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沈阳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商业服务业的思考

沈阳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商业服务业的思考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7.5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5.3%。和平区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中国商业名区”;新民市前当堡镇成为全国首个“中
沈阳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商业服务业的思考_献策新跨越

于占淮

商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联,商业的发展状况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拉动和影响,对国计民生关系极大。因此,规划沈阳“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应充分重视在第三产业中占主体地位的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商品贸易和物资流转集散地的作用。

大力发展沈阳商业服务业,沈阳有着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在历史上,沈阳就是东北地区的商品贸易集散地和物资流转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的商业服务业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随着我市经济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商业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到2009年末,全市全部商业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47.6亿元,占全市GDP的44.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预计到2010年末,增加值可实现2245亿元,比2005年增长113.5%,实现五年翻一番。全市商业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

——总量规模持续扩大。2009年,全市商业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47.6亿元,同比增长12.6%,比2005年增长85.2%。预计2010年实现增加值224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3.5%,比2005年增长113.5%,实现五年翻一番。

——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市商业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66.8%。服务业利用内资136.0亿元,占全市吸引内资的22.1%。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7.5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5.3%。

——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09年,全市商业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5.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7.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9.2%。

——税收居主导地位。2009年,全市商业服务业实现国、地税收入(全口径,下同)313.5亿元,占全市的57.6%。其中,实现地税收入(全口径,下同)206.3亿元,占全市的74.3%。今年1—5月,服务业实现国、地税收入153.4亿元,占全市的55.7%,三次产业实现税收比重分别是0.6%、43.7%、55.7%。其中,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100.9亿元,占全市的74.3%。

——商业服务业成为城乡就业的主渠道。2009年,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10万人,比2005年增加23.7万人,增长12.7%。全市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9.4%提高到52.5%,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是19%、28.5%、52.5%。

二是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商业服务业的52.6%。比2007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

——传统商业服务业加快升级。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009年,我市连锁企业已达435家,比2005年增加近100家,门店总数近6000个,比2005年增加1800余家,连锁零售额实现40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77.4%。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2.9%。2010年计划新发展连锁企业20家,新增门店300个。

——新兴业态亮点频现。2008年(2009年数据没有出来),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比2005年增长69.5%和45.7%。2009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95项,比2005年增长36.4%;实现会展经济交易额1260亿元,比2005年增长51.8%。物流、科技信息、动漫、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成长,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是城乡统筹推进

——2009年,四县(市)商业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25.9亿元,增速达到22.4%,高于全市商业服务业增速9.8个百分点;四县(市)实现零售额148.2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全市2.8个百分点。

——农村消费环境继续优化。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加盟农家店2628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4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了全市100%的乡镇和95%的行政村。

四是呈现集聚发展态势

——全市服务业核心圈的和平区和沈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38%(苏家屯区、沈北新区及4县(市)合计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6%)。服务业在核心圈及外核圈集聚势头越来越强。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随着城市建设和空间布局规划的调整,金廊中央商务区、北站金融商贸开发区、太原街和中街都市商贸中心等重点服务功能区的服务功能日益突出。金廊上的卓展购物中心、西武和皇朝万鑫;太原街的伊势丹、美美和万达;大中街都市商贸中心的皇城恒隆商业广场、大悦城;北站的华府天地综合项目等均已建成运营,苏桃路物流集聚带,投资6.2亿元的国药控股东北物流中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建设,沈阳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和封关运行,为近海经济区、沈西工业走廊提供了便捷的综合保税和港口物流服务,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腹地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已经吸纳了沈阳机床、吉林粮油进出口公司等56家企业进驻开展业务。

——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有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162个,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有97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30个,日用消费品市场35个,农副产品市场32个。经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评选,张士农副产品市场、沈阳市蔬菜果品总公司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100强,沈阳果品集团公司、沈阳粮食批发市场、沈阳水产批发市场、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北方肉食城、新民前当堡鲜鱼批发市场、辽中朱家房顺发黄牛交易市场、新民公主屯鲜蛋交易中心、法库叶茂台大牲畜市场,被评为2007年度各专业市场20强。五爱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家具城、中国鞋城、东行市场跻身于全国50大专业批发市场行列。全市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影响力不断提升。和平区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中国商业名区”;新民市前当堡镇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商业名镇”;铁西区北二路成为我市第二条“中国特色商业街”。故宫方城文化旅游街区、三好科技商业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特色区域。

五是重点领域发展迅速

——商贸业。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1778.6亿元,比2005年增长94.4%;实现商贸业增加值534.9亿元,比2005年增长83.3%。

——物流业。2009年,完成客运总量27667.8万人,同比增长6.1%,货运总量15164.3万吨,同比增长8.5%。全市有近海物流、沈海物流等12大物流集聚区,报税物流、汽车物流、国药物流、五洲国际建材城等18个物流园区,有沈阳钢材、沈阳宝钢、中储物流等100个商贸物流配送中心。

