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建设与民政工作要求心得

社会建设与民政工作要求心得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民政工作理念进行了丰富和创新,在原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基础上,增加了“为民服务”的内容,从而更加全面地体现了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和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民政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关键是要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党的十七大的思想灵魂,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廓清民政工作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措施,从而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民政工作理念进行了丰富和创新,在原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基础上,增加了“为民服务”的内容,从而更加全面地体现了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和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最近,李学举部长提出,新时期民政部门的核心地位是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核心作用是发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就显得更加必要和急迫。

在“为民解困”方面:关键是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城市低保要继续健全监管机制,强化规范操作,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要完善运行机制,落实提标扩面要求,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农村五保供养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城乡医疗救助要完善救助政策,简化救助程序,扩大施救范围。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要加强救助能力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要做好孤残儿童康复养育,孤寡老人养老服务。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工作。在“为民服务”方面:重点是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理念,积极发展面向优抚群体、特殊群体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服务,兼顾发展面向社会公众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有效推动城乡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婚姻登记、殡葬改革、地名公共服务、收养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涉外婚姻、涉外收养、涉外社团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二、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城乡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应保持医疗、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投入的基本平衡;另一方面要保持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地位。从民政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低保工作经过十年的实行,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社会福利服务设施也已初具规模,但农村低保制度才刚刚建立,还很不健全,资金来源还不稳定,五保供养资金落实还存在困难,敬老院基础条件还很差,困难群众住房问题还比较突出等。

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把指导思想从过去重城市、轻农村向城乡并重、统筹发展转变,紧紧抓住“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向困难群众、向基层倾斜”的历史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重点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上狠下工夫,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逐步建立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从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出发,实施“安居减灾工程”,不断增加投入,有效夯实农村公共服务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和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架起农户分散“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效对接的桥梁,为促进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提供有效服务。

三、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从以下方面积极推进。

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在继续加快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着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最近召开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确定,今后不再沿用“民间组织”叫法,而启用“社会组织”这一新的概念。我们要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和要求,着力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加大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团体和基金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支持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加强诚信建设,规范自身行为,提高社会公信力和诚信度,支持它们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着力推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转变。深入开展群众性双拥创建活动,完善抚恤优待补助和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抓紧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加强行政区划规划研究,审慎调整行政区划,更好地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发展。着力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抓好地名标准化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和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和谐边界建设。强化婚姻登记规范化服务,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改革丧葬陋习。

四、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基础、促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全面建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甘肃省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的基本省情,决定了过去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因而全省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推动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开阔思路,研究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基础,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救灾工作要从过去简单的发钱发物向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转变,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社区建设要从重管理、轻服务向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转变,切实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社会组织要从重登记、轻管理向登记管理并重转变,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

加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工作。认真实施全国、全省民政事业“十一五”规划和“霞光计划”、“蓝天计划”。“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社区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建设一批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同时,要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科学制定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策划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项目。

五、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强化政府责任,扩大社会参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民政事业发展活力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和继承发展相结合、政府负责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加快民政事业发展,这是民政工作长期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切实推进民政事业单位改革。要按照政事分开、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分开的原则,明晰产权,积极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行模式,加快民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继续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要求,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社会福利事业上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要完善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发展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发展,搞活做强社会福利机构,引进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加快专业化、社会化进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要深入研究和切实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激励政策,培育慈善组织,扩大志愿者队伍,尽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努力开创福利彩票发行的新局面,确保其“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六、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选择。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民政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去。

努力推进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的民政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干部要以曹道云、金正一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做一个有心的人、心重的人、心诚的人,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坚定贯彻党的民政工作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积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民政干部队伍。高度重视和加强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价激励使用体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民政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高度重视基层民政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力争再用两年时间使基层民政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增强,工作力量得到明显加强。

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勤俭办一切事业;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注重预防和制度建设,打造务实民政、清廉民政、高效民政。

载《中国民政》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报》2008年1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