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不同群体思想生活状况调查

当前不同群体思想生活状况调查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准确把握“十三五”前期社会不同群体思想动态,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开展“不同群体思想动态问卷调查”,从生活状况与生活态度、网络行为、个人价值追求、社会价值认同、改革发展信心、上海社会治理认同等方面,全面了解机关工作人员、科创人员、高校师生、民营企业从业者、社区居民五大社会群体的思想状况。
当前不同群体思想生活状况调查_巨变中的中国社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力进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国际合作与发展上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构想,我国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司法改革、反腐斗争、国际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赢得世界各国的好评和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另一方面,面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在经济转型发展、人口就业等承受较大压力。从上海情况看,为走在全国前列,当好“改革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上海在自贸区建设、“四个中心”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科创中心建设、国企改革、司法改革等领域的改革动作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社会改革不仅形成新的利益格局,而且对我国公众的价值理念也产生较大影响。为准确把握“十三五”前期社会不同群体思想动态,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开展“不同群体思想动态问卷调查”,从生活状况与生活态度、网络行为、个人价值追求、社会价值认同、改革发展信心、上海社会治理认同等方面,全面了解机关工作人员、科创人员、高校师生、民营企业从业者、社区居民五大社会群体的思想状况。本课题从2015年9月初开始发放问卷,截至11月初全部回收问卷,历时2个月,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调查样本

1.调查范围。根据五大社会群体的分布情况,抽取了上海市5个区县机关事业单位、科创园区、高校、民营企业、居委会;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1831份,有效回收率达91.6%。调查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月。

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机关工作人员、科创人员、高校师生、民营企业从业者、社区居民五大社会群体。调查对象的基本构成是:(1)性别:男性占44.5%,女性占55.5%;(2)年龄:35岁以下的占47.5%,36—45岁的占23.5%,46—55岁的占16.2%,56岁以上的占12.9%;(3)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的占13.7%,大专占23.1%,大学本科占52.6%,研究生及以上占10.5%;(4)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占39.9%,共青团员占20.9%,民主党派占2.3%,群众占36.9%;(5)户籍:户籍占76.9%,居住证占12.6%,其他占10.4%;(6)月收入:2020元及以下占6.1%,2021~5451元占48.3%, 5452~6698元占19.3%,6699元~8000元占12.0%,8001~10000元占9.1%,10001元以上占5.2%;(注:未计算学生收入情况);(7)职业身份:机关工作人员占36.3%,其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占9.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1.7%,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占5.6%;科创人员占14.8%,其中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占2.1%,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占3.6%,创客占2.3%,科创集聚区的其他从业人员占6.8%;高校师生占16.4%,其中高校教师占3.9%,高校学生占12.5%;民营企业从业者占13.7%;社区居民占18.8%,本地居民占17.3%,外来务工人员占1.5%。

3.抽样方法。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由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落实,区县政研会负责发放回收调查问卷,集中汇总至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问卷填答完成后,由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委托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进行数据录入与数据分析。

二、调查发现

(一)生活状况

1.生活满意度占五成以上,对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健康状况较为满意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社会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一般,为54.1%;从具体内容上看,对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健康状况较为满意,对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最不满意。社会群体的生活状况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至少1/3以上认为生活状况一般,即使最不满意的个人收入状况,不满意率也只有23.1%。(表1)

表1 不同社会群体对生活满意度 单位:%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高校师生对生活状况最满意,其他依次是科创人员、机关工作人员、民营企业从业者、社区居民。具体为:(1)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满意度一般,为58.4%,对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健康状况较为满意;(2)科创人员的生活满意度一般,为53.7%,对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家庭生活、工作状况较为满意;(3)高校师生的生活满意度一般,为65.1%,对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较为满意;(4)民营企业从业者的生活满意度一般,为44.6%,对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工作状况较为满意;(5)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一般,为41.4%,对人际关系、健康状况较为满意。(表2)

表2 不同社会群体对生活满意度 单位:%

可见,社会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一般,各社会群体满意度略有差异,这一差异体现在职业差异上,企业员工(包括科创人员、民营企业从业者)对工作状况的满意度比其他群体高。

2.近八成人感觉有压力,压力排前三位分别是:购买房屋压力大、家庭收入不高、医疗费用大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社会群体的压力较大,78.3%感觉有压力;从具体压力看,压力主要是购买房屋压力大、家庭收入不高、医疗费用大。(表3)可见,社会群体当前的压力是经济方面。

