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水两市民政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天水两市民政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定西、天水两市民政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厅里的统一部署安排,我们分别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11月8日至11月11日,赴定西市及所辖临洮、陇西、渭源、通渭、漳县五县,天水市及所辖麦积、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五县(区),开展了调研活动。天水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全部设立低保办公室,增编配人,落实工作经费,严格按照市县区配套20%低保资金的要求,列支本级保障资金。

关于定西、天水两市民政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厅里的统一部署安排,我们分别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11月8日至11月11日,赴定西市及所辖临洮、陇西、渭源、通渭、漳县五县,天水市及所辖麦积、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五县(区),开展了调研活动。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汇报会,听取市、县民政工作全面汇报,与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民政部门的同志座谈;通过召开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民政助理员和社区民政干事、各类民政对象专题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通过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和基层民政事业单位以及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入户走访慰问城市低保户、农村五保户、灾民建房户、特困救助户、医疗救助户、优抚对象等重点民政对象,实地检查基层工作开展情况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从而对两市自第13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近五年民政工作情况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近五年来民政工作的基本估价

通过对两市工作的调研,总的感到,2002年第13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民政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现。适应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民政工作的职能在强化,内容在拓展,任务在加重。综括近五年的民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看法。

(一)社会救助体系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但与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兼顾、整体设计、分项实施、单项突破、系统整合的原则,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救助、灾害救助、城市流乞人员救助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慈善捐助和各项优惠政策相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有效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一是城市低保工作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严格低报对象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坚持定期全面清查和不定期重点抽查相结合,普遍实行评议、公示制度,全面推进分类施保,积极落实资金分级负担办法,大力推行社会化发放,低保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定西市以落实今年低保提标为契机,在县(区)普遍按30抽1比例对原保和新申请人员入户核查的基础上,于7月份召开现场会,全面推行安定区“零点起步、推倒重来、重新申请、重新审核、重新审批”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城市低保示范社区和诚信低保进万家”活动,抽调大批工作人员,集中一个月时间,对低保家庭逐户全面核查,并在社区设立固定公示栏,对符合低保条件拟纳入人员的照片及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低保对象的准确性。截至10月底,全市低保对象有20680户、47414人,保障面为14.3%,其中新增低保人员3298人,取消不再符合低保条件人员2926人,进出相抵净增372人。天水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全部设立低保办公室,增编配人,落实工作经费,严格按照市县区配套20%低保资金的要求,列支本级保障资金。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600万元资金已在10月前全部下拨各县(区),县(区)财政列支的1485.1万元,10月底前已落实到位500多万元,对没有到位的资金,市上将在年底从转移支付经费中一次性扣除,以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的足额落实。武山县今年预算列支低保资金150万元,在上级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县上先垫付资金,确保了按月及时发放,前10个月,该县已发放低保金459.34万元。

二是农村五保工作实现了由农民互助共济向财政保障为主的重大制度转变,开始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以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为契机,全面完成了五保对象普查摸底登记任务,研究确定了供养标准,明确了经费来源渠道,为将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打下了基础。据定西市统计,全市共有五保对象11671人,占农业人口的4.4‰,其中已供养5920人,新增五保对象5751人,占49.3%。市政府按照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确定全市平均供养标准为1250元,供养经费除省上负担50%,其余将由市、县(区)分别按年需总额5%、45%的比例分担。据天水市统计,全市共有五保对象16108人,其中已供养6347人,新增9761人,占60.6%,供养经费除省上负担部分外,市政府决定从明年起分别由市、县(区)财政每年列支234万元、936万元。对原先已经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两市在普遍列入财政保障的同时,均采取临时救助、社会捐助等方式,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基本上保障了已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五保户的基本生活。目前,两市正在按照省上的部署要求,按照新确定的供养标准,加紧五保政策的落实力度。

三是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重视加强以各级救灾预案建设为重点的应急救助能力建设,认真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管理体制,广泛开展慈善捐助和社会捐赠活动,及时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和灾后重建工作,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五年来,天水市累计安排救灾资金7980万元,其中市、县(区)财政列支1056万元,今年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安排救灾资金145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列支120万元,县(区)财政列支115万元,市、县(区)列支达到下拨资金总量的16.2%,比较好地保障了救灾工作。同时,全市大力推行甘谷、武山等地开展的灾民生活探视制度,确保了灾民生活不出问题。定西市五年共下拨救灾资金1.25亿元,在有效保证灾民基本生活的同时,还安排灾民建房款6350多万元,为1.5万户灾民修建房屋5万多间,改善了特困灾民的居住条件。

