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白银市乡镇民政机构及“数字民政”建设调研报告

白银市乡镇民政机构及“数字民政”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银市乡镇民政机构及“数字民政”建设调研报告2007年12月,我和几位同志深入白银市部分县区,就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为适应信息化管理和电子政务要求,提高办事效率,白银市民政局与兰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中心合作,开发设计了“数字民政”系统软件,依托市政府专网和全市党政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了“数字民政”系统。

白银市乡镇民政机构及“数字民政”建设调研报告

2007年12月,我和几位同志深入白银市部分县区,就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白银市在乡镇(街道)设立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建立“数字民政”方面有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有利于各地在推动基层民政组织建设中借鉴和学习。

一、设立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白银市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共48个乡、2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698个村民委员会、82个居民委员会。常住总人口17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85万人,辖区面积2.12万平方公里。白银市是老工业基地,城镇下岗职工多,困难面较大,农村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发,民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57万户,6.71万人,占城镇人口的11.4%;农村低保对象2.9万户,14.8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2.79%;五保供养人员7679户,9215人,城乡医疗大病救助3.1万人,边缘困难群众8.2万人,重点优抚对象4909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7万人。

(二)推进措施。针对过去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的实际,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白银市民政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乡镇、街道民政工作职责,管理对象以及工作现状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3月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具体建议。4月初,白银市政府召开全市第五次民政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谋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落实乡镇(街道)民政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编制做了明确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政组织建设。

1.建立组织机构。全市78个乡镇(街道)都在政府机构序列内设立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每个乡镇(街道)根据辖区居民人数,至少配备3名专职民政干部,人员编制从乡镇(街道)内部调剂解决;社区(村)也设有民政助理员负责民政工作。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建成后,新增基层民政工作人员327人,达到395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101人、大专201人、高中(中专)93人;30岁以下122人、30-39岁167人、40-49岁85人、50岁以上21人。

2.明确工作职责。市民政局统一制定了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五个体系”建设的19项基本业务。根据工作职责,设置了社会救助、双拥优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等5个工作岗位。

3.改善办公条件。各乡镇(街道)及时为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场所,使用面积都在6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必要的办公桌椅、档案橱柜等办公设备和便民服务设施。市政府还统一配备了一套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等设施。县区还列支了每年每个保障对象不低于5元的工作经费,基本保证了日常工作需要。

4.健全各项制度。全市统一编印了《乡镇(街道)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工作手册》,对乡镇(街道)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职责、办事程序等进行了全面的界定、细化。统一制定了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城乡低保评议制度和“三榜公示”制度、定期走访救助对象制度、民政工作人员分片联系村制度、民政工作先进事迹登记制度、来信来访接待制度等。

5.提高人员素质。针对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工作人员多数是近两年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从其他工作岗位调整过来的“新手”的实际情况,市民政局举办了全市民政业务理论培训班,邀请民政部培训中心、省、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全日制授课,市民政局机关、各县区民政局、各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369人参加了培训,使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和思想素质初步适应了工作需要。

(三)初步成效。白银市设立基层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工作,经过一年多来的调研摸底、探索试点到全面推开,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六有”、“八统一”标准,即有机构、有阵地、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微机,统一机构名称,统一为副科级建制,所长统一由乡长(镇长、街道办主任)兼任,统一标牌规格和材质,统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统一档案文柜(统一颜色、统一规格),统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警语,单位牌、制度牌、警语牌和文件柜等统一由民政局制发。从调研的情况看,设立基层民政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明确其工作职责,适应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深化民政体制改革,加快基层民政制度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确保了各项民政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二、“数字民政”建设情况及初步成效

(一)基本思路。为适应信息化管理和电子政务要求,提高办事效率,白银市民政局与兰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中心合作,开发设计了“数字民政”系统软件,依托市政府专网和全市党政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了“数字民政”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将形成覆盖5个县区78个乡镇(街道)的市、县、乡三级民政业务数据库,使城乡低保、自然灾害救助、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婚姻登记等各项民政业务实现微机化管理。