——旅游业。2009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339.6万人次,比2005年年增加51.1%;其中入境旅游49.6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51.9%。旅游总收入453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一倍。

——新兴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15.2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2.79倍;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30.4%。软件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40%。

发展商业服务业意义重大

——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有利于为国民经济发展积累资金。司马迁曾经说过:“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说明商业服务业对积累资金的作用。从沈阳的实际情况看也是如此。2009年,全市包括商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实现税收收入313.5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7.6%,其中地税为206.3亿元,占74.3%。其中,商业服务业的14个商贸流通行业地税收入22.2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9.96%。

——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商业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劳动力多且对劳动力要求广泛,因此,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事实也是如此,2009年,我市包括商业服务业在内的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21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52.5%。人民充分就业,生活无忧,同时,通过商业服务业工作者的热情服务,使人们感到愉悦欢欣,感到社会的温暖,这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由上述可见,沈阳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是十分必要的。

沈阳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商业服务业的着力点

沈阳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商业服务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加强基础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商业网点是商业服务业的基本载体,发展商业服务业就要加大商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商业网点建设,以不断提高商业服务业的服务功能。

“十二五”期间,沈阳在加强商业网点建设中,要面向东北和东北亚地区,构建吸纳能力强、辐射范广、功能齐全、配套的现代商品流通和物资流转体系。加强百货、服装皮革鞋材、日用品、小商品、农副产品、粮食、家具、陶瓷、钢材、汽车等各类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努力增加商业网点的面积,到2015年,全市商业服务网点总面积要达到180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商服网点面积要达到1.8—2.0平方米。要形成布局合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品种齐全、档次不同、批发与零售相衔接、专业与综合相匹配的流通网络。要集中精力,重点建设好中街、太原街、北市场、长江街等传统商业区和“金廊”,形成我市标志化的繁华、高档、现代的商业服务或商业服务带;尤其是“金廊”的建设,要高标准起步,从形象上,要金碧辉煌、夺人眼目,成为标志性建筑;从质量上,要固若金汤、百年不衰,可成为历史文物;从功能上,要吞金纳银,寸土寸金,为社会贡献财富;各区、县及区际节点处,要因地制宜建设联结新城和新市镇的县域商业服务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家店建设,积极推进农商对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努力扩大商品流通和物资流转规模。

第二,面向市民,服务民生

沈阳的商业服务业,要立足于沈阳800万人民,要面向沈阳经济区2500万人民,要看到全东北的1亿人,还要考虑到东北亚的4亿人,从这样的消费视点出发,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协调、方便挑选、多样消费、多种业态的现代商业区,形成若干市级中心商业服务区、地域商业服务区和社区商业服务区三级服务体系;要扩大服务领域,在全力满足人们物质消费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旅游消费等,要拓展为生产服务的企业诊断、管理咨询、设计策划、市场调查、信用评级、中介服务、家政服务、庆典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宣传、会展等新兴服务行业和新兴服务业态,以不断加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第三,深化改革,不断创新

要不断改进商业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实现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的不断创新。从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满意的目标出发,积极推进超市、加盟、代理、直销、连锁经营、预约服务、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行规范化服务、人情化服务,尽可能地方便消费者,使其在消费中愉悦、欢欣、舒适、有“上帝”的感觉。

第四,进一步扩大开放

进一步放宽商贸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服务企业和品牌进入沈阳市场。同时,也鼓励沈阳的商服企业走出去,到市外、省外、国外发展,开办分号或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连锁、加盟机构。“十二五”期间,沈阳的商服企业应针对全运会在沈阳召开,针对沈阳经济区的发展需求,针对东北新的出海口——丹东港的建设,针对吉林省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建设,针对俄、中、朝三国接壤地区国际旅游的开放,积极延伸自己的经营触角,努力增强辐射影响能力,扩大沈阳商服企业的服务范围。

第五,大力培养商业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苏州以占不到全国0.1%国土面积和不到0.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3%的生产总值和占全国9.9%的外贸进出口额,创造了独辟蹊径的苏州”模式,他们靠的就是人才。最近,中央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规划沈阳“十二五”期间的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也必须考虑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能力的经商人才。要按照中央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造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培育人才的社会氛围。

第六,加强监督管理,积极营造和谐商业环境

政府的商业管理部门,应遵循“管宏观、不管微观;管事务,不管业务;管政策,不管决策”的方向,加强宏观管理,用政策引导和规范,让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主闯市场。用政策营造和谐的商业环境,维护交易秩序,保证买卖公平,促进诚实守信,杜绝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价格欺诈、搀杂使假,切实保障商品尤其是食品安全,切实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2010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