四是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全面推开,城市医疗救助工作试点顺利。定西各县(区)全部出台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并在安定、陇西两县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今年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使用农村医疗救助资金597.9万元,其中为五保户、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众上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72.2万元,发放特大病救助资金525.7万元,救助2511人次,人均救助2094元;安定、陇西两县(区)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66.2万元、救助304人次,人均2178元,天水市今年各县(区)共发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648.31万元,救助65541人,其中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7470人,资助资金57.47万元,救助特重病人8071人,救助资金591.47万元;秦州、清水两县(区)在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中,共发放救助资金120.68万元,救助877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深受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总体来看,目前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但是还很不完善,主要是覆盖面较低,保障水平不高,没有惠及到所有困难群众。突出问题是:(1)农村低保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处于摸底调查阶段,还没有全面实施,农村特困群众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2)农村五保“应保未保”数量较大,已经纳入保障的,供养水平太低。据定西市统计,全市尚未纳入五保供养的5751人,占49.3%;已纳入五保供养的,其标准除安定、岷县通过加大地方列支每年达到1200元外,其余五县仅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计面粉、衣物等临时性食物救济折价,人均供养标准只有471元。渭源县统计应保对象1675人,占农业人口的5‰,已保307人,未保1368人,未保人员高达81.7%。天水市已纳入五保供养人员虽然年均720元,但未保人员9761人,占60.6%,供养压力仍然很大。其中,秦安县五保对象3856人,占农业人口9‰,未保人员6696;甘谷县五保对象3101人,占农业人口5.5‰,未保人员达72.9%。(3)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不足,城市医疗救助仅限于少数试点县(区),同时,绝大多数地方没有列支本级救助资金,并且程度不同地存在资金留存现象,使部分农村困难群众和绝大多数城市困难群众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定西市各县(区)截至10月底,留存农村医疗救助资金96.1万元,两个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县(区)留存55.8万元,分别占救助资金总量的14%和19%。(4)城市低保普遍存在市、县列支不足、不到位和资金发放不及时问题,定西市、县两级今年预算列支低保资金845万,截至10月底,市本级列支尚未到位,县(区)仅到位282万元,占预算列支的33%,低保金普遍只发放到6月份。渭源县今年预算列支51万,到位10万元,仅占预算列支的19.6%,而去年只列支到位9万元。天水市、县两级今年预算列支2085.1万元,资金到位情况相对较好,但截至10月底,到位资金也只有1100多万元,占预算列支的52.8%,低保金大都发放到8月份。张家川县预算列支125万元,到位20万元,仅占预算列支16%。秦安县预算列支仅20万元,到位只有10万元。低保资金列支不到位、不能按时发放,难以完全发挥这项制度对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的保障作用。(5)与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生活救助相衔接配套的其他救助措施滞后,尤其是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和慈善捐助为主要形式的临时性、应急性救助工作,开展得很不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救助体系应有的整体效能。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但村务公开、社区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不断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依法指导村委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普遍增强,村委会班子的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部分地方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既带动活跃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又在带领群众致富实践中大大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工作活力,拓展了村委会在新形势下组织群众、管理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曹石村,按照“支部+协会+农户”模式,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以林果为主的主导产业,仅果品人均收入1938元,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比三年前提高了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10万元,村上统一规划实施以沼气、太阳能为主的“小康农居”建设,成为远近有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村民各项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展现了村容村貌整洁、村民生活富裕安康、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农村景象。城市社区建设在普遍对社区居委会规模科学调整的基础上,突出狠抓社区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选调、招聘等形式,加强充实社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社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社区基层社会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武山县投入210万元,全面开展以社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社区建设活动,为8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落实了固定办公场所。秦安县在城镇化建设中,采取设立城市社区党总支管辖村党支部的形式,对失地农民进行有效管理,既探索了加快农村村民向城市居民转化的路径,又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探索了经验。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度、广度拓展不够,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质量、效果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偏远山村群众民主意识比较淡薄,村委会服务基层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普遍不高,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还没有引起普遍重视,缺乏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具体的推进措施。城市社区建设起步晚、发展慢,部分地方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设施相对落后,社区工作人员大多由上级委派,部分招聘人员待遇较低,社区工作基本上依靠行政推力,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居民对社区归属感不强。两市还有少数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办公经费缺乏,办公设施简陋。张家川县4个社区、20多名社区干部,仅有一间办公室。