表3 不同社会群体的压力状况 单位:%

(续表)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科创人员压力最大,其他依次是机关工作人员、民营企业从业者、高校师生、社区居民。具体为:(1)机关工作人员的压力较大,为81.2%,压力主要是购买房屋压力大、家庭收入不高、子女教育费用高;(2)科创人员的压力较大,为85.1%,压力主要是购买房屋压力大、家庭收入不高、子女教育费用高;(3)高校师生的压力较大,为78.6%,又有工作压力,压力主要是购买房屋压力大、工作难度大、工作责任大;(4)民营企业从业者的压力较大,为80.7%,压力主要是购买房屋压力大、家庭收入不高、医疗费用大;(5)社区居民的压力一般,为67.8%,压力主要是购买房屋压力大、家庭收入不高、医疗费用大。(表4)

表4 不同社会群体的压力来源 单位:%

可见,科创人员的压力最大,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科创人员为新移民,承受着较大的买房压力。社区居民的压力远小于其他社会群体,主要是因为社区居民中本地居民为主,虽有改善住房需求,但其感受的最大压力不是购买住房,而是家庭收入不高,在大城市整体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前提下,没有实质性影响到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形成社区居民压力远小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主要原因。高校师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与其他群体感知的压力有所不同:首先,从程度上看,高校师生压力普遍比其他群体要小(在30%以下),其次,从压力源上看,高校师生压力既有经济压力,也有工作压力,而其他群体的压力主要是经济压力。高校师生的压力具有鲜明的工作特点和学校特点。

3.关注民生问题,排前三位分别为:“住房价格过高”、“看病难、看病贵”、“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社会群体关注的社会问题是民生问题,最关注“住房价格过高”、“看病难、看病贵”、“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表5)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不同社会群体关注的社会问题有所差异。具体为:(1)机关工作人员最关注“住房价格过高”、“看病难、看病贵”、“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2)科创人员最关注“住房价格过高”、“看病难、看病贵”、“环境污染”问题;(3)高校师生最关注“住房价格过高”、“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环境污染”问题;(4)民营企业从业者最关注“看病难、看病贵”、“住房价格过高”、“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5)社区居民最关注“看病难、看病贵”、“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住房价格过高”问题。(表5)

表5 不同社会群体关注的社会问题 单位:%

(续表)

可见,民生问题是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但高校师生、科创人员关注的社会问题与其他社会群体有所不同,不仅关注民生问题,还关注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从关注社会问题的层次上看,高校师生、科创人员在追求“更加公平的社会、更有质量的生活”的目标。

(二)网络行为

1.社会不同群体的网络行为:浏览评论、跟帖较多,发表、评论与转发行为较少

我们用中位数来看社会群体的网络行为。调查显示,社会群体的主要网络行为是浏览各类评论、跟帖,50%以上经常、有时或偶尔在网上浏览各类评论、跟帖,而在网络上发表、评论、转发观点只是较少的网络行为。(表6)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使用网络最多的是高校师生,主要用于网上浏览各类评论、跟帖,或网上发表、评论观点。科创人员使用网络主要是用于网上评论他人的观点,民营企业从业者、机关工作人员使用网络主要是用于网上浏览各类评论、跟帖,而社区居民使用网络最少。从网络行为看,高校师生网络“工具性使用”的特征非常明显。(表6)

表6 不同社会群体的网络行为

注:表中数字为中位数所在位置的累计百分比

2.科创人员使用“翻墙”软件比例最高;50%人不知道如何运用“翻墙”软件

我们用中位数来看“翻墙”软件使用情况。调查显示,“翻墙”软件使用较少,一半以上不知道或不想用“翻墙”软件,经常使用和很少用的只有26.4%。(表7)

表7 不同社会群体使用“翻墙”软件情况 单位:%

注:表中阴影为中位数所在位置。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科创人员使用“翻墙”软件的比例最高,一半人使用过“翻墙”软件;其次是高校师生,42.7%使用过;再次是民营企业从业者,22.8%使用过,机关工作人员中18.3%使用过;而社区居民使用“翻墙”软件的比例最低,只有不到15%使用过。从“翻墙”软件使用看,科创人员网络“技术性占有”的特征非常鲜明。(表7)

(三)价值认同

1.价值追求多元趋向,不同社会群体差异较大

调查显示,当前社会群体价值追求更加多元,回归现实理性,舒适、快乐、才能成为主要追求,而理想、名利、权力等追求在逐次降低。(表8)

表8 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追求 单位:%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虽然高校师生、科创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的价值追求都是舒适、快乐、才能,但从程度上看,高校师生比科创人员、机关工作人员更具有现实理性;民营企业从业者的价值追求更符合市场规律,具有“逐利”性;社区居民的价值追求与其经济收入有关,追求金钱成为价值追求。(表9)

