刊质量的影响至关重大。

3.1 编辑为作者服务的意识不强

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窗口,编辑就是窗口的服务员,服务员就应该热情、耐心。又要坚持原则,不迁就,对来稿的质量负责任。有的作者初次投稿,对编辑部的工作不甚了解,常常会提出很多有关投稿的简单问题,年轻的编辑若不能耐心回答,敷衍几句,也会影响他们投稿的积极性。有的稿件或是内容不属于本刊的用稿范畴,或同行专家审议后不符合本刊的用稿要求,稿件需要退给作者,若编辑对作者提出的问题说话不客气,态度生硬,没有及时就论文的情况给出妥当的处理,结果往往会挫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也失掉了一些后续的稿源。

3.2 编辑的初审工作不到位

编辑初审的核心是对论文进行价值判断。审稿不仅要求编辑对来稿的表达形式与篇章结构进行把握,而且还要对论文的学术价值初步进行客观的评判。初审常见的问题是完全依赖专家,有的编辑初审徒有虚名。有时甚至连起码的形式审查也没有做到位,如专家的修改意见中常常看到缺失作者单位、邮编、作者简介等基础信息。

4 高校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

学报不应只是学术成果的发表载体,更应是研究成果相互交流、对话甚至是争鸣的平台。学报编辑虽是幕后工作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处理有关学术观点,单纯地为他人作嫁衣,也应主动积极地为不同学术观点的对话和争鸣创造条件。

4.1 编辑主体性的发挥遵循的原则

学报编辑部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使学报的宗旨和传播效果能够更好实现,也为了学报有较好的编排效果,学报编辑就要发挥其主体性。但是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是要受到客体本身的制约的,而这个客体就是凝聚了作者劳动和心血的文本。因此说,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是有其自身特征的。

1)必须尊重作者原创。这是编辑主体性发挥的前提。学报编辑部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稿件虽然可以说是初期的、粗糙的,但是却是含有作者思想、意见和观点的文本。这个已被作者赋予一定意义空间的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编辑主体性的无限张扬和发挥。编辑的加工和创造是在作者创造的基础上的再创造,而这种加工和创造离不开作者的原创文本,所以说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必须以作者原创设定的空间为基础,不能离开这个基础而做随心所欲的修改。每个作者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利和话语能力即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和自由,编辑要尊重这种权利和自由。尊重作者用自己的话语诠释生活和世界的权利与编辑主体性的发挥之间并不矛盾,编辑与作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呈现给读者优质的作品,让读者有一种精神享受。在对原创文本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通过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原创文本得到了优化和增值,文本传播的效果也大大增强。

2)必须尊重编辑工作特点。这是编辑主体性发挥的出发点。学报的编辑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为编辑活动的客体文本是很特殊的,它是人们的精神产品。每一种学报都有其宗旨、风格、特点、栏目设置、读者对象等,在编辑的实践活动中,编辑必须根据学报本身的这些定位在对文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觉性的过滤、选择和加工,组成不同的板块,设置不同的栏目,按照一定的联系组成每一期刊物,并最终成为一种作为整体存在的出版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刊物呈现出有序性和系统性。学报作为一种学术期刊,是一种连续的出版物,虽说每一期学报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的,但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每一期都是期刊整体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学报作为期刊的整体性特点。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必须尊重、维护和强化学报的这种整体性特点,发挥学报的整体效应。在编辑的实践活动中,既要关注焦点、热点问题,组织学报近期的组稿的短期计划,又要对学报在守恒与变革、稳定与创新中保持刊物风格有中期计划,更要对学报的宏观布局与总体构思有长远计划。正是编辑在尊重编辑工作内在规律性基础上的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才使得高校学报能够连续持久地既保持整体性上的完整性又保持风格上的连贯性。