(三)社会福利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

“十五”期间,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得到改善,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完成了“星光计划”建设任务,完善了城市社区和县以上老年服务设施。积极实施“明天计划”,部分孤残儿童得到及时康复治疗。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入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活动,推进了老年人优待政策的落实。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力度,强化乡镇投注站布点,保持了福利彩票发行销售的强劲势头。天水市今年元至10月底,共销售27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16万元,同比增长58.6%。定西市今年8月份以来,新增投注机31台,其中乡镇布机29台,新增投注机比去年增加了51.7%,8至10月比去年同期多销售20多万元。

但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仍然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社会福利设施总体上数量少、档次低、设施落后,尤其是普惠型、面向公众、服务人民群众的社区公益性福利服务设施过少,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特别是许多已建成的老年“星光计划”项目,配套设施跟不上,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有些还没有投入使用,个别地方甚至背离为老服务宗旨。张家川县“星光计划”项目与民政局办公楼一体建设,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为老服务功能设计很不合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社会福利体制仍局限于单纯政府投资兴办直管,多元化投资渠道没有拓开,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缓慢,对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新的运作经营形式探索尝试不够。三是社会福利事业布局重城轻乡,农村社会福利事业极为薄弱,农村现有敬老院大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房屋普遍陈旧失修,没有吸引力,并且管理水平落后。天水市共有敬老院67所,床位578张,集中供养332人,床位利用率只有57.4%,平均每个敬老院供养5人,而工作人员有102人,每个工作人员服务3个老人。定西市共有敬老院65所,床位495张,供养89人,床位利用率平均不到20%,实际运行的只有28所。临洮县有敬老院5所,供养最多时只有4人,目前全部闲置。陇西县12所敬老院、秦安县5所敬老院目前都只供养1人。四是社会福利事业城乡分割、资源不能互通整合、有效利用。临洮县社会福利院目前只供养20人,工作人员10人,房屋闲置,但由于属于城市社会福利设施,没有收养农村五保老人。五是定西市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增长过慢,今年截至10月底,销量1160万元,比去年同期仅增长10%。天水市今年批准实施“明天计划”康复手术36人,已实施32人,数量过少。

(四)社会管理工作逐步加强,管理服务水平仍需不断提高

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重点的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各地都有一些办得好的先进典型,如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协会被列入“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单位”,张家川穆斯林学校注重办学质量,生源由省内扩大到省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适合市场需求,就业率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乡镇撤并工作顺利推进,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尤其是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有突破性进展,为解决多年来“安置难”闯出了新路。天水市今年前10个月共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609人,其中企事业单位安置785人,货币安置824人,发放补助金1106.8万元,其中市、县(区)列支266.8万元。秦安县筹措资金190.2万元,对近年106名城镇退役士兵全部实行了货币安置。婚姻、殡葬、地名等各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也都有所加强。

在逐步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民间组织管理方面,相当多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未能及时注册登记,同时,有重点地培育、引导发展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尤其是社会福利和慈善类民间组织工作做得还不够,使这类民间组织发育缓慢。在优抚安置工作方面,特别是推进自谋职业安置上,就业观念陈旧,阻力较大,地方财政列支资金偏少,使自谋职业的退役土兵得不到及时的经济补偿。例如:甘谷县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还有32人还未领到经济补偿,尚缺资金50.6万元。在婚姻登记管理方面,个别地方登记率没有达到100%。地名公共服务进展普遍比较慢。殡葬管理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但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民政工作任务的拓展,特别是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医疗救助等工作的开展,加之救助、优抚标准的提高,中央对民政事业的经费投入大大增加,地方各级财政分级负担列支配套的资金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福利彩票发行募集资金和慈善、社会经常性捐助资金在弥补政府资金不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基层民政部门的同志普遍感到,近五年民政事业各项经费总量是历史上增长最快最多的时期。如;天水市五年来,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9500多万元,救灾资金7900多万元,慈善捐款1500多万元,仅这三项资金总量达到近4亿元,每年约8000万元。特别是福利彩票销售,天水市五年销售11748多万元,募集公益金4000多万元。地方列支资金,仅城市低保一项,天水市今年预算列支就达2085万元。但是,从总体上讲,资金总量缺口大,人均救助标准低,保障覆盖面小,工作经费紧缺,与民政业务拓展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讲,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各级财政普遍困难,地方政府责任与财力匹配极不相称,投入不足尤为突出。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要是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未能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履行一级政府的责任,致使应该由地方负担、也有能力支付的资金少列、甚至不列。调研中,我们也深深感到,凡是党政领导重视的地方,各项民政资金列支情况就好。同时,资金渠道单一,在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慈善事业和现代志愿服务、开拓社会化资金渠道、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理念不新、思路不宽、路数不活、办法不多的问题。