表9 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追求 单位:%

(续表)

2.社会不同群体对24个字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诚信、公正、法治、和谐、友善最为认同

调查显示,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的认同程度很高,除自由外,对其他内容的认同度都在80%以上,其中对文明、和谐(国家),公正、法治(社会),诚信、友善(个人)最为认同,认同度在90%以上。(注:本次调查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情况或现实状况的调查,而只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的认同度进行调查)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得到社会群体的普遍接受和高度认同。(表10)

表10 不同社会群体对核心价值观认同 单位:%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机关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最高,科创人员认同程度较高,而社区居民、民营企业从业者的认同程度一般,其中社区居民只有三项内容认同度在90%以上,民营企业从业者没有一项内容认同度在90%以上。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探索民营企业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实效。(表11)

表11 不同社会群体对核心价值观认同 单位:%

(四)发展信心

1.对我国改革发展较有信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信心度在65%以上

调查显示,社会群体对我国改革发展较有信心,对当前我国改革任务成功实现的信心程度都在50%以上,尤其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更有信心,信心度在65%以上。可见,社会群体对我国改革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较有信心,其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最高,达到73.4%,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信心程度相对较低,只有51.4%。(表12)

表12 不同社会群体对改革发展的信心 单位:%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机关工作人员对我国改革发展最有信心,信心度在65%以上(除环境污染治理以外);高校师生、科创人员、民营企业从业者对我国改革发展的信心一般,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的信心度在65%以上;社区居民对我国改革发展的信心度相对最低,没有一项信心度在65%以上。可见,机关工作人员政治素养比较高,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我国改革发展比较有信心。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让我国改革发展的战略理念在基层社区中落地生根,解决好社区居民的思想困惑。(表13)

表13 不同社会群体对改革发展的信心 单位:%

(续表)

2.对我国当前改革举措满意度一般,对反腐败工作、司法改革、计划生育的满意度在五成以上

调查显示,社会群体对我国当前改革举措满意度一般,只对反腐败工作、司法改革、计划生育的满意度在50%以上,其中对反腐败工作最满意,满意度也只有59.1%,而涉及社会民生的改革举措,如就业政策、养老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满意度都不高,均在45%以下。可见,社会群体我国当前的民生改革举措不满意。(表14)

表14 不同社会群体对当前改革举措的满意度 单位:%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科创人员对当前改革举措满意度最高,不仅对反腐败工作、司法改革、计划生育的满意度在50%以上,而且还对就业政策的满意度在50%以上,这是唯一的一项民生改革得到认同,当前政府强调创新创业,科创企业、科创人员是最直接的利益获得者,因此对就业政策比较满意;机关工作人员对改革举措满意度一般,与总体情况一致;高校师生、民营企业从业者对改革举措满意度略低;社区居民对改革举措满意度最低,只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达到50%。(表15)

表15 不同社会群体对当前改革举措的满意度 单位:%

3.对政府机构信任度高于对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的信任度

调查显示,社会群体对政府机构信任度高于对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对政府机构比较信任,信任度在50%以上,最信任中央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信任度在70%以上;(表16)对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不太信任,信任度在50%以下,最不信任民营企业和宗教组织,信任度在35%以下。可见,社会群体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度较高,且对越高层的政府机构,信任度也越高。(表17)

表16 不同社会群体对政府机构的信任 单位:%

表17 不同社会群体对社会组织、市场机构的信任 单位:%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机关工作人员对政府机构最信任,对地市级以上政府机构的信任度都在70%以上;企业员工(包括科创人员、民营企业从业者)只对自治区、直辖市以上政府机构的信任度在70%以上;社区居民只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在70%以上;高校师生对政府机构最不信任,信任度都在70%以下。(表18)在对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的信任上,科创人员的信任度最高,机关工作人员次之,社区居民、高校师生再次之,民营企业从业者对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最不信任,尤其对自己所属的民营企业信任度最低,只有29.6%。(表19)

表18 不同社会群体对政府机构的信任 单位:%

表19 不同社会群体对社会组织、市场机构的信任 单位:%

4.党在新时期面临诸多挑战,最大挑战是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部分党员意识淡化

调查显示,社会群体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诸多挑战,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有外部因素,如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人口迁移和流动等,同时党员修养与党性上,也存在党员意识淡化、干群关系不密切等问题,在党组织建设上,社会群体认为存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薄弱、党内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可见,新时期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和加强党组织建设很有必要,刻不容缓。(表20)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机关工作人员、科创人员、民营企业从业者、高校师生、社区居民反映当前干群关系不密切,高校师生认为党内民主监督机制薄弱、党内法规和制度不健全。(表20)