3)必须尊重读者需求。这是编辑主体性发挥的目的。作者和编辑的最终目的都是向读者展示优秀的作品,传播知识和观点,让读者了解当前学术上的热点。但是读者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编辑的安排,也不是被动地理解文本,而是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对作者和编辑共同呈现出的劳动成果进行自己的判断和评估。由于读者见到的是已通过编辑统筹安排的印制精美、编排规范的最终完成品,所以读者通过感受编辑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深化了自己对文本及文本作者的感受和理解。但这种感受和理解既不同于作者对自己文本所倾注的理解,也不同于编辑主体在考虑学报特点时对原创文本编辑加工时的理解,而是读者加入了自身思想、观点后对文本的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理解。而作者的这种理解正是借助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编辑主体性的发挥,读者面对的将是一个个单一的、零散的、不成熟的原创文本。编辑对这些文本进行恰当有序的编排之后,一个个单一的文本就组合成了学报中的一个个因子,从而使文本更加有序,也加深了读者对文本所属栏目及整个刊物的认识,实现了读者自我需求的满足。

4.2 编辑主体性的发挥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人们带来了宽松自由的思想和政治环境,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得到了真正的落实,由此促进了社会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及中外学术理论的相互交流。这种思想文化氛围不仅在客观上强化了学术编辑的主体地位,而且为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高校学报面临着诸多困境,要想走出困境,尽量减少学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而要使编辑主体性得到更好发挥,编辑必须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

1)注重政治修养。2002年2月1日施行的《出版管理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们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2]这一规定全面概括了我国出版事业的政治倾向性,这种政治倾向性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哲学修养。只有掌握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熟悉党的政策水平才能保持高度的政治第一和政治敏锐性,才不会出现政治导向上的偏差、失误,也才不会发生重大的政治错误。政治修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政治责任感、政治纪律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多个方面。编辑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治修养,才能保证编辑活动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也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编辑主体性。加强文化知识修养,提高学术理论水平也是注重政治修养的内容。人的能力和储存是有限的,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需要编辑进行不断的政治学习和文化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的人,如果不具有相当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编辑主体性的发挥也是不可能的。

2)注重创新。高校学报编辑在组稿、选稿、编辑、校对等稿件加工过程中不仅要靠经验、规范等对多种异质性信息进行审查、判断、排除、制作,最后物化为学报期刊,更要进行创新,在优化与突破中将信息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开拓,将学报办出特色与水平来。创新是学术期刊的灵魂,对于学报而言,更是如此。一直以来,编辑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他人作嫁衣”,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主体性的发挥也有了更大的空间。编辑活动“是一项具有独立意义的创造性劳动,它参与整个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积累、储存,是社会精神文化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3]作为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更应该揭示时代发展中的瓶颈因素,深刻反映人类应对挑战的智慧及其成果,发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做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为社会和科学的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文章,只有这样,学报的竞争力才能增强,学报的“趋同化”现象才能减少,千刊一面才能尽可能避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领域中,有时提出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4]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学报无论从栏目设置、编辑出刊,还是科学选题、展示科研成果上,不断出新,解决学报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也才能提高学报的发行量。只有以独特的编辑艺术表现具有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打破千刊一面、东拼西凑等局面,创出水平和风格,走自己的路,学报才会有竞争力。

3)注重编辑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的普及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好多工作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编辑主体性的强化和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现代编辑劳动也发展成为收集信息、制订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发排、校对等程序化的序列,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编辑手段,能够更有效地完成编辑活动过程的多项任务。从网络上可以方便、快捷地搜集、查询各种各样所需信息,可以广泛了解当前的学术动态,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料,可以更迅速地互通信息,加强学报与外界的交流。同时,电脑的使用使审稿、加工、校对、发排等工作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从而提高了编辑效能。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出版条件,而且从知识和实践两个方面优化了编辑的思维,提高了编辑的实践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编辑主体性发挥的水平。

4.3 编辑主体性的发挥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期刊的质量问题,近年来我们根据自己刊物的专业特点与实际情况,从稿源、作者群与编辑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本刊的工作改善与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刊物有了长足的进步,稿件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1)扩大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充足的稿源是办好期刊的基础与保证,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加大自我宣传力度,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升期刊的品牌感召力,创造良好的用稿环境,为自由投稿广开门路;同时主动深入科研一线,积极到作者中约稿,尤其是要利用各种信息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了解相应的专家学者的研究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选题策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稿件的质和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2)增强服务意识,稳定作者队伍。提高作者科技写作水平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者群若缺乏必要的科技论文写作功底,将影响期刊的整体质量。[5]编辑应该积极主动给作者提供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以提高作者的论文写作能力,这样不仅为期刊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同时也为期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稿源[6]

