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元两市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广元两市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元市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了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法地位问题,广元市确定民政等相关部门作为社团法人进行登记,有经营活动的,经审核后,到工商部门登记。
广元两市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探索与实践_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考察与理论思索

四川省巴中、广元两市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广元、巴中两市与甘肃省陇南市地质地理、自然条件及特色产业都较为接近,同属两省的边区、穷区,两市经济的率先发展,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探索和实践,对陇南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四川省广元、巴中两市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现实途径,不断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放手发展,大力扶持,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1.坚持的原则。广元市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遵循了四个基本原则:(1)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2)边发展、边规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3)体制创新、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农民积极探索的原则;(4)“三个有利于”和保护合法权益的原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的办法进行组建,实行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开展民间互助服务合作。

巴中市在具体工作,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也把握了4个原则:(1)“三民”、“四自”发展原则。“三民”就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突出农民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四自”是指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让农民自愿组建,进退自由;让农民一人一票,真正参与民主管理,坚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内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使会员在合作中真正得到经济上的实惠。做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突破社区地域,按产业来发展;突破城乡分割,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突破传统分工,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以解决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稳定家庭承包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按照“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工作思路,做到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由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主决策,不限发展方式,不限产业规模,促进自由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2)遵循客观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和扶持。在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中,主要依靠农村能人、大户带头带领,精心培育,成熟一个、组织一个、成功一个、壮大一个,讲求实效。(3)以健全内部机制为核心的发展原则。一是鼓励发展多样性,二是建立长效的利益机制,三是注意探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4)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

2.扶持的措施。广元市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成员生产和销售从事的服务活动,按农民自产自销、自买自用对待,不收取税费。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的经济实体,享受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禁止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和乱罚款,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符合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支持范围,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小型水利、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给予支持,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优先扶持;对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流通环节的仓储等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信用社的授信范围,增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用等级评估,逐步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农民贷款风险。

广元市在开展试点示范的同时,各有关涉农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在服务上,不搞行政干预、包办代替、不下指标、不分任务。通过引导、扶持和保护提供服务,并广泛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知识培训。为了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法地位问题,广元市确定民政等相关部门作为社团法人进行登记,有经营活动的,经审核后,到工商部门登记。工商部门新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类别,发给《营业执照》,准许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围绕生产销售从事经营活动。登记发照和年检时只收取证件成本费,兴办经济实体的,登记、发照按民营企业对待。巴中市在工作中,一是抓宣传引导。市上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进代表座谈会、专业工作会,并在四县(区)轮流召开经验交流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形成了竞相发展的态势,同时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经验,营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抓典型示范。市上重点抓了10个专业协会,各区县分别抓了两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示范点,在巴州区开展了试点县建设。三是抓好政策扶持,出台了专门文件,并在税费收取、土地征用、安排农业项目、提供信贷支持上优先安排扶持,认真执行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切实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优化服务。协调各方力量,帮助解决了区域封锁,条块分割、行业限制、办证设卡、权益保护等问题,各有关部门做好科技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工作。

3.发展的模式。巴中市按照“多种主体创办、多种形式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形式不一、类型多种,归纳起来就是“五专一龙头”、“支部+协会”。一是大力培育专业协会。这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形式,已初步建立涵盖生猪、黄羊、肉牛、家禽等畜牧产业,优质粮油、水果、蚕桑等特色种植业和劳务输出、培训、维权救助等劳务产业的专业协会,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协会323个,占总数的58.9%。二是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依托特色骨干产业,培育建立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91个,占总数的16.9%。三是大力培育专业市场。选择在交通便利和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方,建立了一批畜牧、水产、果蔬、粮油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市场71个,占总数的13%。四是大力培育专业园场。各级农业、畜牧、林业、供销等涉农部门下设的场、所、公司,通过转变服务职能,建立了“技术与物质”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的专业园区、专业场站、科技物资推广中心连销经营部,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园场63个,占计划总数的115%。五是大力培育专业大户,这是创办的主体力量,最具发展活力。全市已有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大户以及非农产业的劳务开发大户118万户。六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全市已围绕畜产品加工业、粮油食品饲料业、酿酒业、制药业、丝绸加工业、薯类加工业六大类,发展龙头企业28家,其中4家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七是大力培育“支部+协会”。由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协会,依托协会带动和服务农户。全市已建立培育5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7%。