表20 不同社会群体认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单位:%

(五)社会认同

1.对当前城市社会治理满意度一般,对社会治安、政府管理、公共设施的满意度在五成以上

调查显示,社会群体对城市社会治理满意度一般,只对社会治安、政府管理、公共设施的满意度在50%以上,其中最满意社会治安,满意度为58.6%。社会群体对城市社会治理的评价为中等偏上,因为至少1/3以上对城市社会治理的满意度评价为一般,即使最不满意的城市交通,不满意率也不到20%。(表21)

表21 不同社会群体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 单位:%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高校师生、科创人员对城市社会治理的满意度评价最高,高校师生只对城市交通、社会公平的满意度评价在50%以下,科创人员只对城市交通、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在50%以下;机关工作人员的评价也较高,对社会治安、政府管理、公共设施的满意度评价在50%以上;民营企业从业者、社区居民对城市社会治理的满意度评价最低,民营企业从业者只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评价在50%以上,社区居民对所有社会治理的满意度评价都在50%以下。(表22)

表22 不同社会群体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 单位:%

2.对落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科创中心建设较有信心,六成被访者表示有信心

调查显示,社会群体对落实2014年“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题的信心程度较高,信心度为60.0%。具体为:很有信心占12.2%,较有信心占47.8%,一般占30.2%,不太有信心占2.6%,没有信心占1.4%,说不清占5.8%。从不同社会群体看,机关工作人员信心度为63.6%、科创人员信心度为58.0%、高校师生信心度为66.3%、民营企业从业者信心度为61.1%、社区居民信心度为49.2%。

调查还显示,社会群体对“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信心程度也较高,信心度为63.9%。具体为:很有信心占17.3%,较有信心占46.6%,一般占28.7%,不太有信心占1.7%,没有信心占1.4%,说不清占4.5%。从不同社会群体看,机关工作人员信心度为67.0%、科创人员信心度为66.4%、高校师生信心度为69.1%、民营企业从业者信心度为63.1%、社区居民信心度为52.9%。

3.五成被访者对未来持有信心;六成未被访者表示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在上海实现自己梦想

调查显示,社会群体对未来发展信心一般,信心度只有51.3%,具体为:很有信心占12.0%,较有信心占39.2%,一般占38.7%,不太有信心占7.6%,没有信心占2.5%。但66.2%认为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在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不同社会群体看,机关工作人员对未来信心度为50.2%、科创人员对未来信心度为59.4%、高校师生对未来信心度为66.7%、民营企业从业者对未来信心度为49.6%、社区居民对未来信心度为50.6%。

三、主要结论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被抽样的五大社会群体思想动态的主要结论是:

1.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社会群体思想动态变化差异较大。社会群体思想动态是反映评价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一个重要折射。一方面,社会群体思想有稳定性一面,如生活状况及对生活态度、对民生的普遍关注、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度等;另一方面,社会不同群体思想也折射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如价值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改革发展的信心与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吻合。

2.不同社会群体总体上对国家改革发展持肯定态度。调查显示,社会群体对我国改革发展较有信心,尤其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更有信心,对反腐败工作比较认同,对落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信心程度较高。由于当前经济处于下行压力,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人们对自己未来发展信心、对未来改革举措满意度、以及对城市社会治理满意度都趋于中性判断。

3.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的反映呈现差异性。总体而言,机关工作人员思想动态积极向上,与党中央基本保持一致;科创人员思想动态基本积极向上,但受当前社会政策影响较大;高校师生思想动态多元,对社会发展思考较多,想法更加多元;民营企业从业者相对较为消极,悲观情绪有所蔓延;社区居民思想动态偏于消极,期盼改善民生需求,对社会发展的认同较低。

4.现阶段五大社会群体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是:(1)机关工作人员对个人收入、家庭收入不太满意,对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等社会治理的满意度评价不高;(2)科创人员压力大,不仅关注民生问题,还关注生态环境发展,对我国改革发展的信心一般;(3)高校师生承受经济与工作双重压力,更关注社会公平,价值追求更为现实理性,对我国改革发展的信心一般,对政府机构最不信任;(4)民营企业从业者价值追求具有“逐利”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一般,对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最不信任,尤其对自己所属的民营企业信任度最低,对城市社会治理的满意度评价偏低。

上述不同社会群体思想状况提示我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激发社会活力,保障与改善社会民生,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广大民众在平等享有参与共建与发展机会,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1] 本文系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合作课题成果报告。由杨雄研究员、李友权博士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