一组织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讲座与培训班。为了提高期刊作者的科学素养与写作能力,学报近年多次组织系列讲座与培训班。2006以来学报编辑部精心设计,邀请到国内著名的学术科学专家、教授,讲授了内容包括科技创新应具备的基本理念与素质,纺织科研选题的原则为内容的学术讲座。

二加强编辑综合素质培养。提高编辑审稿、修稿水平审稿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7]编辑的审稿能力只有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提高才有最基本的保证。编辑要提高自己的审稿能力,就必须学会及时填补知识结构的空档,使自己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突出的专业特长;条件允许时编辑应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鉴赏能力与学术判断能力。此外,编辑要认真、系统学习编辑学知识,提高编辑的审稿理论素养与方法学技巧;更重要的是应加强审稿实践活动,在具体审稿活动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稿能力,最终成为具有较强审稿能力的优秀编辑。同时编辑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利用各种资源完善的文献数据库,特别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数据库,如C.KI、万方数据库等,通过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查询系统,通过校园网快速方便地进行期刊全文检索、馆藏信息检索和专利摘要检索。这无疑为编辑审稿提供了无限的拓展空间与延伸力量。修稿能力,也称编辑加工能力,是编辑最基本、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为了使所发表文稿的科技信息密度更大,信息更明确、信息传播效率和质量更高,编辑就需要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从而使之更加符合出版规范,达到期刊的出版要求,更好地提升文稿的质量[8]。学术编辑为了提高自己的编辑加工能力,就必须熟悉国家有关科技期刊标准化的规定和学术期刊特有的规范,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加强编辑的外文、特别是英文的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办公手段,提高编辑加工的效率。本刊编辑近几年为了提高编辑加工稿件的水平,除自己制定业务学习计划外,还派编辑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中国高校自然学报研究会、中华学术会期刊社等组办的编辑质量提高研修班学习、交流,及时了解编辑出版行业的规范与动态要求;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内的专家给编辑授课,传授编辑加工技巧;聘请国内外资深的总编辑给编辑教授英文审校内容;同时定期请本刊的资深编审给年轻的编辑上课,针对本刊的具体情况,及时手把手纠正编辑加工中的失误与疏漏;为了发挥年轻编辑的优势,放手发动编辑直接上网查询引文中的错误等。经过编辑多方面的综合提高,本刊的编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编辑的敬业精神的培养,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敬业就是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时全身心地投入,甚至于达到忘我的地步,无论怎么付出都心甘情愿。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幕后英雄,但同样能有所作为,编辑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策划选题,一丝不苟地做好初审工作,谨慎选择送审对口专家,认真做好文字案头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业绩。

5 结语

过去,学报编辑只是被动地接受由作者完成的文本,把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对稿件的审读加工校对上,缺乏自主性。现在,编辑也注重选题策划,注意栏目设置,争创“名栏”、“名刊”,他们也开始走向作者,走向读者,走向市场,收集信息,策划选题,组约稿件,这些都充分表明编辑主体性在学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自主的人才会焕发出劳动的热情,增强创造需要,精心分析自己的可观环境,计算和权衡活动的结果,并为此唤醒自身沉睡的潜能,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创造更多的客体价值。”[9]同样,只有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性,才能使编辑在规律性的编辑实践中全面彻底地认识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韩维栋.论编辑在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中的能动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118~1121.

[2]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126

[3]向新阳.编辑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66.

[4]〔美〕派斯·爱因斯坦传[M].方在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

[5]聂文,曾小汉,刘运飞等.编辑对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83~84.

[6]周作新.编辑应以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为己任[J].编辑学报,2002,14(5):376~377.

[7]潘光有,胥良,汪善荣.科技编辑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稿能力[J].编辑学报,2004,16(4):296~298.

[8]刘岩,周红兵.编者如何做好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171~1172.

[9]万家练.敬业与专注:科技期刊年轻编辑成才的必备条件[J].编辑学报,2009,21(5):448~4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