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学思想落点的不同

实学思想落点的不同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南冥与张载的实学思想,不但其起点不同,而且其落点也不完全相同。张载的关学不但有着开创中国实学传统的重要意义,其由理学而实学,从形而上到形而下,都以务实和力行见长,而且,张载本人于青年时期即已开始习武,并欲结客收复洮西之地。
实学思想落点的不同_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曹南冥与张载的实学思想,不但其起点不同,而且其落点也不完全相同。虽然二者都有“修身”与“经世”,即“内圣”与“外王”的方面,但相对而言,曹氏实学却长于“修身正心”的“内圣”功夫,张氏实学则多关注于“经世致用”的“外王”方面。

张载的关学不但有着开创中国实学传统的重要意义,其由理学而实学,从形而上到形而下,都以务实和力行见长,而且,张载本人于青年时期即已开始习武,并欲结客收复洮西之地。对于有关国计民生之事,张载则甚为关注,他不是只知闭门读书的儒生,而有着强烈的爱国忧民意识,一再强调要“为政在乎足民”(《有司篇》)。他曾深患朝廷“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所造成的贫富不均,试图将孟子的“仁政必自经界始”付诸实践,曾计划“买田一方,画为数井”,并进而“分宅裹,立敛法、广储蓄,兴学校、成礼俗、救菑恤患,敦本抑末,足以推先王之法“(冯从吾《关学编》),但惜未就而卒。

另从张载《西铭》一文中提出的“天人合一”与“民胞物与”的思想来看,张载对建立新的“天人同体”的自然与社会伦理,建立中国的“大同小康”社会、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甚为关注。所以,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说:“张子此篇,补天人相继之理,以孝道尽穷神知化之致,使学者不舍闺庭之爱敬,而尽致中和以位天地,育万物之大用,……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由此可见,张载的实学思想,是以经世致用和利民求实为其显著特色的。

曹南冥的实学,虽然也是以儒家“修治齐平”为其基本思想,以“经世致用”为其根本目的,但它的基本倾向,却在于强调修身治国,提出了有关修身取人的实际方法,提出了有关主敬工夫的敬义之学,以作为实现“心统性情”的重要阶梯和保证。正如《南冥先生文集》卷四《学记跋》中所说:“先生禀得壁立之气,济以高明之见,早炳危机于数十年之前,嘉豚山中不见,是而无闷,专精敬义之学,已至圣贤之域而犹不自满足,……编为此书以为修省之地。……其为书首论道之统体,次及为学论心之要,而皆为图以明之,入道之阶梯,治心之规范,了然心目。”

那么,曹南冥先生“为学论心之要”,即其“入道之阶梯,治心之规范”到底包含着那些内容?其实,先生在《戊辰封事》中已经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概括而言,有以下几点:

其一,谓之“整齐严肃”,“惺惺不昧”。在南冥看来,只有“以敬为主”,才能“主一心而应万事”,而要以敬为主,就必须“整齐严肃,惺惺不昧”,所谓“整齐严肃”,即要排除一切干扰和私心杂念,使心专一不移,发挥其究探性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就必须经常“惺惺不昧”,使自己处于一种机警和醒悟的状态。南冥之所以常常佩带金铃,并书“敬”、“义”二字于板窗之上,正是为了以之自省,使专一之心,处于学而不厌,悟而不昧的良好状态。

其二,谓之“主敬存心”,“直内方外”。主敬才能“存心”,才能收到“求放心之功”,达到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的“克己”和“修身”的目的。我国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经说过:“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园而行欲方”。这就是人们常讲的“胆大心细,智园行方”。曹南冥则将其与“存心”的修养功夫联系起来,要人们“直内方外”,做到“内明外断。”所以,他在《佩刃铭》中说:“内明者敬,外断者义。”又说:“内外直方敬义立,夹持向上成始终。”都是要人们以“智明”之心去应对外部的各种事物。

其三,谓之“穷理制变”,“下学上达”。曹南冥认为,非存心无以穷天下之理,非穷理无以制事物之变。因为只有在造端乎夫妇以及于家国天下;只有在明善恶之分而后归之于身诚,才能由“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从进学的次序来看,那些“舍人事而谈天理,乃口上之理也”,那些“不反诸已而多闻识,乃耳底之学也”。他们即是讲得“天花乱落”,也万万无修身之理。

其四,谓之“修身取人”,“用贤为本”。在曹南冥看来,治国与取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觇人国者不观其国势之强弱,观其用人之善恶”。因为天下的许多事情其所以“极乱极治”,都是由人所做,所以,他认为“修身者出治之本,用贤者为治之本,而修身又为取人之本”。千言万语,说到底莫不出于“修己用人”。

在曹南冥《学记杂类》一书中,先生还提出了许多“入道治心”的方法,比如,他遍览摘取宋儒二十多家之言,绘制“修身”图解二十五种之多,其中先生自作者、几十八图、多为自己观省而不示于人。由此可见,曹南冥有关“修身”,“存心”的实学思想,虽然汲取了宋儒的许多说法,但却具有不少独到的新意,遂使南冥先生的实学有着浓郁的大韩民族质朴纯真的文化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