两市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都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积极探索,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雪梨协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13万亩雪梨。协会为农户统一提供农用物资,统一调拨苗木,统一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主动为群众提供标准化的技术规范,按期发布市场信息、科技信息,进行雪梨的储藏、营销等,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现已发展会员60余名,拥有固定资产88万元,建成冷藏室一套,在周边大城市建有专门的营销网络,常年从事营销工作的会员达200余人,年销售农资40吨,销售雪梨1500吨,销售收入300万元,纯收入40万元,探索出了一条科技与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新路子,被授予“四川省百强协会”称号。协会+农户,连成一条发展线;协会+科技,打造一条生产链;协会+市场,编织一张营销网;2002年云峰镇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雪梨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天雄村的5户农民,以每亩500元的租金,租用村民400亩土地,发展从陕西杨凌引进的优质红提,再以每天10元的工钱雇用村民打工,促进了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和群众增收。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村56户农户联合成立铁炉坝观光园开发协会,把土地集中起来,租赁给光雾山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经营,实行“股田制”,协会以租金中的大部分资金入股,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本,让农民变为股民,定期参与分红,当年人均增收600元,从土地上脱离出来的农民,积极从事餐饮、住宿、娱乐和旅游产品加工等服务业,增收门路不断拓宽,5年前还未解决温饱的特困村,如今成为观光旅游亮点和名副其实的“入川第一村”。关路乡柏梗村党支部组织发动群众采取“支部+信合+协会”的运作模式,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信合部门的资金优势,专业协会的群众优势结合起来,组建南江黄羊协会,协调信贷资金45万元,发展收入超万元的养羊大户76户,饲养南江黄羊3970只,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80元。巴州区甘泉乡曾口镇水果协会,采用“公司+协会+农户”和股份合作型的方式,大力发展优质水果产业,以泰寿果业公司为主体,公司以信息、品牌、技术、营销网络、优质果苗入股,农户以劳力、土地、资金入股,发展优质水果;由公司加强信息、技术指导,农户使用公司的品牌,营销网络,以资金或土地折价参股,果品收入实行公司和农户2∶8分成。到2000年底,该协会已发展到曾口片区5乡镇22个村,涉及多种水果,种植规模达123亩,年销售额6700万元。

二、主要特点

归纳起来,巴中、广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有四个特点。

1.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快,协会数量多,发育程度高。广元市现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0个,有会员3.563万人,带动农户6.73万户,2004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产值达5.89亿元,会员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近700元,有13家专合组织被评为“全国百强协会”以及“全省百强协会”。巴中市已兴办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48个,拥有会员118万人,带动农户24.7万户。

2.农业标准化工作发展迅速,为特色农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提供了质量保证。广元市234万亩耕地中标准化基地面积79万亩,占33%。其中建成5个国家级、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面积达12.07万亩。

3.结构调整力度大,特色农业发展快。广元市2004年出栏生猪330万头、肉羊69万只、小家禽300万只,毛兔存栏50万只,优质果品基地面积96万亩,无公害茶叶面积13.5万亩,母本药材68.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30万亩,桑园基地面积35万亩。

4.财政支持力度大,两市各级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经合组织。如青川县每年由本级财政预算安排15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专合组织的培训工作。

三、几点感受

在考察学习中,深刻感受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

1.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了扶贫进程。从两市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带动作用、桥梁作用和纽带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两市绿色产业、畜牧产业和劳务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巴中市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突出发展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平昌肉牛、巴州芦笋等四大特色产品,努力扩大基地规模,建各类绿色产业基地452个,基地面积达140万亩。去年绿色经济增加值达46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43%;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6%;输出农村劳动力7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2亿元,农业总产值达87.21亿元,增长28%。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都由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村能人领办,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尤其是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贫困农户作为会员,较好地组织起来,大力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工程,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增收骨干产业,加快了摆脱贫困的步伐。南江县赤溪乡活水村银花协会,590名会员种植银花1236亩,产值达480万元,会员人均实现收入8100元以上,使140户贫困户531人一举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走出致富奔小康新路子。

2.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化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作支撑,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增强了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引导农户同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产品营销大户联系起来,采取“订单农业”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发展规模的积极性。同时,协会依托优势产业,通过利益联结,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形式,形成企业、协会、农户“三位一体”的产业化格局。一方面,企业通过协会,把农户组织起来,按企业的生产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原料基地,另一方面,农户通过协会,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按照价值规律,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时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技术配套服务,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益,而且由于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后服务,减少了产品的流通环节,农民还可以得到商业环节的部分利润,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利益,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广元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农户增收2400多万元,向会员二次返利236万元。

4.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特有的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政府部门包不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好、农民单家独干又干不了的事,既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又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支部+协会”和在协会中建立党支部,把支部的政治优势和专合组织的经济职能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对接,找到了干部经常受教育与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连接点,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引导,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原载于《陇南经济》2005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