(二)推进措施。为了确保这项工作有效开展,市县有关部门都积极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推进。市政府从“数字白银”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4名,由市长助理带队,巡回在各乡镇指导“数字民政”建设工作,共举办“数据库”建设培训班38期,接受培训人数达106人(次),培养了一支信息化业务较为熟悉的队伍,提高了工作效率。景泰县民政局共抽调150名干部深入136个村,利用一个月时间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审核、手工录入等工作。靖远县各乡镇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组织乡村干部积极采集信息,认真调查摸底填写各类表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配备或聘请懂微机、操作熟练的人员,加班加点进行录入,并互为校正验收。目前,各项基础信息资料录入和软件开发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三)初步成效。白银市建立的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数字民政”,一是内容全面系统,既包含各乡镇(街道)、县区以及白银市所有公共信息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优抚安置、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等九个数据库,内容涉及所有民政业务,还包括乡镇、村、组和农户、劳动力、残疾人、毕业学生等信息;二是查询方便快捷,可以即时查询各种信息,所需信息一目了然;三是管理规范科学,可以迅速完成各类业务报表的生成和管理,能自动进行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数字民政”的建立,适应了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发展的需要,虽然目前刚刚起步,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夯实民政工作基础,增强民政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便捷性,进一步提高民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创了民政事业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对全省乃至全国民政工作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主要经验

(一)认识到位是前提。白银市乡镇(街道)民政机构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过程。早在1995年,该市就在乡镇、街道设立了民政办公室,但在随后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乡镇民政机构削弱,工作力量薄弱,“缺位”现象严重,管理职能弱化,造成民政保障对象政策落实不到位、救助分配不公,以及村级选举不规范、村务公开不透明等问题。但随着近年来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过去以“催粮要款”为主要工作的乡镇干部面临“干什么、怎么干、何处去”的问题,出现了一部分富余人员。针对这一实际,白银市党政组织和民政部门顺应乡镇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从重视民生、解决民生、改善民生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新思路,这为基层民政工作机构的建立提供了思想保障。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设立,得到了白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市委主要领导专门听取汇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决定》,就乡镇(街道)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设立作了明确规定。在2007年4月初召开的全市第五次民政会议上,市长袁占亭、市委常委、副市长袁崇俊就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之后,全市三县两区的党委、政府也对此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市、县分管领导还就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协调落实有关政策,帮助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这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部门配合是保证。市委、市政府《决定》下发后,市县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编制部门下发了设立机构和增加编制的文件,对乡镇(街道)民政机构设立、人员编制、办公场地、工作经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经县(区)委组织部考察,县(区)委常委会已任命了一批专职副所长,选拔了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民政工作岗位上;县区财政及时将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予以保证;乡镇在落实办公场所,配备办公设施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市政府“数字办”为“数字民政”软件开发、数据汇总录入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使设立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任务落到实处。

(四)民政主动是基础。在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设立过程中,白银市、县区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抢抓机遇,当好参谋,扎实推进,使建所工作顺应形势,进展顺利。白银市第五次党代会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民生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基层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民政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2007年3月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谋民生、促和谐”的民政工作思路和建立乡镇(街道)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设想,很快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第五次全市民政会议之后,市区民政部门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会议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政组织建设。

四、几点启示

白银市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设立和“数字民政”的建立,提升了民政工作的地位,有利于维护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彰显了政府现代化管理的水平。民政工作要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就必须善谋发展之路,善思推进之策,切实解决制约民政工作的“瓶颈”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的有效载体。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设立,为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如白银民政人所说的那样,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是各项民政政策的‘宣传站’,是反映困难群众呼声和社情民意的‘代言人’,是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者’,是社会稳定的‘减压器’,是社会平安的‘减震器’,是保障民生的‘救助器’”。

(二)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是落实各项民政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保证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特别是让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公正的救助和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白银市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成立,为政府最大限度地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效地缓解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是全面提高民政工作质量,推进各项民政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创建,为民政工作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对外服务的窗口和阵地,通过这个窗口和阵地,民政人可以及时地了解困难群众的诉求,有效地对城乡低保、五保、特困户、重点优抚户等救助对象实施救助。同时,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建立,还极大地促进了民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从而做到管理有序、制度健全、运作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