(六)民政队伍建设逐步得到加强,但整体素质和能力仍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总体讲,经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民政部门队伍建设有了显著加强。特别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各级民政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水平、作风建设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注重对各级民政部门领导班子的配备,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良好、具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担任民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市、县民政部门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有所改善,领导发展民政事业的能力有所增强。天水市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立足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加强乡镇民政工作力量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实地调研了甘谷县六峰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该镇按照市、县的部署,设立了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下设社会事业、民政救济、劳务输出三个组,配备6人,确定一名副镇长专管中心工作,一名中心副主任专管民政工作,各组既相对独立,又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相互协作,既做到有人专门负责民政工作,又整合中心力量,有效解决了过去单靠民政助理员一人难以承担的众多民政工作任务,使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得到了充实加强。

但与不断发展的民政事业要求相比,各级民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比较普遍。特别是县、乡、社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办公条件差、人员素质不高,面对繁重的民政任务,超负荷运转、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效率不高、工作不实的现象比较突出。乡镇基本上都只设有一名民政助理员,大都身兼数职。据定西市大致估算,不计面向社会的工作任务,全市仅各类专门的救助对象和优抚对象达30多万人,而全市乡镇民政助理员和社区民政干部仅有160多人,每名基层民政干部直接负责的专门救助、优抚对象为1875人,要做到经常入户调查、实施动态管理,的确力不从心。加之基层民政干部变动经常,培训工作跟不上,素质、能力远不适应急剧增加的民政工作任务的要求。我们接触了一些地方的基层民政干部,有的不了解全局,不懂政策,不熟悉民政业务。从我省当前乡镇政府的运行情况看,管理职能还没完全实现向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体制环境没有实质性改观,乡镇政府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尚未真正转向包括民政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严重制约影响了基层民政工作的开展。

总结近五年民政工作,各地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我们最深切的体会是:善于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是做好民政工作的首要前提;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是做好民政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基本要求;重视加强基层基础,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环节;致力于改革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做好民政工作的不竭动力。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感影响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引起高度重视。除了在前面谈到的一些具体工作方面的问题外,带有普遍性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民政工作开拓领域较多,总结提高、规范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民政工作发展理念、职能转变、管理体制还不完全适应形势要求;三是民政事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四是民政工作力量特别是基层力量过于薄弱。

二、对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民政工作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第12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重点,以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为基础,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为手段,认真抓好第12次全国民政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结合我省实际,建议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突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这个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依靠科学的制度体系,优化整合各项救助政策的整体效能,使社会救助体系真正做到覆盖城乡所有困难群体,有效发挥对困难群众最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工作,着力于规范化管理,切实健全完善逐步提标、分类施保、应保尽保的动态管理机制。要抓紧开展农村低保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尽快实施。要加大五保供养政策落实力度,力争年底前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要继续加强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旱灾应急机制的探索研究。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救助程序,逐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城市医疗救助要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力争全面推开。同时,要进一步拓展完善住房、教育、司法救助和慈善、经常性社会捐助等各项救助政策,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水平。

(二)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杜区建设

城市社区要以创建和谐社区为载体,以落实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设施场所为重点,以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为基础,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全面加强社区服务工作,提高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农村社区要以自然村落为单元,借鉴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开展。要结合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加大对农村社区公益性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农村社区建设,推动村民自治活动的深入发展。要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平台,创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有效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和力量,提高社区自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三)切实抓好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兴办各类社会福利设施。要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倾斜农村原则,高度重视加强农村以五保集中供养为主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整合城乡各类民政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布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档次较高、具有示范性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要深化现有国办福利机构改革,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和社会企业参与社会福利服务领域,提高社会福利供给和服务质量。

(四)积极创新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重点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行业协会和慈善类、公益类民间组织,引导民间组织努力消除行政化倾向,完善自律发展机制,更好地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的安置改革,全面推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货币安置制度,认真落实各类优抚政策,积极稳妥做好各类复员退伍军人的维稳工作。要大力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继续做好边界管理、区划调整、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收养登记管理等工作。

(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探索多渠道筹资新路子

要坚持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刚性约束的、资金稳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同时,要加强福利彩票营销战略策划,努力挖掘现有市场潜力,确保每年20%的增长速度,为民政事业筹措更多的发展资金。要广泛开展慈善捐赠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民政事业的发展,积极拓展多元化、社会化筹资渠道。

(六)进一步加强民政队伍建设

要切实加强各级民政部门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要结合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加强乡镇民政工作力量的有效措施。要改进和加强对民政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分期分批轮训,努力提高各级民政干部素质。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聚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民政事业的发展。

调研组成员:梁国安赵增寿张自力魏开会雷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